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韩信是武将,萧何是行政长官,张良是第一智囊。这三个人分属不同领域,性质完全不同,也没法比较。
不过我们可以从事物发展过程的角度来扯一扯。在战争年代,战场胜负决定了一切,前线团队的功劳肯定大于后方。楚汉双方阵营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战场胜负来展开的,韩信北伐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如果没有韩信天神下凡般的偏师北伐,我想刘邦肯定凶多吉少了。在战争时期,战功就是第一功。后勤做得再漂亮,战略制定得再完美,一旦将领在前线战败,那所有工作都将毫无价值。所以我认为韩信功劳排第一。
张良是最受刘邦喜欢的参谋,而且次次在刘邦困顿之际给出最终解决方案。鸿门宴、劝王韩信、下邑奇谋等等刘邦生涯中极为关键时刻,都是张良在把控决策。可以说,在战略层面,张良以智慧之神般的存在,为刘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所以我认为张良排第二。
萧何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后勤组织者,但是跟韩信、张良比起来,他的工作风险度就要低很多了。毕竟远离前线,他的工作环境相对安全,压力也不如前线那么大。说句难听的话,他只是在做一个丞相的常规工作,只不过在这个常规工作中表现得很优秀。
韩信:王爵(齐王、楚王)。
张良:侯爵(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萧何:侯爵(以客初从入汉,为丞相,守蜀及关中,给军食,佐定诸侯,为法令宗庙,侯,八千户。)
前几天我们部门搞竞聘,一共有四个人竞聘一个副经理的位置。竞聘完毕后,我们老大上来就对那三个落选的一顿猛夸,说他们各种优秀,然后还说以后机会多得是。然后就对竞聘成功的那哥们儿作出一些批评,并提出了限期改正的要求。刚开始我一头雾水,后来翻翻《史记》我恍然大悟,这就是领导的艺术啊!!!
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你要是比绥靖,比卖队友,比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比民众艰苦抗争统治阶级脑满肠肥,比前方吃紧后方紧吃,那二战时蒋光头统帅的中华民国尚有一战之力。
你比综合国力?对不起啊,就你那一年钢产量不足十万吨(1945年数据约12万吨,疑似因为收复了日本人的钢铁厂)的中华民国别说比英国啊,你连当时的印度往前退位了三十年的大清你都可能比不了啊!哦,对了,北宋一年的生铁产量都有可能比这个多!丢先人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