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当初观察者直播,有沈逸出现的环节最无聊,别人都在聊战场,就他一个扯七扯八,所以他的水平也就这样了。
→_→
@库尔沃塔森林 先生本次的遭遇,让我想起了去年年初的时候,我因为在一条想法中玩了“千古完人空一格”的梗,使用了「先总统 蒋公」来称呼蒋介石。
结果,我的想法被黑枪挂了,接着他的粉丝在评论区给我扣上了“果粉”的帽子,那条评论还有足足99个点赞…
这两件事的区别在于,黑枪至少是在网上冲过浪的,因此没有跟着他的他粉丝一起来给我扣帽子;
而沈逸先生,则是得到他粉丝的“投稿“后如获至宝般地快速下场了,不仅发了微博,还把这件事做成了视频素材。
所以我的评价是:
在赛博猎犬大比拼中,沈逸选手比黑枪选手的表现更加出色。
顺便,这一年来,我越看微博上的上帝之鹰、沈逸、以及所谓的“监督员”,就越喜欢张维为老师。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张老师虽然每天除了赢就是win,但好歹是个慈眉善目的体面人,不会仗着自己庞大的粉丝量去微博挂你,不会查你的成分、艾特你的学校,不会骂你“不如一匹马懂事”,不会随随便便把一个老百姓打成50两银子去衙门领赏,不会仅凭一个措辞、一句话就把你打成DPP网军1450、给你发台胞证,更不会逼得你剖腹证粉把死亡证明和火化证明发上来。
在“把人变成鬼”的赛博年代里,我觉得应当对每一个“幸存”的【人类】抱有最基本的尊重。
沈逸大佬是一个能隔着网线把河南水灾中遇难者父亲打成颜革分子的人。这位雨衣父亲受了精神创伤一直打着伞在地铁口等女儿回家,沈逸大佬一看雨伞和口罩立马就把人家打成颜革分子,不仅各种嘲讽还发动他的粉丝以及各种和他联动的粉红头头号一起炒作这件事,最后弄到地方政府部门出面辟谣雨衣父亲的确是遇难者父亲才作罢。
注意沈逸在这件事中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今天把你打成50万已经够客气的啦,别不识抬举,还不如一匹 马懂事。
我很好奇两个逻辑,一是墙是保护外国佬的,没有墙的话我们的网友早就把西方冲烂了,二是国内所有不好的言论均出自香港台湾等地,并且这两个逻辑几乎是同群体重合的,那么有一个小问题,能冲烂西方的中国网友为什么整天被香港台湾人冲烂以至于变成复读机来自卫呢,这是否证明一中当五西,一台抵百中,多少有点不等式了
这属于沈教授的常规操作。
可以说,沈教授算是火眼金睛,能够通过蛛丝马迹抓50w。
经典案例有:
发现郑州雨衣爸爸的可疑之处。
发现西安医院门前流产孕妇的可疑之处。
正确预言俄乌冲突。
说沈教授是当代福尔摩斯,诸葛孔明在世,一点也不夸张。
讲个笑话,台湾学生克服各种优惠来大陆上双非。
豆奶无论何时何地都笑容满面温文尔雅,沈教授一碰就炸一点就燃,可见《绷得住还是绷不住》是国师大门前重要的一槛儿——蚌埠住了,也就当不成国师了。
既然如此,沈逸又何苦为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库尔沃塔君呢?库尔沃塔他也是蚌埠住啊,,,
马前卒这个观点说的挺有道理的。
各位在这里怎么讨论沈国师都没意义,他和很多类似的“大V”的粉丝已经被精心筛选、驯化了。
但凡有点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超过两周长期记忆的人,都已经被“淘汰”了。
我们真正应该注意的是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学生如此容易被驯化?
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运用好了很容易发现矛盾、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只要学会了,那么理解国家的真实性质、帝国主义的新殖民、当今社会的根本矛盾都不是难事。
但为什么中学的政治要死记硬背,大学的马原毛概走个过场?
是不是“有人”不希望我们的青年学子,甚至广大人民拥有思考问题、深度理解世界的能力?
