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非常感动,并且对视频中说的内容深有感触,热泪盈眶。
我是一个出生于西部小城镇的90后女生,高中之前家里是没有网没有智能手机的,所以要了解世界只能通过读书和看电视,读书的话新华书店就那么点书,一般来说还要自己买,也不知道应该看什么书,所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一直很迷茫,迷迷糊糊上大学和工作了。去年和同事出去玩,她的儿子只有3岁,但是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一切海洋的鱼类,看着他我非常的羡慕。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互联网上有着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只要你愿意去找,去学习,基本上都可以免费得到。
虽然不能和现在的小孩子比,但我还是觉得自己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我的外婆和母亲智商都比我高,但外婆大字不识一个,14岁就嫁人开始生孩子了,我的母亲读到高中,为了家庭辞掉工厂打工的工作照顾孩子。而我读了大学,自己选择了工作,以后也可以选择不结婚,和我的先辈相比,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力,如果我生活在外婆的时代,可能早就沦为生育工具了,甚至如果我再早出生十年,作为80后,没有计划生育的话,我这样的家庭出生可能是不会上大学的,社会舆论也不会允许快30岁了还不结婚,社会真的是越来越开放,我生在了最好的时代。
我这个回答可能没人看,大家都会被高赞的情绪所带走,可是我却看到了高赞的傲慢,他们好像看不起外卖员、建筑工人、快递员,工厂打工的,诸如此类,觉得他们不是后浪,这是知乎的浪漫。我读完大学之后也是在公司上班,就是普通的打工者,但我觉得,我和外卖员、建筑工人一样都是新时代的工人,是没有区别的、甚至他们收入比我高的,如果不是生在现代,空有一身力气,也只能在乡下做农活,现在可以选择在城市送外卖为什么不好呢,确实有了更多选择了呀。社会有社会的分工,何必看不起我们普通工人。
互联网社会最棒的就是在网上有人类几千年的智慧,我们可以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比如做饭,以前要去技校学习,或者跟着师傅学习,现在通过各种up主、抖音、攻略学习,反正我会做的菜比做了很多年菜的爸爸要多的。很多年前旅游是很花钱又容易被骗的、飞机票是很贵的,现在我们想去看看世界首先经济上代价不会那么大,我相信你们要承认外卖员也可以出去旅游的吧?其次就算不想出去,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美。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这样美好的时代不知道能持续多久,如果我会有后代,真希望他们也能看看这样的时代。希望自己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女性工作的机会,能给社会小小的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后浪,让我们在同一条河流中奔涌!
明显的感觉知乎老了,而且是一批时代幸运儿既得利益者在幻想底层生活然后站在道德高地上说话,实际上不就是看不起我们底层群众吗?我觉得知乎上的主流思想好像说一代不如一代的前浪啊。最后,送给知乎er一句话,傲慢(装逼)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
或许可以如 @哈札尔学会 这样说:
中国网络叙事笼罩着一种以大城市理想生活为原型的“全国现代性”想象,即似乎全国都有触手可及的wifi、丰富的商品和全天候服务的快递外卖 (其实背后是一个个的廉价劳动力)………
让你可以打鸡血般高呼中国强大。
一种城市中心主义更是垄断了如今传播领域的话语权。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中产被塑造成了社会的主体,其生活方式也成了全国看齐的对象;而工人和农民作为城市生活存在的基石则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了偶尔受到社会人文关怀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种种经历和声音被城市的喧嚣和繁荣所遮蔽,被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想想某些人对快手抖音的鄙视)或者被审美化欣赏(比如华农兄弟以及咳咳,很多时候的快手),好使人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现代城市生活的便利。
实际上那些不能发声,不能进入某些人的视野就不存在了。正如 @付有地 说的:“中国没有不可接触者,中国有存而似无者。是分洪的蓄水池,是宝贵的劳动力,是无面者。”这就像德波认为的一样:
“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巨大景观的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表象。”在景观社会中,“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让你被动的接受,景观通过表象的垄断,通过无需应答的炫示实现了。”(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借此德波发现
