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在郑成功死后是如何打败郑氏的,郑氏真的连赢的机会都没有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定义赢?是打败清朝?是自己上位统治中国?是苟住台湾?

1、如果要说保住台湾一亩三分地,那杀掉朱术桂,奉康熙年号,向清称臣,派质子入朝,做出一副忠犬的样子,清朝可能不会花这么大成本跨海来打。但真要如此的话,到了清末,台湾就是另一个朝鲜,永远不会是中国领土了。

2、如果说要反攻大陆……你觉得蒋介石反攻大陆有这个可能么?别说什么努尔哈赤,后金成功的前提是明朝处于风烛残年,现在大陆政权处于上升期,怎么跟人斗?单挑绝无可能,唯一一次机会就是三藩之乱,如果各方利用得好,或有一线生机打败清朝,但就算清朝退到关外也是吴周得天下,没他郑家的份,17世纪的中国,海权怎么跟陆权斗?然后,如果郑家想活着,继续重复选项1。

3、如果清朝垮了,吴周政权又在吴三桂死后衰落,那就是内有天下大乱,外有准噶尔沙俄蚕食,复有藏边思变,妥妥的七块论在召唤。郑家可能占得一份,苟到什么时候就看运气了。


user avatar   mo-wu-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天下龙凤和魏苏楠补充几句。清廷能在厦门之战惨败后再度攻取厦门,主要一是靠与荷兰人勾结,借荷兰水师抵消了郑军的水师优势;二是国姓去世前未明确对继承人做出安排导致郑氏内乱,人心离散。而之后三藩之乱郑明势力虽然在各方中最为弱小,但有别家完全不具备的巨大优势,还有能和马宝、赵良栋并称的天下名将刘国轩,然而郑经和他的参谋府没有好好利用优势,一把好牌打炸了。


国姓在南京大败后,反而逐步从失败中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成熟统帅,在极端不利的战略环境下反而取得了厦门之战的大胜并最终攻下了台湾。而他在台湾的病死某种程度是意外事件,按荷兰方面的记载,他死前几个月的时候身体还很健康,而且当时心情也不错,这从他死后有台湾出生的遗腹子也可以看出。

因此郑经的私通丑闻爆发时,他打算用一贯的强硬手段解决倒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他当时才38岁正值壮年,郑经也不是什么非他不可的继承人,国姓有好几个嫡子,换掉一个不成器的孩子并非不可能。但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强令部下来台湾招致的反弹,反而导致留守福建的众将围绕在郑经身边与他分庭抗礼。自己的儿子反老子,从大陆不断传来的永历方面的坏消息以及台湾恶劣的水土,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急火攻心下,导致他疟疾发了并很快去世。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他没来得及好好安排后身后事,原定世子在台湾人尽皆知肯定会被废掉,但留在台湾的托孤弟弟郑袭也不可信,这就导致之后的内战几乎是必然的。

关于内战双方的立场,我也多提一句,郑经其实并不比郑袭多太多的合法性,他严格意义上已经因为私通乳母被废了,还是他爹死因的导火索之一。如果郑袭更大公无私或者说更聪明点,打出拥立次子郑聪的旗号,未必会有那么多郑家旧将选择拥立郑经。

当然郑袭也是个屑人,国姓的嫡子终归比弟弟的号召力强得多,但内战已经把郑家打得元气大伤,大将萧拱宸、黄昭,元老郑泰均死于非命,他们的旧部和亲族大多投降满清,这批人投奔清方后,顺势就被清方利用展开政治攻势对郑军诱降,一时间人心离散。清军还没来,就因为内战损伤了三分之一。

之后大清又利用荷兰人借师助剿,当然这个事说起来还是荷兰人主动上门的,《康熙王朝》黑郑经什么“宁可把台湾给荷兰人也不给大清”,而实际上大清差一点在17世纪就要签近代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卖国条约把台湾送给荷兰了。因为丢失台湾,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和清方代表的靖南王府方面谈了断断续续两年,原先是请求清方出兵为睽一解围,后面变成联兵解决共同的敌人郑明。条件细则十四点核心是三个方面——贸易特许权、大陆一个固定贸易点、台湾主权归属荷兰。双方在贸易特许权上有一些进展,后面约定消灭郑明后再商议后两点。

不得不承认,荷兰舰队在当时确实就已经有非常强的航海优势了,因此正式交战的时候,出现了荷兰舰队压着郑明舰队打,郑明舰队又暴打大清水师的滑稽景象。当然这导致了一个意向不到的结局,荷兰人认为由于清方水师过于废物因此未来攻取台湾上没有合作的价值,而清方认为毕竟厦门之战最终打赢了,归因于自己诱降得力,对帮助荷兰攻打台湾也不热衷,于是清荷卖国条约就此告吹。


