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最让你震惊的一宗杀人案件是什么? 第4页

                    

user avatar   yang-xiao-yang-65-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听来的两个案件,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不知道上报纸了没,听人闲聊天听的。

90年代改革开放,一家里有一儿两女,小女儿外出打工多年,大女儿嫁在小镇上过日子,儿子在乡下。背景交代完毕。

一日,小女儿打电话要回来了,跟自己妈妈说好车票时间,说倒腾到镇上大概下午或者更晚,晚就在自己姐姐家住下了。那会普通人家联系只有固定电话。

然后,第二日,她老娘等啊等啊等,心里就开始慌了,咋中午还不回。就让儿子带她去找了。找到大女儿家,大女儿说没见到。然后老人就找了一圈晚上回去了。第二天接着去找,并且让她大女儿也去找。

中午她杀了只鸡,老人让大女儿的小孩一边去,想让这小孩别见血,结果小孩就跟边上说话了,外婆,妈妈杀小姨的时候比这血还多。。。

这个案件震撼得我无法消化。那个小女儿回去给大女儿几万块钱,说是挣的,让她帮自己保管。然后大女儿哪里见过那么多钱。然后就那样了。老太太晕乎乎滴从大女儿家出来,心疼啊,多年没见着小女儿,就这么没了,要是去告了,大女儿也没了。回去思来想去睡不着,就在那里哭,儿子问出后,劝了老人,一起报案。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广西容县!我的同学一阳光帅气男孩,在某一天当街砍头杀了一个人,后来得知原来小的时候他妈妈在家当着他的面被强奸虐待然后他被灌屎殴打,那人渣被捉到做牢岀来当天被他在街上砍死了,他错了吗我不知道但他是不对的,因为赔上了他的一生也是因为那人渣毁了他……


user avatar   zhu-zhu-63-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上最难破的案子不是把人做成肉馅冲到下水道里的碎尸案,也不是超人蜘蛛侠犯下的弥天大案让警察无处查找。而是从一开始就误导了大家侦查方向的案子,以及与死者或案发现场发生交集最少的嫌疑人。今天跟大家说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不但被误导了侦查方向而且与案发现场跟被害人几乎没有交集的悬案改编。

老张这一天在自家地里耕作,不远处的村路上一个小女孩从一辆缓慢行驶的轿车上面摔了下来,紧接着司机也满腔怒火的跟着下来了。死命的把小女孩往车上拖,小女孩哭喊着“你不是我爸爸,我要回家”,老张放下手里的农具,站在旁边看着,听着,想着,他回忆起来十年前的那一幕,那天老张媳妇一大早去集市上做小生意去了,老张依旧下地干活顺便把儿子放在不远处的地方自己玩,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老张媳妇在家做好了饭菜给地里的老张孩子送去。老张跟媳妇端出菜跟干粮,喊不知去了哪里的孩子过来吃饭,结果怎么也找不见了,本以为孩子贪玩不知去了哪里,结果一晚上过去了,没见孩子回来,三天过去了,一周,一月很快就过去了。孩子到底去了哪里,无从知晓,慢慢的老张老婆每天就跟丢了魂一样,蓬头垢面,发了疯一样的到处找孩子,走到哪里都不忘嘟囔一句他的儿子不见了,老张也是天天抽闷烟,人也消瘦了很多。他们不断地去当地派出所问孩子哪里去了,得到的回答都是“你们先回去吧,我们找到了孩子就会联系你们的,你们要相信政府”。后来老张无意听几个打牌的邻居说到从哪里看见过孩子,说是被一个三十多岁的男的给抱到小轿车上拉走了。老张回去告诉了他老婆,却没想到这句话对他老婆来说竟然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老张老婆受不了这个打击,当晚上就喝了农药自杀了。从此原本一家三口,男耕女织的小日子就此破碎了,老张一个人孤单的生活着,一边种地,一边依旧打听自己孩子的下落,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见到他的儿子。

情景回到了现实,老张呆呆的看着,这个男人依旧死命的把小女孩往车里拖“你赶紧跟我回家,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小女孩依旧哭喊着“你不是我爸爸,你不是我爸爸”。男人说“你不要乱说,我怎么不是你爸爸,我就是你爸爸”。老张回过神来,三五步的跑到村口大声喊了起来“人贩子偷孩子了,快出来啊”,几个喜欢管闲事的路过,问老张“谁偷孩子,哪里有偷孩子的”老张指了指。那几个管闲事的也跟着喊了起来“都出来啊,偷孩子了”开车的男人说“你们别乱说话,快闭嘴,md谁偷孩子了”慢慢的村里的男女老少越来越多。社会上有个习惯,如果你一个人看见马路上有人群殴你的某个半生不熟的朋友,你肯定扭头就走,绝不掺和,一眼都不想多看。如果你看到这个半生不熟的朋友跟另外十几个人在群殴一个女小偷,你肯定也会上去凑凑热闹。就这样,人越来越多,人一多叽叽喳喳的就把这个男人给围了起来,老张想到自己的遭遇后更是怒从心中起,拿起地上一个土坷垃就扔向了男人的脑袋,大家伙一看有人第一个动手了,所有人一拥而上,你一拳,我一耳光,他一个连环踢,瘦弱的老张也想上去打几下出出气,结果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大汉给挤了出去,很快男人就被打的只有吐得气,没有进的气了,大家一看情况不妙,慢慢的各自散去了,只有老张呆呆的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也回家等着了,慢慢的被打的男人就这么死掉了,警察到了现场拍照,取证,一系列的工作做完。第二天不以为自己闯祸的老张就像打了胜仗的大将军一样,抬着头在村里转悠,逢人就添油加醋的说昨天是怎么英勇的救下了小姑娘,怎么把人贩子狠狠痛打了一番,所有人都说老张有本事。又过了一天,警察上门挨家挨户的询问情况,不知情的老张还主动跟警察添油加醋的说昨天怎么惩治了人贩子,怎么把人贩子打的死去活来。警察听完之后立马给老张带上了手铐子。做笔录的时候,老张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那个男人不是人贩子,而是小姑娘的继父,那天是因为小姑娘跟继父在车上闹情绪才导致了后面发生的事情。老张听罢之后,嘴张的大大的,浑身瘫软了下来。警察去村里调查,所有参与的村民为了自保,都把矛盾的根源指向了老张,何况老张那天还添油加醋的在村里炫耀自己的光荣事迹。后来案子判了下来,判了老张十三年,并处几万罚金。其他参与的每人罚款四万元。

原本以为案子就这么结束了,但是没想到故事还有了下文,许多年之后当年参与这个案件的看热闹的某位村民因为贩毒被警察抓了,又因为想立功减轻刑法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讲给了警察,原来这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谋杀,小女孩的母亲知道了死者在又跟前妻有了联络,醋意大发起了杀心,就瞒着死者告诉小女孩“你不是最喜欢去游乐场吗?明天你后爹就带着你去”小女孩说“真的吗?后爹总是说话不算话”。妈妈说“如果你后爹说话不算话,你就告诉所有人他不是你爸爸”小女孩继父因为这天公司业务不忙,所以这次说话算话了,开车经过这个村子的时候,小女孩妈妈提前安排好的人看到车子来了后给小女孩妈妈打电话说车子到了,小女孩妈妈给死者打电话“老公,公司里面有个业务我办错了,你赶快回来帮我处理一下,看看能不能挽回损失”死者一边着急的接着电话指挥,一边非常缓慢的开车,这时候小女孩一听电话里说要回去,立马哭闹起来自己打开车门跳了下去,一边哭,一边喊着你不是我爸爸。死者本来也挺着急公司的事,加上小女孩的哭喊,死者的脾气也上来了,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开始几个本村看热闹的村民也都是小女孩妈妈提前买通了的,还有老张也是这几个本村人把信息透露给小女孩妈妈的,导致小女孩妈妈精心策划了这起案件。

但是再怎么说这也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当年的村子也进行了旧村改造,案发现场早就盖起了高楼,当年的村民也都搬家了,案件的主人公老张,在监狱表现良好,提前减刑释放了,出狱后的老张无儿无女无房一无所有住进了收容所,最后也因为疾病死在了收容所,这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那个毒贩村民的信口雌黄也不予采信。小女孩妈妈现在也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长大后的小女孩也出国深造去了。

备注:以上故事纯粹本人胡编乱造,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莫要跨省追捕,莫要查水表。


问题一,好多人说似曾相识,我想告诉大家,确实是个真实事件,但是当时案件判定结果不是故意杀人案。这个故事是我以之前那个故事为蓝本,自(hu)创(bian)的。大家看看就好,后面我会慢慢的写一些自己原创的文章。

问题二,大家伙的另一个疑问,就是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巧合,不就失算了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次的巧合可能失算,如果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巧合难道还会失算吗?如果这个女的为了杀人,设计了无数的套路,恰巧这一次成了,是不是概率接近百分之百了呢?

问题三,我写的是故事,不是教大家怎么去犯罪,所以这篇文章大家仅仅是看看乐子就好了


再次重申一遍,这就是根据知乎上某个故事改编过来了的,那个故事的主要意思是讲老张的悲惨命运,而我改编的这个是悬案故事

最后推销一下我自己写的连载小说,欢迎大家来踩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1884年,一名澳大利亚的律师John Want在英国买了一艘帆船,准备雇人将它开回澳大利亚,从南安普顿到悉尼,沿路发现更大的世界。

船上有四个人,包括一名17岁的小打杂,Richard Parker,John Want并不在船上.