“汽车的专政和随之而来的高速公路延伸,带来了城市中心的粉碎和郊区的扩张。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和乡村消失,不再代表对他们两者分裂的超越,而是意味着他们的同时瓦解”、“城市化是真正的分离技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如此可怜地被限制”(同上)
不提城市本身,单论这种源于城市中心的“全国均一的现代性”想象而言,自然也诱使人愿意为“保卫现代生活”付出代价,因为这样的现代生活被预想为是进步的、很美满的,但他们不仅事实假设了现代生活已经匀质地实现,而且充满了对农村的蔑视。
然而,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既不等同于落后和愚昧,也不是充满欢乐的故园;同理,城市虽然是在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后兴盛起来的,但城市并不必然代表了进步,城市也面临太多的问题。认为从农村到城市是如此的进步本就是中国几十年一以贯之的城市中心主义的体现。
因此,另一位思想家雷蒙威廉斯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鼓吹什么田园牧歌(大农场“净化心灵”)和彻底的城市化(美国小城镇大house)都是痴人说梦,在《乡村与城市》等相关著作中,雷蒙·威廉斯认为,城市与乡村的这种矛盾与张力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遇到的一场全面而深重的危机。
现代化的后遗症猛看是消除乡村与城市的差距,但因经济的支撑,这种差距其实不是变小而恰恰是变大了且被掩盖了。
在意识形态上(几乎所有问题都被资产阶级)用“发展”这样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掩盖起来:一个贫穷的国家正处在富强的“道路上”,就好像19世纪的工业化英国:一个穷人只要有了正确的观念、肯刻苦努力,就会走.上变成富人的“道路”,只不过他暂时处于这个发展过程的较低阶段而已。然而事实是贫富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其造成的后果影响又是如此广泛,以致这些后果正在决定着世界的历史。(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
毕竟现代本身是最不均衡和最撕裂的,当你以为全国都能用上钉钉上网课,河南的孩子要因此自杀,陕西的孩子连不上信号,这种匀质的实现终归只是自欺欺人的呓语。
猛然间,内心隐隐约约的想法被屏幕里虚假的真实直面,我们意识到完全存在着不太能被我们真正想象的“他人”,而且我们自己也只是众多“他人”中的一个“他人”而已。我们只是旁观后浪们的人而不是后浪本身,后浪却宣布将我们代表。虚假是我们的虚假,真实是他们的真实。
真实只是虚假的一瞬间。
更何况任何形式的共识和同一性都包含暴力的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统治和霸权。想用“后浪”们代表整个青年实在太过于露骨的想要显现统治者的文化霸权。
所以居伊德波复读了《宗教的本质》这段话给现代社会做注脚:
对于符号胜过实物、副本胜过原本、表象胜过现实、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真理被认为是亵渎神明的,只有幻象才是神圣的。
自三代而降,人或许没有什么不同
五四前还是五四后,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历史上迭代过无数次的悲欢离合,痛苦,迷茫,拉扯,撕裂。
凡是把人囊括在一种叙事之下,不仅仅是对未被叙事的人的践踏,也是把叙事之中的人抹平成幻觉。所以你说我该怎么评价呢,我评价的本质就是告诉你我也是偏见的,我不可能掌握真相和真理。我不能假装我多么正义,假装我站在所谓的人民大众之中,我假装忧心和愤怒,然后对一些人冷嘲热讽,然后干本质上无异于此的口水仗。
但是我压根就没把这个当回事,我何必做出庞大的样子来呢?我毕竟只是一个个体,我最应该表达的是我的看法
所以我只能说——
我没看过这个片子啦。我不喜欢B站,所以当然不会看的。
一、如果是用作B站的商业宣传片,也就是投资人看了高兴,B站目标用户看了激昂,那是成功的。
二、如果是解读为“先富”的对“后富”的“派糖”,那是容易激起愤怒的。
三、如果真的用来“献礼”五四青年节的,策划不是坏,那就是蠢。
四、如果文案里想夹带“私货”的,那就要调查下屁股是不是歪的了。
如果以上的“如果”都不对,那就一笑而过吧。
是,咱们又能怎样;不是,咱们又能怎样?
现在已经不是马太效应了,没有二八分了。
现在妥妥的极端效应了,赢得99.9999%,输得去分0.0001%
你看我的回答,和第一的回答,赞同和喜欢差多远。
最后,为啥非要分“前浪”和“后浪”,认真思考。
听着后浪的呐喊,我想起了一首遥远的歌。
一方面,的确现在的年轻人都享受着最美好的物质文明,表达前所未有的向往,选择无比的广阔,在文化道路上衍生出超越以前的气度和质感。
另一面,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有很多人会觉得是嘈杂。没有能被潮流辐射或者滋润到的人,从碎碎念到忿忿也是普遍存在的。
五四的青年,不仅仅只有那些能展露自己的人,还有那些憋着劲默默无闻的。b站的声音,不应该只有这些。
既然都是广阔的物质文明,为何只能你而不能我呢?吟唱着,召唤屠龙刀?虾仁猪心
想想其实挺心酸的
昨晚朋友圈被这条视频刷屏了
包括很多领导和同事
一边在热泪盈眶地赞美生命、歌颂年轻
一边僵尸般地在朋友圈转发着腐臭的垃圾
只是为了那一个月几百块的绩效
连朋友圈自由都失去还不能反抗的后浪们,
何冰老师还羡慕吗?
