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放最上面
正如我所说,反驳请拿专业知识。而评论区反对我的小朋友们,仍然是既没有接触过豪车,又没有接触过碳纤维,还不懂人心险恶,更懒得去找碳纤维的材料特性。接下来我会拉黑一些人,有意见自己去开个回答来骂我。
这个问题的热度是有意识引导出来的,我不想被消费,所以不会再回复评论区。
我明确说了如果家长赔几十那我站车主,评论区还有不识字的问我赔几十怎么怎么样。而居然还有几十个赞。
此回答不会再更新,也不会删。如果几年后,评论区的这些小朋友能偶然回来看到他们的评论一眼,那就太好不过了。
我们以后其他回答见。
——————————以下是原答————————
熊孩子是不是做了坏事?是。
现在说出来的这几个数额是不是还处于协商阶段?是。
不能接受3万的价格的话,车主能不能提起诉讼?能。
最终结果是不是要么协商成功,要么听法院的?是。
上面这些问题,我自问自答了,大家也可以回答一下。
说一下我个人的立场。
如果家长说家里穷,赔不起,孩子要打要杀随你便。或者说只有30块洗车钱。那我站车主。
现在,基于熊孩子是普通家庭的猜测,我站家长。3万也许是几台手机的价格,也可能是一年的开支。
最后去了法院,结果肯定还不如接受3万。
另外,不知道这个问题是没有被知乎上修车比较专业的那几个答主看到,还是他们根本没有回答的欲望。
我作为汽配商,我可以清楚的说:
如果,熊孩子的动作就视频里那些,这个引擎盖这样会被踩坏,我就不再回答任何汽车有关的问题。
这个车主到底有没有去4S店定损,还是电话问个价而已?
3万块洗车还不够,还想怎么滴?
熊孩子讨人厌,我烦死熊孩子了。
这种车主更讨人厌。
有车的人不少了,自己去踩踩,看看引擎盖是不是真的这么脆弱。知乎的高级知识分子那么多,算算碳纤维的承受力如何。知乎上碳纤维的分析一大推,搜来看看。
我看有人居然一边把碳纤维的价值捧得那么高来凸显金额的合理性,一边又把碳纤维想的这么脆弱。
车主要是说,被踩裂了,那我还更倾向于相信。一个照片拍出来,裂没裂清清楚楚。
车主说的是“感觉引擎盖有点变形”。什么叫“感觉”?什么碳纤维受力几十千克就产生了不可逆的变形?马丁家的质量这么差的吗?
这车的极速是多少?来个人分析一下极速时受到的下压力有没有这么几十千克。
金属引擎盖踩个人会不会变形很多人可以去实验一下。金属容易变形不容易断裂,但几十千克不足以让金属引擎盖变形。
至于碳纤维,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碳纤维突然受力,断裂的可能性是变形的一万倍。比如那些碳纤维的自行车,事故断裂的比比皆是,哪个撞了一下会变形却没裂?
恰巧这辆车就“感觉有点变形”?
如果有人反驳我的判断,请拿出专业知识。我的判断是建立在多年接触汽车配件的经验上,请你的反驳建立在你的经验或者知识上,而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就以为你知道。
实在你什么都不知道,找个豪车修理厂,付费让人家告诉你,视频中这个缝隙,有没有变形。
不需要海淘,国内就很多二手豪车配件,我就是卖二手进口车配件的。但我从不在知乎卖配件,不用担心的我有何居心。
即使我居心不良想卖货,也应该站车主那边才对啊。他东西坏了,正好我可以卖东西。这次,我站回答区的另一位车主还差不多,他可没配件坏。
有兴趣的朋友,广州周围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找卖全新正品马丁配件的汽配店,就在广州市越秀区广园路那一片,导航过去就可以了。花两天好好逛逛,问问看这个引擎盖要多少钱,材料费加工时加运费甚至再加上耽误用车的租车费用,全加一起,要多少钱。
为富不仁,不会天打雷劈。我见过的坏人没坏报多了去了。但是我可以让你成为千夫所指的千分之一。即使我不是大V,这个回答百赞都不会有,更别说千赞了。但我仍然要驳斥这个车主。
如果我是熊孩子家的亲戚。我一定建议,除了房产这种实际上无法执行的不动产,银行的钱全部转移,你告我去吧。3万块随时赔,多了你就打官司看鉴定报告吧。哪怕你有关系,看看你最后能不能拿到比3万更多的钱。你这种车主不讲理,我也不讲理。
这就是博弈论。我告诉你我的想法,并且我一定会这样去做,你做选择吧。是拿3万块去洗车,还是跟我打官司最后一地鸡毛。
熊孩子做错事,赔3万块,还想怎么滴。陈冠希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电脑,让他去死的也是你们这些人吧?
