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经历的哪些真实故事,让你意识到「中国真的不一样了」? 第2页

                    

user avatar   ceng-yin-wei-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电影院看《八佰》,里面被日本军各种蹂躏。出来看到商场在办日式风情夏日祭,但其他观影的人没什么反感的样子,我的心情也挺平和。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发展,在我们心里认为日本已经没有实力再与中国开战,不再有现实的威胁感了。有了自信后,就从容,也理性了。


user avatar   reseted1579091819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历新疆最偏远和落后的和田地区近20年的变化,让我意识到中国真的不一样了。

从02年开始我隔段时间就去和田生活一段时间,答主亲眼目睹的当地百姓日常出行和教育变化如下。02年路上全是马车驴车,偶尔有几辆两轮摩托和三轮车,轿车是乡镇一把手的座驾,全乡百姓没几户有私家车。县乡主干道才是马路,其他道路都是土路。

06年两轮摩托和三轮车与马车驴车平分天下,09年摩托占优势,私家车少量普及。乡镇主干道改为马路,不分村镇通马路。

2015年驴车马车基本消失,三轮摩托和私家车普及,农牧业和老人日常出现靠三轮车。2017年起基本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县城开始限制摩托三轮车进出。基本所有路都是马路,5户以上家庭的通路都改为一车道马路。

20年前,和田的葡萄核桃红枣等等水果不值钱,家家户户基本都是自种自销,价格白菜价都懒得称重,直接论个卖,这些特产基本带不来任何经济效益,农牧民也基本没有什么收入,公务员和国企员工是当地最富有的。20年后的现在,各村通了马路,本地人能出的去,外地人能进的来,这些特产能卖出去了,开始产生经济效益,现在和田也开始称重了,十棵树核桃树能让两个老人脱贫。

20年前,和田小学都没有普及,农村学校老师不够且高中学历是主流,很多学校窗户玻璃都没有。去城里上学不仅得有经济条件还得有关系,要想去当地条件最好的汉校读书那得关系杠杠的。20年后,虽然教育水准优待提高,但在普及12年义务教育。虽然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数量上已基本满足需求。村村普及幼儿园,学校完全按照国家标准建设。贫困地区农牧民家庭免除学杂费,特别贫困家庭子女读书生活费由村镇负责募集资助。墨玉县充分发挥当地两大节日捐款习俗,各乡镇每年组织助学捐款活动,杜绝因为贫困而上不了学的问题。

和田墨玉县的一个村,20年前高中生不到10个,20年后该村研究生就有12个。虽然是个例,但就这么夸张,没办法的。


最后,请大家多多购买新疆特产吧


user avatar   thomaskksj 网友的相关建议: 
      

05年的时候在网上逛论坛,当时走318公路去西藏都属于探险性质的旅游了,让人向往不已但又感觉紧张。特别是通麦天险永远是一边在修路另一边单向放行通车,至少堵半天让人印象深刻。

21年的时候去西藏,复兴号动车已经通到日喀则和林芝了,318几乎一路隧道再无天险,去阿里的路也修的好的不得了。车窗外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庄整洁,植被茂盛,沿途的基建设施林立。车窗内的藏族同胞很多也打扮时髦,热情友好,对国家有很强的认同感。


拉林铁路开通第一天,一位藏族老爷爷来体验动车,窗外是传统的高原集市。


西藏的复兴号动车商务座,与大飞机头等舱无异,可坐可躺,小吃饮料免费。拉萨林芝全程商务座452,如果只想体验的话可以从米林站坐到林芝站,或者贡嘎站坐到拉萨站,商务座只要46,不过太难抢了。


