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郑永年说现在年轻人啃老是正确的,因为前人把几百年的机会都抢光了,你怎么看? 第1页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郑永年是谁,但这种类似的话以后会越来越多。

杀鸡取蛋式的利好钢筋水泥总归是要结束的。

在结束之前,什么话都会有。


归根结底还是上一代人吃相实在太难看了,上岸以后吃相更难看,属于不可持续发展。

我是很相信经济周期这种客观规律的,

我觉得经济周期之所以还不明显,

并不是因为经济周期失效了,

而是因为我朝人民吃屎能力冠绝人类上下五千年,

所以续命能力满载。


但人力终究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真的靠吃屎活着。

这个补丁自己不打,那么大萧条来帮你打。

=======

评论里有人提到南亚达利特,那么我要补充一句。

南亚达利特也是巨能吃屎的,但为什么我们赢呢?

是因为南亚达利特们吃屎是因为他们觉得屎是香的,

但我们里面很多人,吃屎是为了下次吃顿好的。

为什么经济周期在南亚达利特那里我不信啊?吃屎都能平衡,还有什么狗屁周期。

为什么在我们这里,我是坚信周期一定会到来的?因为当人们发现没有下次了的时候……


user avatar   babyqu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永年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还有良心。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比如富二代啃老叫子承父业,然后征收遗产税又说打击奋斗热情。事实上不征遗产税不就鼓励啃老么……而且富人还担心子女无法啃老呢,反对遗产税这么激烈。

但对穷人呢,却百般苛刻。毕业了要自己住啊,赡养父母啊,李嘉诚子女有给父母钱吗?那几百亿几千亿不都是老爸给的。说他们的时候就虎父无犬子啊……价值观简直就是非黑白完全颠倒。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前人的奋斗是给国家奋斗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子孙后代能啃鸡腿,喝糖水。计划经济年代的人,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大干苦干。也是对的。

现在的年轻人,给老板打工,大干苦干,只能实现让老板多睡网红。

第二,随着我国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化体系。除了在一些高精尖领域,我们还需要大干苦干,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以外,大部分行业,都没有努力的必要。

大干苦干炼钢,照样买不起房。


user avatar   dan-yuan-kai-shi-xie-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过是一块是阶级矛盾的遮羞布。

啃老不对,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啃无可啃,啃富才对。


user avatar   nel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不是全中国年轻人都在啃老。

事实上,啃老只是[某些]年轻人的特权。

现在的问题不是“啃老”,而是只有一部分人“啃老”,另外一部分人啃不了。然后所有人都羡慕赢在起跑线上、我爸是王健林式的的终极啃老。

不能啃老的年轻人怕是占社会上的大多数。

比如第一代大学生在北上广打拼的,能啃老会去和十几人住合租房?那些父母在80年代下岗又没有技能可以再就业的,他们的子女能啃什么?还有不少世世代代在农村种地,把子女送上大学就属不易,生活费靠孩子自己申请助学金的,拿什么被啃?

总是强调啃老文化,甚至还有文章鼓吹起了啃老,这其实是掩盖了大部分年轻人没有任何代际资本的事实,也错失了找到解决啃老这一社会问题的真正方法。



事实上,啃老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事。

啃老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式家长和子女的「共谋」。

很少有哪一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家长这样为子女倾尽所有。

不仅是在中国,海外的华裔父母也是一样。美国父母通常把孩子养到18岁,大学学费父母给一部分,联邦贷款一部分,打工一部分。大学毕业自己去找工作,没工作的话连保险都不一定有。有的保险公司是不允许把已成年子女作为dependent的。

(注意:这里太多人抓着“美国人养孩子到18”不放了,本来不想理自己阅读理解不行这种问题,但隔三差五就蹦出来一个不胜其扰。一并回应,不要再问了!

好好看原文!这里讲的是大学学费的支付!至于说大学毕业是否还和父母同住,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当然同住的比例会上升,但这不是主流主流!什么叫cultural norm?!就是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行为模式,大学毕业之后自己找工作、找人合租这是cultural norm。你当然可以不这么做,不好意思说出来就是了,你以为都像国内这么理直气壮?国内理直气壮是因为和父母住是我们的cultural norm。)

中国父母则不然,有几个父母不给孩子存钱?别说学费,恨不得买房、买车、结婚的钱都放在家庭节约预算里了。

中国父母和子女的钱往往是不分家的。

父母经常和子女说:“我们的钱到最后不还都是你的!”同时子女挣的钱是有为父母养老送终的伦理压力的。

所以说「啃老」是中国父母和子女的共谋。中国父母几乎都认为自己挣钱就是为了子女,只不过在投资子女的同时也乐观的期待着子女挣钱之后的回报。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越来越内卷的就业情况下,很多子女找工作都成了问题。

