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是非常棒的演员,一如既往。
就好像当年学校里的学生代表发言,和大多数同学没啥关系,意思一下就行了
很多回答在说这个视频里的人和事缺乏代表性、无法引起共鸣。而这两点,恰恰也是101年前五四青年的通病。
101年前的五四青年们,在当时能有什么代表性呢?鲁迅所著《故乡》中,“我”与那个称呼“我”为“老爷”的闰土,前者能代表后者吗?二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分布,孰多孰少?数量级差多大?他们之间的隔阂,岂止是“无法引起共鸣”、根本就是鸡同鸭讲:我们今天至少还能听懂《后浪》里在讲什么(只不过不认同那些回避矛盾、流于表面的东西而已),101年前的“我”在闰土面前那可是真的张口结舌、相顾无言。
尽管101年前的五四青年远比《后浪》更缺乏代表性、他们所讨论的事更难以引发当时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共鸣,但他们终究还是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搅动风云。——代表不了当下没关系,还可以代表未来,到时候再回过头来赋予历史意义也不迟。
在我看来,这才是《后浪》真正的问题所在:它有代表未来的意思吗?
很遗憾,没有。《后浪》通篇都是对当下乃至过去的承认,至于未来怎么办……按既定方针办呗:只要按照当下社会主流要求“积极上进”,再培养几个安全的、无伤大雅的爱好,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就万事大吉了~
可能吗?
朗诵者如果是朝阳冬泳怪鸽感觉就完美了。
B站正拿着“z世代”这点,在对外文化输出。《后浪》不是情怀,是营销:
没有了解背后策略,不算看懂B站《后浪》刷屏:
内容是1,渠道是后面的0 。光是内容做的好出不了这样的爆款。
我梳理了B站投放的渠道,从cctv,政务机构号,到央媒党媒,重要媒体,意见领袖,名人作家,导演编剧,垂类kol,明星网红,B站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文字无法罗列直接复盘渠道时候的直观感受,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在执行上,渠道自上而下,全面彻底,各资源配合到位,花了非常多的成本和精力。
从去年的跨年晚会,到这个《后浪》,钉住了“年轻人在b站”这个标签,出圈的决心非常坚决。
二,来看《后浪》后面的0有多强大:
由于账号实在太多,只根据重要时间点,拎出重要渠道号。
整体传播节奏概述:
1,首先制作就联合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和观察者网6家重要媒体。
2,整体时间节奏概要:
①5月3号16点50,B站官微发出网络版。知识类大v,作家,记者转发。
②17点,重要媒体发出: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新京报,封面新闻,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先发出。
③18:48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前播出特别版。接着各大媒体开始跟进。
20点官微发出央视版,一批知识类,政务类大v转发跟进。
(B站官微第一条发布的热门转发)
④21点,人民日报微博和客户端、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官微、人民日报微评、每日经济新闻等重要政务号、媒体号发布。
一批政务类机构号、媒体号、意见领袖、导演编剧,知识类kol,转发跟进。
掀起第一波高潮。
(B站官微第二条发布的热门转发)
⑤值得注意的是,从5月3日17点左右开始,人民日报、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各类客户端上的各类账号也在不停的发布该条内容。一直在持续发力,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在3号21点44发布的那条,播放量300万+。
很多人应该是只看到微博微信这种主流渠道,而忽略客户端这个渠道的存在的。当然这也说明了B站铺渠道铺的有多细。
⑥5月4号,微博上:从6点开始新浪科技,剑网3,博联社马晓霖,东风快递,头条新闻,新浪视频,南都周刊,迟帅,等持续跟进。