工农的年轻一代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
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
——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0年10月2日)
那完了,沈逸及其拥趸要是翻到我七八年前那一堆用「以上」结尾的回答,我还不得喜提日本户口啊……
还好,不会有人下作到看到与自己观点不合的言论就去翻遍几千条回答,从七八年前回答的字里行间寻找攻击这个人的武器……
吧?
突然想起那年几位知乎名人跑去我推上截了一个我在游戏话题下说我是蓝军的图,然后当做宝贝传了一整年「曹哲是蓝军」。
我不知道这帮人把「蓝军」理解成什么了,可是游戏ingress里的Resistance阵营真的是蓝军啊……
ಥ_ಥ
从质疑郑州洪水遇难者父亲,到拿用词质疑知乎用户身份,以及网上数之不清的「来电了」,沈逸以及他那边的很多人都存在这种毛病,那就是遇到不同观点第一反应不是从其论证、论据角度去质疑他的论点,而是直接试从不同观点的提出者的身份、品德之流入手,试图证明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是「外人」抑或「坏人」,他们说的话不用判断、不要思考甚至压根不要听,反正就是错的,没有理由。
这也即是传说中的「人身攻击」了。
我就不明白了,且不说该知乎用户不是台湾人,即便他是,那又如何?
不幸的是,现在很多人就吃这一套,而且只吃这一套。
以上。
更新:
在今天凌晨,沈逸老师又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
最后一张图就不放了,咱大家都见了。咱就放前几张图。
前两张图大概是沈逸老师引自某台湾论坛,以其中出现了“上峰”“军政”二词,证明现在台湾人使用这二词,既来反驳第三张图中人说的“台湾公文用语里没有“上峰”这个词” ,又再给使用“军政”一词的库尔沃塔森林发帽子。
然而,为什么说沈逸老师阅读理解水平亟待提升呢,因为他所引前两张图中的内容,完全是引用自李宗吾《厚黑学》中“锯箭法”和“补锅法”的内容。闲话不叙,上简体版。
据自序,李宗吾《厚黑学》初稿作于1912年,本是一篇文章,1928年与其他文章刊刻为《宗吾臆谈》。之后又拆散又加上新写的内容,出为《厚黑丛话》,最后在1935年出为《厚黑学》单行本。前些年风靡全国的各种厚黑学一类书,盖以此为底本。
1935年…1935年…1935年…
众所周知,民国年间新旧文化交替,表现在文学上,则是文言语体(白话)驳杂。而李宗吾《厚黑学》就属于文言语体兼用的一部笔记式小说。况李宗吾死于1943年,沈逸老师用台湾平台上台湾人帖子中引用李宗吾《厚黑学》的内容,证明现在台湾人日常使用“上峰”“军政”二词,来反驳第三张图的观点,顺便再给库尔沃塔发个帽子的行为,我属实有点看不懂。当然,沈逸老师没辨别出来那些内容是《厚黑学》原文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沈逸老师的境界较之此书,则更过之嘛,这种低端内容自然没有过眼的必要。
众所周知,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而沈逸教授说“犀利的发现”,此处“犀利”作“发现”的状语,应用助词“地”。
很显然,沈逸连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都不清楚。就
(看来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他也不怎么清楚)
小彩蛋:
简单查证了一下《字源》,我们来看看沈逸老师的名字作何解?
在上古,“沈”字一个字形通用两义,后表示“沉没”的字分化出“沉”这个字形。逸本义是逃走、奔跑,引申出超绝、放荡等义。
沈逸老师在纷扰嘈杂的互联网上坚守下沉市场,一被人打脸便迅速逃逸,在给别人分发帽子的时候又深文周纳、逸兴遄飞、心思超绝。果然人如其名,属实不忘初心,深孚考妣之望。
当然,要凭这个名字给他发顶帽子也是很容易的。根据二字的本义,可归纳出“把牛、羊等牲畜沉入水中,然后迅速逃逸”的意思。再联想到沈逸老师出生于1976年11月,在这个时间节点起了这样一个具有“破坏农业生产”意蕴的名字,“比较。。。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