「啃老」只是他们始料未及的「意外」


但是无论如何,啃老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状态,红利分配不均匀的啃老更是各种社会冲突和对抗的重要原因。

要解决啃老的问题,其实和解决内卷的问题是一样的,症结都在于「祖先叙事」。「祖先叙事」呈现出一种财富观,使得中国人的财富极大的倾向于在家庭内部的流通和循环,而这种「内循环」的倾向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同时也是造成啃老和内卷最根本的原因。



之前我提到过「祖先叙事」这个概念,它来源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这不一定体现在现代人还祭祀祖先这件事上。事实上,一个文化的「元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之相关的实践可能早已消失,然而它所体现的精神内涵还在根深蒂固的影响着这个社会。

当时强调的是「祖先叙事」在当今社会的体现之一是父母可以向子女无限索取[1]

今天来讲这个硬币的另一面,就是祖先/父母要为子孙后代不遗余力积累财富这种文化逻辑

这种文化逻辑是作为将来子女回报父母/祖先的物质和伦理基础。在物质上,有了父母的铺垫,子女才有获得更多财富、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可能。在伦理上,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先,子女才有父母在不远游、给父母养老送终的义务。

中国人千百年来生养繁衍都是依照这套「祖先叙事」而行。



但是,你看出这里面有什么问题了吗?

对,一切都是围绕着「家庭内循环」来的。

祖先/父母的产业是为了子女,子女的财富是为了父母。所有的经济循环和社会组织都是围绕着一家一户而来。

中国人家庭观念重,原因也就在这里。

项飙老师那个访谈里谈到内卷最初的定义并非指现在的竞争白热化,而是指在17世纪以后,人口增多的情况下,生产手段和生产力却没有获得多少提高。

因为人力多投入而增加的产出,就也只够人力本身的消费了,就是说你多了一张嘴就被这张嘴消费了,如此而已。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多少年一直如此。……中国在很早就在农业技术、行政管理,还有社会组织、人力动员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它达到高水平之后一直就没有突破。农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就没有变化。[2]

这种平衡状态,正是以满足一家一户为目标所追求的状态。

生产者在满足了自家生活所需之外,并没有强烈的动力开发新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扩大生产和业务范围,那些往往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分享资源共同开发的。而生产力提高之后的好处对自家而言也不是那么显而易见。比如多余的时间和金钱可以拿来修路,这对整个村庄和外界的通联有好处,但对个人来说,父母在不远游的,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你看,过去的「内卷」和现在的「内卷」,涵义完全不同,但其根本都指向了「祖先叙事」。

对自家自户的关注,导致了第一次内卷——生产力停滞;光宗耀祖的压力,又导致了第二次内卷——竞争白热化。

而啃老,正是这两种「内卷」的集中体现。

父母出于对自家自户的绝对关注、不遗余力的供应子女。为了子女能够以最多的财富最高的成就回报自己,便更加竭尽全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他们看为最能获得财富和成就的赛道上培养子女。这在过去通常会转换为子女成年后的生产劳动、回报父母。但恰恰父母这种心态造成了子女全部拥堵在那么几条有限赛道上的「内卷」。无法顺利的找到工作的子女只好回家继续求助于父母的供应。父母早年的投资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沉没成本。

——这就是今天啃老现象的由来。


好,现在来说解决办法。

办法就在于摆脱这种内循环的财富观。

内循环的财富观始终以积累家族财富为终极目的,无论是父母为子女的物质积累也好,还是子女为了「光宗耀祖」挤在同一赛道里面打拼996也好,都是要把资源和财富尽可能的集中在自家人的手中。

很多人大概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其实不然。因为个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体不能单独存在于社会之外。

个体的决定从来都不是私人的,最后一定会在社会的层面上反映出来。比如个体对财富最大化的追求去选择一条自认为直通财富的赛道,当无数多个人做出同样的选择的时候,社会就会形成竞争白热化的内卷现象。

这就好像现代版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到最后就是谁都没得吃。

因此,要解决「啃老」和「内卷」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把传统的「内循环」行为和观念变为「外循环」的行为和观念,把父母单单投资在自己子女身上的沉没成本转变为刺激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的运作资本。

郑永年这个文章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他是想借助子女“啃老”的手段,通过子女的消费和投资把上一代积累的财富重新投入到社会中。