郑经最后带回台湾的兵力与国姓在世时相比十不存一,而且他父亲那个时候积攒起来的人才良将除陈永华等少数外也基本星散了。但还是得说句公道话,郑经虽然一辈子志大才疏,优柔寡断,但还是始终不移地坚持恢复中华。不少人拿历次清郑谈判时,郑经要求效仿朝鲜说事,但都装作没看到,郑经每次提效仿朝鲜事例,都是因为要以保留华夏衣冠为前提展开谈判,而在满清体系下,唯一一个保留了华夏衣冠的藩属就是朝鲜,换而言之,保住衣冠和效仿朝鲜在满清面前就是一体两面的,如果这叫做搞台独,那么同样致力于不剃发,不易服的李定国是西独,李来亨是顺独了。

三藩时期,郑明最开始确实最为弱小,虽然陈永华治理有方,而且不断有沿海因禁海令生活无着的贫民偷渡台湾,但本钱终归是太少了点。但郑经相比三藩之变的其他各方,有个显著的优势,作为名正言顺的大明遗存,大明诏讨大将军面对各路屑人有巨大的政治号召力和政治声望。不说反正的三藩各方,即使清廷,由于吴、耿抬出民族大旗,清以忠臣论相对,指责吴三桂是两朝叛臣即是如此。而在传统忠臣观下,清方也不得不承认郑明是无可争议的海外孤忠、大明遗臣,因此三藩中期清廷甚至在大败郑军的情况下,依然同意了郑明之前仿朝鲜事例、不剃发的条件,只要求郑军离开大陆以避免大明诏讨大将军带来的不利政治影响。

郑氏的政治号召力也有确实的效果,郑经登陆大陆初期其实兵力相对稀少,因此耿精忠亦对其看轻,但随后两广、福建的豪杰就踊跃来投,而耿、尚两家的前郑军旧部也纷纷与故主联系,刘进忠等小军头也纷纷向郑经示好。正是这一背景下,郑经先后败耿精忠、尚可喜,灭黄芳度,夺取漳、泉、惠、潮四府,建立了不亚于其父的功业。

这一情况下,如果郑经真的用好郑明在政治上的巨大优势,打出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的旗号效仿其父再度北伐江南(以当时郑明拥有福建、广东最富庶四府的物资背景以及清廷大量军队被耿吴两家牵制,这是完全可行的)。哪怕依然不能攻克南都,但是对当时因为奏效、哭庙等事件对清廷颇为不满的江南士绅而言,再度看到大明诏讨大将军的旗号,其冲击力可想而知。而缺少了江南在三藩之变期间提供的上千万石粮食基础,清必败。而对郑明自己,若能先于耿、吴两家夺取江南,亦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角逐天下。

郑经被屑人陈绳武蒙蔽,先是因为接纳耿家叛将和耿家背盟,之后面对耿精忠内外交困的局面,既不索性大举发兵抢在杰书入闽前夺取全省,同时尽可能削弱耿家势力,也不伸出援手帮耿精忠度过难关。结果导致尚有相当强军事实力的耿家因为战略上的绝望倒向清廷,彻底改变了东南局势对比。之后,面对至关重要的兴化乌龙江决战,又听信陈绳武谗言,任用只有勇武的许耀为主将,许耀自己都觉得不堪为主将,请求换帅。陈绳武竟表示这是大将示谦,无需在意。老臣陈骏音此时已七十多岁,不忍看到一生事业被妄人所害,进直言要求郑经亲统大军激励士气和清军决战才有一线生机。陈绳武表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是大帅所为,陈骏音老迈昏庸,罚去海岛思过。最后,果不其然,郑军被优势兵力的清耿联军打得全线大败,几个月丢了漳、泉、惠、潮、汀、兴化、邵武七个府。国姓原配董夫人震怒道:“你爹打了一辈子战,从来没你这么丢人过”。

最后刘国轩单骑入厦门,要求不受后方任何节制统领全军,挽回危局,并几乎就力挽狂澜了,但终究因为巨大的国力差距无力回天了。


最后因为个人恶趣味带一句,郑经的私生活怎么说了,他看张煌言的文选,关注点在孝庄和多尔衮是如何通奸的,以及绘声绘色地补充了细节,就。。。很神奇


user avatar   bisso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蛮复杂的,一般作品对方面的叙述很少,或者关注点很奇怪(搜索郑经都会自动关联到乳母上),碰巧我最近对此略有研究,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权当抛转引玉好了。