挺好的,非常打鸡血,但mv里更多的是吃喝玩乐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好像就给了几个工人的影像?这样必然是狭隘的。
实际上也只有传媒方面的工作者最能发出声音,占了大多数的价值创作者更默默无闻,就像1.3亿的b站青年比13亿多的全体国民更有声音。
青年么,更要朝气蓬勃更要勇敢突破,我期望平凡岗位上的人永不丧进取之心。
被建议修改了,那就改吧。
我们来谈谈现在年轻人到底有没有选择权。
现在年轻人的困境在于看似有很多选择,但其实根本没得选。
为什么几乎所有专业都在劝退,因为年轻人已经无路可走了!
相反,老一辈看似没有选择,其实是中国1980-2010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享受者。他们选什么都行:
小刘学水电的,毕业去贵州干水电,乌江干流的水电站从2座增长到已有8座,电站数量乘以4倍,装机容量乘以了8倍。每个新电站都有新增的书记、厂长、副厂长、以及各种中层领导职位,小刘表现优异很快就当上了小中层,他的家庭命运因此改变。
小黄学金融的,毕业进了新成立的城商行,城商行快速发展,大量铺设网点,小黄工作五年就当上了小支行行长。
小石计算机硕士毕业,加入刚成立2年的腾讯,随后成了公司骨干,一年当上了小组长。三年当上总监。
小蒋土木工程硕士毕业,38岁成为某特大型铁路桥项目经理。
小韩机械硕士毕业,毕业进了三一重工,随着工程机械的大发展,他的老板2008年登上中国首富。
而如今的年轻人呢?很多行业的高速发展期都结束了。
中国年轻人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年轻人如何去适应那种即便自己不走、别人也会推着你走的大时代的落幕?
年轻人真的有选择权吗?
没看懂我说的红利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中国最根本最紧迫也最不为人知的危机,是资本性收益占据了统治地位。一旦资本性收益占据了统治地位,一切都不复存在,民族团结不复存在、和平安宁不复存在、伟大复兴不复存在。所以问题根本就不是前浪与后浪的问题,矛盾也不是前浪与后浪的矛盾。根本就没有什么前浪与后浪,只有一个浪潮,浪潮只会蛰伏,不会远去。
这个视频的价值除了那3分52秒的短暂兴奋感,毫无价值。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资本家只是资本的拟人化。是资本家操纵着资本,还是资本操纵着资本家?这是一个最基础性的问题,搞不明白这个问题,对于理解这个世界就会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是资本在操纵着资本家。
资本家只是资本手里的提线木偶,资本要求他怎么干,他就会怎么干。在这方面只有水平优劣之分,而不会有本质差别,有的提线木偶做工精细关节灵活动作协调,有的提线木偶做工粗糙关节僵硬动作夸张,如此而已。
资本,是金钱、权力、人性中贪婪自私一面、社会规则拧成的一根钢丝绳,绑住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每一个人,资本家也不能置身事外。在资本的运行中,资本本身会像个大活人一样的思考,会趋利避害,会新陈代谢,会吃一大堆东西然后排泄出一大堆东西,会成长、战斗、追逐、逃跑、迭代、进化,会变异、会繁殖、会因势利导,它每个方面都像个真正的活物,除了“思考”。
因为它本身不会思考,它没有长脑子,所以它必须要借用人的大脑去思考,这个大脑就是资本家。
资本会提住它手里“贪婪”这根线,寄生在资本家的大脑里,控制住它们,替自己思考。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代理人,再去寻找“嘴”来发声,寻找“肌肉”来工作,构建一套“骨骼”来支撑起身体,长出“皮毛”和“装甲”来自卫,乃至于最终长出“爪牙”。
这种时候的资本家,其实自主性是非常有限的。这不光是出于他自己的贪婪与自私,而是资本运行规则不允许。资本家的世界里同样存在着优胜劣汰,有利于资本的资本家会存活,不利于资本的资本家会淘汰,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进化与完善,这种机制已经非常完美与敏感了。
有时候我们会看着资本家的所作所为,把自己气得怒不可遏,琢磨着这样的人为什么还不失败?其实就是把资本家与资本混为一谈了:这样的资本家是适应资本的需要的,所以他存活得很好。
记住一句话:资本家只是资本的职业经理人。
没有人真正“拥有”资本,资本就像一片漆黑的草原上,一头瞎眼犀牛,它一直在横冲直撞,在卡尔.马克思之前,一切企图控制住它的努力无非都是挠痒痒。
至少在目前,这头犀牛在中国还是被基本控制住的,老一辈革命家余威尚在,它还不至于冲进你家后院里为所欲为。它已经进化成了如此的怪兽:犀牛一样的体格、虎狼的爪牙、鹦鹉一样灵活的唇舌、坦克一样的装甲、以及一根出奇发达的那玩意儿。
这头犀牛怪在别的地方横冲直撞,造成的后果,只要你不是装睡,都看得很明白。大部分中国人对此有所警惕,这也是好事情。
事情往往就坏在了不经意之间。
像这个所谓“后浪”说,就是一种非常巧妙的、经过伪装的、对根本矛盾的消解。通过话术,将本质性的矛盾转移到对某个人群的矛盾上来,从而转移注意力、转移针对方向、迷惑大多数人。
把攻击的矛头对准具体的人群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因为人是活物,你打他他会流血,你骂他他会难受,你挖他祖坟他会恼羞成怒。对于青年人,这一套方法往往是最能奏效的、最简单易行的。挑动年轻人去攻击具体的人,年轻人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批倒批臭再踏上一万只脚,看着仇恨对象本人躺在脚底呻吟,这是一种多么畅快的爽感!
