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通:“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徐寿辉:“予起兵举义,期逐胡虏,以靖中夏。”
明玉珍:“元以北狄污我中夏,伦理以之晦冥,人物为之消灭,咸云天数,敢谓人谋。”
朱元璋《大诰三编•造言好乱第十二》:
且如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初本数人,其余愚者闻此风而思为之合,共谋倡乱。是等之家,吾亲目睹。当元承平时,田园宅舍,桑枣榆槐,六畜俱备,衣粮不乏。老者,孝子顺孙尊奉于堂,壮者继父交子往之道,睦四邻而和亲亲,余无忧也。虽至贫者,尽其家之所有,贫有贫乐。纵然所供不足,或遇雨水愆期,虫蝗并作,并淫雨涝而不收,饥馑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这话真不该安在杨嗣昌头上,这分明就是洪武皇爷的最高指示。
你们这些人,竟敢污蔑大明皇上是农民起义者,真是胆大包天。
至于朱元璋的“反贪”,只不过就是打着反贪的旗号加强皇权罢了。
明朝那么少的正税,对士绅那么多优待,胥吏更是待遇极低甚至没待遇,全靠正税,不靠灰色收入,衙门都得关张歇业。
定了这么一个地方上不摊派国家就没法运转的制度,然后打着反贪的旗号杀人,这叫什么?这叫“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皇上想杀你,随时都有理由。
至于明朝最腐败的那些人,朱元璋对他们亲着呢。
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
将番人七、八岁幼女掳到一百五十名,又将七岁、八岁、九岁、十岁幼男阉割一百五十五名。未及二十日,令人驮背赴府,致命去处所伤未好,即便挪动,因伤致死者大。
朱元璋三子晋王朱棡:
以奔马缚人,车裂之。
朱元璋五子周王朱橚:
射死本府仪卫司校尉。
朱元璋七子齐王朱榑:
听信指挥邾庸等左使,杀死指挥千百户校尉人等并全家,杀死计四百八十二名。
朱元璋十子鲁王朱檀:
打死淮安毕指挥及打储指挥几死。
朱元璋十三子代王朱桂:
管马老千户不与校尉马疋,趣令左右打死,又不数月打伤人甚多。
朱元璋十四子肃王朱楧:
捶杀卫卒三人及受哈密进马。
朱元璋十八子岷王朱楩:
擅收诸司印信,杀戮吏民。
朱元璋十九子谷王朱橞:
橞居国横甚,忠诚伯茹瑺过长沙不谒橞,橞白之帝,瑺得罪死。遂益骄肆,夺民田,侵公税,杀无罪人。长史虞廷纲数谏,诬廷纲诽谤,磔杀之。
朱元璋二十五子伊王朱㰘:
王好武,不乐居宫中,时时挟弹露剑,驰逐郊外。奔避不及者,手击之。髡裸男女以为笑乐。
这么多人渣,哪个剥皮楦草了?就吓死了老八潭王朱梓,还是因为朱梓的小舅子被胡惟庸案牵连。
而且理由极其扯淡:有个叫封绩的人,举报胡惟庸,胡惟庸就威胁他替自己办事,把他送到边关朱梓的小舅子那里,出塞联络北元。
如果胡惟庸这些个“罪行”都成立,真不知道他这个智力是怎么当上丞相的。
“黑”朱元璋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百姓立场,一种是官僚立场。