大家都能料到,在这个回答里准不会有什么好事,

给您说着了——启航一个多月后,1884年7月5日友谊的小船在好望角附近遭遇风浪沉没,

一船人大难不死,爬上了4米来长的一条救生艇,艇上存了几罐干粮,可并没有淡水。

船长Dudley用漂浮物做了一个“锚”,将救身艇稳定住,开始了这场注定载入法学历史的漂流,

第一天,他们合力用船桨击退了鲨鱼,

第三天,他们实在挨不住饿,开始吃罐装的干粮,

第五天,他们抓到了一只海龟,每人大概分到了三斤海龟肉,还喝光了海龟血来补充水分,

第八天,他们开始喝自己的尿,

第十天,海龟壳上的最后一点肉丝也给啃干净了,

第十五天,Richard Parkers首先扛不住,病倒了,

第十六天,他们开始讨论,要不要把Richard Parker吃掉,

第十九天,Richard Parkers陷入昏迷,人事不省,

第二十天,船长Dudley向其他几个人做了个眼神,大家心领神会,有人按住了Richard Parkers的腿,有人默默转过头去。

Dudley用一把小刀划开了Richard Parkers的颈静脉,

大家分吃了他的肉。

三天以后,当他们正在吃早餐的时候,一艘路过的船发现了救生艇,他们得救了。

回到英国,迎接他们的是谋杀罪指控。

别忘了,船主是一名律师,他为一船人提出的辩护逻辑是这样的:

假设两个落水的人,为了活命,在争夺同一块木板。木板只能保证一个人不沉入水中,一个人将另一个人推入水中,自己活了下来。对于社会来说,如果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是一样的,一个人的死换来另一个人的活,并没有‘危害’社会。

刑法所要惩罚的,难道不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吗?更何况,我们是用一个人的死来救了更多的人,悠悠何危害可言?

法官不买账:

"爱惜自己的生命,诚然,是一种责任,但还有一种更高的责任,就是(自我)牺牲。”

"To preserve one’s life is generally speaking a duty, but it may be the plainest and the highest duty to sacrifice it. "

为了什么而牺牲呢?

为了道德,为了"礼义",ethics.

不得剥夺他人的生命,这就是礼义,

法官质问道:

“谁又能评判你们的做法是不是‘必要’的?如何去衡量生命的相对价值?是力量还是智慧?是不是他(17岁的Richard Parkers)的死,就比一个成年人更为‘必要’?!”

“Who is to be the judge of this sort of necessity? By what measure is the comparative value of lives to be measured? Is it to be strength, or intellect, or what ?...Was it more necessary to kill him than one of the grown men?”

罪名成立,这就是Regina v. Dudley案。

--

经常能看到一些讨论,“一列失控的火车前面有五个小朋友,你可以扳道岔让他撞上废弃铁轨上的一个小朋友...” “假如一个人的死可以拯救一千万人...”

别忘了,在英美法体系中,Regina v. Dudley的判决到今天也没有被推翻,

杀人就是杀人,和能“拯救”多少人无关。

对于一般犯罪指控而言,“必要性”(necessity)都是一种有效的辩护。

必要,简单来说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一个经典例子:为了扑灭森林大火,烧掉他人的田野作为防火隔离带,并不算犯罪;

但此处权衡取舍的天平,不可以两边都放着生命,“一命换X命”的比较,不可以作为谋杀罪的辩护。

--

为什么我觉得震惊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里面那只老虎的名字,就叫做理查德帕克,

Richard Parker.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刚和老妈聊天,跟老妈确认了一些细节。

恶霸挤兑他婆家后,因为知道嫂子在家比较顶事,她老公无能,所以把这个嫂子揍了个半死,还扔在了沟里。嫂子气不过,半夜潜入恶霸家杀死了恶霸的媳妇,被判死刑,执行枪决。婆家连尸首都没去收!!

真是最凉不过人心!

本来这是婆家的事,争口气也应该是她老公争,媳妇去争了出了事,正常人应该去保保媳妇,但是没有!我妈说,婆家连律师费都不出,钱都不花!

我总说,苍天饶过谁!但是,恶人有恶报真的常常不出现。真是气氛,悲哀!不知道她的两个孩子长大了,会不会恨自己的爸爸爷爷奶奶。

~~~~~~~~~

哎哟……真是醉了……纠结细节的人好多。首先这个事很多年前了,算算得有十几年了,那时候我小,听大人转述也记不清具体情况,那嫂子杀了人,应该是杀了村霸家里的人,没杀死村霸。然后这种事,不是个能特别打听细节的事吧,别人家出了案子,要判刑,你能天天跟人家屁股后头问细节么……我写着个回答的时候,没有检查,毕竟不是考试,更多的是写这么个事情,写这个事情让我震惊,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想起那个嫂子的样子,我还是心疼。然后说编故事的,好好好,谢谢你看我刚编的故事。

~~~~~~~~~~

姥姥村里的一个嫂子杀了欺负她婆家的恶霸,好像判死刑了。

这个嫂子人很好,是一对双胞胎孩子的母亲。恶霸占他们家地,他们忍了。然后他们又沿街开了个店,恶霸看着挣钱,又挤兑,赶走了他们。她老公很老实(懦弱),没有反抗。嫂子逼急了,晚上潜入恶霸家捅了恶霸家的两个人还是三个人,死了几个我也不知道。

然后被逮,全村联名求轻判,但恶霸家有钱有势,最后还是重判了。

再后来,那家人又娶了新媳妇…………

我还记得我姥姥家铺门前的路,那个嫂子卖力帮忙的样子,真的是很好的人。

如果有来生,你不要嫁给这家人了。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认识13天就结婚,丈夫为妻子买巨额意外险,然后妻子就真的死了

今天看到了这个案子,我真是惊呆了。

以为是段子,没想到是案子。

前边给个时间线: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

——微信摇一摇认识——

这是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李某和廖某(女)

他们在微信摇一摇里认识。李某2月份刚离婚,就在当月20日,认识了女主。

——认识13天后,结婚——

在认识13天后,双方结婚,这速度,杠杠的。

but,13,这也太闪电了。

———婚后第3天和第5天,巨额保险———


在结婚后的第三天和第五天, 他接连为妻子购买两份人身意外保险及一份旅游意外险,保险金共计达450万元。 并把受益人从法定继承人改为李某本人。

———找朋友勾引妻子———

男主为了让制造事故,并让事故变得更加真实,男主找到了同学周某去勾引新婚妻子, 并许以20万报酬。周某成功勾引了女主,并与之发生性关系。

(李某的同乡同学周某)

———一辆电动车制造的血案————

周某首先送了女主一辆电动车。

然后过了几天后,约女主出来,骑电动车载她在电子产业园里兜风,


故意将车开入人工湖中,

将女主廖某某的头按在水中,致其溺亡。

距其结婚仅仅两个月零5天!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案发后,检察机关已就李某、周某故意杀人案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公开宣判,判处李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周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其他细节

李某2月离婚,当月就微信认识了受害人。

廖某某家人获得保险理赔。


细思恐极!认识13天结婚,为妻子买巨额意外险,然后妻子就真的死了…丨新闻早茶

user avatar   ling-ye-56-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能让人绝望到自杀!王叫兽坦坦荡荡做到了那五个字:杀人于无形!他不用动手却揉碎了一个年轻人的生命!所以啊,不得不说叫兽“爸爸”真的太厉害了!叫兽爸爸是一片云,一片乌云……黑压压的笼罩在天空,笼罩在每个人民的心上。

看不见光明与正义的我们,连呼吸都累,如何带着祖国新一代的身份负重前行!某攀不受惩处,天理何在

请点击截图查看陶同学跳楼事件的分析






呼唤正义与光明,请惩处邪恶!


user avatar   wang-qi-17-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吃饭的时候,和朋友聊起这个案件,事情过去好久,也有很多朋友在私信我,想探寻事件原委。

我也在等,一直在等,等到警方的消息我会第一时间更新。

我愿意相信吴谢宇的口供真实,但是事实如此吗?我不是一个怀疑论者,却又对此事忍不住的怀疑。

天网恢恢,人已抓到,可真相却还离世人如此遥远,有时我不禁去想,我到底是想要个答案,还是一个理所应当的解释呢?

“我”知道吗?又或者,是屏幕前的你呢?

又或许,我们追求的是真像,想要的却只是结果。

人之初性本善,却恶果不断;人之初性本恶,总又善缘常结。

恶的种子埋下就埋下,开花也可,要想结果?

那是肯定被捕!!!!!!!

—————————分割线——————————

吴谢宇终于落网了,大快人心。

写这么一段文字,在现阶段当然不如我听一会朱伟或者张宇的课…但是我还是拿出了几个小时来思考了一下整个案件,也是对我自己追了这个案件这么久的一个交代吧。

当所有人都在从不同角度分析吴谢宇的作案动机时,有没有想过,犯罪诱因可能很简单。或者,对于吴谢宇来说,弑母可能仅仅是一个“杀人可行性思考”的结果。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慢慢说。

在知道吴谢宇被捕后,我去看了之前答案转载部分的作者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说到了吴谢宇的父亲出轨和母亲洁癖等等问题,而我坐在桌子前不知为何很难静下心来复习。

不是因为这篇文章,而是我在不停的问自己,假如文章所叙述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呢?假如不去思考这一切呢?为什么犯罪动机一定要是多种因素导致而且如此复杂的呢?

