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下:
果然在原回答中预先写了一些防止抬杠的话,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法律界之外的朋友关心法律热点问题,更多的不是关心怎么定罪,而是怎么量刑。正如我在评论区所说,抢劫致人死亡,定了抢劫罪,照样可以判死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同样是这个道理,我在原回答中也说的很清楚了。
所以,如果对本案中的罪犯深恶痛绝、想要呼吁判处其死刑的知友,没必要看到我说他们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就急于提出反对意见。(当然了,犯罪时还是未成年人,不会判死刑的,刑法有规定。)
如何定罪虽然说和量刑问题密切相关,但仍然是一个偏技术性的问题。
就好比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句话常常听说,但是似乎我没听说过「不定为故意杀人罪不足以平民愤」。说到底,民愤是要靠量刑的结果来平息。
就好比我在评论区举的(2001)高刑终字第395号马云杰抢劫案,被告人抢劫致人死亡,之后埋尸。法院定了抢劫罪,因其行为致人死亡,判了死刑。
我不知道知友们看到这个量刑结果以后,是否觉得抢劫把人弄死了还埋尸,必须定故意杀人罪?还是说,对这个量刑结果表示满意,认为罪犯罪有应得?(其实罪有应得这个概念,本身也是说的量刑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我认为有可能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和不少知友希望对被告处以尽可能重的刑罚观点并不矛盾啊?
如果反对我的观点,欢迎就如何定罪的问题展开讨论。评论区有关这方面的讨论,我也回复了一些。
至于那些话里话外暗示说,我不支持对被告予以重罚的观点,很抱歉我就不能一一回复了。侦查都没有终结的这个阶段,我可没本事直接对怎么量刑表态。
以下为原回答:
把人打死未必是故意杀人,也可能是故意伤害罪。同理,拿刀捅人却只造成重伤后果也不一定是故意伤害,还可能是故意杀人未遂。再加上过失致人死亡,实践中需要对此三者进行明确的界分。借此案例,分析一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以及过失致人死亡之间的区别。
未免有人杠我,事先声明,我这里只是讨论定罪问题,不是讨论量刑,并不是说我认为不应该定故意杀人罪,就等同于觉得杀人者不该死。
有一说一,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法定最高刑就是死刑,但是到底该不该判死刑,需要法院说了算,我这里讨论的是到底成绩什么罪名的问题。
这三者中最容易区分的应该是过失致人死亡。这项罪名的「过失」在于违反注意义务,而主观上连伤害的故意都是不存在的。与之相统一的是,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也并不具有伤害对方的恶意。
比如,实践中发生过一起由故意杀人罪改判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案例。被告用枪抵住被害人的头部,想要吓唬被害人,结果因为走火而使得被害人头部中枪身亡。这种情况下,被告应当预见用枪抵住他人头部可能会发生走火的后果,但是却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但从其行为上来看,并不能推断出其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因此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如果说过失致人死亡罪在主观方面就很容易与其他两项罪名区分开,那么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之间的界限就更加微妙一点。
首先,两者都属于故意犯罪,只不过一个是杀人的故意,一个是伤害的故意。如何判断到底是杀人还是伤害的故意呢?还需要从客观方面进行判断。
这里的客观方面,并不是说行为的结果,而是看行为的性质。如果一个人招招直击对方要害,下手力量大,这种情况下即使被害人侥幸不死,也可以推断出行为人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但是如果另一个行为人在击打的部位、力量、频率等各个方面均不及前一个行为人那么凶狠,反而是相对节制的,就可以推断其主观上只是具有伤害的故意,而不是杀人的故意。
其次,站在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是故意还是过失的角度,也可以区分以上三项罪名。如果对死亡结果是积极追求或者是放任,均成立故意杀人罪。
如果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发生仅存在过失,那么在具有伤害故意的情况下就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如果连伤害的故意都没有,那就是前面提到的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了。
现在用这样的思路来审视该案:
首先,由于被告是因为琐事对被害人产生不满,进而对其进行殴打,可见其至少是有伤害的故意的,甚至不排除杀人的故意,但绝对不是简单的过失犯罪,因此排除过失致人死亡罪。
其次,从官方通报的表述来看,被告的行为性质是「殴打」,此外并没有使用别的词来形容。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可能被告对被害人的伤害手段并没有达到极端残忍的程度,不足以推断其具有杀人的故意,更宜认为是伤害的故意。
再次,还可以从被告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故意还是过失的角度来判断。被告将被害人殴打致昏迷,应当预见到被害人具有生命危险,但最终或是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是轻信能够避免,不仅没有采取施救措施,反而到被害人死亡后才发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言,很难说被告成立故意,因此不宜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从官方通报中,我们也已经看出,最终被告是因为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而被刑事拘留,这一结果符合上文所做的分析。
不过我倒是觉得,由于现在看通报中,对于殴打情节描述的很不具体,很难说究竟是伤害的故意还是杀人的故意。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我这里只能「疑罪从无」地认为不存在杀人的故意。
后面具体定什么罪,如何认定被告主观方面,究竟是杀人的故意还是伤害的故意,还要进一步看侦查终结之后会怎么提起公诉。等到案件事实基本清晰了,相信司法机关会作出最恰当的认定。
更何况,2012年刑诉解释第241条第1款第(二)项还允许法院依照审理认定的罪名、而不是指控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所以最后到底定什么罪,要等判决结果出来才算尘埃落定。
首先,可以得出的几个结论:
1.不管这些“未成年”凶手手段多么毒辣,他们肯定死不了!但是死去的人已经活不过来了!