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朱元璋确实也该“黑”。朱元璋本来是红巾军出身,后来却背叛农民军,站到了地主的立场上,对农民起义残酷镇压,这就是一个大黑点。更别说朱元璋刑用重典,滥施酷刑,株连太广,对民众的人身控制也太严,都是严重侵犯了老百姓的利益。所以老百姓对朱元璋不满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官僚“黑”朱元璋肯定就不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了。在他们看来,你重八怎么折腾老百姓没关系,但不能折腾到我们头上啊。官僚黑朱元璋的原因无非四点:管理太严、目标太高、待遇太低、处分太重。基本现在的领导拉仇恨的地方朱元璋全占了。而且不但朱元璋本人在官僚中拉仇恨,把朱元璋当偶像的人也在官僚中很能拉仇恨。海瑞就建议恢复朱元璋对贪官剥皮实草的刑罚,结果立马变成官场公敌。估计嘉靖对海瑞的看法就是: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那你还真能大杀四方。
因为谈阶级矛盾时,朱元璋是剥削者。
谈民族矛盾时,说朱元璋抗元贡献低,而且意志不坚定。
甚至说能力时,都会说除了当上郭大帅女婿外一无是处。
你永远不知道朱元璋的黑粉,是站在什么角度去黑的。
关于朱元璋的黑料知乎上数不胜数,那些黑粉从来不会说鉴别真假。即使一个人罪该万死,但不是人家做的也加上去也是离谱。
早先说的是屠城,吃人,庆功楼,烧鹅,文字狱,发起冤案。后来说户籍制度,殉葬,藩王。再后面又提到朱元璋以元为正统,抹黑刘福通等人的贡献,说朱元璋背叛自己的阶级。
也就是说像秦始皇,杨坚,李世民等人可以说农民起义是逆贼,朱元璋不行。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贵族当皇帝没有问题,底层奋斗上去就不能当皇帝,当皇帝叫忘本。大家都是最高剥削者,但朱元璋天生多了一个罪名。哦,对了,只有明清统治者叫剥削者,人家大秦大汉大隋大唐没有剥削。
没有人会认为李世民后起兵,基本打的都是其他义军和割据势力,而给他安罪名。但刘邦朱元璋是有这个罪名的,甚至包括我党都有这个罪名。农民起义就必须当那个炮灰,就像元末大部分义军那样灰飞烟灭才对,最后镇压农民起义的大权臣篡位,皆大欢喜。
总有些人觉得民族是个重要的东西,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刘福通等人对朱元璋又何尝不是欲除之而后快?北方的蒙古人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就比朱元璋北伐的危害大吗?一个反战同盟的日本人,不比汪精卫更值得友爱吗?
其他罪名我大部分都认,但有个户籍路引制度,我表示这个作暴政的证据,真心无语。
你是觉得农民会想跑到其他地方种地?那朱元璋需要绑着人去移民?工匠有需要跑动的时候基本就是政府征调的时候。商人需要跑,所以发路引。读书人要求学,所以也能跑。那些非商非士的需要一直跑的人,不就是土匪吗?
朱元璋开局确实是一个碗,郭子兴对他有恩有仇,他没有对不起郭家。
对功臣杀戮过酷且不论(事实上大规模杀功臣源于朱标和马皇后去世后精神状态严重紊乱),就对老乡的态度来看,明太祖是个非常知恩图报的人。
朱元璋追封少年时的恩人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夫人娄氏为义惠侯夫人。明皇陵完工后,朱元璋下旨将刘继祖夫妇、汪母、赵母等恩人的灵位奉入陵寝大殿之中,世代享受皇家祭祀。
所谓明太祖忘恩负义论调可谓不攻自破。
而郭子兴对朱元璋并没有什么恩情。朱元璋初出道时,靠着郭子兴给的11人招降张家堡地主武装3000人,又转战豁鼻山、横涧山、洪山寨,获得兵力2万多人,他把这些兵力全部交给了郭子兴。
郭子兴是怎么回报的?听信谗言,把朱元璋下狱准备饿死,如果不是马皇后焦胸送饼,拼死求情,朱元璋就被扼杀了。这些乱世里的军阀哪个不是心狠手辣,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啊?
