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内容究竟差多少?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hong-47-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说一点吧。

我公号里发过,转来给大家看看。


01

这篇文章是写给资深三国迷的。

先问一个问题:《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差别最大的是哪一段?

如果答“隆中对”,那恭喜你。

三国知识联考,你起码可以得九十分。

隆中对,要是按《三国演义》,刘备的戏份,总的来说,就两个字:求、哭;

诸葛亮和他那些熟人,基本做两件事:吟诗、唱歌,一堆装逼犯。

《三国志》就简洁多了:刘备两次去找,没找到,第三次去,找到了,一起吹了通牛,从此之后,诸葛亮就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混。

丝毫没有代入感,甚至有点掉价。

现在大学生求个爱,都要摆上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点上蜡烛。

诸葛亮是什么,旷世英才啊,怎么人家说几句话,就跟着人家出生入死,鞠躬尽瘁呢?痛心疾首啊!

所以,不少人觉得《三国演义》更可信。

02

历史不如小说可信,为什么会这样?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四个字:底层思维


通常而言,社会是二八开的,也就是说,有底层思维的人,占社会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对一部小说来说,读者群体够大了。

什么是底层思维?举个常见的例子。

这些年,常常听到这样的新闻:女方彩礼要价太高,男方要么小伙子自杀,要么父母亲自杀,要么干脆男孩女孩一起殉情。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难道“羊毛出在羊背上”,彩礼要得太高,最后还是要女儿来负担,这点道理女方家长都不懂?

人家不是不懂,而是觉得彩礼要得太低,怕周围人指指点点,自己没面子。

明知是个坑,却因为太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硬要跳进去。

《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为什么有人觉得可信,道理也一样。


在有底层思维的人看来,诸葛亮怎么能这么轻易就决定跟刘备啊?这样怎么能显得自己是旷世英才啊?

他应该卖足俏,吊足刘备的胃口,等刘备苦苦哀求,再去啊。

这样多风光,多有面子!

03

不少人对隆中对,产生这种观点,主要是受了罗贯中小说的强化。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罗贯中。

他还真当过谋士,张士诚弟弟张士信的。

但作为谋士,罗贯中相当蹩脚。

历史记载中,他就只做过一件事:打江阴城时,出了点力。张士诚被朱元璋灭了后,罗贯中滋溜一下,逃到杭州,写了《三国演义》。

为什么《三国演义》写得那么好?人家真见过大人物,真打过仗啊!比那些连硝烟味都没闻过,就乱编抗日神剧的,不知高到那里去了。

但问题是:就算在张士信那里,论谋士,罗贯中也不大排得上号。比如说写《水浒传》的施耐庵,地位就比他高,罗贯中还得投到他门下。

一个只见过打县城的人,来写打全国,问题就出来了。

那就是:高层次的思维方式,他没法知道,可能压根就没想知道。于是,多年养成的底层思维,就忍不住冒了出来,把人写低级了。

04

底层思维,和地位有多高无关,和财富有多少无关,它只是人的一种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和人的关系,就像电脑和软件的关系。比如说,在现在的电脑上运行20多年前盛行的windows3.2,结果会怎么样?根本就是浪费,说不定还不兼容。

如果有人地位、财富已经提到了较高的层次,思维却还停留在很低的阶层,结果会怎么样?看看前段时间很火的“严夫人”就知道了,明明是市委副书记的妻子,摆架子、炫耀权力,结果老公被查,人生很大可能会被打回原形。

罗贯中的思维模式,也是如此,虽说地位低,也明明见过元末群雄争霸。他的思维模式,却还停留在很低的层次。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就是这种底层思维的完美呈现,活生生把一桩历史传奇,写成了一个常见的底层套路游戏。

05

《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究竟怎么样,可以来回顾一下:

先是委婉的挑逗。来了个徐庶,告诉刘备,诸葛亮绝对牛逼,勾起他的兴趣。刘备的人设是求贤若渴啊,当然要设法见一见。

于是刘备就去见了,先遇到一个农夫,唱的歌挺牛逼。一看就是套路,可刘备硬傻得看不出来。结果当然没见到,回去路上又遇到一个人,又吹了通牛逼,没什么实际内容,纯属虚头巴脑,大傻帽刘备再次佩服得一塌糊涂。

第二次是大雪天。这次套路更足,更多。刘备遇到了歌唱会,先在路边酒店,听到两人唱歌,歌词烂得一塌糊涂,品味极差,傻帽刘备再次鼓掌叫好;走到草庐,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在练RAP,刘备再次鼓掌;回来路上,有听到一个老头唱抖音,原来诸葛亮的老丈人,刘备大概是歌唱爱好者,瞬间佩服到了进入地球深处。

第三次诸葛亮在家。门童先让刘备吃瘪:刘备报出自己的官衔,他昂着头,说记不得这么多名字;然后让刘备站门前,等着诸葛亮睡醒;睡醒后,先吟首装逼诗,再疯狂吊起来卖,逼得刘备连哭带求,说出“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诸葛亮这才勉勉强强说:那好吧,就帮你个小忙吧。于是一堆低劣的套路之后,一代大贤横空出世,天地风云变色。

06

如果诸葛亮像罗贯中写的这样,那他是种什么人?

