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他们真的到任何地方都听得到当地方言乡音吧。
比如说江西这块,一天跑三个县,上午一个下午一个晚上一个,你就能听到三种方言,而且这三种方言使用者不用普通话根本没法交流。如果晚上还要到村里去,农家乐的老板说的是第四种,县里人都听起来费劲。
于是你就会发自内心的感谢推广普通话。
有一个词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叶公好龙,说的就是题主你这样的,听了点电视上的川普就自以为理解方言区的交流是怎么一个模式。
欢迎来赣南体验生活,这里的脐橙很不错。
==========附送几个江西方言小段子==========
其一,孩子。
江西某地驻军拉练,路过一条河,见到一位老乡在河边捶胸顿足。
带队的连长秉着军民鱼水情上去打招呼,老乡哭道:“孩子跌到窝里去咯!”
一听到有小孩失足落水,连长立马发扬共产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组织党员突击队下河拉网式捞人。从中午忙到天黑,连长满怀歉意的对老乡说:“请节哀,我们尽力了,也只捞到这只鞋子。”
老乡眉开眼笑:“下下,下下,就系狗个孩子。”把鞋穿上走了,留着一个连的战士瑟瑟发抖。
后来连长才知道本地方言里的鞋子和普通话的孩子一样。
其二,黑猫。
南昌有座八一大桥横跨赣江。
落成时某中央大领导下来视察,省领导带着大领导参观,大领导很满意,随口问了一句:
“桥头准备做什么雕塑吗?”
省领导答:
“还冒。”(还没有。)
大领导感慨地说:
“黑猫好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于是桥头多了一只黑猫一只白猫相对而立。
其三,某省级领导。
(这个想了想还是删掉了,有些东西太敏感。)
顺带一提,该领导去山东任职,当天下午山东紧急从南昌调集一名听得懂他说的话的秘书,这事不是笑话,而是真事儿。
你可拉倒吧
你那哪是喜欢听上海话,你那是想听上海话的背景音,就是意思搞不懂都没关系,听到了就增强了自己“身在沪上”的感觉罢了。
这就和我看电影不管能不能听得懂,都要下X语中字一个道理。那西班牙语我能听懂啥?就是听个感觉罢了。
你说你喜欢听上海话,不是吴语区的你能听懂上海话吗?
刚豆、落苏、珍珠米,鸭奶、吕Paul、黄马路,哈七八搭、搞七捻三,这些词都是啥意思,你第一次去上海能听懂伐?
曾经试着学过上海话,学到伊刚一刚伊刚就放弃了。
去中国任何地方,当然知道入乡随俗,可随俗也得有个切入点吧?去了几次上海感觉还不错的,起码一听你说普通话能转到沪普和你讲。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起码保证信息走得过去吧?我用普通话和你说,你听懂了,你明知我听不懂方言,还拿方言回我,啥意思?
至于题主,你走路上快尿裤子了找人问路的时候,对方满嘴你听不懂的方言,到时候你要还喜欢听方言,我们再接着聊。
因为你吃饱了,所以你撑得慌。
我不是在骂人,我是在阐述事实。
现在,2020年,甚至更早的2015年的时候,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已经让很多人“随身携带具备指示功能的地图”、“随时随地可以使用并事先输入目的地不需要说明的打车”以及“看一下大众点评有啥好吃的店好吃的菜”。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不需要跟当地人有太多的交流。所以,当地的方言乡音,是一种情调。
你遇过拿着一张纸质的大地图去找地方找不到,然后问当地人却完全是鸡同鸭讲的情况吗?
你遇过招停路边的出租车但是发现你跟司机根本没法交流说不出来去哪个地方(如果是国外的话甚至写字都不好使)的情况吗?
你遇过肚子饿了但找不到地方吃饭也不知道问谁最终只能去那些高价的酒楼吃不地道的地方菜的情况吗?
我觉得没有谁会真的恨某个地方的方言巴不得这种方言消失的。但我想同样有很多人,希望能在和当地人交流的时候,尽可能的双方都能听得清楚明白罢。
介意,当然介意,那些说什么再正常不过,都什么年代了,你真爱他应该包容,blabla的,那你们就再互相都和ex同居过的人在一起好了呀,挺好的,没必要还贬低一下别人。听听说的这都什么话,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又高尚伟大。你能包容人家打过胎家里贫困又难看?如果你能,我敬你是条好汉。我没你伟大,我的爱庸俗又渺小。介意的人,或者说题主!你也完全不用管他们说什么,该介意就介意,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日子到头来还不是咱自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