青藏铁路线上最值得期待的一个观景点,就是那曲附近的措那湖了。这里铁路最近离湖面只有几米距离,触手可及。我用相机连续拍摄,碰巧抓拍到了一只湖上的飞鸟。


列车经过一位平衡车上的修路工作者,这里是规划中雅叶高速公路(要从四川雅安修到新疆叶城)拉萨日喀则段的施工现场,今年再去的时候已经大部开通运营。


恰好在光线最好的夕阳时刻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蓝天、白云、雪山之下的青藏线不仅是铁路线的“天路”,也是公路运输线、光缆通信线、电力网线的“天路”。


干净整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火车内的行李箱丝带与车窗外的彩虹,火车内的帽子红花和车窗外的五星红旗,形成了一个巧妙的连接。


拉林铁路后半段几乎一直在隧道中穿行,拉林铁路16次建桥跨越雅鲁藏布江,修建了47座隧道穿越藏东群山,图中是火车快要进入13073米的巴玉隧道的一瞬间,桥下的一大片绿水,就是雅鲁藏布江上的加查水电站的蓄水区。


从青藏铁路上看青藏公路,让人震撼的不仅有密集蜿蜒的河流上,也有河上的一座座桥梁。


青藏铁路沱沱河站,密集的防沙网墙和铁轨,在高原上组成了独特的秩序感。



从格尔木到那曲火车行程10个小时,途中几乎都是无人区,路上看到的几乎都是野生动物。而火车靠近那曲时,路边的牧民小屋和草原上的牦牛又多了起来,在蓝天白云下仿佛成为了画框中的一幅油画。


火车在接近格尔木时,路旁的信号塔、太阳能发电板和远处的暮光与太阳。青藏线在西宁到格尔木段,以及那曲到拉萨段,已经新建的拉林线全程,几乎都有4G信号覆盖,而这离不开沿途的信号基站。


青藏铁路跨越了各种地貌,经过了很多段风沙特别大的戈壁。图中刚出格尔木不久的阻沙坝和防沙网,保护铁路运行的数道防线成为了沙漠中的独特风景。


列车从西宁出发不久,就能远远望见远处一大片蓝色的湖泊,这里就是青藏铁路青海湖段了。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环湖周长达到了360多公里。其中青藏铁路从海晏站到鸟岛站,经过青海湖畔的路段有近150公里长。


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雪山矗立在这里已经至少数万年,长期地质运动让这里冰川河流的形态非常惊艳。不过当我透过火车车窗看到玉珠峰,还有皑皑雪山下排满大货车的青藏公路时,一种毫不逊色的力量感更让我感到振奋


拉萨到日喀则的列车上几乎满满的都是乘客,很多行李不得不堆放在列车车厢的交界处。窗外是一条穿越铁路路基通向远方的乡村小路。


青藏铁路上,火车在日暮时分经过一片风力发电场时的场景。图中的电线杆显得与众不同,架空电线从这里转为埋地电缆穿越铁路。


青藏铁路上一个非常漂亮的路段,就是藏北的当雄草原了。天气好的时候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牦牛、羊群,组成了一幅绝美的高原画卷。


夕阳阳光下,路旁显得热火朝天的青稞收割场景。西藏作为高海拔高寒地区,耐寒的青稞成为了这里的主要作物之一,3月播种的青稞,8月份正是收获的时间。


西藏铁路的开通和运营,离不开无数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的努力。因为西宁到拉萨段跨越昼夜,运行时间在20小时以上,所以在列车上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工作人员也会小憩片刻。车窗外虽然大部分地段都是荒凉的高原,但每隔一段距离便能看到这样的护路者,列车经过时他们会向火车敬礼致意。


林拉铁路开通前后,中国中车的工程师们一直随车工作辛苦不已,窗外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田间劳动场景。


user avatar   morbid-ang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产业链的变动吧。

或者说,厂商对于国产工业品的态度。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公司加速切换国产物料。

我们老板认为中美之间不存在缓和的可能性,要提前考虑万一将来中美脱钩进一步加码,原物料供应切断,我们应该怎么办。

其实说实在话我们这种公司也入不了美国佬的法眼,不过小心一些总没错。

况且我们这种通用工业品哪儿都能用,我们某些比较要害的下游厂商比如做通信的做军工的对于供应商持续供货的能力看的很重。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pcn需要签名,大概花两年的时间实现全部主要产品的物料完全国产化。