那么就需要拖出某个倒霉蛋来献祭。
谁来当这个倒霉蛋呢?资本家吗?那是不行的,资本需要优秀的资本家来为自己工作,资本家本人也不喜欢挨打,他又不是抖M。
那就劳驾您呢,所谓的“中产阶级”。
是你,是你,还是你~
是你占据了中层位置,是你占据了中等收入,是你有个勉强算是汽车的东西,是你有一套容身的小破房子,是你堵塞了更年轻更底层更草根的上升空间。
现在请你出来死一死。
没有什么前浪,也没有什么后浪,有的只有大海和沙滩。
让前浪和后浪去斗争,远比赤裸裸的面对大海与沙滩的永恒搏斗,要轻松愉快具有娱乐性得多,也更吸引眼球,尤其是对于沙滩而言。从来只有沙滩在大海面前颤抖的,从没听说过大海害怕沙滩。这种情况下消解大海就是必要的事情,让大海变成两个部分:前浪跟后浪,简直是具有哲学上的终极美感,总会有前浪,总会有后浪,分裂就永远存在。
我坚定认为,沙滩发现了这个“真理”的时候简直大大的舒了一口气,擦了擦头上的汗水。
让后浪为前浪死在沙滩上而欢呼吧!
他暂时想不到自己也会变成前浪的,会有新的后浪,这之间就是沙滩在浪潮间隙的喘息、恢复、生长。
中国要好起来,靠的绝不是前浪与后浪的搏杀,这是显而易见的内斗,而不是什么真正的前进。尽管资本有着鹦鹉一样灵活的唇舌在鼓噪,希望年轻人们也要认清这个现实,你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只要沙滩还在,你过一会儿就会一模一样的死在沙滩上,变成一堆泡沫,渗进沙滩里,无影无踪。
中国要好起来,靠的是对沙滩的征服,靠的是取得真正的进步,而不是一波一波的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中国要好起来,靠的是对犀牛的驯服,靠的是使之为我所用,老老实实滚回田里去拉犁头,而不是它顶得你满天飞。
中国要好起来,靠的是前浪与后浪之间的团结、传承、继往开来,而不是分裂、割裂、互相否定。
否则的话,你永远是一代又一代的996,永远是一代又一代的房奴,永远是一代又一代的毫无意义的消磨掉一生。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青年不必再996,不必再背负沉重的生活成本,不必再终日奔波在疲于奔命的上下班途中,而是可以享有自己的生活,可以享有创造的乐趣,可以享有轻松而富有活力的人生。他们是一群可爱的、独立的、会自由的思考的人,不再是提线木偶,也不再是什么东西的工具,他们在阳光下,把沙滩踩在脚下。
这才是值得尊重与敬佩的“后浪”。
1.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宣传部要求艺术家制作一个主题为“青年在奋斗”的视频进行献礼。
艺术家加班加点地完成了工作,并发到了社交媒体上。令人大吃一惊的是,视频里面的青年在炫耀一般人难以接触的奢侈爱好,而他们的父母们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表达对他们的羡慕。
“青年在干什么?”知乎用户愤怒的问?
“青年在奋斗”,艺术家答道:“还是996的那种”。
2.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工人在车间工作的画,浓黑的煤烟和耀眼的铁水颇为瞩目。
一个英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英国人,19世纪时,我们过的就是这么悲惨。”
一个美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美国人,我们的祖先与垄断巨头卡耐基斗争过。”
一个中国人看了,一言不发,然后拿笔在画上写了一行批注:“青年在奋斗,越奋斗越幸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