最后,我很赞同那位法律专业答主的话。有意见,法庭见。
还有人在这里说什么社会公平正义,说什么富起来不全是他自己的功劳。。什么资本家什么马克思主义都来了。。。。我怀疑这些人有没有审题啊??
就是简简单单熊孩子搞坏路边停着的豪车,就是故意损坏别人物品要不要赔偿的问题呗。
能富起来当然不全是车主的本事,也有时代发展的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家富起来,不是那熊孩子家长的功劳。所以凭什么莫名其妙要免除他的责任?就凭车主钱多??何况买豪车时已经缴纳了足够高昂的购置税。
如果我家也很穷,你家住着大几百万的高档商品房,我家小孩过失烧了你家房子,我是不是也只要赔偿你的损失的八十分之三就可以啦??
搞笑的很,题中的熊孩子家长真的是赤贫阶级吗?家里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总资产加起来能不能赔得起?是不是赔完了25万就得卖儿卖女卖肾卖血?真要到那个程度,我相信车主绝对不会苦苦相逼。真是个困难家庭,这些媒体绝对不会放过这种可以大肆炒作吸引眼球的点。所以这个问题大概率不是穷人过失损坏了富人的玩具这种对立性极强的问题,而是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半故意性质地损坏了相对富裕家庭的大件贵重物品的问题。
题中车主都让步减到了25万,我相信都不用卖房就能拿出25万,没准银行存款都好几十万,只是单纯心疼钱不愿意承担责任罢了。承担责任就要付出一两年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厚着脸皮炒作舆论道德绑架可能只用赔俩月工资。
今天熊孩子把路边豪车搞坏,你们说不要赔。明天熊孩子把几百万的房子点火烧了,是不是也可以哭穷不用赔?
马克思教育你们损坏别人东西不赔偿了吗?
小时候当过过这样的”熊孩子“。
十几岁时跟几个小伙伴爬到人家车上坐滑梯,大概坐了几十趟,当时估计不仅是引擎盖变形,车顶和玻璃应该都无法幸免。
好在没遇上豪车,当时家里大概赔了几千块钱结束吧。
20年后我进入了汽车行业,没想到又看到这种”熊孩子“的新闻,从一个从业人员的角度,我想来说两句。
首先是熊孩子家该不该赔钱,毫无疑问,当然应该。
一台汽车的成本结构包括很多方面:基础物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成本、认证成本、合规成本、税等等。这其中最大头的就是基础物料成本。
从我做的项目(售价100万左右的车型)来说,基础物料成本大概占到整车售价(MSRP即厂商指导价)的45%左右。
考虑到越贵越赚钱的规律,对于DBS这样售价在400-500万左右的车型来说,基础物料成本所占的比例应该是低于45%的。加入我们依然按45%来算。那么总的物料成本应该是:
500W*45%=225W。
这225W是包括了所有的看得见看不见的物料成本:动力总成、车身、悬挂、轮毂、进排气系统、大量ECU电子控制单元、车门、内饰、中控、座椅等等等等以及~引擎盖。
因此,单单一个引擎盖从物料成本上来说,是肯定不可能达到4S所宣称的80W的。(几乎占总成本36%)。
每一方都想从汽车销售的过程中赚钱。厂家把车批给经销商的时候,定的批发价已经提前锁定了厂家这边的利润(底线是不亏本)。经销商在卖车的时候却面临市场的竞争不得不通过打折来促销,当经销商已经没办法从卖车的过程中赚到钱的时候,就需要动别的脑筋,从金融服务费、精品费、售后维修和保养等方面,把利润给找回来。
由于汽车几乎是最复杂的消费品,消费者与专业人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在被“套路”的过程中,很少能有还手之力。类似的销售套路,还有健身房里的健身教练。基本上都是以专业对不专业,实现利润的转化。
这是这样一个三方的利益游戏,将维修金额大大推高到了一个远超真实成本的高度。当维修费不再是保险公司承担,而是由个人承担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费用远超想象。
改变游戏规则需要每一方都拿出诚意。
生产厂家:改变压榨经销商利润的模式。对于高利润车型可以让渡部分卖车的利润给经销商,低利润的车型可以考虑精简销售体系或采取直销模式。降低对售后维修利润的依赖,通过别的方式在汽车售出后获得利润。(例如电动车在后期售卖软件和服务)
经销商4S店:精简团队,提供真正有意义有档次的透明的服务,将获取利润的路径正常化而非”坑人“。
保险公司:降低车主保费和理赔金额,精细化管理理赔过程,避免多方通过保险理赔进行利益分配。
想了解更多汽车/职场内容,欢迎关注嘉名。