这当中自然出现了很多问题,物料规格改变可能导致设计更改,更改设计之后产品确实有几款出了些意外。或者国产物料在某些情况下性能不足,不得不放弃一些技术指标。再或者是某些物料并不是很物美价廉,我们会上调一些产品的价格导致渠道和客户不满。

鸡飞狗跳了一年,虽然中途出现很多问题,有时候是质量问题,有时候是发货延期,有时候是价格纠纷,但是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中美贸易战以前厂商喜欢宣传自己的进口物料,宣传我们的欧美日供应商多么牛逼。现在大家都喜欢用全国产化来说事,而下游厂商也信任我们。

使用国产物料不再是减分项,而是加分项。

至少在我们这个领域是这样的。

一年多以前刚开始推进完全国产化的时候我们有时还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技术指标,从今年十月份开始新一轮的物料更新,第一批更换物料的产品在升级之后技术指标已经回归到正常的水平。

客户也不再盲目的认为欧美日的企业多么的高大上,我们的下游客户同样因为我们的国产血统切掉了外国品牌的产品。

所以说我特别喜欢特朗普,他的所谓制裁和中美脱钩确实是打醒了中国制造业很多企业。让我们明白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并且对于国产供应链更有信心。


user avatar   wj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数码区的活化石,我来讲讲手机品牌在中国社会的变迁史吧。

中国大陆最早的移动电话出现在1987年,是广州市邮电局开通的模拟网(9字头号码那种)。这个规模很小,用的是日本NEC的终端。

同年摩托罗拉也在中国开始启动业务,推销他们的模拟移动电话。

当时大陆人民的娱乐生活就是挤在录像厅里看港片,港片里的黑社会大哥基本都会拿个砖头一样的摩托罗拉手机。所以第一代的移动电话就被形象地称为“大哥大”,而摩托罗拉几乎就是“大哥大”的代名词,就像后来iPhone成为智能手机的代名词一样。

这一年,深圳南山区南油工业区的一栋厂房里,一家叫做华为的小公司成立了。

那时候的摩托罗拉就是大象,华为就是蚂蚁。


1993年9月,中国第一个2G(GSM)组网在浙江嘉兴开通。

华为依旧是蚂蚁,更多的大象来到了中国开始他们的掘金之旅。

也大概是这个时候,一个叫余承东的年轻人进了华为,做研发工程师。不管是华为还是他,恐怕都没有想到,20年后他们会成为这些国际品牌的“掘墓人”。

1994年10月,第一个省级GSM网在广东开通。当时的手机品牌就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那时候的三星都还是菜鸟,至于中国企业,连菜鸟都算不上。

70后和80后应该都还记得刘德华和关之琳为爱立信手机做的广告,那首广告歌《心只有你》,还让华仔拿下了1999年的十大劲歌金曲,而且传唱至今。

那是手机广告的一个温情时代,与现在主打酷炫功能的手机广告风格完全不同。当时手机还是属于少数阶层的奢侈品,所以广告也都多走高端奢华的风格。


到了2000年前后,迎来了国产手机的第一次突围。

当时三星、LG等韩国公司在技术上追上来了,三星还率先推出了拍照手机。国内的很多企业,就跑去韩国买整机方案。

TCL、波导、南方高科、科健、东信、夏新、联想……是那一波吃螃蟹的中国企业。其中表现最亮眼的是TCL,找来当时最红的韩国巨星金喜善做代言,在手机上镶嵌了一颗人造钻石做卖点……

但当时的国产品牌完全不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的对手,到年底统计销量,TCL都只能说自己是国产品牌第一。这就像打篮球要分成职业队和业余队一样,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根本无力抗衡,总销量前五基本都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索尼等品牌。