我们不排除这些因素给他的心理带来了变化,但如果抛弃一切的去思考,把他换成我的话。

那么,“我”为什么会这么做?

那得先回到案发前的一段时间

(我是一个画面感极强的人,所以以下均以第一人称叙述,纯属虚构,当个故事来看就好。)


“我”是吴谢宇。

今天又和我妈吵架了,好多事情她眼中是不被允许的。

即使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很多时候,如果不按照她的意思来,就会大声责骂我。

她总是会大喊“如果你想去做那些事情,按自己的意愿去做!除非我死了!除非你杀了我!否则你就听我的!我是你妈!”

她总会这么说,“除非她死,除非我弄死她”,无数次。

而她说了,我也确实想了一想:如果我真的杀了她,现阶段我可以全身而退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现在我杀了她,我很快就会被抓,没有任何余地的失去整个人生。

那么,怎么可以完美的,让她“实现”她的愿望?

这件事我想了很久,如果我做了,我需要处理尸体、我需要钱离开这个地方、我需要时间让我逃的足够远,我也需要让这件事情在我的掌控之中,就像她想掌控我的人生一样。

所以,首先我需要一些工具和设备,能让我做好准备的一切,以便再下次她说出让我杀了她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我买好一切东西,做好了大部分的我认为万无一失的计划之后。

我在等。

等待下一次争吵,等她下一次说让我杀了她。或许我可以做一些让她不高兴的事?这样她就可以快些说出来。

对啊,我什么都准备好了,她也得快点说了啊!我有点等不及了。

那天。我激怒了她,她不出所料的说出了我想要的那句话。

很好,一切都在如期进行,我可以动手了。

她就躺在那,计划的下一步,分尸。

但是这件事好像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把尸体分成我计划的那样需要很长时间,我得准备个备选计划。

我去买了活性炭和保鲜膜。

我把尸体用买好的活性炭和保鲜膜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防止腐烂散发出臭味引起邻居的注意,这会缩短我逃跑的时间,我也必须在这个屋子里装好摄像头,以便一起能按我接下来的计划进行… …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而“我”也得变回我了

杀人可行性思考”这是我自己编的一个词,不用去查,简单来说,就是去真正结合现实去思考杀一个人都需要哪些必备因素。

而我所认为的杀人动机并没有多么复杂,不过是因为长期的争吵中,吴谢宇的母亲不止一次的说出“如果你想……除非你等我死了”或者“如果你想……除非你杀了我”这句话。

但吴谢宇却认认真真的做了一个“杀人可行性思考”,想到并且可行就去做,极强的执行力不正是他的优点吗?

案发前一段长期的经常性的争吵,就像用一把小刀在割一段麻绳,每次的争吵就让绷紧的绳子丝丝断开,在没准备好杀人之前,或许那根绳子只剩下一根细不可见的线连接着两端,之所以没有崩开,只是因为吴谢宇没准备好。

等他准备好了,那根线也就可以断开了。

不论最后结果是什么都没那么重要了。

动机到底是什么又怎么样呢?跟你我关系大吗?

不大对么?

不要和我聊了解他的动机对教育的改革会有多么深远的影响,那不是你我能做到的。

我们还要该怎么生活怎么生活,该如何努力如何努力。

只是在最后的三年里,吴谢宇的奶奶,那个被蒙在鼓里却又隐隐有所察觉的老人。

过年再也没看到娘俩回家,哪怕是去世时也不知道她看着长大的宝贝孙子和他的母亲去了哪里。

可怜的不是凶手,他也永远不值得别人可怜。那些怜悯这个弑母犯的人,从未想过吴谢宇的妈妈在临终前那难以置信的眼神,那双本应该活着的眼。

------------------------------------------------------------

这是一场堪称完美的犯罪,目前为止一切都在犯罪嫌疑人的掌控之中,计划缜密,到目前为止案件仍未侦破(在文中添加了通缉令)。

我要说的是,北大吴谢宇弑母案

2016年2月14日,警方在福州市晋安区桂山路172号的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住处内发现了被杀人谢天琴的尸体。让人震惊的是谢天琴的尸体被塑料薄膜大概裹了有一百多层,每一层中间还细心地放有活性炭吸味道,整个房间密封得很好,所以,即使已经过去半年了,邻居依然不知道自己隔壁有一具尸体在静静腐烂,更让警察震惊的是,房间还有装有远程监控摄像头,也就是说,装这个设备的人只要在有信号的地方,可以随时监控家里的一举一动。

唯一的嫌疑人,就是谢天琴的儿子吴谢宇不知所踪。谢天琴是当地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丈夫在2010年癌症去世,和儿子吴谢宇相依为命。吴谢宇是有名的学霸,因为成绩优异而保送进北京大学,今年是大三。


在2015年7月的时候,吴谢宇告诉所有亲戚,自己去美国做交换生,带着妈妈一起去,将在7月底出发。事实是,经过法医鉴定,吴谢宇在7月11日就把谢天琴杀死了。所有亲戚都以为母子两去美国了,没有一个人察觉到不对劲。一直到今年2月5号,吴谢宇发了消息给舅舅说他们今天回国过年,舅舅没有接到人,再打电话就关机了,一直到过完年14号,片警第一天上班。舅舅忍不住了,觉得肯定有问题,打开大门才发现尸体。


然而吴谢宇从2月5号之后就完全失踪了,到现在也没有找到。通缉令上还有吴谢宇2月4号在ATM取款的照片。

距离警方发现尸体,已经快两年过去了,吴自从2月4日在ATM机前留下最后影像后,就一直杳无音讯

还有一些报道说在杀完人之后的日子里,吴谢宇的行踪基本在福州,北京,河南三地。吴谢宇还在河南与一位性工作者相恋。据知情人透露(新京报报道的原话),性工作者透露,在两次购买性服务之后,两个人就谈恋爱了。吴谢宇还曾经拿过十几万给她提亲,后来因为两个人一直吵架,也就不了了之。在两个人交往的过程中,吴谢宇还多次拍摄两个人的性爱视频,以及购买了很多假阳具等性用具。


于2017年通缉

商丘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今日发布悬赏公告,请广大群众根据嫌疑人特征,寻找该人下落,凡提供重要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嫌疑人吴谢宇的,公安机关对身份保密的同时并予以奖金伍万人民币(¥50000)。


嫌疑人吴谢宇,男,1994年10月7日出生,汉族,身高约183公分,体型偏瘦,常戴眼镜,籍贯:福建省仙游县,身份证号码:350702199410071314,户籍地: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2级本科生宿舍。


吴谢宇为什么抓不到?


这很可能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理论的真实再现。


为什么全世界对恶性犯罪的破案率都不低?


因为犯下恶行的绝大多数罪犯,智商和情商都低于常人。社会适应力非常差的他们,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弱势群体。这些边缘人做平常的工作,经常是不清不楚,犯起罪来,自然也是七零八落、乱搞一通,以至于留下的线索之多,只要警方稍微一认真,简直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如果把这些智障罪犯当成鱼,而警方是钓鱼人,那么,这些智障罪犯就是笨鱼傻鱼,完全不会隐藏自己的踪迹,警方一钓就上钩,根本不费吹灰之力。新闻媒体又喜欢报道这些恶性犯罪以吸引眼球,当然,结果大多是以警方抓到犯人告终。却没有想到,之所以破案率高,部分是因为他们的对手是些智障。


以下内容源自公众号“没药花园”公众号(wapiwapi)已获得作者同意


一直想写吴谢宇案。之前答应给杂志写,可采不到更多新线索,便放弃了,就在这里和大家侃侃算了。


我打过主办吴谢宇案那位警官的电话,本子上记下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你们所料,正在侦破的案件是不会对外公布消息的,对方拒绝回答一切问题。


我也找到国内最早报道此案的记者,得知性工作者神马的内容都是警方掌握的线索,也就是说,并非谣传。他们当初报道一出,警局内部就追查泄露消息一事,再没人愿意开口。此后,这个案子成了冷案。由于没有一点点新消息,媒体也再没有更进。


我对警方的保密完全理解,我也不想成为电视剧里那种只会坏事儿的记者。(本来也只是客串记者。)这篇分析没有任何机密可以泄露,只聊媒体上公开的案情。


我将:1)厘清吴谢宇弑母案的时间顺序。2)分析吴及其母亲的心理及性格。3)评论关于他动机的七个假设。


此文一出,必定会有人怪我没有遵从“无罪推定”,把吴直接当成凶手来写。如果你是吴的好友,出于情感原因难以相信他是凶手,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但抱歉,我相信他就是凶手。请不要在后台给我发消息,拿那些完全站不住脚的假设辩论,譬如他和母亲都被一个犯罪集团干掉,栽赃于他。我没精力一一说服反对意见,请见谅。


一 时间线索


我整理的这个时间线索应该是目前最全的。


2015年大三下学期(3、4月),吴以家中有事为由,突然退掉所有的课,5月不再上课,也不住北大宿舍。

2015年4月某天,吴向北京某英语培训机构提出提前支取奖学金急用。

2015年5月16日,吴去该培训机构领取了6000元高分奖学金。

2015年6月底,吴谢宇在回福州前,购买了刀具、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垫、干燥剂、防潮剂、抽湿器、防霉包、真空压缩袋抽气泵、隔离服、医生护士服等,其中仅刀具就购买了剔骨刀、菜刀、手术刀、雕刻刀、手机贴膜用刀、锯条等多种。(他带那么多刀是无法坐火车的,所以他把刀具放在托运行李箱中,坐飞机带回福州?)