后来无论是郭天爵还是邵荣,甚至疑似被朱元璋设计弄死的郭天叙,没有一个是善茬,都确实地不服朱元璋,与朱元璋争夺权力而试图置之于死地,朱元璋杀死这些人,属于正常的权力斗争。
所谓郭子兴绝后也是不存在的。朱元璋明确下发给郭老舍圣旨 “说与郭老舍,再三留你不住,实要回乡守祖。你旧有二所庄田,我就赐与你耕种,教户部官开除粮草。” 这个郭老舍,就是郭子兴的庶子( 郑晓《今言》(郭子兴)又次李夫人生郭老舍 )。朱元璋之所以宣称郭子兴无后,而令郭子兴邻居宥氏守墓,是由于郭老舍 于洪武十一年被人骗到了贵州一个黑窑里打黑工。
而在郭老舍失踪的期间,朱元璋召太常司丞张来仪撰写了碑文,令郭子兴的邻居宥氏首率而祀之。
等朝廷为郭子兴封王、建庙、定庙祀、立碑、建坟与享堂等一系列程序都已经完成,郭老舍才被解救回到家乡,当时已经是洪武二十八年了。《名山藏》记,“洪武十六年十一月,太祖面谕太常承张来仪为子兴庙碑,碑言王无后。二十八年,太祖令旗手卫官李忠召老舍于黑窑厂。入四川候蜀王。蜀王母,子兴女,所谓郭惠妃也。”
嘉靖《定远县志》记载:“郭老舍,洪武中,朝迁以滁阳王故,赐第宅、田地、钞锭、孳牧草场,永复其家。至今,子孙藩衍,乡人称为郭皇亲云。” 又有“郭老舍墓,县西三里。”
《明孝宗实录》卷七十四又记:弘治六年四月“戊戌,赐郭琥冠带,令奉滁阳王祀事。琥,滁阳王子兴之后也。”
足见郭老舍一脉也是被明太祖善待了的。
——————————
明太祖对少年时给过他白眼的地主刘德的态度也颇堪玩味。
朱元璋早年,曾为地主刘德放牛。当他的父母死后,希望刘德能提供一块地安葬。
对此,刘德冷眼相对,断然拒绝。
这时候,笔者之前提到的朱元璋恩人刘继祖(也即刘德的兄长)帮了朱元璋。
“吾饶于地,曷不谓我?任择用,岂吝耶?”
当朱元璋衣锦还乡的时候,除了回报刘继祖等恩人之外,对刘德,他可以采取任何残酷的报复方式。但明太祖却选择了以德报怨。
朱元璋亲自起身,将求饶的刘德扶起来:“此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朱元璋还赏赐给刘德三十亩田地,以表现自己的大度。究其原因,这时候的刘德在朱元璋眼里已经没资格算仇人,根本没有计较的价值。采取韩信式的以德报怨,反而能为自己换取美名,帝王气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也正是因此,虽然朱元璋作为一个君主,对功臣有刻薄的一面,但仍然能取得无数天下豪杰的衔草结环、拼死效忠。
——————————
朱元璋及其臣子们的民族主义倾向也是能够找到的——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谕中原檄》,由宋濂起草
“自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驰,人纪荡然。加以兵乱以来,人习斗争,鲜知礼义。今朕一统天下,复我中国先王之治,宜大振华风,以兴治教。”
“胡元入主中国,蔑弃礼义,彝伦攸斁,天实厌之,以丧其师。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复先王之旧。虽起自布衣,实承古先帝王之统。”——朱元璋颁行天下振兴文教诏书
“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国者,而元以胡人入主华夏,几百年腥膻之俗,天实厌之。”——刘伯温
明太祖对于外国的国书更是口径一致地称呼元朝为胡虏窃国
朱元璋赐高丽国书:
“元非我类,入主中国百有余年,天厌其昏淫,亦用殒绝其命。华夏泼乱十有八年,当群雄初起时,朕为淮右布衣,暴兵忽起,误入其中。见其无成,忧惧弗宁,荷天地眷,授以文武,东渡江左,习养民之道十有四年。其间西平汉主陈友谅;东缚吴张士诚;南平闽粤,戡定八蕃;北逐胡君,肃清华夏,复我中国之旧疆。”
朱元璋赐日本国书:
“上帝好生,恶不仁者。向我中国自赵宋失驭,北夷入而据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华风不竟。凡百有年,孰不与愤? 自辛卯以来,中原扰攘,彼倭来寇山东,不过乘胡元之衰耳!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
粤自古昔,帝王居中国而治四夷,历代相承,咸由斯道,惟彼元君,本漠北胡夷,窃主中国,今已百年,污坏彝伦,纲常失序,由是英俊起兵,与胡相较,几二十年。朕荷上天祖宗之佑,百神效灵,诸将用命,收海内之群雄,复前代之疆宇,即皇帝位,已三年矣。”
朱元璋赐占城国书:
“曩者我中国为胡人窃据百年,遂使夷狄布满四方,废我中国之彝伦。朕是以起兵讨之,垂二十年芟夷既平,朕主中国天下方安,恐四夷未知故遣使以报。”
朱元璋赐爪哇国书:
“中国正统,胡人窃据百有余年,纲常既隳,冠履倒置,朕是以起兵讨之。垂二十年海内悉定,朕奉天命已主中国,恐遐迩未闻故专使报王知之。”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对内宣传的口径有大量赞美元朝的内容呢?真的完全是让老百姓饿死也不要造反吗?
经过理学在宋代的演变,在金代、元代被篡改,对君主强调愚忠的思想越发强化,农民起义越发被视作妖邪来污蔑,这与汉初的情况是大为不同的。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明太祖所面对的南北割裂的问题。
如果将辽金元全部视作伪朝,那么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下的北方人要如何自处?
朱元璋将背叛南宋皇室的蒲寿庚家族掘墓鞭尸,令其男子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娼,又将明军北伐缴获于大都的宋理宗头骨骷髅碗葬回绍兴永穆陵,显然明太祖对宋朝是很有感情的。
但是当时的局面,既然已经定都南京而非大都,那么北方人就需要足够的安抚,不同时尊辽金元,北方人就可能揭竿而起,与你大明不死不休!
明太祖晚年制造南北榜案,打击南方人气焰,令北方人快意,也是为了安抚北方人情绪。在富庶的苏松之地征收重税,又设开中法让商人直接输送米粮到北边,更是考虑到北方人有抗击蒙古的军事负担,所以设法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事实上,尽管对北方人有种种照顾,苏松之地在明朝仍然比北方富庶繁华太多。
从燕云十六州沦陷,到明朝建立,已经400多年了。在元朝统治期间,南北的汉人也是被划分为南人与汉人,分别治理。胡化的“汉儿言语”,已经严重渗透到当时的语言当中,需要明太祖专门去逐步恢复,拨乱反正。
被朱元璋极为看重的方孝孺之《后正统论》声称——
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主其帝而虏之,或羞称其事。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斯民长子育孙于其土地,习熟已久,以为当尔。昔既为其民矣,而斥之以为夷狄,岂不骇俗而惊世哉?
这是方孝孺说元朝的汉化程度较低,反而导致中国胡化,不能为正统。随后,方孝孺又明确指出“夷狄之不可为统”。
邱浚在《世史正纲》中说:
“洪武元年,太祖即皇帝位,复中国之统。圣人之生。自有天地以来,中国未尝一日无统也,虽五胡乱华,晋祚犹存,辽金僭号,而宋系不断。未有中国之统尽绝。而尽夷狄之归,如元朝之世者也。三纲既沦,九法亦释,天地于是易位,日月于是晦暝,阴浊用事,迟迟至九十三年之久。中国之人渐染其俗,日与之化,身其氏名,口其言语,家其伦类,十室而九矣,不有圣君者出,乘天心之所厌,驱其类而荡涤之,中国尚得为中国乎?”
