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开手机,居然有1000多条评论,虽然大部分是支持法院优先权的,但依然有很多的争议,有必要补充解释一下:
1、“洗地说”
部分评论说我在给法院“洗地”,我在此声明,我是律师,不是保洁,无利不起早,我给人家法官洗地,图啥?整个知乎估计都没有1000个太原人吧,我跑知乎洗地,性价比太低。不过是传递一种不同的声音,让大家知道来龙去脉,然后供大家判断思考即可,如果非要说我是洗地,那我就是洗地了,不过不是为法官洗地,而是为法律洗地。
2、“诉棍说“
有几个评论说,为百姓发声的叫律师,为法官发声的叫诉棍,这让我有点无奈,我自始至终也没有批评过人家老太太,群众当然也有监督权,哪怕是拍视频的2号同志也有质疑的权利。但“为百姓发声的叫律师,为法官发声的叫诉棍”,这就有点像古时候的“青天大老爷”审案:只要有钱有势的和老百姓打官司,不问对错,就先打有钱有势的100板子。
3、“和稀泥说”
有部分评论说我在和稀泥,作为律师,你不积极指出问题,你不积极解决问题。各位您可真是把我高看了,最高院院长这么多年都没解决的问题,我哪有那能力啊!骂骂人谁也会,你信不信我骂人骂的比那个“猫尾草“”还凶,但是我觉得知乎还是讲道理的人比较多,耐心和他解释,在他不听我的解释后,我就终止了和他的对话。
4、“乱七八糟跑题说”
有部分评论开始跑题跑到责问我,法官为什么10点开庭,11点才来,你作为律师都不提质疑。
我都无语了,我只能说,凡是有过诉讼实务经验的,都不会提出这种问题,法律实务不是象牙塔,我20多岁的时候,恨不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不惯一切不对的事物,但当我30多岁,有家有室的时候,我更多的考虑我在我能力范围内能做到哪些事。
作为律师,做出某种行为之前,要考虑到这个行为对自己的当事人或客户是否有利,律师的代理工作,不能只凭个人的喜好,背后是代表着当事人、客户的利益,不能为了我个人逞英雄。我固然可以提出法官迟到了,责备一下法官,但这样能解决实际问题吗?会对我的当事人、客户有利吗?
以下为原答案:
作为知情人士谈一下吧!
当时的情况是,太原市某法院的一个法官,带着助理去银行办理执行业务,由于疫情期间,银行只开设了一个窗口,所以银行工作人员让法官优先办理。
结果排1号的大妈没有反对,反而是排2号的一个同志,打开了手机,并以“插队”为名,拍摄了一段“引人争议”的视频。
当时发现这一情况后,法官解释了法律的规定,银行工作人员也向大妈道了歉,并补偿了一些实物,排2号的同志也删除了视频。
但没想到这位拍视频的同志,删除视频后又点了恢复键,还传到了抖音上,给当事的法官和法官助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恰逢我今天在太原某法院开庭,开庭的法官和法官助理正好是视频中的“当事人” ,本来是安排的上午10点开庭,结果法官和法官助理因为写报告,直到11点才赶到法庭,能明显看出他们的疲惫和无奈。
本来是一个挺不错的法官,带着一个挺不错的法官助理,为了当事人办好事儿,结果却惹了一身骚。
这件事情给太原的司法环境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本来疫情期间就“执行难”,肯出外勤的法官就更难得了,这下弄得法官更不愿意外出保全、执行了。
根据法律规定,司法机关本就具有优先权,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窗口接待,这口锅直接原因是银行只开设了一个窗口,最后却让法院给背了下来。
试想一下,如果你去法院打官司,法官给你办理保全时,银行让法官排队,结果排到法官时,账户中的钱被转移,你会作何感想?
所以,司法的优先是为了整体运转更为顺畅,最终受益者是群众,而非抢夺群众的个人资源,总之,大家互相理解吧。
有规定法院执行公务优先。很简单,法院冻结账户,如果晚了一会可能就会有钱转走了,造成的损失可能无法挽回。有人说难道就这么巧?还真是,我们就碰到过,二十分钟前查了还有几十万,冻结的时候就没有了。
我们去银行冻结一般直接会问大堂经理司法冻结在哪里办理,银行会指定一个窗口,并且不用取号,但是一般会等已经在办理业务的人办完。我在冻结的时候也碰到过类似的现象,我们去办理冻结,银行人员安排我们优先办理,后面有人不乐意了,没有和我们争吵,但是和银行员工争吵,并且还投诉银行员工。
法院的冻结业务一般时间还较长,后面的人等得不耐烦也能理解。相互理解吧,如果一般人办理银行业务,有急事,可以和银行协商,银行临时增加办理业务人员,银行柜台一般都没有全部开放。银行也是依规办理,本身也没有错。
银行也可以考虑开设司法专窗,在不常用的窗口上注明司法机关优先窗口,如果司法机关没有业务,也可以办理一般业务,这样也可以减少矛盾。
再补充一点:一切有关公职人员的新闻总能吸引人,并且容易受到指责。如果事件的发展是法院工作人员不退让坚持优先办理,肯定会上热搜。如果在法院人员谦让的过程中,钱全部转走了,最后谁来担责?
既然这么多人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大部分回答和评论都很友善。话说,如果银行工作人民要求法院人员排队办业务,而在排队期间存款转走了,有两方倒霉,一是申请人,面临之后无法执行到位的情况,也就是说案子胜诉了,钱拿不到;二是银行,法院可以对银行及工作人员进行处罚,银行罚款为5万以上100万以下,工作人员处罚为10万以下,还有可能面临赔偿。这几年处罚的案例不少。所以银行依规优先办理没有任何问题。
有次,有申请人突然打电话说,他打听到被执行人公司有笔工程款上午到账,可能马上转走,要求我们马上冻结,我们必须尽最快时间办理。
另外,法院这几年能对大部分银到账行进行网上查扣冻了,但是还是有些银行及一些特殊情况必须线下办理。
银行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般5-6个窗口,但是只有2个窗口办业务,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我去银行取钱也遇到过,马上到我了,来了个金卡VIP,直接可以插在前面办理,银行解释说VIP有特权,哪个银行都如此。有特权可以,麻烦你开个绿色通道,不要和我们这些正常排队的人抢时间好不好。那天也是一堆老人取工资排队,现场也是骂上一团。还有个原因,就是谁都不差这几分钟,但是事情让人恶心。你把VIP领到别的房间,就是跪式服务,我们也管不着,何必在大厅里告诉我们,这人就比你高级,你是普通人,活该你排队。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扛: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抗: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分: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