⑦微信上,5月3日先投放了重要媒体,到5月4号才开始大量铺开。新民晚报,经济日报,西湖之声,中国经济网,德州晚报,广告也疯狂,新京报、甘肃交通广播,青春杭州,侬好上海、现代快报、大楚网、等各类区域媒体,垂类公号。
三,执行复盘
自己本身从事品牌公关行业,从具体实操上,总结出可以复用的要点:
1,这种全局的发酵,总是微博冲在第一线,微信在后面作为长尾的主要发力。
(事件在全网、微博、微信、网媒发酵的分时趋势图)
2,制作时,与重要媒体合作参与,沟通上层渠道:由哔哩哔哩弹幕网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 联合发布
上层调子一定,其他渠道和大v都很好沟通。
3,这类给平台定调子的内容,gr和重要媒体号非常重要。
其他的大v,明星排在后面跟进。反观我自己,也有好几次重要央媒合作的案例,但是没这么彻底的铺开。还是做的不够彻底。
再次提醒:内容是1,渠道是后面的0 。只死磕内容出不了这样的爆款。
4,不能忽视客户端。他们可以触达很多垂直用户,并且可能更利于腰部,底部用户群的扩散,(这类人群是比较爱转发朋友圈的)
5,一个渠道要反复的发。
6,营销垂类账号的扩散和发布。
7,区域媒体的公众号在后期扩散上非常关键。
8,前期微博传播的非常快,喷子多,如果舆情无法很好的控制和引导,负面局势可能会很严重。
9,事件真的刷屏后,大约24小时候后会产生各种自发的蹭热点式再创作内容,官方更需要加强舆论控制:3号刚开始时在朋友圈看到的多是赞美。4号中下午开始,的传播更多倾向于嘲讽,有酸的,喷跪舔的。
四,B站的整体营销战略
从去年的跨年晚会(戳这里看,B站跨年晚会后的整体营销复盘 )到这场《后浪》,充分显示了B站最新的战略方向——出圈:
2019年Q2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陈睿说“我们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会针对没有听说过B站的这些人,比如年龄稍大的用户,去做相应的品牌和市场的一些策略。我觉得这是我们优先级最高的工作,因为它会对我们后续的增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B站定下到2021年,MAU达到2.2亿,营收超过100亿的目标。
这次刷屏的《后浪》正是他们打破次元壁的第二个里程碑。
五,关于z世代
这场刷屏,掀起了很多关于z世代的讨论,出现了很多“这是在谄媚z世代”的嘲讽。
我们去掉道德放大镜来审视:《后浪》不是为了讨好所有人,是为了破圈。发展更多用户,创造更多收入。这就是一个营销案例,而且非常成功。
这种优越感的文化意识形态讨论,是不是很熟悉?
我第一反应就是很像星巴克当年的“小资群体”的意识形态。
这里我引入一个概念“文化战略”:制造与传播流行,从而在目标用户群体中形成文化认同。
区别于产品、用户价值创新,文化战略是另一种游戏玩法——追求激进的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就是确定一个特定的历史机遇,然后用具体的文化内容去回应它。可以用这张图来表示:
上面的横轴,历史变迁,代表了时代的演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竞争对手(现在来看,更多的是行业巨头)会选择占据主流文化,因为主流文化,便是大众的,迎合大众意味着有更为宽广的客群。
但主流文化并非板上钉钉,时代的变迁,会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撬动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可能逐渐的,不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了,或者消费者觉得以前的主流文化「土」之类的,不再喜欢了。
这便是图中那个重要的点,「社会断裂」。当品牌抓住了这个机遇,从原材料,也就是亚文化、媒体神话和品牌资产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密码,创建自己的神话的时候,这便是「文化创新」了。
星巴克的成功是抓住了,因人口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意识形态机遇。在巨大的人口结构变化中,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文化资本人群。
中国也处在巨大的人口变化中,并且产生了新的群体,z世代。
为何z世代会成为这个文化断层呢?