随着怀念元朝的士大夫减少,以及明蒙对抗持续激烈显示出推崇元朝的统战工作归于失败,这种观点在明代越往后变得越发官方化,嘉靖皇帝更是将元世祖忽必烈从历代帝王庙中扔了出去,正式定蒙元为伪朝而非正统。显然,网络上有些人秉持的“元朝为中国正统的观念,得到元代士大夫、朱元璋以下明代人的普遍认同”这种观点,并非明朝的实相。
显然,明朝初年,不存在将张弘范之流打成汉奸的舆论环境,以天子之尊也不可能做到。但朱元璋应当是希望这么做的。而600多年后的今天,可能真正到了把张弘范之流视作汉奸的时候了,我们不要忘了,明人已经开过“宋张弘范灭宋于此”的玩笑,来表示对张弘范的辛辣讽刺了。
——————————
明初的治政,有宽有猛,但是确实具备“宽以待民”的方面
《皇明宝训卷二·定律》:帝谕省臣宪官以立法之意,曰:“近代之法极宽,所以其弊滋甚。至于条例之多,猾吏得以并缘出入为奸。且以七杀言之,谋杀、故杀、斗殴杀既皆是死罪,何以如此分析?但误杀有可议者,要与戏杀、过失杀亦不大相远也。予今立法正欲矫其旧弊,急于治官,宽以待民,大概不越简严二字,简则无出入之弊,严则民不轻犯。尔等其为我用心焉。”
《皇明宝训卷三·论治道》:帝御奉天门,召见元朝旧臣,问以政事之得失。诸人各有所对,有色目人马翼独曰:“臣等皆元朝臣子,既不能死节,若又言元朝之得失,其罪愈大矣。”帝曰:“不然,朕欲闻元朝之失,正欲为朕之监戒。如行车者,前车既覆,后车不当循其辙也。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郑子产有疾。谓于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明太祖朝,政策有个特点就是管得特别多,不服管就要入罪。典型的“猛政”。像迁徙人民实边这种事更是很容易招致反抗,三国时就有说法说“民之于徙,甚于伏法......类多灭门,少能还者”,虽然说得夸张了点,但是水土不服,死亡率确实也不低。习惯了元朝粗疏治理之后,肯定有许多人对于这种指令经济是不能适应的。
但你要说整体经济的恢复怎么样,国家的整合做得怎么样,那明太祖做得实在是没得挑剔的。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他当然也知道自己这种高压的猛政只能作为权宜之计,所以才中意宽仁的太子朱标,甚至随后又传位给朱允炆,正是知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道理。至于朱棣以靖难上位,则非其可以逆料了。
当然,《左传》说“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作为一个法家模式执行者,院长毕竟不是这样的,他还是明白地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写在“大诰”里。朱元璋在《大诰·乡民除患》中规定:允许贤良方正、豪杰之士将各地方的为恶胥吏以及乡村城市中的“老奸巨猾顽民”绑缚送京;如果有人胆敢中途阻拦,枭首示众。洪武年间,常熟县百姓陈寿六持《大诰》将本县贪墨县吏顾英绑缚送往南京,不仅得到朱元璋热情接见,而且还被其称赞为伟大、奇男子。这种发动基层监督来管理官僚的思路,就可以说是非常进步的。
最后提一句,有一位伟人搞生产建设兵团实边,发动群众大修道路水库,大炼钢铁,做的事情和明太祖是非常相似的,后世也一样深受其惠。当然由于时代思想风气上的差异,这位伟人在自我和家庭作风上显得比明太祖无私很多。所以爱民不爱民这种事,就见仁见智了。
有论者以朱元璋强调等级制度,反对《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论证朱元璋并不具备民本、民粹的特性,笔者在此引用张宏杰先生《饥饿的盛世》中的一节,显示朱元璋与乾隆帝的比较。
乾隆皇帝与明太祖的政治理念有明显差异。
因为出身贫寒,朱元璋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
洪武年间,有些民望极好的官员获罪罢职,但地方百姓拦道苦留。朱元璋知道后,不但不怪罪百姓,反而因此判定这个官员必然是好官,不但释放,甚至还得到提升。
不仅如此,朱元璋直接利用底层百姓的政治热情来监察官员。
他说,如果好官被人陷害,实情不能上达,允许本处城市乡村「有德老人们赴京面奏,以凭保全」。
乾隆却不欣赏朱元璋的政治浪漫主义。
他认为,小民们的话并不都可信,小民的智慧更不可依靠。
如果百姓表扬会促使官员步步高升,那么假造民意,对于中国官员来说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吗?如果老百姓可以随便入京控告官员,那么,这些愚民不是很容易成为官场斗争的工具吗?