首先,他很奸诈,有点类似这种奸商。比如说你外出,肚子很饿,看到一家饭店,下一家在几十里开外,老板算定你走不到下一家,就会饿死,端出一碗面条:1000块!

他还很自卑。有点类似现在某些女孩,没什么才能,可能有点姿色,好不容易有个追求者,于是赶紧卖俏:你条件很一般的哦,我可不是那种轻易的女孩哦。你要赶紧买房子,160方以下的,我不会考虑的;你要赶紧买车哦,马萨拉蒂跑车以下的,我也不考虑哦;对了,这不能有贷款哦,就算有贷款,也要你父母亲承担……疯狂抬身价。

这些人的心态,说穿了,就是这次机会之后,再无可能,一定要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这种耍心机的结局,通常不妙:饭店老板惊讶地发现,你转头就走,一踩油门,扬长而去,二十分钟后,在另一家饭店,吃到六菜一汤,花了200块;卖俏的女孩发现,你转身就走,只送了几朵花,吃了几餐饭,就向校花求爱成功。

底层思维常常这样:他以为你走路只能靠步行,却不知道世上有汽车;她觉得自己长得漂亮,却不知道世上漂亮女孩多得是,很多还兼美貌与智慧于一身。

07

这种奸商开的店,生存时间只能以天计,根本没发展壮大的可能;这种女孩,很大可能是变成剩女。

视野的狭窄,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这种人毫无自省能力,处于顺境时,往往会对地位比他低的人进行鄙视和排斥,当发现自己的不行时,会觉得原因是别人对他进行强烈的鄙视和排斥。

这种人缺乏安全感,他不明白自己的地位,不是靠卖俏得来的,而是靠自己能力挣来的,老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地位会逐次降低,所以一开始就要尽可能垫高。

这种人会导致团队不和谐。一旦有机会,会拼命地想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有能力,比别人厉害,还会拼命寻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来安慰和麻痹自己。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他就会编造出一堆堆的谎言,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他们的个人生活,充满了烦恼:就像带着两张面具,对上曲意逢迎,对下挖苦讽刺;每天都活得川剧演员,不停地变脸,忙碌切换于两种情绪:被别人碾压的挫败感和碾压别人的优越感。

罗贯中描写的诸葛亮,就是这么一种人:既不高洁,更无才能,充满自卑感,忙忙碌碌只为算计。虽说,他给诸葛亮的人设是旷世奇才,可他的描写还是砸锅了,只能骗骗底层思维严重的人。

08

如果诸葛亮真的如罗贯中所写,疯狂吊起来卖。

真实历史中的刘备会怎么做?就算他是宇宙第一英才,刘备也肯定会转头就走。

原因很简单:

一个姑娘,如果要意中人把脸丢在粪坑里,才肯答应求爱,就算再漂亮,也肯定不会是个好女友。

一个求职者,要老板把脸丢尽,才肯到岗,就算本事再通天,也肯定不会是好员工。


《三国志》里的诸葛亮,他只要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刘备是不是个好老板,只要是,他就会跟着走,根本无需自抬身价。

一个人,老在乎别人怎么看他,老想着自己的身价,斤斤计较所谓的自尊,说明他充满了底层思维,这种人不管做女友或老婆、做骨干员工,都只会是麻烦制造者,只会带来负面作用。


罗贯中的大老板张士诚后来所以那么惨,就因为遇到一大堆有底层思维的谋士。

人可以贫穷,可以地位低,但不可以有底层思维。物质的贫困,不是贫困,思维如果贫乏,那贫乏一定萦绕终生,永远挥之不去,哪怕暂时摆脱,之后也会迅速缠上身。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社会底层,有底层思维的人才会注定处在底层。

还是那句话:对人生来说,态度决定高度,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来自公号“史客郎”(ID:sanguoke),谢绝转载。




  

相关话题

  不考虑史实,《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合情理之处? 
  如果在宋朝开讲《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哪个更受欢迎? 
  深入读了三国志,再读三国演义会有什么感觉? 
  刘封有继承权么?有法理依据么? 
  为什么三国混战,外族没有趁机入侵? 
  如果刘备魂穿成幼年的秦琼秦叔宝会怎样? 
  三国真实中的诸葛亮真的有演义中的那么神吗? 
  刘备是伪君子吗? 
  张飞只会“俺也一样”吗? 
  关羽倒提着刀,颜良方欲问时,关羽手起一刀刺向颜良。从中华民族武德看:关羽光明还是卑鄙?颜良冤枉吗? 

前一个讨论
怎样看待网上有人用《三国志》来批判《三国演义》?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三国演义比三国志更接近史实的地方呢?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