2015年6月,吴母谢天琴回到老家福建莆田仙游县,和至亲谢瑶(化名)提到儿子:“小宇7月1日就放假回家了。”

2015年7月初的一个上午,邻居在楼道碰到谢天琴母子,吴谢宇主动大声打招呼“阿姨好”。“母子俩当时都挺高兴,谢老师还说小宇瘦了,发愁该做些什么好吃的补身体。”

2015年7月5日,谢天琴给谢瑶打电话,很高兴,说小宇已经放假回家。过几天带他回老家看望外婆。(可见吴在7月1-4之间回到福州)

2015年7月10日晚,弑母前夜,吴已在福州家附近的酒店开房。(看来已准备好家里会搞得一塌糊涂,无法过夜)

2015年7月11日在福州桂山路172号的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弑母

2015年7月中旬,吴用自己和母亲手机分别群发消息借钱,说自己将和母亲7月25日去美国,请大家把款打到母亲银行卡,最终借到144万。(忙着处理尸体同时忙着诈骗)

2015年7月12日到7月23日,吴又通过支付宝34次购买活性炭,19次购买塑料膜、防水布、墙壁贴纸、真空压缩袋等。(从尸体伤口看,他尝试过分尸,但最终放弃)

2015年7月24日,有人通过手机在“百度知道”上匿名咨询:“父亲病逝,母亲被儿子故意杀死,受害人的亲属有权向其儿子提出民事诉讼” (许多人相信提问人就是吴)

2015年7月25号-31号之间,有学校老师在福州校园内撞见吴,奇怪他怎么还没走,吴说“回来办点事,妈妈在北京。”

2015年7月份,吴曾乘火车离开福州。(不清楚具体指哪次)

2015年8月,吴从母亲日记本上剪字、复印,伪造辞职信交给谢天琴学校(应当是警方在102单位内发现了剪得残缺不全的日记本)

2015年8月-12月,按照性工作者说法,他们那段时间相识恋爱。性工作者是河南人,一度在上海工作。(吴在上海时应当与她同居,所以没有留下酒店住宿记录等。)

2015年9月26日中秋节上午,吴在QQ给同学孟川留了一条长信息(见背后全文)。当时,吴还在社交网站统一回复同学他的近况。

2015年10月7日,是吴的生日,与同学曾电话联系过。

2015年10月,吴从上海寄出一个辞职表格给谢天琴的年级主任。

2015年10月,吴的身份证登记信息出现在福州某酒店(他因何事再赴福州。)

2015年12月底,北大经济学院一位同学看到吴回到北大宿舍。据称,是因为吴没有参加大三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挂科,回到宿舍后和同学咨询补考。(这个我怀疑是媒体误报,我听说室友最后一次见到他是8月,比较符合挂科时间。也有报道提到北大同学从2015年夏天起就没再见过他。)

2016年2月4日晚上10点,吴谢宇在河南某ATM机取款,被拍下头像。

2016年2月5日吴发短信给舅舅,说他和母亲要从美国波士顿回来,将于2月6日到达福建莆田高铁站,希望舅舅接母子俩回家过年。

2016年2月6日舅舅未接到人。

2015年2月4日、2月5日和2月6日,吴入住河南某酒店,结账日期显示2月16日,是否本人结账已不清楚。 (我猜测他开了4、5、6三天房,但未办退房手续、未领取退回押金就离开了,酒店在10天后自行结算。)

2016年2月14日警察破门,发现他将母亲尸体用塑料包裹了数十层,并在每一层缝隙中,放入了活性炭吸臭;他在房间内安装了监控,并且连接电脑,能用手机监控现场情况。

目前来看,一切都在吴谢宇的预料和掌控之中,目前的结局就是他想要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称得上是一次完美犯罪


整个案件中,吴唯一的失误是处理尸体。他购买那么多种刀和装备,可见他做过功课,了解分尸的难度,但我猜测,他低估了分尸的动静。(想想我以前的室友剁个鸡都惊天动地的)最终他怕引起邻居注意,不得不放弃。最早媒体报道提到,他砍过头部和胸部,但未砍断。整个过程,看不出他对母亲的尸体有什么忌讳或者感情。


假设他成功处理了尸体,那么此案堪称完美犯罪。只要他自己不说,这个案件很可能永远不会被人发现,他可以永久脱罪。从案发后吴谢宇的一系列表现看,他似乎还抱有回归正常生活轨道的打算。他8月(或12月)还关心补考一事,在案发后和高中、大学同学的交流中也一直提到自己将去美国留学。或许,他本计划就是弑母后的半年(大四)申请去美国留学。


那么,在邻居同事朋友看来,谢天琴已经陪儿子去了美国。哪怕一两年后音讯全无,被骗的亲友也只会认为这对母子在美国混的不好,想赖债,自认倒霉。哪怕有人报警,很可能不会立案。即便这期间福州地区发现尸块,由于失踪人口中没有谢天琴,警方不会与她联系起来,最终会因查不出尸源而不了了之。


他用活性炭把尸体临时保存家中,意味着案子迟早会暴露(那栋楼将被拆迁,那么可能拆迁之时会发现)。警方第一个怀疑对象就会是他。他用护照出国留学,成绩再好、工作取得再大成就又有什么用呢?他只要实名实姓,总会被警方找到,打回原形。对他来说,永久脱罪的可能性没了,剩下最好的结局就是跑路,隐姓埋名。


分尸成功,他的未来是开口,有无限可能;分尸失败,他的未来是闭合的,总会在某个点嘎然而止。


但话说回来,如果吴谢宇自己不发那条消息,尸体不可能这么早被人发现。至少拖到正式拆迁,是很可能的。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2016年2月5日那天发那条消息?


此外,还有疑问:


1)他为什么要杀“感情很好”的母亲?
2)他为什么要骗取母亲的亲属朋友那么多钱?他是因为杀了人需要跑路才骗钱,还是为了钱才杀人?
3)他在杀害母亲的大半年中做了什么?为什么不跑路也不自首?


二 吴谢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无论是北大同学对我说的话,还是之前媒体对其周边人的采访,抑或他留在人人网等社交网络的痕迹,都反映出最为诡异的一点,那就是——没有任何人能说出他的一个缺点。


吴谢宇整个人生没有一丝人格的破绽或者弱点。


每个认识他的人不但没有谴责,反而迫不及待用各种褒义词去赞美他。一个同学甚至对我说,他宁可相信自己会弑母,也无法相信吴谢宇会弑母。这些同学都知道采访是匿名的,有的谈不上是密友,他们这么说不是怕得罪人,而是真心觉得他人品正、性格好。


这可是杀人凶手啊!如果是受害方,遵循死者为大,我们通常都会听到各种赞美。可一般来说,对于凶手,即便不落井下石,总有人会说一些客观的评价,泄露凶手在性格或者人格上的一些弱点。可是吴谢宇没有,完全没有。


以下是各种媒体上和我采访到的对他的评价:


从童年时代起,吴谢宇就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强大自律性,放学后,他很少与周围孩子进行一些无聊的游戏,而是立刻回家做作业。”江楠至今还记得,多年前她去吴家串门,童年的吴谢宇就坐在客厅的桌子前专注地练习着毛笔字,见到邻居来访,礼貌地起身打一声招呼,随后旋即坐下继续,毫不分心。(自律、专注、礼貌、早熟)
老师称他为“天才”,很难的内容他看一遍就会了,简直没道理可讲。 文理科都很优秀,作文写得都那么好。(高智商)

在福州高中是“宇神”,到了北大经济系依然是北大同学口中著名的“大神”。打篮球是“篮板大师”。(高智商)

条理特别清晰,做事逻辑极其严谨。(严谨、逻辑)
情绪稳定。理智。从没和任何人起争执或发生冲突。

性格稳重,说话很顾及他人感受,相处起来舒服,通情达理。

不是那种觉得自己很厉害的男生,显得平和谦虚。

长相干净、高瘦,谈不上帅。
他的人缘极好,热心助人,对待同学一视同仁。

暖男型,对同学朋友女生男生都很照顾,热心帮忙。

有人说他开朗阳光热情,有人说他安静,但不算内向。

每天11点准时上床睡觉(这点他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年轻人一般喜欢熬夜),在宿舍买了健身器械锻炼肌肉。(自律、追求完美)

QQ,微信的签名都是凯撒大帝的名言:我来了,我见了,我征服了。(霸气、野心、喜欢挑战)
“学校里优秀的学生很多,但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粗心或者害羞,但吴谢宇始终完美。”


吴谢宇和我见过的案件的凶手都不一样。他身上最令人困惑的是,人性的弱点在他身上似乎完全被隐藏了。


有个吴的高中老师评论,如果非说他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完全没有缺点。

如果弱点是影子,每个人都有影子。


什么情况下人才会没有影子?1,头顶烈日,2,站在黑暗中。


我并不认为吴谢宇是冷血反社会人格,也不认为他和大家描述得那样阳光积极完美。他只是从小被训练得如此。他为了不让"他人"失望,必须展示出这样完美的一面。而这个"他人",很可能是他的母亲。久而久之,他被训练得在每一个人面前戴着面具,从没有一刻可以松懈。他把真实的想法放在心底,变成了一个心思极重的人,哪怕对挚友也不会敞开心扉(唯一一次应该是2013年对孟川说自己想自杀)。