1,他们是蓄势待发的消费中坚。
2,而且他们的喜好、消费习惯和心理跟我们有非常大差别:
六,来看z世代行为习惯:
整体概括这群孩子们主要面临着三大情感困惑:孤独、被需要和安全感。
1,孤独
2,懒
95后比80-95年一代更看重追求更加便利、快捷的生活,从而衍生出买、住、吃等多元懒系生态。
居住人群对于周边配套的需求,95后最需要的是24小时便利店,而中老年群体(80、60后)则更亲睐菜市场和超市。
3,撸狗吸猫
85后、90后和95后的消费者已经占据了大半江山,且95后近两年在宠物商品上的消费越来越多。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18生活消费趋势报告》
而且养的宠物种类也千奇百怪……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18生活消费趋势报告》
4,玩
在工作日,六成左右的年轻人每天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长在2小时以上,周末在五小时以上。
数据来源:群邑&新生代 《新世代人群洞察报告》
5,二次元
动漫在95后的渗透率已经达到41.2%。是95后中相当高占比的兴趣爱好。
是不是跟你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们即将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我们将沦为小众。不服老不行,所以各品牌都在拉拢这批z世代。
而B站正拿着这点,在对外文化输出。
《后浪》不是情怀,是营销。
手动分割线:
运营、公关圈摸爬滚打6年,目前从事短视频行业,想交朋友,聊业务和参与线下聚会的同学加微信:hadixu666 。备注请自我介绍从事岗位,行业,城市。
我刚从黑屋里出来,你们就邀请我回答这种题,真是的,我不敢,我重念一遍以表尊敬吧。
那些口口声声,
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
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
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
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
可以尽情地享用。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
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很多人,
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
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
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
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
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
你们拥有了,
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
但是时代更有幸,
遇见这样的你们。
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
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
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
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
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
把民族变成世界的。
你们把自己的热爱,
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
分享快乐的事业。
向你们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
才习惯嘲讽与否定;
内心强大的人,
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向你们的大气致敬。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更年轻的身体,
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有一天我终于发现,
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
你们也在启发我们,
怎样去更好的生活。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应该看看你们,
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
因为你们,
这个世界会更喜欢X国。
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
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因为你们,
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
就不再是忧伤迷茫,
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
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
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
那么,
奔涌吧,后浪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我的态度就是:时代万岁
对于青年,当人们不需要他们时,可以视之为匪徒,盲目而冲动,只顾自己享乐,砸碎一切,哪怕洪水滔天。
当人们需要他们的时候,又可以视之为圣徒,敢想又敢做,具备令人目眩的种种品质,敢为人先,哪怕遗世而独立。
但其实,青年们不会在乎自己是否「被需要」,因为他们终将定义什么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能评价他们的,也只有后人,而非前人,因为评价他们的人总会先一步而腐朽。
包括我在内。
节日快乐。
不说这个爽点很不错的广告。
多说点青年的问题。
五四运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运动。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签字的问题。
林长民(林徽因的爹)有很大影响力,但是他不是官方代表。
梁启超是以私人身份去的,也不是谈判代表。
但是,这对儿女亲家,对签字都是反对的。
之前,中国各地都有要收回青岛的运动。这个签字问题是焦点所在。
当时的北洋政府,明不签,暗签。
实际上以中国的实力当时争取到的条件,北洋政府认为是可接受的。
明令应付一下民族主义,密令签字。
但是林长民能量很大,他有电信部门的亲戚泄密告知了他。
他的小圈子,心急如焚,但是有能量没权力。
想到了用学生压政府。
当时,大学生在北京的游行搞过很多次了。
有丰富的跨校串联经验,也有组织。
而且已经有5月7日游行的计划。最后是蔡元培接见多个组织的学生代表,提前组织起来五四大游行。
那么这些学生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呢?