在看次回答之前,首先要清楚一个认知——郑经在大陆的失败,绝不是郑经私通乳母气死郑成功这么简单,郑军内部的分歧矛盾,在郑成功生前就已经存在,郑成功的死不过是这一切的导火索。

现在,便从郑成功复台之前的背景开始说起吧。

复台之前的隐患

1660年,郑成功在大军压境,南京之战中损失极大的情况下,依靠出色的指挥,出乎意料地打败了清军,创下了八旗入关以来的最大损失,打消了满清短时间内解决东南问题的信心。郑成功趁此机会在厦门传令大修船只,听令出征,召集诸将举行秘密会议,训话道:“天未厌乱,闰位犹在,使我南都之势,顿成瓦解之形。去年虽胜达虏一阵,伪朝未必遽肯悔战,则我之南北征驰,眷属未免劳 顿。前年何廷斌所进台湾一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造船制器,吾民鳞集,所优为者。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这是郑成功正式提出收复台湾为根本的战略计划。但是这个计划的推行并不顺利,绝大多数参议将领都是反对的。宣毅后镇吴豪说自己曾经几次到过台湾,那里荷兰人的“炮台利害,水路险恶”,“风水不可,水土多病”,不赞成出兵台湾。大将黄廷说:“台湾地方闻 甚广阔,实未曾到,不知情形。如吴豪所陈红毛炮火,果有其名,况船大又无别路可达,若必由炮台前而进,此所谓以兵与敌也。”建威伯马信发言道:“藩主所虑者,诸岛难以久拒清朝,欲先固其根本,而后壮其枝叶,此乃终始万全至计。信,北人也,委实不知。但 以人事而论,蜀有高山峻岭,尚可攀藤而上,卷毡而下;吴有铁缆横江,尚可用火烧断。红毛虽桀黠,布置周密,岂无别计可破?今 乘将士闲暇,不如统一旅前往探路,倘可进取,则并力而攻;如果利害,再作商量,亦未为晚。此信之管见也。”郑成功听后赞扬道: “此乃因时制宜,见机而动之论。”吴豪再次发言反对,各将领“议论不一”。参军陈永华发言:“凡事必先尽之人,而后听之天。宣毅后镇所言,是身经其地,细陈利害,乃守经之见,亦爱主也,未可为不是。如建威之论,大兴舟师前去,审势度时,乘虚觑便,此乃行 权将略也。试行之以尽人力,悉在藩主裁之。”接着,协理五军戎政杨朝栋发言支持郑成功,认为恢台之举可行。郑成功非常高兴,称赞“朝栋之言,可破千古疑惑”,当即拍板决定兴师复台。这次军事会议的显著特点是:郑成功部下将领和兵员多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福建沿海州县人,而当时台湾尚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吴豪的意见在福建籍将领中很有代表性,其实也是事实。马信是北方来归将领,陈永华是文官,他们虽支持复台,不足以扭转会议倾向。杨朝栋是郑鸿逵旧将,他表态之后,郑成功立即抓住时机,断然作出决策。

可以说复台之役就是郑成功本人在绝大多数手下反对,只有少数死忠支持下,靠着平时的威望强行推动执行的一次军事冒险。一直到征台大军出发后,郑军内部主张攻台和反对攻台的两大派系,一直是摩擦不断,一直发展到金厦诸将在郑经私通乳母问题上借题发挥联合抗命,郑成功愤而暴毙,间接导致了清荷联军进攻金厦,这就是后话了。

蔡禄、郭义的反叛

郑成功的复台计划,经过周密的准备。除了修理战船、备办粮饷、器械以外,他在军事上的部署值得特别注意。郑成功的基本意 图是取台湾为复明基地,而不是撤往该地。所以,他必须考虑既能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台湾,又不能失去厦门、金门、南澳一带近 海岛屿。因此,他决定亲自统率主力出征台湾,这支主力又分为首批和二批;在金门、厦门、南澳一带留下了相当兵力:命忠勇侯陈 霸防守南澳,警惕清广东军阀苏利、许龙乘虚而入;派郭义、蔡禄二镇前往铜山(今东山)会同原镇该地的忠匡伯张进守御该岛,必要时策应守南澳的陈霸部;留户官郑泰(成功族兄)和参军蔡协吉守金门;洪天祐、杨富、杨来嘉、何义、陈辉守南日、围头、湄州 一带,连接金门,以防北面来犯之敌;由世子郑经守厦门,辅以洪旭、黄廷、王秀奇、林习山、杜辉、林顺、萧泗、郑擎柱、邓会、 薛联桂、陈永华、叶亨、柯平,与洪旭之子洪磊、冯澄世之子冯锡范、陈永华之侄陈绳武三人调度各岛防守事宜。