谢天琴是一个知识型女性,不会对孩子使用强压政策,但她的极高原则性一定对他的性格起到了很大影响。譬如说:


2010年,吴谢宇的父亲吴志坚因肝癌病逝。其大学同学在20周年同班会上,为母子俩筹集了1.8万元慰问金,被谢天琴婉拒。这笔钱一直存在银行里。之后的6年间,大家曾三次试图把钱交给她,均未成功。


1.8万并不是一个大数字,慰问金也是一番心意,吴母六年三次拒绝显示出她的要强、清高,或许还有点儿不近人情。


在父亲死后,福州一中曾试图向吴谢宇发放一笔助学金,但吴谢宇却选择了诚恳的拒绝。他告诉校方,自己的母亲也是教师,有能力继续保障他的正常学业和生活。并且希望学校不要再扩大传播,他不希望因此引起大家的同情和悲悯。


当我看到以上这段话时,相信是谢天琴借着16岁儿子的嘴说出来的。吴谢宇不仅拷贝了母亲的相貌,也像个传声筒一样,完美传达了他母亲的意愿。但他的内心是否就赞同母亲的行为呢?这就难说了。你看,他杀死母亲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把当年母亲不肯收的钱一一“拿”了回来。


2015年7月23日,吴父的同事找到吴父的大学同学,告知吴谢宇打算出国的消息,钱不够,想要来这1.8万元慰问金。大家毫不犹豫地把钱打到吴谢宇的个人账户。


那么吴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先看几段媒体的描写:


谢天琴是一个很容易被看出职业是教师的人,她个子不高,清瘦,喜欢穿深色衣服,带着金属框眼镜,“夏天从没见过她穿裙子,都是短袖加裤子。”
内敛沉默,与人交往不多。 作为女教师相对居多的中学校园,在闲暇时光,同事们偶尔也喜欢聊些家长里短的八卦,但谢天琴几乎从不参与这些讨论,“她有一点清高。” 谢天琴的老同事们评价。
“夫妻倆关系特别好。”老邻居回忆,谢天琴性格内向,吴志坚则相对外向。她经常看到谢老师和先生在校园里散步,也从未见过夫妻俩吵架。
2010年,吴志坚患癌症去世。这对谢天琴打击很大。她变得沉默而易怒。谢天琴家楼上住户有小孩,有时候,稍微有点吵闹,谢天琴会冲上楼去数落几句。16岁的吴谢宇却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坚强,他对妈妈说:“别难过了,爸爸在天上看着我们呢。”


教师这个职业通常会有很强占有欲和控制欲。我采访的北大学生也说起,一些同学初高中在教师父母的班上读书,简直造成了永久的心理创伤。遵循死者为大,这些同事朋友的描述应当都是相当委婉的。但他们的描述依然让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跃然纸上:要强、清高、保守、忠贞、刻板、道德洁癖、原则性极强。谢天琴可能无形中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吴遵照他母亲的意愿,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设活着,压抑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


有人说,吴和母亲感情很好,在高中和大学每晚必和母亲通话。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是不是吴母要求儿子必须每晚打给自己。吴谢宇是不是认为母亲丧偶后很孤苦,而不得不担起这个责任,其实内心抗拒。


你若问我,一个人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究竟得到过什么道德训练才会变得如此“完美”?我只能猜测一下。如果母亲本身在家庭中形象“完美”,其他家庭成员都很尊重她(谢天琴是谢家唯一大学生),那么她的看法对于孩子来说就成了绝对的“是非标准”。男孩手淫若被母亲发现,母亲哪怕没有责骂,但她表现出极度的厌恶、恶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罪的。孩子不敢回家议论学校、同学,因为母亲最鄙夷这种丑陋的是非口舌……让一个天性自由的儿童去从内心接受这些道德高标准,是非常压抑的。


吴的高智商让他久而久之摸出门道,如何成为一个好演员,他对他人的表现更像是一种话术。他可以表现出母亲喜欢的形象,单纯、阳光、礼貌、谦虚,甚至在做好弑母打算,和母亲一起遇到邻居时,他也会大声有礼貌地主动打招呼:“阿姨好!”


一个童年几乎从来没有经历过顽皮、淘气、放纵时光的人是可怕的。


吴谢宇的父亲性格外向,是运动健将,我可以想象吴和父亲更像朋友,交流更轻松融洽。父亲去世,只剩下吴和更加沉默、易怒、内向的母亲独处,吴本身在承受丧父之痛时,还要负责安抚母亲的负面情绪。而同时呢,母亲把全部注意力和希望放在吴身上,让吴承受了巨大压力,却又无处排遣。


据高中同学说,吴谢宇有心事的时候,表情会变得不自然,常会绕着400米操场跑上12圈。以他的智商和情商,他并非缺乏沟通的技巧,而是童年经历压制了他交流或者宣泄的驱动力。他或许认为说出来是不被理解的,是要被厌恶的,是丑陋的,是软弱的。


我可以猜想,谢天琴连家长里短都不屑于参与,任何和sex有关的玩笑和话题在她那里更是禁忌;丈夫死后,她拒绝抚恤金、慰问金、助学金,只允许儿子凭自己能力去挣奖学金,又是多么要强;大家想想,这样一位女性,最厌恶的职业会是什么?我猜是出卖身体的妓女。


但在她死后,她的儿子却迫不及待做了她生前可能最厌恶的两件事:骗钱和招妓(可能向妓女求婚)。吴完全像是解放了自己被压抑二十多年的天性。他终于不用再戴面具。


据财新网报道,在2015年7月弑母后,吴曾与一名性工作者结识,两次生意后,两人确立恋爱关系。吴某曾拿出十几万彩礼跟该女子提亲,据该女子称,她当时没有拒绝,但此后两人经常吵架,后来吴某失踪就断了联系。
警方还发现,吴谢宇拍摄了多部与该女子的性爱视频,并购买了很多假阳具,不知做何使用。


如果说吴谢宇在密不透风的一生中唯一一次流露出软弱和负面情绪,那可能是在他的高中挚友孟川面前。


2013年暑假,吴谢宇曾告诉孟川,觉得大学很压抑,没有能够说话的朋友,想自杀。经过开导,他说好多了。孟川能体会到他的痛苦,“感觉他不是特别想说到,但是没办法说才出来的。”


由此可见吴尽管到了北大在学业上很适应,但并不适应大城市、大学其他方面。

他在北京很孤独,对外继续表现得积极完美,内心却渐渐崩塌。


命案发生两个半月后,吴谢宇曾在网上向身在美国的挚友解释“消失”的原因。
“孟川,中秋快乐!
非常抱歉。我在整个暑假,都在老家,因为有一些突发事情需要处理(事实上,它们在上学期期中左右就发生了,导致我上个学期为了同时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变得非常繁忙,无暇与你联系,万分抱歉!)
这些事情引发了很多棘手的事情,我整个暑假都焦头烂额。即使现在回到学校,这些事情的余波仍然困扰着我,致使我这个学期除了学习外还要考虑很多其他事情,所以亦是非常的忙。
我老家非常偏远,那里信号特别不好,再加上没什么时间,就一直没和你联系,抱歉抱歉。你应该是曾打了几个电话,我看到了,我猜到是你,但我那时候实在没空接。
不管怎样,新学期加油!好好努力!希望我能在过年之前把这些麻烦事都处理干净,这样就可以好好过个好年了。
不过也不用为我担心,都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各种琐事堆砌在一起罢了,蚂蚁多了咬死象啊,所以还是很忙的,我现在几乎脚不沾地,每天都不得闲,睡的也比以前少多了,但还是算ok。”
2015年9月26日中秋节的上午,孟川收到了吴谢宇的这份QQ留言。当时,吴谢宇还在社交网站统一回复同学他的近况。
10天后,他又一次向孟川解释。
“不好意思,我今天一整天都在参加老家的一个仪式,没空接电话和说话。我老家在上学期时有亲戚辞世,我中秋那天就回老家了,国庆假期也都呆在老家。因为老家人希望我在家多待几天。而且我还需要参加一些仪式。”
9分钟之后,吴谢宇的头像再次闪烁。
“啊打错了,不是辞世,是‘避世’,见鬼,这两个词用拼音9键打是完全一样的,但意思却千差万别……‘避世’类似出家,家里人都劝不住……先这样吧,最近极忙,学习的事情也很多。祝国庆节快乐!新学期顺利!”
面对孟川的生日祝福,他回了一句淡淡的“谢啦”。案情公布后,孟川重读这段文字,感觉“最令人毛骨悚然”。


孟川对吴谢宇来说一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朋友,哪怕在案发后,吴也会耐心写下那么长的留言,去解释自己的处境。但是哪怕面对最好的朋友,吴也只是采用了话术,封闭了内心。


三 不同的假设


在目前非常少的线索上,网上有着各种猜测。我对各个版本的猜测从可信度从低到高排列:


猜测一:吴谢宇有精神疾病


吴谢宇的三个姑姑都有精神问题,吴作案时会不会也精神失常了?

