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这种问题,是人的问题,而不是习俗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有的人狭隘、偏激、固执和敏感而已……
所谓的习俗只不过是个借口……
同样的穆斯林,有些就很open,有些就很狭隘。当然有些人确实很严格的要求自己,但是不一定会严格的要求别人。或者说,他干脆不和道不同的人打交道就好了。
而有一部分人,不见得有多严格的要求自己,却老觉得总有刁民要谋害朕,动不动就摆出一副维护正统/传统的卫道士的样子,如果别人不接受就要死要活的。
真的,这和习俗什么的一毛钱关系没有。
最后,其实我想说的是,地球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习惯和遵循的风俗都不一样,没什么好奇怪的。
非要固执的坚持某种风俗习惯,和非要驳斥或者蔑视某种风俗习惯,都是没素质的表现……
高票回答称不能在饭上插筷子是“地区多数人的无害习俗”,更离谱的是他竟然诘问“这种行为哪里进步了”?
这样吧,按照这个的逻辑,任何一种对人的束缚都是无害的。
裹小脚有什么害处损害正常发育是吧,那改成女人都要在脚上包布条(不限制脚大小),你是不是就觉得这个习俗就合理了?如果这还不好理解的,假设一个地方习俗是所有女性都不能穿高跟鞋,你觉得这很合理吗?
我们必须注意到,习俗的存在必然有其物质基础,比如穆斯林的不能吃猪肉,这在当时就是为了避免生病,现在这个束缚则没什么意义。但这是束缚,所以我们才要寻求改变。束缚本质上是一种保护,如果发现实际上那个束缚的保护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那此时解除该束缚就是进步的,那些明明已经超过了现实年代的对人的束缚,严重侵害了人的自由。我们必须抱着实事求是的眼光去审视一切,我们曾经使用武器的批判,以此为名,名曰解放。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不让插个筷子,什么“严重侵害了自由”。事越小,侵害后果是越小,但性质越严重。夫妻因为挤牙膏的习惯不同一方杀了另一方的新闻还记得吧,如果一方一定要限制这种鸡毛蒜皮的自由,每一件当时看都没有什么,但每一个其实都是一点火药。
包头巾有什么坏处?蒙面纱有什么坏处,你好像始终搞不清楚,连插筷子的自由都没有——你管这个叫做无害习俗?我真是越来越能感觉到中国在走美帝国主义的老路,盲目自大起来,接纳了发展时的一切,不再能意识到问题——毕竟这也不是问题,那也不是问题。不再解放,甚至不再追求解放,反而越束缚越多,又有一堆的人自我调节认知为现状正名,现在甚至开始污名化打破习俗的进步性了,大家不妨猜猜,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真•阴间问题…
总之吧,您要觉得把筷子竖着插米饭上没问题,就给您父母长辈这么盛饭。
在外面,比方做餐厅服务员,也可以试试,或者打工聚餐的时候对着老板同事操作试试。
希望到时候您还有力气为他们破除迷信思想。
建议你去妇产医院去科学去,看到每个新生儿都可以科学的告诉孩子家人:你家孩子迟早是个死。
还有,你的鼻涕也可以拖碗里再捞出来吃了,人在睡梦中也没少吃。
其他话,也就不多说了。
夹菜一盘不连续多夹,夹靠近自己面前的,不用筷子翻找挑菜——这些是属于中餐饮食规矩。西方的刀叉也有一定的规矩,这是宗教陋习吗?
当然各地的规矩大致不同,就比如日本吃面条一定要吸出声音那表示好吃。但是,中国中餐的规矩我前边说的是大多中国的传统。不错,有的地域,恰恰和大多传统是相反的传统。大多地方包子是有馅的,馒头是纯面的。但是我国真的有地方把有馅的叫馒头的。同样的筷子有摆桌上的,有摆碗上的;喝酒有喝好了还倒扣酒杯的。
如果以上是你说的封建迷信思想,那么我也敬重这种规矩。我可以不懂,但是我还是能尊重。我不会第一个夹菜,需要的时候我会和主家说那就开始啦。我接茶杯酒杯双手低头,我的意思有尊重对方。我不知道筷子在这里该如何放但吃饭说声吃好了大家慢用然后我将筷子对其平放在碗边。早先别人给我倒酒我不会接,但是还是会伸手围在杯边,等酒倒好后点头说声感谢。早先别人给我点火我甚至不知道双手捧火不知道点好后小指头敲打对方,但是我还是知道点头说声谢谢——我可以不会具体的规矩,但是我的动作肢体仍然能尊重人。
看到筷子插碗上的,我会小声提醒。具体结果随他。我不会具体不准这样那样,毕竟是别人。
碰到那种唑着筷子在盘子里挑来挑去的人,我会在再次和这个人吃饭的时候,在这个人伸筷子的时候把那盘菜端起来,往自己碗里拨一部分。然后那盘菜,别说你继续挑来挑去,你就是泼点屎进去也不关我事情。我能做的最大的失礼,就是见到无理的人采取这样的措施了。
A:我觉得galgame制作者自己需要谈过恋爱。
B:为什么呢?
