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之所以被称为“吼”秦腔,原因就在于老一辈生活的关中平原以及部分黄土高原乡村里空旷的地理环境和宽敞的农家院落。
在这种宽阔的环境里,交流音量都需要提高,不然有时候稍微有点风声,你甚至不知道对面在说什么,这种语境下,才会产生出包括陕北民歌和秦腔在内的这种“大嗓门”式的艺术。狂傲的吼声和雄浑厚重的吼声,与广阔平原和千沟万壑遥相呼应,才会具有一种别样的美感,能让人一抒胸中郁闷之气,很多人爬山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冲着山谷大喊,也是这个道理。
山谷和平原有无与伦比的声音吸收力。不要说什么抖音外放,就是扔几个超大低音炮进去,也翻不起一点波澜。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有这个条件吗?
乡村来的老一辈到城里住不惯的明显一点就是“我明明正常说话呢,孩子都说我那么大声”,为什么?因为现在逼仄的居住环境根本容不下太高的声音,连智能手机上短视频的声响,都会让人觉得聒噪无比,听个轻音乐都需要耳机的环境里,你让他们“吼”秦腔?到哪吼?去地铁吼吗?
你今天下去到小区里吼一声:“走鸡陕西韩城县……”保安要不打你我也要打你。
艺术不能脱离生活,要想年轻人喜欢秦腔艺术,感受秦腔艺术的美感,我觉得前提条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一家一个两百平的大院子,要实现厨房跟门口的通讯全面“吼叫”化,才有可能。
其他方式都是治标不治本,一味地给年轻人讲解这种传统多么宝贵,无异于拿着窝窝头给人说这玩意儿当年多么好吃一般,话是没错,但都是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