没药花园:可能性为0。


吴谢宇的奶奶生了五个孩子,吴父排行老二,是家中独子,另有四个女儿。大女儿精神正常,吴谢宇父亲精神正常,二女儿神志有些不正常。以上三个是吴谢宇奶奶和第一任丈夫所生。此后她再婚,又生了两个女儿,三女儿至今住在精神病院,四女儿20年前便已精神病一级残疾,需要由老人照看。


也就是说两个精神病严重的姑姑是吴谢宇奶奶和第二任丈夫所生,和吴谢宇父亲同母异父。如果非说这精神病是基因遗传,我认为很有可能是第二任丈夫的基因有问题,和吴谢宇没有血缘关系。


我相信他没有精神分裂更主要是从他的一系列行为来看,他是理智且深思熟虑的。无论从预谋弑母,还是诈骗亲友的钱,以及案发后应付朋友同学,不仅没有任何精神错乱的迹象,相反步步为营,时刻调整战略。


举个例子,他在发短消息骗亲友钱时,先用自己的号码群发消息向大家告别,说自己要去麻省理工留学,带妈妈一起7月25日走。随后又用母亲的手机发消息向大家借钱。他用两个号码先后从两个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起到相互应证的作用,打消大家的疑虑,很像网络诈骗案中一人分饰几角的手段。他不仅精神没失常,智商情商都到位。


有人或许会说,那他会不会是间歇性的呢?他精神病一发把他妈杀了,精神恢复正常后发现自己做错了事,才用理智掩盖的。抱歉,这不可能,因为显而易见他谋杀以及骗钱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预谋的。


猜测二:赌博或者炒股欠下高利贷


有人认为,从他杀母后立刻借了144万跑路看,钱是重要杀人动机。而突然需要钱的原因多半是赌球或者炒股失利,欠下高利贷,母亲不愿意给他钱,他走投无路才杀母。


没药花园:可能性为0。


逆子输红了眼,回家翻箱倒柜,要找出母亲的棺材本去翻本,双亲阻拦,就把双亲杀了。这种事倒挺多,但发生在吴谢宇身上的几率为0。


我非常同意,2015年春天是他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他突然急需大量金钱。但经受过道德训练的吴,在本质上绝不是那种自私卑劣的小人,他不会仅仅因为钱而杀人。对于一个大三学霸、前途无量的北大经济系学生,肯定也是开了眼界的,不至于认为母亲的命只值100多万。


其次,吴不是赌徒性格。我和吴的同学聊过,吴不存在经济上的压力。当年北大经济系不收学费,住宿免费还有补贴,他也拿到过上万元奖学金,平时需要从他母亲那里开销的是他的日常吃喝,这个应当他母亲能负担。他也没什么奢侈的爱好。一个勤俭刻苦,全身心扑在学习上的人,不会突然之间想靠赌球或者炒股发财。


如果以上的不够有说服力,那么我想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案发后警方没有任何对于欠钱的披露,网上也没有相关的消息。现在追债的手段之高明/厉害/激进相信大家也有所闻。我之前写冰柜藏尸案时,也提到哪怕人去世后,债主也对家属穷追不舍。有个段子,讨债的人能把失散多年、连亲生父亲都找不到的儿子给找到了。如果他欠了什么校园贷、高利贷、支付宝、信用卡,1,首先会找到他的学校、宿舍,2,其次会找到他福州家,门上可能已经贴满了追款条,3,会找到他母亲工作过的学校。但目前没有任何人提起追债一事。


猜测三:母子乱伦,母亲有男友等


1,也有许多人猜测起因是吴和母亲的情感关系。他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有了超出母子的关系。2,或者,他母亲有了新男友,他接受不了。


没药花园:可能性为0。


我前面也对谢天琴的性格有过分析,这样一个清高、保守、中性、要强的知识型女性,是最不可能去做有违社会伦理的乱伦的那一类人。


“谢天琴有新男友”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因为它把吴谢宇看成一个偏执的人,而谢天琴则是一个move on的母亲。根据我此前性格分析,如果有一个人偏执、钻牛角尖,那这个人一定是谢天琴,而不是吴谢宇。吴谢宇可以挥刀分尸母亲,不行立刻转为活性炭,可见这人头脑灵活,思想open,简直没什么顾忌。在丈夫去世后,谢天琴常年沉浸在思念中不能自拔,脾气变得更为孤僻。按照这种性格走势,她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儿子,孤老终生。如果她真的结交了男友,或许就给了她和儿子人生一个出口,也就不会死了。


猜测四:HIV


有人猜测吴染上受人歧视的绝症(HIV),不想母亲孤苦无依并在极大的痛苦中度过余生。他本人应该已经无声无息的死了。


没药花园:可能性为1%。


说实话,我没有客观证据反驳这个。但吴谢宇如果网上查下就知道,只是感染HIV,以目前治疗手段活上20年没问题,说不定还可以熬到母亲百年后。


好吧,或许他性格悲观,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不如和母亲一起去死。可那种绝望心境,又不符合他杀人后步步为营的防御:分尸、活性炭、监控摄像头。也难以解释他为什么都觉得自己没未来了,还要设计坑母亲的亲友,骗他们那么多钱。或许有人会说,朱晓东不就坑了老婆的钱去挥霍,享受最后的奢侈?但是朱晓东和吴谢宇简直像是两种生物。吴的理性、自制力、智商、人生追求、对世界的感悟,显然和朱不是一个层面的。


猜测五:被妓女及其团伙以性爱视频敲诈


有人提出一种思路:由于吴消失了,他和妓女何时相识,谁拍了视频,为何转账几十万都只剩妓女的一面之词。吴可能在案发前就认识妓女,被她的犯罪团伙拍了视频勒索,他知道母亲不可能拿出钱,也担心母亲这么清高的人无法承受现实,便杀了母亲替她解脱,支付赎金。


没药花园:可能性为0。


这思路有合理之处。但我不认为妓女以敲诈勒索他的方式取钱,两人不是敌对关系。吴性格霸气,喜欢挑战,会和困难战斗到底。如果是敲诈,他绝不是那种乖乖就范的人。他会去对付妓女和同伙,而不是回家弑母骗钱。


首先,我们要看警方是怎么找到妓女的。吴应该没对第三个人说起过他和妓女的事,警方应当是在2016年2月后才去调取吴谢宇的手机卡通讯记录,查到他和妓女的号码频繁联系。


既然警方采信了妓女的话,我相信他们对视频的拍摄时间做了技术鉴定,应该是在案发后(除非警方太蠢,妓女说什么都信);通讯记录应当也支持他们在2015年8月-2016年2月之间确实是有紧密联系的。但案发后,他并没有杀死妓女,妓女也没有提出过他有什么暴力倾向。可见至少他不认为妓女是自己的敌人。


猜测六:落入了妓女及其团伙的骗局


没药花园:这个假设是我提出。可能性在50%,基于7月24日百度知道那个提问等。


吴屡次表现出很想去美国留学。根据北大经济系和他一届的同学说,像他这样的成绩申请到全额奖学金还是希望蛮大的。哪怕大四没申请到,先工作两年再申请也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钱是他杀人动机的一部分(仅仅一部分或者导火线),那么,2015年春季又是发生了什么,让他迫切需要钱呢?


很可能,他落入了一个由妓女串通的精心策划的骗局。


吴谢宇考入北大,大城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相对冷漠、复杂,竞争关系更大,同学间贫富差距大,种种让他不太适应,尽管对身边的人依然笑脸相迎,但内心压抑,只和孟川说起过自杀的念头。吴不是那种矫情的人,他不到非常严重的地步绝对不会轻易和人说这些。


2015年春,他通过微信附近的人之类的招妓,认识妓女A。A的套路,以及吴本身没有恋爱经验、在学校很孤独,让他很快对她沉迷,各种开销也大了起来。


因为在弑母前吴一直通过微信(而非电话)与A保持联系,A一旦删除聊天记录,警方无法查到A和他在2015年8月以前的联系记录,所以A可以随意声称他们的相识时间。


有天A对吴说了一个悲情故事,那时她身不由己,不得不转去上海工作。故事版本参见网上各种骗局。版本一,家境贫寒,母亲重病,自己为了给她治病才卖淫。版本二:家人欠下高利贷,自己没钱赎身,被迫卖淫。A告诉吴,解决困难要一大笔钱,大几十万。吴陷在情感中不可自拔,他不希望失去她,也相信自己有义务帮助“爱人”,但同时知道自己短时间不可能筹到那么多钱。那么首先浮入他脑海的,必定是那些曾经向他们家伸出援手,而被母亲一一拒绝的亲友。


母亲绝对不会允许他去借钱帮助一个妓女,最鄙夷的那类人。此时,沉浸在解救妓女,并和她同度余生幻想中的吴,激发了反抗母亲的道德施压的念头。但他不会仅仅把两个女人对立起来,非此即彼。他需要让自己内心合理化自己的决定。


母亲在丈夫去世后一直沉浸在孤独痛苦中,或许还屡次表达过想追随父亲而去,只是为了儿子才硬撑着。吴自然认为杀了母亲,是在帮助她解脱,也不必让她因为自己和妓女的交往而蒙羞。我相信,只有自欺欺人,让自己相信弑母对多方有利,他才下得了决心。


这个猜测或许听起来有点荒诞,但如果你结合其他证据看,就会发现其他一切都好似解释得通了。


2015年7月24日,有人通过手机在“百度知道”上匿名咨询:



由于提问和吴的情况、时间太过巧合,很大可能性是吴。


那么问题来了,弑母是刑事罪,他应该担心的是被抓,被判死刑,而不是什么民事起诉。人如果都被抓了,钱要来有什么用?而我认为,这恰恰反映出他最为担心的是,他从亲友手上拿到的钱,又被民事诉讼拿回去。


当时的吴谢宇在分尸失败后,意识到自己只能临时藏尸,最终一定会被发现。如果他把钱都拿给A,而他自己又和A结婚,那么无论自己逃跑或者被抓,母亲的亲属舅舅之类可能会起诉自己和A,要求把这笔钱拿回去。A如果保不住这笔钱,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白费了?让A用什么偿还?再去当妓女吗?