华为在2003年左右,已经开始为沃达丰、Orange等欧洲电信运营商做白牌机,但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卖他们的电信设备,根本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杀入C端市场。

2004年左右,山寨机兴起。深圳华强北快速由电脑零组件为主转为以山寨机为主。

很快,第一波国产大牌手机都纷纷倒地:上打不过国际品牌,下打不过山寨机厂商。作为第一波吃信息差红利的厂商,基本就此告别舞台。到智能手机时代之后,已经一个不剩。

到了2007年前后,山寨机也把自己玩死了,国产大牌也早就奄奄一息。当时感觉国际品牌列强就要一统天下,特别是诺基亚,高中低端统统杀了个透,比今天的华为还厉害得多。

当时最火的国产品牌是金立、天语,但他们好像也没能把握住历史的机会。

这时候,后来的C位大咖压轴登场了。

在山寨机将主流价格做到500元以下这么烂的时候,VIVO(当时还用的“BBK”商标)和OPPO杀了进来。我们当时都觉得这两家是疯了吗?市场都已经做得这么烂了,他们来玩个屁啊。

但不得不服,人OV确实有王者之气,依靠自身的财力和技术实力,很快就在市场上打响了名号。宋慧乔的盛世美颜,《我在那一角患过伤风》的BGM,很快在国内风靡一时。音乐手机的概念迅速带着OPPO和VIVO起飞,让其他国产厂商表示很傻眼。

当时的华为依旧在电信设备市场忙着和北电、爱立信、思科等巨头厮杀,做手机?那么小的生意有什么好做的?

在这个阶段也消亡了很多国际大牌:阿尔卡特、西门子、NEC、松下、泛泰……

那一阶段特别流行捡洋垃圾:TCL收购了阿尔卡特,明基收购了西门子……

当时的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国产品牌依旧不是国际品牌的对手,就算OPPO和VIVO,也只是帮国产品牌暂时守住了阵地,没有搞到全军覆没。


之后的历史大家就都熟悉了:

  • iPhone重新定义智能手机;
  • 诺基亚掉队,摩托逐渐消亡,HTC作死,爱立信和索尼分分合合都没用,三星后来居上成为王者;
  • 小米横空出世,OPPO和VIVO轻装上阵,华为海外归来,联想又重出江湖蹭一蹭……

直到iPhone 6之前,iPhone都是整个手机消费市场的绝对王者,每一代iPhone都是彻夜排队抢购,黄牛加价炒货的硬通货。

这次看到大家抢购Mate 40,很多人是不相信的。这年头连iPhone都没人抢了,华为凭什么?

大人,时代变了!

再一个10年过去,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

全球销量前五大手机品牌,中国以外的品牌,只有iPhone和三星尚存;剩下的华为、OPPO、VIVO、小米,都是MADE IN CHINA。

特别是华为,每一代都涨价,每一代都销量增长。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外界因素干扰,华为的红旗早就插遍了全球。

在中国市场,iPhone的市占率降到了个位数,每年稳定下降,三星被打得影儿都没有。

华为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和OPPO、VIVO、荣耀、小米,将iPhone的市场不断挤压再挤压。

别说倒退10年,就是倒退到2010年的智能机元年,这些都是中国品牌和中国消费者想都不敢想的局面。

很多朋友都奇怪我为什么对华为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因为我亲眼目睹了在手机这个领域,中国品牌被国际品牌牢牢踩在最下面的整段历史。而华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这样的局面,还终结了很多老牌电信巨头的暴利历史。

中国手机品牌的集体奋斗史,就是“中国真的不一样了”的一个缩影!


user avatar   yang-lai-qian-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不知道怎么着,就特别想吃卤猪蹄,麻辣黏香的那种,于是下班就去了菜市场,买完新鲜猪蹄后想着再买点鸡蛋,时值晚饭点买东西的人很多,就在那里排队称重结账;

排在我前面的是个老爷爷,满头银发但打理的很矍铄,头发一丝一缕都透漏着精气神,想想自己偶尔还懒、邋遢,比比人家!

