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人。
我发现这些地方即是刻板印象的“欧猪四国”,也是前罗马帝国的核心区域和行省。至于这些南欧国家是不是发达国家,以下观点给大家参考。
在和中国朋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对于发达国家的评判标准是具有摩天大楼的大城市、中产阶层住带花园的房子和私人汽车。这样一个刻板的印象是: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我已经很多次在中国被误认为美国人。很多人还问我是不是每顿都吃牛排,其实我在意大利的时候也只是每天去集市上买一些更为便宜的意大利面、奶酪和鸡蛋。
(意大利的集市,卖衣服也卖食品)
但其实非常多的欧洲国家是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包括发达的西欧地区。即使按照中国人现在对成功人士的定义:一个人有一套自己的房产,和一台新款的德国车(宝马、奔驰),这在西欧都已经是富人的水平。
如果大家认为发达国家是那种精英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写字楼CBD的场景。对不起,南欧地区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在德国法兰克福、伦敦金融城更常见。环地中海地区大多是不超过十层的老建筑,所以很多城市看上很老旧。
(希腊雅典)
其实相对于是不是发达国家,当地人更关心人类发展指数这个概念。
没错,整个环地中海地区给人一种很懒散的感觉,特别是这十年里就业率和经济指数很不好看。在德国人、英国人看来,这里的人只会享受,干活极不专业,甚至习惯上班期间闲聊(拉丁美洲地区也有这个习惯),吃了午饭还要睡午觉。
但无论欧洲北边的数据怎么好看,这些地区的人一年中必定会像候鸟一样飞到地中海的沙滩上补充阳光,以防自己变得跟二流吸血鬼电影的主演一样。这些平时看上去一本正经又有点傻里傻气的日耳曼人这时候玩得比谁都要狂野,在沙滩上发酒疯,在夜店里跟拉丁妹子讲着土味情话。
环地中海地区的人热爱美食、热爱阳光,热爱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就算去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也能找到和希腊、意大利一样氛围的酒吧。所有的西方人都狂热地向往地中海气候的度假生活,连苏联时期对于工人们最高的奖励,也是去同为地中海气候的索契,缓解自己僵硬的关节。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我因为打篮球认识了很多西班牙、希腊的朋友,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现状还是挺满意的: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买车的计划,汽车在老城区还没有自行车好用。下班后就算在自己简陋的公寓内也能开一场party,超市里的茴香酒、啤酒价格也不贵,只要把手机放进炖锅里(并没有煮手机),便可以公放手机音乐制造party氛围。只要有一颗放荡不羁的心,哪儿都是夜店。
和我一起打篮球的希腊人雅各布斯就信奉着这样的哲学。除了在篮球场上,我觉得他的生活习性跟树懒一样。在地中海的暖风中,他能在任何场景下入睡,包括在阳台上晒太阳的时候。
(地中海)
地中海气候确实容易养懒人,雅各布斯觉得工资也够他花了,集市上卖的无花果和柑橘又甜又新鲜,遍布希腊大街小巷的烤肉店的肉串和卷饼又便宜又好吃。
“海另一边的土耳其人也不用担心,我们的海岸线都快划到他们门口了。”对我说完这句话,雅各布斯又下楼到超市里买了一瓶茴香酒。
(感谢我的中国朋友大头翻译我的口述/Grazie mille)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那就请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谢谢您的支持。如果转载本文,请与本人联系获得授权。
公号:爱思考的卢师傅
B站:意大利卢卡
先说结论,不是。再说事实,的确会给人“伪发达国家”的观感。
从GDP标准、发展指数来说,意大利的确是发达国家,各项指标都达标,且位于“发达国家”梯队的中下游。西班牙、葡萄牙同理。至于希腊,一些数据都已经掉出了发达国家队列,连勉强都很难了。
给人“伪发达国家”观感,则是因为:
首先,中国部分民众对于“发达国家”的认知,还停留在万事万物都比中国更好的层面上,导致实际到了意大利之后,会出现“巴黎综合征”,无限放大了意大利的缺点。而事实上,意大利虽然是一个槽点颇多,缺点一堆的国家,但就他的国际地位和世界格局现状来说,不仅今天他仍是定义上的发达国家,可预见的中短期未来,还会一直是发达国家。
其次,中国自身因为过去二三十年的严重出口导向经济,拉低了全国汇率和美元计价GDP水平。因此导致,中国人对自身发达程度的感知,被曲折化了。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小镇青年,挤到一线大城市打工,也不过是能付得起房租,能买得起日常生活必需品,有廉价娱乐选择,但生活受限的状态。
意大利年轻人每月工资,也不过能买150盘餐馆里的意大利面。那么中国年轻人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多少份兰州拉面、河南烩面、山西刀削面呢?恐怕一二三线城市,多数都在300以上。
而你要知道,从做工程序、繁琐程度、实际价值来说,中餐是完全不输意餐或日餐的,但它的实际价值,因为市场状况,被低估了。一日三餐背后,还有整个粮价水平过低。同样的情况,还有中国的水、电、网络、高铁、公路、地铁公交、医疗、公立教育。
这也导致中国人的实际购买力并不匹配美元计价GDP水平。另一些国际流行货品,比如iPhone或笔电,中外价格几乎无差,但这些并非生活必需品。
我一直持有一种一定会被喷的观点:人民币汇率长期过低,虽然保证了整体的经济发展,但实际上是牺牲了全国人民国际购买力,补贴沿海地区出口企业。
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多重角度,这都是可以理解,但值得注意,以及值得澄清其中部分事实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国人出国到“发达国家”,常常感受不到生活水平的全方位提高。
最后,认清形势和现状,每个人的最终目的都是更好的生活。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内循环加速,内外购买力扭曲会越来越少。在本土文化本土生产估值的低谷期,学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