这事儿,抛开豪车、天价维修费这些干扰因素来看,其实蛮简单的。
你家孩子损坏了别人家的东西,别人家要求的是什么呢?复原。
这是在讲理吧,弄坏了,没让买个新的,把之前的弄好就行了。
然后车主人问了2家4S店,4S店报价80万,好,大家都觉得高了,车主也觉得高了,然后找了便宜的引擎盖,这次价格降下来了,25万。
不是索赔25万,而是盖子的价格是25万,换个盖子的钱。
一般的东西被弄坏了,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丢给对方,让对方修好,可惜这车贵,没办法扔给这两个熊孩子的家长,又怕弄来的是某个小厂随便弄得盖子,开车到一半飘起来了,所以车主才自己去联系。
其实家长觉得25万的引擎盖子贵,应该做的不是还价,而是自己去找一个啊。
你能找到一个3万的,也能做阿斯顿马丁引擎盖的,挺好的啊,说不定这位车主以后还会变成那里的常客。
所有站在这里谴责车主狮子大张口的人,其实要记得,3万块钱不是赔偿,不是罚款,是在还原损失。如果你能找到3万块钱阿斯顿马丁的引擎盖,其实可以分享出来,会有一大帮车主来表示感谢。
正常的交涉模式是,车主说这有个25万的引擎盖,家长说我这里有个3万的引擎盖,两边来看看这个3万块钱的引擎盖有没有质量问题,能不能换上去。
而不是拍脑袋说这事儿就值3万。
稍微换位思考就知道的事情,没那么夸张啦。
你手机被别人弄进水了,你没让别人买个新的,而是自己去找苹果专卖店,专卖店说屏幕要全换,价格和新手机差不多了,你也觉得贵,就找了一家专业维修店,维修店说要2000,你给对方说了,对方说太贵,我觉得就值300,你什么感觉?
是不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然后还要自己去擦屁股,擦完了对方还说你为什么用纸不用手,用手冲冲就干净了,这是招谁惹谁了?
某保的车险定损员,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到派出所报案。然后要到小孩家长的信息,报自己的车险,走个代位追偿,车子4s店给你维修,维修费用保险公司帮你垫付。剩下的事情交给保险公司。
对了,保险公司定损的话。3万块钱就要不到。
更新一下,很多车主都不知道自己只要买了车损险,就可以行使代位追偿的权利,只要你的车子出了事故,责任在你,有保险公司赔偿,责任在对方,可以行使代位追偿。就算是最坏的,责任在别人,又不知道是谁,保险还是要赔偿的。
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双方协商。
协商是遵从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所以,无论双方协商的价格是1万元、25万元还是100万元,只要双方协商能够达成一致意见,都可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根据确定的金额签订调解协议并赔付完毕则事件完结。只不过,如果协商谈判的金额过高或者过低,则为了避免今后一方“反悔”,那么这个调解协议的约定便需要一点法律条款的“特殊安排”。
第二,法院起诉。
假如车主说必须25万元赔偿起步,熊孩子的父母说最多3万元封顶,那双方谈不拢,差距太大。怎么办呢?不可能永远协商啊,只有去法院打官司这条路了。
法官面对这类争议问题的处理方式依然简单,法官才不会自己“定损”,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法官一不是卖车的二不是修车的,他怎么知道需要多少钱可以修复/复原?他定出来的价格怎么能够经得起检验?所以,这类财产损失的案件,法院便让原告或被告预先申请做一个司法鉴定,一个关于车辆损坏价值、修复价值等内容的司法鉴定,然后法院直接依靠这个结论判决。业内有句话, 叫这类案件有点“以鉴代审”的意思,说白了,鉴定结论非常重要。
影响鉴定结论的因素比较多,但是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其一,根据国家关于修理行业的规定,对被鉴定物(车辆)损失情况,原则上是本着以修复为主且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原则来评判的;
其二,对于车辆的实际价值,会按照新车购置价值考虑折旧年限等问题以后计算出车辆的现有实际价值,不会按照新车计算。
然后,鉴定结论是1万就是1万、50万就是50万,法院就比着这个标准判决,法官甚至都不用动脑筋。
当然,如果在打官司的过程中,或者在启动了司法鉴定后,任中一方发现“苗头不对”、可能会超过己方的预期,那协商谈判的大门仍然是开放的;既可以自行协商,也可以申请在法院组织下进行调解,双方调解只要达成一致意见,则签署调解书,又回到了第一种处理方式。
