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与其说是“宋文化”、“汉文化”如何如何,倒不如说是正午阳光的水平和市场敏感度过硬。事实上,正午阳光过去几年来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可以说是口碑和收视率双赢的。你要是把《清平乐》扔给郭敬明来做,大家只会不停地骂。
把眼光放得再大一点,从90年代开始,央视就有所谓的“开年大戏”的传统。这其中绝大多数的“开年大戏”,都是既有口碑,又有收视率的好剧。比如从98年到08年,央视的开年大戏分别是《水浒传》、《雍正王朝》、《突出重围》、《紫荆勋章》、《天下粮仓》、《DA师》、《国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镇长》、《闯关东》。从西汉到当代,每个时代的题材都有,跟什么汉文化、满清文化有什么关系?
有些人啊,就是不愿意承认好好做一部剧比整天瞎琢磨什么“文化”有价值的多。2018年,清宫剧是不是早就让人审美疲劳了?但是《延禧攻略》怎么又瞬间火爆全网?于妈之前的所有剧都被人骂得要死,但为什么到了《延禧攻略》大家开始夸起来了?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有个好剧看,比整天叨叨华夷之辩重要得多。
在我这种有点偏激的人看来,用宋朝来反映汉文化,就好像用维希法国来反映法国文化 ——简直是赤裸裸的“乳法”。
也别过度解读了。。。其实是清朝那点破事拍了这么多年真的是看吐了。。。可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少了。。。
一个批乾隆,几个老婆来回戏说,几个不同的电视剧都tm连上了,你说离谱不离谱?
你说这带清,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没入主中原,咱不熟,好像也一直懒得熟。
顺治开始就进入了清朝戏能串上串的部分了,首先是孝庄和多尔衮那点事儿《孝庄秘史》;然后顺治长大了,得谈恋爱吧!所以再搞一个他谈恋爱的《格格要出嫁》;接下来顺治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跑路了,康熙即位,鳌拜开始作妖,来个《鹿鼎记》(同时还有前作《碧血剑》做补充同期庙堂之外的内容);康熙靠我们韦爵爷除鳌拜打沙俄削三藩收台湾,用完了工具人,国家统一了,开始微服私访《康熙微服私访记》;老了老了儿子太多还得挑继承人《李卫当官》、《李卫当官2》;他这几个儿子不能天天为了皇位活啊,还得处对象不是?于是整个《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宫锁珠帘》;雍正也没活太久,毕竟太绿了《甄嬛传》;雍正不太行了李卫也不干了《李卫辞官》;乾隆上线,跟弟弟抢女人《书剑恩仇录》;掰扯那几个老婆《如懿传》、《延禧攻略》;一裤兜子风流债开始还《还珠格格123》;同时还不忘了跟刘墉刘罗锅、纪宝宝、和萌萌逗闷子,《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乾隆蹦跶不动了,嘉庆干掉和珅,基本上就是清朝最后的辉煌阶段了,接下来就剩个《金枝欲孽》了。
清朝到这,青春就结束了。
接下来观众朋友们就没心思再看宫里这些批人的破事儿了,洋人要来了。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都没啥可看的,到宣统这终于又可以看看他裤裆里那点事儿了《末代皇帝》,毕竟他从小就民国了,强行安排的皇后给他戴绿帽,皇妃还跟他离婚,实惨。
看,清朝就这么点玩应,从顺治说到嘉庆就差不多了,其他的大家都不爱看,说着说着发现,真就说烂了。
我觉得这已经和辫子无关了,这主要还是和段子有关。就跟知乎段子手天天回答美国新冠肺炎破多少万的感想一样,真没料了。
所以差不多得了。。。
中途岛战役……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