所以他说:
「小过本不至逮系,但既以司吏,则罪宥宜出朝廷。若因部民伏关乞留,遽为纵遣,是黜陟之柄编氓转得而操之,成何政体?明祖于此俱加以赏赉超擢,不啻导之作奸。倘猾吏民窥见意指,交通惑听,流弊伊于何底?国法吏治不因之俱坏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作为一个力图以权力笼罩控制一切的皇帝,乾隆最热爱的是秩序和稳定,最恐惧的是民众的自发性,但有时他也主动深入群众。
比如这次南巡途中,他望见衣衫褴褛的百姓,会叫到驾前,细细盘问何以穷困,并命加以赏赐。
但是他由上而下地询问则可,底层百姓由下而上地主动向他揭发地方官的错误,却使他十分不快。
国家政治的运转一定要在严格的政治纪律基础之上,百姓有了冤屈,应该按规定层层上访,不应该直接找到皇帝这里。
「即使地方官政事少未妥协,督抚司道,昭布森列,自当据实陈诉,静听审理,何至无所控吁?」
对于这些告御状的人,他一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也许他们所说都是实话,但他们的眼神里透露的却都是执拗和不驯服。
敢于向自己的父母官叫板,敢于和皇帝的眼睛对视,可见他们平日就并非安分守己之辈。
如果天下沧海横流,正是这些人会铤而走险。
对他们进行鼓励,无疑是给国家政治埋下不稳定因素。
因此,历史上有一些皇帝喜欢搞一些御前判案为民申冤的「政治秀」,乾隆却从不这样做。
显然,发动群众力量,利用群众来监管官吏,是明太祖非常热衷的做法。并不能以朱元璋反对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就否定朱元璋发动群众力量的事实。
——————————
最后, @项天鹰 项元老提到:
“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这是建立在暴秦统治天下不过十余年,不得世人之心基础上的。
那我们比较明太祖对于陈理、明昇的做法
太祖见理幼弱,掖之起,握其手曰:“吾不汝罪也。”府库财物恣理取,旋应天,授爵归德侯。
帝曰:“升幼弱,事由臣下,与孟昶异,宜免其伏地上表待罪之仪。”是日授升爵归义侯,赐第京师。
理居京师,邑邑出怨望语。帝曰:“此童孺小过耳,恐细人蛊惑,不克全朕恩,宜处之远方。”洪武五年,理及归义侯明升并徙高丽,遣元降臣枢密使延安答理护行。
陈友谅之子陈理已经口出怨言了,仍然保全爵位,只是迁徙到高丽。这种对死敌之子的宽宏,有几人能做到呢?