A:谈过恋爱才能真正写得出恋爱的味道啊。
B:原来如此。
A:是吧?
B:金庸自己一定会打降龙十八掌。
A:……
B:J.K.罗琳一定上过魔法学校。
A:?
B:乔治·R·R·马丁一定骑过龙。
A:??
B:鸟山明一定会变超级赛亚人。
A:???……等等!你这算抬杠啊。降龙十八掌、魔法学校、龙、超级赛亚人这些都是现实里没有的东西,无论作者自己怎么编,读者都不会有违和感啊。恋爱是现实里就有的东西,不能随便编,你要反驳,也得举现实里有的东西。
B:原来如此。
A:明白了吧?
B:周梅森一定当过市委书记。
A:……
B:九把刀一定当过杀手。
A:?
B:尾田荣一郎一定当过海贼。
A:??
B:二月河一定当过皇上。
A:???……等等!你说的这些,市委书记、杀手、海贼……还有皇上啊,现实里也确实是有的……不过,这也太稀少了!现在有几个人当过这些啊,你居然还来个皇上……绝大多数读者都没那个体验,他们也看不出破绽来啊。谈过恋爱的人可多了,你要反驳,也得举这种经历的人很多的东西。
B:原来如此。
A:你总算明白了吧?
B:大仲马一定坐过牢。
A:……
B:莫里斯·勒布朗一定行过窃。
A:?
B:吴承恩一定当过和尚。
A:??
B:刘慈欣一定参与过国家级重大科研工作。
A:???……等等!这个,坐牢、行窃、出家、搞科研工作……有过这些经历的人确实也没那么稀少啦,但是距离普通人来说,也还是太遥远了。恋爱离普通人多近啊,人人都有机会恋爱啊,作者写个越狱的故事,普通人没怎么经历过,也就不容易看出有什么问题,但是恋爱不同啊,你写出点太假的东西,普通人一下子就注意到了。
B:真的吗?玩galgame的不都是些没谈过恋爱的单身处男吗?他们能看出来哪里虚假吗?
A:闭嘴!你太失礼了!感觉很多人都被你冒犯了!还是有很多谈过恋爱的人会玩galgame的!比如 @浅色回忆 ,现实中连女儿都有了!
B:死现充干嘛还要来玩这种恋爱游戏?
A:你少管!人家愿意玩怎么了!
B:不是……有一点我不太懂啊,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求恋爱游戏里的恋爱真实呢?我玩过很多恋爱游戏,也没觉得有多真实啊。
A:呃,大概是因为很多人现实里谈不到恋爱,所以想要去游戏里体验一把恋爱的真实性吧。
B:你这不是也冒犯了很多人吗……还有你上面提到的那位现充大佬,他都有妹子了,他还要体验什么真实性恋爱啊,他到底想从恋爱游戏里得到什么体验啊……
A:都说了你少管!
B:再说了,玩武侠游戏的也知道自己体验的不是真实的武功吧。
A:呃,这个嘛……
B:看科幻电影的也知道自己看的不是真正严谨的科学吧。
A:唔,倒也不……
B:那为什么恋爱游戏一定要被要求真实性呢?有过性经历的人也很多吧,那小黄文写得好的人里就没有处男处女吗?
A:这我哪知道!总之你要反驳我的话,一定得找那种,受众群体都有很大机会体验的东西。也就是作者肯定没经历过,但是读者以后很有可能经历过的东西,比如恋爱。
B:呵……恋爱,那些玩家以后真的有可能经历吗……
A:求求你了别再冒犯别人了!
B:好吧……那么……
A:来啊,你说一个。
B:谭亭一定恶堕过。
A:????????????????????????
这居然有人来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第一,你倒是喜欢人家,人家喜欢你吗?
第二,你倒是跟他上了一个高中。那到大学怎么办?万一他没考上大学,你是不是要跟他一起辍学?如果他考一个不好的大学,你是不是要放弃更好的大学跟他在一起?
第三,你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中学生就算你们互相喜欢,还不是分手。你们还能外面买套房去登记吗?年纪也不够啊。那既然大概率是三年以后就要分手,那你现在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为了上学放学能够一起走?
第四,你看看你爸你妈差几岁。等你真的到了结婚的年纪,能和你结婚的女生现在估计还在上小学。世界那么大,出去多看看,一般来说大学毕业那年回过头去,你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说真的,筛查频率要是上来了,隔离的功效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武汉从上周五到本周五,七天筛了六遍核酸(刚接到社区通知,今晚又要筛),等同于七天筛七次,而且是全市一起筛,对于应检尽检而不去检的人群,会赋予“灰码”,除了医院,哪儿都去不了,无处可逃。
筛到这种程度,隔离期的长短甚至于隔不隔离也就这么回事了。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