老爷爷右手边站着一位奶奶也是满头银发,面容虽然确实老了,但底子看得出来,年轻那会也是“让村口的哥哥流泪的那种”;

这老两口,羡慕啊!

很快,轮到老爷爷结账了,他从怀兜里颤颤巍巍拿出手机,他要扫码!!!

我瞪大了眼睛,天啊,这爷爷要扫二维码支付!

从老爷爷的形态和银发来看,冒昧的估计最少也得74往上了,因为我外婆今年74,也很矍铄硬朗,但外婆看起来没这个老爷爷年纪大的;

老爷爷拿着手机手臂伸直,端着扫商家二维码,就老年人老花眼那种,扫的很严肃!

我忍不住嘿的轻笑了一下,我老的时候也是这样吧…

老爷爷拿着手机扫了好几下,好像没反应,没出现付款页面,又扫了一下还是不行。他扭过来示意老奶奶看看:

“咋了?咋不行了?”

奶奶接过手机,也是同样端着扫了一下,还是没出现付款页面,也很疑惑:

“昨天还好好的,二妮带我买菜的时候还用了”

见状,我上前看了一下:

“我帮您看下吧”

老爷爷连声“好好”,示意老伴把手机给我看看

我接过手机扫了下,结果屏幕是黑的,没那个扫描的框,我翻过手机一看,哈哈:摄像头的位置贴了一个卡通贴画,哈哈哈

“您的摄像头被这个挡着了,揭开就没事啦!”

老两口也是哈哈一笑,看来孙子孙女们没少给他们淘气捣蛋~

然后顺利结账,两位老人表示感谢

“小伙子,谢谢你帮忙啊!我们不懂这些,只知道扫一下,然后输密码数字”

“没事,应该的,您客气啦!”

结完账,一同提着菜出市场,我很惊讶于两位老人扫码结账这个事,于是问二老多大年纪了

老爷爷比手示意,并说“82了”

我的天!80多了啊,还微信扫码!!

奶奶看出了我的意外,笑着说

“零钱零零碎碎不好拿,我们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分不出真钱假钱,去年你爷爷被人找了20元的假钱,给气的不行,所以孩子们就教我们用这个扫一扫支付,这个省事”

“噢,明白了,您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检查后面这个摄像头就行,您的手机新着呢,没有别的毛病!”

老两口点头“谢谢!”

挥手告别各自回家,往着两位老人的背影,我思绪良多

82岁的年纪,他们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又走过了哪些时光?耄耋之年仍然可以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支付买菜!!

中国,可不是变化了嘛!

老爷子出生于1938年,全面抗日战争的第二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年饥荒,十年文化大革命,对越、对印反击战,然后改革开放,台海危机,加入世贸,非典时期,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中国载人航天全新时代,新冠疫情到如今……

两位老人的一生从一个小的位面折射出了祖国这百余年的抗争和奋斗啊!

抗战年代出生,如今耄耋之年的老者去菜市场买菜,可以用微信扫码结账,这就是中国的变化!

中国真的不一样了!

_________________

另,我卤的猪蹄还行吧?

好男人第一步,厨房有技术!

债见~


user avatar   robot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长期在中日之间行走,简单说说我的感受。

2002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从一名文科生(本科外语+研究生管理学)加入对日软件开发的大潮,开始学习编程,逐渐向理工男转变。因为当时北京的软件开发人员的人工成本远远低于东京,有很多来自日本的软件离岸开发项目,对日软件开发如火如荼。那时候,对日本公司提供的PPT感到很震惊,对日本的软件工程也非常佩服。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利用做软件开发的空余时间,策划和写作日本软件开发方面的书籍《深度精耕:日本软件企业精义解读》,并于2年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当时有一种潜心学习日本的心态。