但问题是,不是每个年轻人都具备啃老的资本。财富是重新投入社会了,但回报只回报到那些有资格啃老的年轻人那里。

这样就会产生更大的贫富差距和资源流失。资源流失的原因在于,不是每个有资格啃老的年轻人有资格使用这些资本

很明显,大量聪明能干、更适合使用这些资源的人恰恰没有啃老的资本。

所以,父母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单单为子女积累财富而要为下一代【所有的子女】积累财富



这其实是西方「上帝叙事」下产生的一种共识。(对上帝叙事的分析也见上一篇回答)

也就是经济学上的「下渗效应」(trickle-down),通过一部分的财富和企业投资惠及整个社会。

邓当初提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只可惜他没有计算到中国人在「祖先叙事」的驱使下,更愿意在家族中积累财富,而不是回报社会。

在「上帝叙事」下,个人的财富不被视为是自己获取的,而是上帝赐予的。“我”也不是财富的所有者,而是财富的管理者。子女不是“我”的,而是上帝暂时托管在我这里的。“我”有管教子女的义务,但他们不是“我”的所属之物。孩子再怎么小、父母再怎么管教,都不能把孩子不当成人看,因为他们和父母一样属于上帝的子民,是有着尊严的个体。

父母养育子女,却不需要为子女积累财富。因为个人有个人的人生,个人有个人的奋斗。父母不能代替子女,子女也不能全部仰赖父母。

子女挣的钱是自己的,父母挣的钱也绝不是子女的。这点分的非常清楚。

既然不是全部用在对方的身上,这部分多出来的财富就会投入到社会里面,从而形成「外循环」的模式。

无论是通过消费、投资、还是慈善,这笔钱是不必然留在家庭内部的。流到社区、社会、金融市场、大小企业、慈善组织中的财富必然会比家庭内循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刺激市场的流通、扩大获取财富机会的多样性。

这是惠及整个下一代人的实践。



可能你要问了,那为什么美国还是贫富悬殊最大的地方?

因为外循环不必然带来贫富差距的缩小。甚至还会有利于富有的人更富有。

因为ta给出去的可能是一小部分,但带来的回报可能是巨大的。比如刚才那个修路的例子,如果全村人同意修路,村中最富有的人一定是出资最多的,但ta也极有可能是修路的最直接的受惠者。一般的村民很可能没有办法直接从中受惠。修路带来的效益会直接加赠在出资最多的人身上,同时下渗给每一位村民。这样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其实是获得了整体的提高。

这种思维方式下产生了不少像Bill Gates这种捐出自己全部财产的富翁,这在中国仍极为稀缺。


最后,为什么说这是改变啃老和内卷的一个办法呢?

因为只有放弃为自己的小家积累财富的意识,才能将更多的资源和财富投入到社会中去。

这一方面可以让年轻人起跑的时候可以站在一个稍微平等的地方,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王健林不给王思聪第一桶金,他的位置还不会比其他人高出那么多。

另一方面,过去单单投资在自家小孩身上的金钱和资源,现在可以通过消费、投资、捐赠的方式投放到社会上,会进一步刺激市场、带动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内卷和啃老的情况。

第三,从一开始就不鼓励父母把所有积蓄都投入到小孩身上,也自然不会让小孩从小产生这样的心理压力。父母不必然为了孩子未来的回报,把小孩推向他们所认定的「财富赛道」上,父母可以更加坦然的作为孩子暂时的【托管者】,观察和带领孩子根据自己的才华和兴趣,发展ta的特产,做ta想做的事业。

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资源稀缺的内卷局面,也可以极大的消除年轻人越来越强烈的焦虑和抑郁。

第四,由于大家不再同时去挤那几条有限的赛道,多样化的职业生态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内卷减少的同时,啃老的现象也可以得到控制。



改变内循环的财富观,把投资在自己子女身上的财富投入到社会里,这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心,更需要观念的改变。

而改变一个观念,往往需要三代。

如果从我们开始算为第一代,30年一代的话,那么大概还需要小一百年。但是也许用不了那么久。自打人类社会进入19世纪以来,就是连蹦带跳的往前发展了。

所以我乐观的估计,可能50年就够了。

大家努把力,也许在我们有生之年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呢。

相关回答: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6828243/answer/1540278558
  2. ^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 https://www.douban.com/note/781577426/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不管结论对不对,这其实阐述了一个我国从08年以来的事实: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逐渐拉开差距,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年轻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竟然不能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形成的资本能更快速的分配得到社会的资源,占据资源配置的倾斜一端。

什么时候人们开始不相信勤劳可以致富呢?很明显的一个分水岭是从08年以后开始的,甚至以前教导我要勤劳致富的父辈都不相信这点了。以土地为例,同样的一片地,价格十几年间上涨了十几倍几十倍,你要做的并不是去努力劳动,而是贷款和融资以及疏通关系来拿一片地,假设平均翻了20倍,那么你将这些地卖出去,什么都不需要干,就分走了大量的社会资源,钱对应的就是商品和社会产出,意味着你不需要劳动也可以享受最优质的社会产出的商品和劳务,看看人家李超人怎么干的。到房子也是如此,薪资涨幅赶不上房价涨幅,就意味着你为了获得基本的生存空间需要的劳动时间更长,同样的面积花更多的时间换来,是房屋建造的生产力下降了吗?不是的,房子只是把你的劳动成果再分配了而已,为了让你觉得房价便宜,甚至还搞出了公摊面积这个奇葩,实际上你房屋的使用成本更高!!!