因为1918年,为了防刚刚出现的苏俄,中日签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军事合作协定,引发了大量中国留日学生的不满。
这些学生中,本身出于自身利益报团,有同窗会,同乡会。经过组织与对抗,在日本警方和中国政府的共同打击下,这些人回国了。
这些学生回国在上海成立组织,然后到北京,在各个学校形成串联,在1918年就游行过。只是反抗中日签约失败了。
而这些组织随后发起多次游行。五四这次是林长民小圈子的人找蔡元培直接推动的。
根本目的,还是以学生压政府,达到政治诉求。
所以,青年人要对于中年人的鼓励要有警惕,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说你好的,不一定是为了你好,可能是为了他们的诉求。你要清楚你要做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全世界青年人的问题。
大陆的,香港的,台湾的,日本的,美国的,法国的……
多看看历史,学会独立思考。
第一次看《后浪》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视频所谓的“后浪”似乎指向的是精英阶层的年轻人。并且这个视频的视角、目标人群是“前浪”。我惊讶于 B 站一向是青年人的文化阵地,这下连“前浪们”也不放过了。
明白了这两点后,我后来就没有太在意这件事。
就像高赞答案所言,大部分青年不是后浪,只是与散沙浊泥纠缠的隐流,无人问津。这当然有点反讽的味道。
光看《后浪》的文案,其实挑不出什么问题,关键是与之配合的图片与视频。其实大多数人过得没有那么光鲜亮丽,无数的青年人还处于事业发展的阶段。这让我想起一个童话故事(不是《格林兄弟》就是《安徒生》):
一个富有但年迈的老妇人,一个贫苦但貌美的少女,两人各自厌恶自己的生活,于是她们向神祈祷。神将两人互换,老妇人获得了青春,但没有奢华的生活,而她已经习惯了安逸与享受;少女获得了财富,但牙齿松动,无法享受美食。最终,她们都后悔了。于是神让她们重新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个童话故事其实就是这次事件的缩影。老妇人——“前浪”对少女——“后浪”说,我真羡慕你,少女打从心底里觉得虚伪,说,“真没什么好羡慕的,其实我更渴望财富和地位”。
出于善意的考量,“前浪”包括我们的父辈、祖辈、师长,他们发出这样的声音,其实是真心实意的,是打心底里说,“奔涌吧!后浪!”,代表着他们对年轻人美好的期许。
出于恶意的考量,“前浪”里有老板、资本家、既得利益者,他们口中流着鸡汤,手上拿着镰刀,收割着年轻人的健康、心血、光阴,同样是一句,“奔涌吧!后浪!”。
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我其实不希望把说“奔涌吧”的“前浪们”一棒子打死,我不希望把年龄代沟和贫富阶级画等号。将前辈与后辈之间划出一条鸿沟,割裂两代人的情感,实则是不明智的做法。但是“前浪”们的那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往往是激化矛盾的导火索。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真诚的理解,不是不加审视的批判和吹捧。这话不止说给前浪,也说给后浪。
请全文背诵。
先说结论,我点赞了!我是85后,我是B站通过了转正考试还交了费的大会员,我自豪。我算公司中层,有房有车了已婚幸福,财务略紧张。生活工作上仲有许多艰难险阻,但我仍满怀希望,我仍追动漫和科幻,我热爱我的祖国,也坚信我国现在的一代比上一代更强。如果看到这已经对我产生厌恶了,大可不必往下看了。如果为了反驳我认真看完了,欢迎来杠,加油!这些就是我的观点和价值观。
Bilibili的《后浪》一出圈,就受到了广泛围攻,当中有很多中肯批评的,有蹭一蹭热度的,还有部分阴阳怪气夹带私货的。B站出的什么圈,出的就是年轻人的小众圈,动漫,cos,汉服,科幻,文艺,B站本身就是一个定位非常精准且相对封闭的网站。记得B站人做视频嘲讽唱跳rap时,圈外粉丝想开骂战,但连B站会员考试都过不了,发不了留言。这就是B站区别于其他视频网站的特点。
我看了《后浪》我是感恩的,感动的,也感慨的。然而我发现视频中的各个画面和各个观点都被逐一挑出反驳。甚是奇观,说得甚是貌似有理。我也说说我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我感恩我的国家确实给了我很多机会,远远多于我祖辈的选择机会,我也确实做了我满意的选择。这些都是基于我国家给的机会下,我通过拼命努力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很多自媒体批判道“中国当代大部分年轻人都没得选择,都要背负各种生活巨大压力,活着就筋疲力尽之类的”,这些大部分年轻人就都累得没时间“学学语言,做做模型,做做运动”?那在球场上,在漫展上,在航展上,在书展上在各类有趣的活动上出现的全都是老妖精?全都是富二代?