这一年北京地铁线路图如下。

这一年,东京的地铁线路图如下。由于当时还没有去过东京,但看图,觉得有些恍惚。


2005年,赴日继续做软件开发。一如既往对日本的PPT、软件工程、项目控制、质量管理等怀有敬意,学习学习再学习。出版社联系我再版书籍,本来工作很忙,考虑到再版需要根据最新的信息修改一部分,时间上不太允许,于是作罢。这期间,在日本埋头做开发项目,经历了系统设计、编码、测试、上线、运维等中下游工程,在日本的项目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也有了更临境的体验。这期间对国内的发展关注比较少。

那一年,北京的地铁如下(其中5号线、10号线在2007年左右开通):

东京地铁如下。说实在的,当时在东京几乎每天坐地铁,各公司建造的地铁构成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出行很方便,甚是羡慕。


2008年,对日软件开发业务开始出现萎缩。经过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以及方案销售(售前)等经历,决定摆脱层层外包的中下游接包状态,做更上游的IT咨询和业务咨询,并于次年进入咨询公司。由于接触到一些与中国业务有关的国际项目,加上中国在奥运、次贷危机等方面的惊艳表现,开始从业务上关注和学习中国的方方面面,开始从心底感受到中国的热火朝天。这时候,小米都还没有影子。

这一年北京的地铁如下,线路虽然不多,但是已经开始形成体系。

这一年,东京的地铁如下。岁月静好,没有什么变化。


2013年,鉴于在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古典思想以及IT系统化实践,写作了《IT信息化精义(图解)》日文版电子书。这是告诉日本企业怎样创造项目成功、防止项目失败的7P方法论。为什么提这个事情呢?因为这本书与我2004年出版的《深度精耕:日本软件企业精义解读》相比,在思想的源流方面,正好相反:一个是对日本精义的总结,一个是对中国精义的回归。昔日热火朝天的对日软件外包,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日间人工成本的差距已经没有多大吸引力,甚至开始出现逆转。我自己也通过多个项目开始从事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领域。

这一年,北京的地铁如下。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很多线路。

这一年,东京的地铁如下:岁月静好,静得有些寂寥。不管是工作场所周围,还是生活场所周边,都没有什么显眼的变化。或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这种静悄悄的日常吧。

还是在这一年,我带从来没有到过中国的日本朋友在北京体验了一下地铁,得到的反馈是:東京とあまり変わらないね。素晴らしい!(和东京没啥区别啊。很棒!)日本朋友脑海中“中国人骑着自行车经过天安门广场去上班”的场景,以及中国人乘车不怎么排队的印象终于在事实面前成为过去的历史。

2017年,经过综合考虑,决定从东京转战北京。对日软件外包?身边已经没有人再提这个话题。双十一狂欢背后中国企业的IT能力让日本IT企业相形见绌。昔日的中国同事已经成为各个公司的核心,有的因为公司上市实现财务自由,开始享受退休生活。甚至发现不少咨询领域岗位,北京的薪酬已经碾压东京同类薪酬。在商业思维、模式、做法等方面,深刻感受到朋友们源自心底的自信和健谈。

北京的地铁如下,线路越来越多,总体上清晰简洁。

东京的地铁如下。岁月依然静好,生活就像日常的复制,早上出门去电车站的路上,在某个拐弯的角落,在某个红绿灯路口,大概率会遇到同一个人,虽然互不认识,但都在时间的某个节点上不期而遇……一切波澜不惊。


这几年,行走在中日之间,从事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业务。机器人领域,日本由于很多年的积累,在工业机器人方面仍然遥遥领先,享受着先发红利;在服务机器人方面国内已经猛追上来,甚至在产品化方面逐渐走向前列;日本机器人技术看似讳莫如深,但在实业化方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而人工智能领域,总体上中国已经领先日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方面,中国的创业公司实力雄厚;而且这个差距呈加速度发展。自己公司也开始向日本输出人工智能技术,为日本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