然而,明初的情况,百姓或思念旧宋,或思念前元,韩山童、刘福通打着复宋旗号,又被怀念前元的那部分百姓(包括怀念元朝宽政的士绅,一些被元朝愚民教育迷惑的北方百姓等)痛恨,可谓两边不讨好,不得已,明太祖只好把他们打成“妖人”了。
首先自然是因为他可以黑的地方太多。
其次是因为他的一生太传奇,成果太牛逼黑起来很有成就感。
一个人很牛逼,同时又有肉眼可见的黑点,自然是就是个天然的黑子磁铁咯。
黑点比他多的皇帝多得是,但是大多是菜鸡,黑起来没什么意思。比如赵二黑他一句车神就完了,其他的好像也没啥好讲的,连烛影斧声都懒得黑,毕竟烛影斧声至少说明这人是个狠人,有10%的当皇帝的资质,放在别人身上这算黑点,放在赵二身上竟然变成值得一提的优点了。弘历同学呢,黑一句盖章狂魔也就差不多了,所谓的十全老人大家都当成梗了,都不想费那个功夫黑。
成就比他大的皇帝没几个,其中要么是上古年间的秦汉皇帝,距今太远,一些现在看来是黑点的问题,放到两三千年前的环境里去看也没啥可黑的,就算你使劲黑,人家来一句三千年前这已经算是先进文明了,你也没法反驳。
要么呢,就是传奇金卡李二凤了,太牛逼太闪光,黑不动(之前放在赵二身上的为数不多的闪光点,在李二身上竟然变成了为数不多的黑点,你看着差距)。其实就算这样,网络黑起二凤来也挺起劲的,黑子也不算少了。
其他的还有谁?康麻子大家黑的也挺起劲的,但是想来想去还是不如朱元璋,费那个功夫黑康麻子不如黑朱元璋算了,投入产出比更大。
俗话说得好,蹭热点,首先你要保证你要蹭的那个是热点对吧。
你要是上来来一句“今天我要黑一下前蜀皇帝王建!此人不是历史中那个明君!”
谁理你啊!不是就不是呗。
更牛逼的还会给你来一句“什么图瓦?”
另外一方面,蹭热点,其次你要保证你能蹭的上对吧。
你上来来一句“今天我就来打破常识,告诉你们一个真正的文王姬昌,这个菜鸡暴君!”
那不好意思,随便你黑。
你强任你强,清风拂山岗;你黑任你黑,明月照大江。
算来算去,还是黑朱元璋吧。
黑起来容易,黑起来反响强烈。
你无语是因为你看的史料、读的研究成果还太少。
挨个回答前两个问题。
你只举了徐达一个例子。徐达虽然属于病死,但并不能否认朱元璋大肆清洗勋贵功臣家族的事实。
廖永忠、朱亮祖、胡美、李善长、汪广洋、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陆聚、邓愈之子、吴祯、俞通源、薛显、吴复、顾时、陈德、华云龙之子、王志、杨璟、梅思祖、金朝兴、胡海、周德兴、叶升、蓝玉、常遇春之子常升、张翼、陈桓、曹震、朱寿、谢成、张温、曹兴、孙兴祖之子孙恪、韩政之子韩勋、曹良臣之子曹泰、纳哈出之子察罕、濮英之子濮屿、桑世杰之子桑敬、何真之子何荣、冯胜、傅友德
徐达之死被夸大了,那上面这些人呢?
朱元璋要是穿越过来,第一个不同意。
《明太祖实录卷167》朱元璋说:刑者,人君用以防民。
《明太祖实录卷263》朱元璋又说:法令者,用以防民之具。
严刑峻法,那都是用来对付“民”的,反正我朱家人以及我被人钦点过的勋贵,不受此约束。
秦王朱樉:无恶不作,强抢军户寡妇入府糟蹋至死;饿死老妇;冻死军人;清明节派人在城内外秋千架下强抢民女,满意的就留下,否则就杀掉。
周王:强抢秀才颜钝的未婚妻子
齐王:把民女强入王府,用不着的就打死,还烧成灰;纵容下人肆意虐杀平民,共计造成200多条人命
鲁王:搜刮平民家的男孩,强行把他们阉割了,用为自己府里的小太监
潭王:让老妇吃大便做成的丸子,还问人好不好吃,老妇害怕,只能说好吃,潭王本着“好吃你就多吃点”的原则,又强行喂了老妇几颗
以上随手列举的恶行,都是朱元璋自己的諭旨里提到的。这要是换做普通人,早就全家被杀了几个来回了好吗!