感兴趣的可添加关注。
我很想知道如果把这个车换成个大花瓶放车库里面,这些义愤填膺的答主们还会不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的观点非常简单且一贯,车是个交通工具。引擎盖维修要80万的车,你可以造,你可以买。但是你不能不加保护措施放在公共场所。
毕竟宋朝的花瓶不管多少钱,那也是个大瓶子。你非要说我放个大瓶子在门口有什么问题,你意识不到问题肯定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我的观点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一个在路上跑的车用碳纤维的材质本来就是不合理的,不管你是跑车还是自行车,这和装个汝窑的后视镜没啥区别。这种玩意儿就不应当作为交通工具,就不应该上路。
车有便宜有贵的,公交车一辆几百万,合理。因为这几百万的成本大部分用在更好的在道路上运输乘员上了,甚至于一辆房车几百万都很合理,这几百万大部分用在提高内部舒适度上了。
而另外一辆几百万成本主要用在光变油漆,手工钣金,碳纤维车身的玩意儿。那就是个高速行驶的碰瓷花瓶儿,别特么拿来和交通工具放一起……
其实问题的根本也非常简单,就是豪车的双重属性。
你看很多人,你跟他讲这个车的维修价格不合理,他就说这是奢侈品,有人愿意买没什么不合理。
你跟他讲奢侈品的保管义务就会冒出另一拨人出来讲这是个交通工具,车不停车库停哪里。
单独来看,没有任何一方有问题,但是合到一起就是有问题的。
你说这是交通工具,那我们就要审查畸高的零整比,为啥一个引擎盖占车价的一多半。
你说这是奢侈品那你就有保管的义务和自负风险的比例,譬如说需要做赔付上限。
我看呐,迟早停车场要出告示,贵重车辆不要停放……
和超市不负责寄存你的LV包包一样……
我支持这位车主把物业停车场一起起诉了,这管理责任连带责任一个都跑不了,谁叫你家停车场不出告示的?
其实键政和学生党不理解赔付上限还可以理解,评论里的几个医生就真是让人无语了。医疗事故本身就是存在赔付上限的,否则难不成你赔命?医疗事故是不是有过错?如果有过错就要承担无限赔付责任,要无条件恢复原状。那你们被医闹捅死岂不是活该?
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人是否需要为自己的过错承担无限赔偿责任。答案当然是不是,人只应当为自己的过错可预见,可合理承担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那么超出可预见,可合理承担范围内之外的责任呢?由谁来承担?由所有者自行承担,因为这些责任和车被雷劈了一样属于天然风险。好在保险公司虽然不保被雷劈了这种不可抗力,还是保意外的。
=========================================================
补充一点儿常识:
评论区有人分不清车位和车库,说这车停在车库是私人地盘……
评论区认为,只要是富人就应该开劳斯莱斯,穷人就应该开五菱宏光。
我敢打包票上面这个车你去滑滑梯不会要赔80万,但是要不要进局子我就不保证了……
评论区还认为,我的观点是穷人少赔,富人多赔,我建议他们,唔…………
赔付上限对于穷人和富人是一视同仁的,假设我们设置意外剐蹭漆面的赔付上限是2000元。这意味着你月收入5k需要赔2k,你月收入500k也只需要赔2k。如果你剐了五菱宏光,可能只需要赔300,你剐了劳斯莱斯,也只需要赔2k。考虑到大家的呃……,我这样讲应该明白了吧。
赔付上限是指,奢侈品拥有者承担超出上限的损失……
评论区认为,这个答案的中心思想是我穷我有理。
为了照顾被语文老师虐的人们,我这边干脆把整个答案的中心思想提炼如下:
1、奢侈品拥有者需要承担奢侈品易损的风险而不应当转嫁于社会。因为奢侈品的易损属性是奢侈品的卖点,你利用易损属性彰显自己的经济能力没有理由让别人来买单。
2、人只应当,也只能够为自己的过错可预见,可合理承担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这个问题基本等同于:
【非机动车/机动车未购买高额三责险的低收入人群(例如美团小哥,卖菜的五菱……)】
【全责】
【撞了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
================================================
首先:
1.全责方(例如车祸案和此案的小孩)法律上道德上都需要赔偿,毋庸置疑,受损方愿意只赔偿一部分或者免赔完全取决于人家心情和善心。
2.但是!