那2016年2月5日吴为什么又会以发短信的方式提醒舅舅呢?


吴杀死母亲后,第一时间就去找已前往上海的A,把钱交给她去解决困难。这也可以解释我的一点困惑,吴在杀人后为什么不回北京呆着,也不去监管更松散的南方,而去清查人口严格的上海。如果他早在案发前就认识了A,带钱去了她的所在地就比较合理。


8月他和A同居后,联系从微信转为电话。对于已经把钱骗到手的A,此刻更希望摆脱吴。两人争执变多。激情消退,吴对A的沉迷不再那么深,在和A深入接触后,也发现了A越来越多的破绽和谎言,开始怀疑整个故事的真实性。


他们大吵一架后,吴离开。2016年2月,吴去了河南。2月3日入住河南某酒店,4日在ATM机取钱。


吴20多岁的生命似乎和河南没有任何关联,他要偷渡出国,也不可能从河南走。但有一篇报道提到,妓女是河南人。这就解释通了。我认为,吴是在对妓女产生怀疑后,跑去妓女老家,想求证她此前所说的情况是否存在。


证实自己受骗、被玩弄感情的吴谢宇会是什么心情?懊悔?愤怒?痛苦?对母亲愧疚?这解释了为什么他突然会在去了河南后发消息给舅舅。他把短信视作是某种形式的“自首”,也希望舅舅能安葬母亲。


这个猜测总体来说符合吴的性格和几个关键时间点。他对母亲并非简单的爱或恨,他弑母并非完全是为了钱,而是有一个更加“正向”的理由让他需要钱。而骗局和情感的破灭让他在河南发出自我揭露的短信。


唯一让我感觉不太确定的地方是,吴的智力会陷入这样的骗局吗?吴在骗亲友时,用日记本伪造辞职信、一人分饰两角……倒显得他自己是个合格的诈骗犯,他会被妓女骗了几个月吗?


我记得一个很红的帖子,讲一个清华博士被一个相亲网站认识的骗子骗得团团转,先后微信转账七八千,直到最后对方“出车祸”,他才清醒。


或许,高智商不代表他们在爱情上也那么“聪明”。


对妓女的“深情”足以让他铤而走险,拿自己经营多年的前途为代价吗?对母亲的道德反叛,足以胜过他对母亲的一丝怜悯吗?


猜测七:性取向


这个猜测是我的一位Gay蜜Y最早提出的。Y也是北大毕业,看了这个案子的很多报道,告诉我说他的第一感觉是,吴是gay。


没药花园:可能性50%,主要是基于他和母亲的辩证关系。


综合一下吴疑似gay的理由:


1)无论高中还是大学同学,都没见过他谈恋爱,只是提到过“疑似”。而从他社交网络看,他也没有对女生/美女的留言表达出特别的热情。身边应该有追他的异性,但他显然没接受这些女孩。至少他不像某些青春期荷尔蒙旺盛的男生。

2)Y认为,以他的观察,Gay比一般直男情感更敏感。且直男很少对母亲表达那么热烈的爱意并且每晚通话。(没药君对此不了解,请反例直男说说。)

3)新闻中提到吴曾购买“很多”“假JJ”,这个奇怪的细节被许多人疏忽。他为什么购买这些东西?做什么用?为什么购买“很多”?Y推测他可能是gay的0,让妓女用假JJ扮演1。

4)Y认为,控制欲很强的母亲和相对冷淡的父亲,这对组合虽然在直男也很多,但是gay更多见一些。(没药君没做过统计)

5)以谢天琴的性格看,她是绝对不可能接受儿子的性向的。或许她早年就发现过他的一些苗头,曾经扼制过。她的态度必定让吴自己都无法接受自己。

6)一般藏有某个羞于见人的秘密,怕人靠近后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才会全方位封闭内心,成为一个全年无休的演员。那他的秘密是什么?


吴如果是GAY,他喜欢的对象可能是自己的兄弟,好友。他从小就从道德感极高的母亲那里得到信号,这样的欲望是羞耻的。他一直压抑自己,导致他变得心事很重,不敢泄露自己的内心。在他二十多岁时,真实的自我和他一直扮演的完美男性角色冲突,他无法接受自己的性向,进一步扭曲自我认知,才有了对孟川叙说的自杀想法。


终有一日,他无法再承受头顶明晃晃的阳光,想要熄灭这个道德太阳。他不要再做一个没有影子的人。


吴最初的打算是处理母亲的尸体后,继续生活轨迹,大四申请美国的学校,并用借来的钱去美国读书,远离过去的束缚。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无法成功碎尸。这让他觉得自己无论取得什么成就,身在哪儿,警察总会找到他。他只能隐藏身份,消失人间。


他的计划从出国留学变为了偷渡。在等待的半年内,尸体随时可能会被发现。为了减少使用身份证件出行和住宿,他必须找一个生活上的代表。


同样回避警察的妓女成了最合适的人选。跳过追求环节,他就可以接触这样一个女人,只要给她足够的钱,就可以让她提供住处和食物。(妓女可能以为说成求婚的彩礼,警方就不会没收那十几万)


同时,难以接受自己性向的他,试图让妓女纠正自己的性向。(Y提到,gay或者gay的父母朋友为了纠正gay的性向,常常会找妓女帮忙)。他或许想说服自己,喜欢当0只是喜欢这种sex方式,而非同性取向,这才有了“很多假JJ”这个奇怪的细节。


那么,吴同学现在在哪儿呢?


他在ATM机上最后一次取钱,可见他身上已没什么现金,而ATM有取款限制,只能拿到几千,他此后又再无取款记录。我倾向于认为,2/4日时他即将离开中国,已不再需要用人民币。140多万很可能一大部分用来支付偷渡费用,另一部分已换成外币。


吴在2015年10月再次回到福州,应当是和蛇头接洽偷渡一事。


2月5日,他可能已经从河南来到偷渡的出发点。在给舅舅发完那条消息后,把手机扔入大海,登上了离开的船。


福州的朋友告诉我,那里的蛇头厉害,去欧洲,北美,南美,走水路、陆路可供选择;现在莆田人(吴的祖籍)常去南美。以吴的智商、体力、英语,他现在可能已经洗白,取得新的身份,过上不太差的日子。最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是一个有影子的人了。


孟川和吴成为挚友,分班时,几个好兄弟抱在一起痛哭。吴谢宇说:我们一辈子是兄弟。孟川出国前,吴谢宇曾在本子上写下几个扭曲的字:“以后去美国找你,兄弟。”


或许有一天,吴真的会去找孟川呢?


总结


吴谢宇的弑母中必定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对母亲道德感的反叛。


为了维护母亲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他的二十多年必定活得很累。他被剥夺了外在的影子,可他的内心却依然有一个黑影。这黑影可能是他的性取向,也可能是他软弱之时对感情的沉迷。如果要活下去,内外统一,正视自己,他必须熄灭头顶正中的太阳。


他对母亲的尸体毫不忌讳,不能就认定他冷血、反社会、不爱母亲,只能说明他在动手时已说服自己,对弑母行为并无心理障碍,并无愧疚之心。


他或许觉得自己是在帮母亲解脱丧偶后痛苦的人生,或许认为自己是在终止母亲对自己常年的关注/折磨/控制,也或许他觉得她的死至少能拯救另一个人。


------以上


到目前为止,吴谢宇留给公众最后一点痕迹是警方查到他于2016年2月春节前夕在河南某酒店中的住宿开房记录,与此同时,他又以手机短信暗示亲戚到其福州家中探访。随后,吴谢宇仿佛人间蒸发。


这个世界是高智商群体创造的,普通人的智商,只得是模仿着进行运作,在高智商创造的体系之下平凡的生活。让智商100的平常人,去思考和破解智商140的特殊人群所创建的问题,实在是勉为其难。


吴谢宇,现在你在哪里?