但是朱元璋对这几个畜生儿子,除了骂几句,象征性地处罚一下,连个王位都不废掉。更别提为了人民大义灭亲了。
你说他偶尔为民也是可以,一心为民就算了。
你以为他就不滥杀百姓了?
江苏句容县一起假钞案杀掉的尸体就相连90里,他把这事写进了《大诰》里,满以为如此酷刑,总不会有人再造假钞了,可没想到不到一年,当地又造起了假钞。
朱元璋除了骂百姓顽劣,才不会想到自己的江浙重赋政策,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负担有多大!
————
先秦诸子,朱元璋最恨《孟子》 ,为啥?因为孟子说:民贵君轻;君之视民如土芥,则民视君如仇寇。于是,朱元璋把这些不利于自己皇位的内容全都删掉了,搞了个阉割版的《孟子节义》。
他所谓的为民,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以前吃过苦,感同身受。但更重要的是,“养民以奉君” 和怕民造反。
当然没必要就此否定朱元璋的成就,但是把他美化成一心为民的救世主,可真是自作多情了~
多说几句,相比之下,他那个被夺位而下落不明的孙子,比他和他儿子一心为民多了。
不管朱允炆在政治上多幼稚,决策多傻逼,人家至少在位期间是在努力贯彻仁政目标的:轻徭薄赋,废除酷刑,严控宦官。一直被讽刺但其实并未实行的井田制构想,其目的也是为了“均田”,减少贫富差距。
也难怪朱棣起兵前,犹豫不决地问姚广孝:可民心想着他(建文)怎么办?
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鲁王,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说法:
《明实录》记载:
今特謚爾曰:荒!昭示冥漠,用戒方來!
根据明代官方史料证明,朱元璋是不喜欢这个第十个儿子鲁王,很“大公无私”。
但是,史料可以春秋笔法,考古可做不了假:
1970年春至1971年初,对朱檀墓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经过清理,共出土遗物1100余件(组)。
朱檀墓距地表26米深,仅次于帝陵 (定陵距地表27米),而其他亲王陵仅距地表6米左右。墓道全长50余米,墓室全长20.6米,分前后两室,平面呈“T”字形,封土面积约1.3万平方米。发掘前保存完整。这座工程浩大的陵墓,系在山上凿石开圹,然后用砖砌垒,动用土石方约20万立方米。据专家估计,按当时情况,以200个劳动力计算,需二三年时间才能建成。据当地群众传说及有关专家实际考证,陵区原建有内、外城墙 (现外城墙遗址处尚存琉璃砖瓦),外城墙周长4000米,总占地面积为96万平方米,这在亲王当中规模最大。
一个被嫌弃的儿子的陵墓墓葬如此奢华,按照明朝初期的国力,朱元璋这么干是不是有点。。。。
况且很双标,鲁荒王死的洪武二十二年前后,朱元璋对自己一个他认定的荒淫儿子身后事如此厚待,而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则被强行被躺着中枪:
○乙卯 太師李善長自殺。
朱元璋则假惺惺的这么表演:
○監察御史劾奏太師韓國公李善長罪狀,
○庚子 監察御史復請按問太師李善長罪
大臣举报李善长,朱元璋居然是被迫给李善长定罪:
上不得已
最后又是李善长家奴举报:
善長家奴盧仲謙等亦發善長素與惟庸往來狀。
合着朱元璋几十年来都不知道李善长和胡惟庸之间的关系?
被蒙蔽如此之深,那岂不是说朱元璋压根就是个傻子?
哦,有人又黑朱元璋了?
怎么黑的?
把他干的事情具体分析了一下。。。。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白老师说又来说教了。
想通过几句正确的废话洗白,当我们是傻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