这公平吗?我认为有一点不公平,比如豪车走在路上,普通车因为害怕,躲得远远的,路权就不再公平。哪怕发生了50%50%责任的碰撞,你的五菱车才5W,他的机盖就要80W,而豪车车主明显拥有更高额的三责险。同样是50%的责任,显然五菱承受了(对方车损/自己车损)更高比例的损失?甚至因为这些豪车,现在三责可以买2000W了……
所以,我认为豪车本身是对路权的挤兑和变相不公平化。
而解决方法我建议:
1.豪车本来就要缴纳奢侈税/豪车税(区别于购置税),这部分税能不能改成强制豪车自身购买第三方全责的车损险,好比发生了类似情况(无责被撞/被划伤等),豪车任意都可以出险,同时如果豪车本身无责,对后来的保险价格什么的无任何影响。
从社会公平角度,购买豪车时候就应该履行对应的社会义务,和富人多交税一个道理,本身收你的豪车税也就是这个用意。
2.强烈建议保险行业,大幅度降低三责险价格,提高车损险价格。实际行业利润率可能变化不大。
荒唐。一个引擎盖80万。怎么不报价800万呢?更可笑的是贵糊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未来将是豪车主的命,其实99%熊孩子家长的命。
另外,还有一点,这个世界最诡异的事情是千万不要立Flag。那些一口一个熊孩子的人,最后往往要摊上一个真正的熊孩子。因为这个世界本质就是一个牧养心灵的牧场。你哪方面有不足,就会有哪方面的试炼等着你。你天天叨叨熊孩子,难免要摊上一个熊孩子,让你理解真正熊孩子的是怎么回事,家长是什么处境,从而让你学会理解和宽恕。
但是我们就遇到了这么一个时代,很多年轻人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受过委屈,大人悉心照顾,让他们当中很多觉得自己就是一切的中心,所有一切的都是应该的,缺乏从他人角度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的能力,这是时代的问题。
稻盛和夫说过,人生的意义,是你的心灵在离开的时候比来到的时候有所成长。
这种共情能力的缺失,将会给心灵的成长,造成很大的阻碍。那些由于过度溺爱而缺乏共情心的人,不是拿到了好牌,而是拿到了孬牌。很多人可能会一生都找不回这种能力,或者将会非常曲折的历练才能达到。从而虚度了人生。
我看到,有些人随着年纪和阅历的成长,开始变得更有爱心、同情心、耐心和宽恕心,有的则没有。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这个世界是痛苦的,众生皆苦,因为我们都有不足,因为我们还不够完全,不配在更美好的世界里生活。但是如果你能有所进步,那么你就有机会的再下一个历程中,经历更美好的世界。
都说日本人习惯不给人添麻烦。我觉得更重要的事情不给人添堵。我们不希望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从而导致别人感到或愤怒或委屈或难堪或恐惧,否决那真的是罪过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对有双赢的方案在任何问题上,只是需要你放下傲慢与偏见,去耐心的去思考和寻找。所以我也相信类似本新闻的事件,双方都有可以接受的方案,不至于让其中某方显然巨大的负面情绪中。
许多人说赔偿多少多少合理、合法云云,其实真正的合理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双方的心理都觉得过得去,可以接受。如果某个人因为你,而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我相信你绝对很难真正高兴起来。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