市场货币供应巨额增加,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例,十二年翻了5倍,靠劳动分得一杯羹是非常缓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资本去套新钱,这也是我国过去十几年金融行业疯狂收割经济体财富的原因,你资本越多,离金融越近,套的越多,富人的财富增加更快,尤其是资本很少的年轻人,只有劳动力和较少的资本积累去和利益集团抢夺超发的货币,抢到手的很可能只是负债。一个趋势便是:富人坐拥的财富越来越多,中产和穷人承担的通胀和负债越来越多,这也是超发货币下的必然结果,财富和负债会自发的分离到两个阶层,其实上一辈人抢的不是年轻人的机会,而是资本积累较多的人抢着超发货币的财富,而资本积累较少的人则更多的承担着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高生活成本,现在房地产泡沫都是小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环境和人心,利益集团通过投资、投机在过去十几年赚快钱太容易了,流向劳动者的报酬确并没有那么多,反而推高了生活成本以及人们的赚钱观念,100元在08年之前能买多少东西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年轻人前十几年拿父母钱投资房子的人都属于天平倾向的一方,而坚守原则和靠劳动致富的人,则更多的是被货币超发转移财富的人,投资收益是不骗人的。但造成年轻人通过辛勤劳动竟不能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经济都不能独立谈何作为完整人的独立,以至于啃老这种事情也值得宣扬到底是道德错了,还是经济错了,GDP只是一个指标,科技发展原则上人均产出越来越多,可以享受的闲暇福利也会增加,但现在的趋势是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劳动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难通过劳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他们创造的财富速度下降了吗,还是创造的财富更多的被分配走了呢,或许低婚育率和低欲望社会是这个群体无声的反抗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资本其实还是很怕青年人看清他们的套路,变得不那么好骗,不愿意接盘,也不愿意被消费主义洗脑,有逻辑的潜在接盘者是最可怕的,多学点经济金融知识吧,能稍微减轻一些被资本洗脑和分配的机会,也能更好的分清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负债,毕竟利益集团想通过货币超发赚钱,总是要把货币创造中产生的负债转移到普通人头上,有些时候是被迫要配合,有些时候也可以选择说不。

公众号:逻辑与现实经济


user avatar   yoiz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韭菜之根也。

抢着割韭菜,把韭菜割的不像样了。

这时候突然想起来,不能这么割,再割韭菜就烂根了。

想建立割韭菜长效机制,得施肥。

一群人扭扭捏捏,都不愿意掏化肥钱。

这时候,一个人跳了出来。

“看见那堆咱爸妈割剩的老韭菜茬子了没,把他们烧了不就是肥吗?”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用他说,几代人的社会资源就是共享的,并且向年轻人倾斜。“妈妈不爱吃鱼肉”的亲情故事都讲了多少年了。家庭就是一个在实现简单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同时完成财富按血缘代际传承的经济组织。

其他的就是加戏了。

两个钱包分开是别人盘中一个菜,合起来难道就不是吗?阶层滑落的最大因素其实是晚辈盲目创业。别说中产上中产了,资产阶级都是这么完蛋的,你看特朗普破产几回了……

至于“前人把几百年的机会都抢光了”就更可笑了。苏北农家出身的刘强东发家的机会几百年前有吗?说这个就是骗人交焦虑税了。“对抗压榨”怎么对抗?加杠杆创业?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user avatar   che-gan-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相关话题

  网游里存在通货膨胀吗?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快乐? 
  有哪些未来人工智能的职位适合经济专业? 
  通货膨胀失去的钱最终变成了什么?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了吗? 
  是不是架构师天天只会压榨年轻人? 
  让年轻人爱上一座城市的最核心因素是什么? 
  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想问下是什么原因,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可结合微观企业)?我们应怎样面对? 
  经济越发展,越难「寒门出贵子」吗? 
  双十一什么都不买会有什么损失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华为 Mate 40 的屏幕疑似抽奖?
下一个讨论
古希腊人会如何评价现在的希腊?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