二,我感动了,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是个美好的国家。我们的国家还在不断进步。视频里的年轻人有从事各行各业的,有的则有体育或文艺特长的。年轻人在这个时代百花齐放,不是吗?不是吗?不是吗?那些自媒体说大部分年轻人都玩不起跳伞滑板,玩不起乐器,出不起国旅游,玩不起汉服cosplay(本来就是B站卖点)广大农村青年什么都玩不起!什么都学不起!那我国大部分青年就全部家里蹲?没有梦想没有理想没有兴趣爱好,全在床上做梦跑车豪宅美女如云,醒来每天搬砖吗?每天打打游戏,每天打打牌,每天看看电视剧刷刷快手?跑步健身一定要花很多钱吗?背上书包出村子走走一定要花很多钱吗?认真学习一个手艺,做菜,装修,几百种行当,就一定是亏本吗?这些自媒体太恶毒!他们为了否定这个视频颠倒是非,意思是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都是城里人的特权,视频没有照顾农村青年的感想,农村青年别慌,你们继续家里蹲吧,不是你们的错!呸,恶毒啊!
三,我感慨啊,我们这一代和新一代的年轻人相比,智力可能真的不如他们了。他们开创很多我前所未见,想都想不到的领域,很多新的行业,新的生活方式。我是被震惊到的了,旅游可以作为工作?拍视频可以作为工作?直播可以带货?cosplay形成产业了?连我以前都以为不可能的。我感觉我再不多看多学就会与未来脱节了。他们真的把自己的热爱变为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然而一些自媒体却反驳说这些都是极少部分人的特权,当今社会还是这样那样不公平,年轻人都是上一辈人的韭菜,这个视频给韭菜打鸡血方便被老人收割。等等等等的平时不敢说的言论都随着评论这个视频,夹带私货地参杂了进去。慢着!这说的还是这个视频吗?这个锅小破站背得了吗?背不动吧。上纲上线,阴阳怪气地借评论视频来贬低,讽刺,诋毁某某事物吗!自媒体的公知们别以为我看不见你们,但我看不起你们。有种在团团或央视微博下批判一下去啊。
四,还有更险恶的自媒体,在假装评论视频一番后,直接就说五四运动本身就是格命,批盼的。再来一堆文字修饰过的挑拨和教唆,那么五四青年节也就是青年人批畔社会,闹格名的节日了?!这种文章见一个举报一个。纪念五四运动到底是为了什么,革命先辈们到底是为了什么牺牲,这些渣子都应该好好去读一下历史书。或者乖乖回他们的洋大人家里趴好了。另外小破站本来就是爱国青年的聚集地,没有香蕉人位置的,再见不送。
最后,这个视频当然有他的缺点,社会平凡青年的镜头少了,农村穷苦青年的镜头少了,阳春白雪确实会引部分人不适,但B站本身就是这个属性啊,作为广告这个视频是很成功的啊。我本人也属于平凡青年,唱歌跳舞cos汉服啥都不会,就是爱踢球。我也看得到视频的正能量啊,怎么这么多杠精就玻璃心呢?我从中得到了正能量,我感受挺好的,看到这么多反驳的文章,我越看越好笑,你们过得不如意,还非要证明全中国青年都过得不如意吗?
等等,等等,喂!那些自媒体们,你们自己本身不就是把你们热爱的,变成了你们的生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