来源: 没药花园(ID:wapiwapi),作者:何袜皮,美国人类学博士在读,喜欢侦探推理,追踪世界各地各种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发生的疑案,谜团。


user avatar   wang-jun-feng-50-4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2年8月19日,周昕下楼扔垃圾,与一个陌生女子在楼梯口相遇,对方脚上的鞋子吸引了周昕的目光:那是一双尖头漆皮鞋,鞋面镶嵌粉色蝴蝶结。周昕微笑着打招呼:“您这款鞋子在哪里买的?”对方友好回应:“我在网上开鞋店,这是意大利芬迪推出的最新款,一比一做的,超A货,我只卖800元。”当得知她是3楼刚搬来的邻居,名叫刘亦诺,周昕一脸兴奋:“那太好了,我以后直接找你买鞋得了。”下午5点,周昕敲开了刘亦诺的家门,买了一双米黄色高跟鞋。刘亦给她便宜150元,周昕大为高兴。  
回到家立马换上新买的高跟鞋,在丈夫李帅面前转来转去。她眉飞色舞地告诉丈夫:“楼上刚搬来一户邻居,我从她那里买的。对方优惠我150元呢。”李帅警告道:“你不知她底细,别走得太近。”周昕不以为然。周昕出生于1985年6月,天津人,河北工业大学毕业,在天津一家试剂公司上班。李帅大她一岁,也是天津人,毕业于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是海渤地产中介公司的主管。夫妇俩住在天津和平区某小区,结婚4年来,周昕始终没有怀孕的迹象。2011年11月,周昕与李帅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查,结果查明周昕卵巢先天发育不良,不具备生育功能。李帅是家里的独子,他多次与周昕沟通:“我过不了爸妈那一关,要不咱们选择分开吧?”每次周昕都痛哭流涕:“难道就因为我不能生孩子?我已经很不幸了,你还绝情抛弃我?”李帅黯然神伤,但他又无法接受周昕抱养一个孩子的提议,此后,夫妻俩经常为此事纠结,关系变得紧张微妙……
2012年10月11日,父母在电话里逼问李帅:“你到底什么时候让我们抱上孙子?”李帅带着情绪将父母的话转达给妻子。周昕回击了几句,李帅来气了:“他们都60多了,有这样的想法不正常吗?怪只怪你的零件不争气。”周昕哭着与丈夫争执起来。李帅冲进书房,房门一关,任妻子在客厅里啜泣。为排遣内心的压抑,当晚周昕上楼去刘亦诺家看鞋子。见周昕眼角有泪痕,刘亦诺委婉地探问,但周昕闭口不谈。刘亦诺一声叹息:“我们女人真不容易,我老公是海员,见他一面比织女会牛郎还难。”原来刘亦诺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隐伤!她的感慨引起了周昕的共鸣,她忍不住透露了自己的生理缺陷,及丈夫与公婆对她的态度。两人互相安慰,关系一下子近了。此后,周昕一与李帅发生纠结,就去刘亦诺家倾诉。据刘亦诺说,她时年25岁,河北唐山人,天津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毕业,靠开网店为生。频繁接触中,她们一起购物,一起去缴水电费,几乎形影不离。但李帅对刘亦诺很冷淡,在小区碰面连招呼都不打。刘亦诺在周昕面前抱怨:“你老公是不是讨厌咱们走得近?怎么他对我冷得像坨冰?”周昕回答道:“别管他,一提他我就心烦。”刘亦诺轻言细语安慰周昕,平息了她心中泛起的负面情绪……
2013年11月,刘亦诺告诉周昕,她要赶赴青岛与回国休假一个月的丈夫团聚,偏偏李帅这段时间不是加班就是出差,经常将周昕孤零零地抛在家里。12月6日,刘亦诺回到天津,特意送给周昕一条丝巾。周昕将丝巾套在脖子上,在镜子前转了一圈:“真美!”接着,她嘻嘻哈哈问刘亦诺:“瞧你面若桃花,没少与老公缠绵吧?久别胜新婚哪!”刘亦诺脸上溢满幸福……
2014年2月13日晚上,周昕在刘亦诺家看韩剧,短短10分钟,刘亦诺两次呕吐。周昕关心地问:“是不是怀孕了,要做妈妈了?”刘亦诺直言:“昨天去医院检查了,宝宝来了都两个多月了。”瞬间周昕眼里盈满泪:“做妈妈真好,可我没这个命。”刘亦诺递给周昕一张纸巾,不知如何安慰她。3月3日晚上8点,周昕抱着一盆郁金香走进刘亦诺的家:“下午我去滨江道花卉市场买盆景,看见这花开得灿烂,就顺便买了两盆,这盆送给你。”刘亦诺一脸感动。在周昕的提议下,刘亦诺将花盆放置到她卧室紧挨着床头柜的飘窗上。当天晚上,刘亦诺给花浇了水,睡到半夜,她感到恶心、头昏脑涨,起床喝了一杯柠檬水后,身体不适有所缓解。
2014年3月9日下午5时33分,李帅向和平区公安分局报警:“我楼上邻居刘亦诺死在家里,你们赶紧过来吧。”十多分钟后,几名刑警赶赴现场。只见刘亦诺安静地死在床上,床单和地板上有呕吐物。警方立即展开现场勘探,可门窗完好无损,家里也没有被抢劫的痕迹。且死者身体无任何外伤。法医检查尸斑后,得出结论:受害者已死亡达10个小时以上。警方询问李帅:“你怎么会有死者家里的钥匙?你和她是什么关系?”李帅分辩道:“我是她的邻居,我老婆与她情同姐妹。”这个答案引起了警方的怀疑,在警方的逼问下,李帅哭着自曝隐私:“我与她是情人关系,一尸两命,她肚子里的孩子是我的。”警方当即将李帅控制。据李帅交代,因为周昕不能生育,夫妻关系不和。
2012年1月,李帅在一次短途旅游中与刘亦诺产生了感情。其实刘亦诺根本没结婚,所谓的海员丈夫也是虚构的,目的是掩盖他们的婚外情。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8月,李帅让刘亦诺搬到楼上做邻居。刘亦诺在家里开网店,李帅常趁周昕上班期间去刘亦诺住处幽会。
2013年11月,刘亦诺借口去青岛与丈夫团聚,实则住进郊区一家小宾馆。李帅借口出差或加班,疯狂与她缠绵,为怀孕做准备,果然两人如愿以偿。李帅向刘亦诺承诺:一旦孩子生下来,他就与周昕离婚,然后与她结婚。
2014年3月9日,李帅提前下班回家,准备去楼上给刘亦诺煲汤。谁知发现她死在床上。在警方面前,李帅哭着捶打脑袋:“亦诺走了,孩子也没了,我连死的心都有了。”警方由此排除了李帅作案的可能。得知丈夫在自己眼皮底下出轨一年多,周昕与李帅大打出手。警方对刘亦诺的呕吐物进行化验,没有发现有毒物质。专家随即对室内空气进行了测量,惊讶地发现卧室中的磷化氢气体浓度,远高于国家标准的每立方米0.3毫克。警方认定,刘亦诺因吸入了大量的磷化氢气体而中毒死亡。警方对死者卧室飘窗上的郁金香花土进行化验,惊骇发现花土中混合了一种工业用原料。这种化工原料内含磷化钙,遇潮即能释放磷化氢气体,吸入过量可致人死亡。据李帅回忆,这盆花是周昕送给刘亦诺的。
2014年3月12日,警方将周昕控制。在警方的审讯下,周昕供述了自己精心策划的谋杀案。据她交代,2014年2月10日,周昕无意中在刘亦诺的卧室里发现了一只纯铜水牛造型的打火机。这款打火机是周昕特意送给丈夫的生日礼物,于是周昕怀疑丈夫与刘亦诺的关系不同寻常。此后,周昕开始留意丈夫的行踪。
2014年2月26日,她请假提前下班回家,买了一部高倍望远镜,然后躲在自家对面楼上,观察刘亦诺家里的动静。下午4点,李帅在刘亦诺家里出现了,刘亦诺身穿睡衣,李帅将耳朵贴在她的肚皮上,两人俨然一对夫妻。孽情不言自明,原来自己的情敌就在楼上,周昕恨得牙齿格格响。她表面不动声色,心里谋划如何巧妙除掉周昕及其肚子里的孩子。3月1日,学化工出身的周昕,从单位领取50克原料,然后买回两盆花,一盆放在自家阳台。她在另一盆的花土里掺入这种工业用原料,然后送给有孕在身的刘亦诺。花土被浇透水后,挥发出大量磷化氢气体,最终夺走了刘亦诺及胎儿的生命。
真相揭开,李帅向周昕提出离婚。周昕已被警方刑拘。


user avatar   huo-chao-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本地一所学校有个新毕业的女老师,被三个初一学生给强奸了,然后被扒光衣服扔进了黄河。等被人发现已经是三天后了。这三个学生被抓到时候还在游戏厅打游戏跟没事人一样。被抓了以后在派出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原来他们家里在本地都有点地位,以为家里花点钱找找关系能把事情摆平,结果三个人因为是未成年人,被叛了十年。10年的时候被放出来了,出狱第二天三个人就被杀了,都是被扒光衣服扔进了黄河,而且重要部位遗失。凶手接着就去自首了,原来当年那个女老师有个亲弟弟,她弟弟当年才九岁,那个案子破案以后,他弟弟就去了武校,一学就学了十年。只为报仇。




                    

相关话题

  程序员如何在每年出现的 framework、library 等等一些新技术推出的时候,让自己不落伍? 
  江苏南通老人拿超市鸡蛋未结账被拦下后猝死,家属索赔 38 万,超市需要为老人的死负责吗? 
  亲身经历过的觉得最讽刺的事情是什么? 
  多省 2020 年出生率出炉,河南出生人口 43 年来首次低于 100 万,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中驻柬使馆回应血奴事件「两国警方正协同侦查」,58 同城称:未查到招聘信息,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山东和浙江监狱防疫不力,出现多位确诊病例?目前情况如何? 
  为什么电视剧喜欢以大城市白领为背景? 
  如何看待三星宣布在中国大陆召回全部 Note 7? 
  执行任务时你遇到过哪些奇葩的事? 
  是否可以通过法律的漏洞来赚钱?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美国以全军礼安葬佛罗里达州帕克兰校园枪击案遇难者华裔少年英雄王孟杰?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杜鲁门政府严重低估中国出兵朝鲜的概率?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