2.不管他们接受什么样的“法律制裁”,死者父亲:“不让他们流入社会”的愿望是注定实现不了的!即使是判处“无期徒刑”,基本上15年以内,他们就会被放出来,重新流入社会,到那个时候,他们也不过是30多岁正当年........你觉得他们放出来会干什么?
3.目前这些情况仅仅是“爆出来”的,我相信,这件:“围殴埋尸案”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拉黑就下如此黑手?已经被打到休学了,为什么还要穷追不舍?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问题,或许有些不方便大众知道被匿了?
从“大连13岁男孩杀死女童”事件开始,我对于某些“未成年”的“残忍”的下限不断被拉低!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前段时间,在公交车上,有个父亲带着他儿子,他让孩子坐在我旁边,把自己的手机地给孩子.......
看孩子的样子也就是幼儿园中班或者大班(我老婆是幼儿教师,感觉应该差不多......)
我用余光看了下,那个小孩子,拿起手机,玩的是这个游戏:
他一边玩,一边嘴里嘟囔着什么!过了一会,他兴奋的举着手机对他爸爸说:“爸爸我杀了三个......”那神情,特别兴奋.......
这时候他把笑着跟他儿子说:“是吗,儿子,真厉害.........”
信不信由你,这并不是故事,是在我身边发生的真真实实的事情。
其实,在潜移默化中,“杀人”对很多人,甚至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都不是个事........
有人提议封禁这些游戏........但这样真的有用吗?
咱不说游戏的问题,就像这样的报道,被一些“心怀叵测”的“未成年”看了会怎么样?
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我曾经多次提到过,在我国有2块“免罪金牌”——“未成年”和“精神病”!
“精神病”的问题,咱们暂且不谈,就说说这“未成年”!
当年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时候,是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不全”,所以在遇到未成年案件的时候,在量刑上会考虑“从轻”和“减轻”!
可是现在时代变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获取信息的手段这么多,这些“未成年”甚至比我们这些成年人懂的都多得多!
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不是也应该变一下了.........
或许很多人还寄希望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我支持,但是,个人认为,法律的“紧箍咒”是必要的!只有有严格的“法律制裁”的方式,才能震慑住那些已经无视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未成年”们........
说实话,这种事情看多了,我都快麻木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如果你一句话不说,就消失十天。被辞退,是不需要赔偿的。你请了假,公司不批,你强行休假,公司辞退,是需要赔偿的
续航好,牌照好,,那还有第二个选择吗?
请看!
优势:
劣势:
其他:
售价:请点击下方卡片查看最新售价。
续航高√
拍照好√
冲!!!
618知乎好物会场,你想看的剁手攻略这里全都有。更有知乎×京东专属京享红包,每天三次抽万元无门槛红包。
领取攻略:点击上方连接后即跳转到领取界面,点击“抢”字即可领取。
领取完后再返回本文章,可以再点击一次再抽取一次红包。
如此反复每日可抽取三次,最高得18618元红包!
【以下内容仅为配合知乎引用规范固定格式。普通读者可无视】
原作者:「以上所有手机配置参数,均来源于各手机官网。」
【所有其他内容均为本人<松果煲粥>原创】
参考链接:
【小米手机官网】[1]
【华为手机官网】[2]
【荣耀手机官网】[3]
【vivo手机官网】[4]
【oppo手机官网】[5]
【一加手机官网】[6]
【魅族手机官网】[7]
【IQOO手机官网】[8]
【realme手机官网】[9]
【努比亚手机官网】[10]
【黑鲨手机官网】[11]
【中兴手机官网】[12]
【锤子手机官网】[13]
【苹果手机官网】[14]
【三星手机官网】[15]
【索尼手机官网】[16]
【联想手机官网】[17]
【诺基亚手机官网】[18]
【LG手机官网】[19]
【HTC手机官网】[20]
【摩托罗拉官网】[21]
这是万恶的出轨啊,你怎么可以这样,太恶心了!
(如果是女方主动的话,则是追求真爱,在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