北京的地铁线路图如下,还在不断扩张。


东京的地铁如下。岁月依然静好,静得出奇。

为了让更多的日本读者了解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动态,我还在日经BP社(XTrend)开设了专栏「中国デジタル革命の深層(中国数字革命的深层)」、在日本机器人专业网站Robotstart开设专栏「中国ロボット産業の最前線(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最前线)」、以及在阿里云日本(日本软银合作官网)开设了自己的专栏。因为日本很多对中国产业的报道缺乏深度,流于道听途说的情况比较多,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介绍中国的产业发展,有助于日本读者比较深度地理解中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中国这些年来的产业发展,为这类专栏的内容输出提供了很多素材和话题,对日本的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

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这些年的发展速度,中国相当的快。当别人在原地踏步或者说难以再大踏步向前的时候,只要我们一路前行,只需要把所有的一切交给时间。时间将是最大的变量。

时不时有日本朋友问:中国这些年为什么能发展?我的回答很简单:如果你认可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智商上没有什么差异的话,那么就因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彻底醒了:大家勤奋努力,向上而生,集中精力搞发展。如此而已。

顺便说一句:以前羡慕日本PPT的心情,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甚至有时候参加日本论坛的时候还会想,这么多年,日本的PPT为啥没什么变化呢?

顺便提一下,我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机器人大王),喜欢写一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lu-wan-er-qian-wu-b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新华社邀请。

但有些遗憾,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

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人生。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没有经历什么大起大落,我的人生安静而平和的走到现在。

我所经历的大事件,都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经历的,比如奥运,比如抗疫。

只不过,我和所有的跨世纪的一代人一样,看到了我们国家从90年代到现在的巨变。

如果拿掉我人生中间的十几年,我一定认不出我的祖国。

然而这几十年慢慢走过,似乎一切都那么自然,

不知不觉物质丰富起来了,

不知不觉路上的车多起来了,

不知不觉高楼一片片的立起来了,

可能只有离开家乡几年再回去的人才能一条条的说出具体的变化吧,我只能在看见老照片时才能恍然,然后感慨岁月的变迁。


哦,对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男生,

我关注军事,我很惊喜的看见歼20上天,辽宁号下水,

我关注国际局势,我见证了中国的GDP总量变成世界第二,国家在国际上的腰板挺起来了,外交部也从被骂变成被粉的了。

我也关注民生,我看见了医疗的进步和医保的覆盖。

我还关注体育,额……国足倒是……


当然,我也有普通人的忧虑,也为生计的不易而烦恼,

我能看见政策上和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变化,

但我依然愿意相信我们的国家。

恰如我们的天空,从蓝变灰又变蓝。


我,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有幸生于这个时代,

emmm,

如果可能,我想看到下一个世纪的中国。


我爱你,我的祖国

祝福你,我的祖国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初某次看视频长见识的时候……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张照片是2019年二月份,在荷兰的机场。虽然我没那么喜欢杨幂,不过在那里见到这张脸还是非常亲切的。




                    

相关话题

  古代「一夫一妻多妾」为何能存在?几个女人如何生活在一起?关于这些,有哪些研究? 
  江小白的营销文案为何如此成功? 
  请问我国古代是否有文官篡位? 
  中国高铁只有6条线路盈利,那么其它亏本高铁的建设价值如何? 
  读史时,哪些故事让你动容? 
  为什么犹太族命运如此悲惨? 
  你有没有觉得无论再怎么努力,生活也就这样了的时候? 
  抗美援朝是打出来大国地位,还是耽误了建设和解放台湾? 
  日韩文化中怎么那么轻易就允许人下跪磕头呢? 
  温柔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呢?有没有天生温柔的人呀? 

前一个讨论
世粮署向马斯克公布饥荒计划明细称「这就是你要的解决饥荒计划」,预计接下来马斯克将怎么做?
下一个讨论
如果朱棣出兵攻伐朝鲜,能不能攻下来?





© 2025-04-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