永历十五年(1661年)五月郑成功得到消息金厦诸岛各路人马大致比较安宁,没有出现动乱,但是铜山的宣毅左镇郭义、右冲镇蔡禄有勾结黄梧,密谋投诚的谣言。郑成功对洪旭发下密谕,全权受理此事,要求郭义、蔡禄二人立刻帅本部人马到台湾会合,以证清白。蔡禄以“台湾新辟荒凉之地,去者多不服水土,此绝不可去”为由,说服郭义上了贼船。二人之后识破忠匡伯张进密谋诛杀他两人的计谋,张进无奈自杀,郭义、蔡禄正式掌控铜山。早在蔡郭二人正式反叛之前,留守厦门的郑经其实早就得到了二人欲图谋不轨的消息,但在此事的处理上优柔寡断,没能及时派兵提防。直到六月初九才派兵平叛,南澳总兵陈豹也自帅舟师援助会剿。蔡郭二人把铜山劫掠一空后,在清军接应下,扬长而去,等到会剿部队登上铜山时早就为时晚矣。

与此同时,郑成功正帅兵围困热兰遮城,得到这个消息时,对郑经此次行事十分不快。

郑成功复台而亡,郑袭篡位自立

永历十五年(1661年)十月,郑成功已击败七月来犯的荷兰巴达维亚援军,复台之役进入最后阶段。在这个时候,清廷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因早年和郑芝龙有经济纠纷结下仇隙,在新帝登基之时,将郑芝龙及子孙家属押送菜市口问斩。郑成功听闻消息,中夜悲泣,精神抑郁不可自拔。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郑袭意识到了郑成功的异常,为他之后的篡位,做了一些小动作。

十二月,台湾总督揆一投降,台湾光复,郑成功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天兴、万年二县,命杨朝栋为府尹。杨朝栋之后因为当时台湾缺粮,又正值季风运粮船无法抵达,便采用小斗发月粮,被官兵告发,郑成功以其罪,杀了杨朝栋全家。客观来说,在台湾整体缺粮的大背景下,杨朝栋的做法并没有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虽然有罪,但绝对不至于牵连全家,这么做虽可暂安将士之心,但也让当初支持攻台的派系势力削弱。郑成功自此之后的诸多行径也和此次一样偏激,为之后的“两郑内战”埋下了伏笔。

永历十六年(1662年,清康熙元年),正月郑成功开始令金厦将领陆续迁家眷、百姓入台,但遭到了金厦诸将的强烈抵制。三月,有传言南澳总兵陈豹不听号令是要密通平南王尚可喜投诚,郑成功便派遣在台军力最强的右武卫周全斌带上驻守思明的杜辉、黄昌部,会剿陈豹。陈豹无法自证清白,又不敢出兵迎击周全斌,便留下儿子陈士鳌带家产辎重投降周全斌,自己帅部下于广东虎头门,投降尚可喜,后来尚可喜上表清廷封原忠勇侯陈豹为慕化伯。不久之后,陈豹听说金厦二岛军民被清军屠杀的消息,心情抑郁病重而亡。

四月,郑经私通幼弟乳母陈氏诞下王孙郑克臧,谎称为自己小妾所生,郑成功初次得孙大喜,赏赐金银给郑经、陈氏及诸将。不料,郑经的妻子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虽“端庄静正,而不相得”。唐显悦为孙女鸣不平,写信给郑成功大加非难,内有“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 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加赏赉。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郑成功正因复国无望积愤于心,唐显悦只顾泄私忿危言耸听, 使郑成功“登时气塞胸膛。立差都事黄毓持令箭并画龙桶三、漆红头桶一,过金门与兄泰,同到厦门斩其妻董酉治家不严之罪,并其子经其所生孙、乳母陈氏”。黄廷、洪旭、陈辉、王秀奇等守金、厦诸将接令后大为震惊,力图大事化小,和郑泰、黄毓商议,采取折衷办法,杀陈氏与所生婴儿,诸将联名上启代董酉及郑经请罪,让黄毓回台复命。郑成功坚持 必须杀掉董酉和郑经,解下自己的佩剑让黄毓到金门交郑泰执行。郑泰无奈,只好把黄毓送到厦门向郑经说明事处两难。郑经立即把黄毓拘禁起来,和金、厦文武官员商议对策。正在这时,蔡鸣雷从台湾来搬家眷郑经等向他探问消息,蔡鸣雷因为在台湾有过失,怕受郑成功处罚,故意夸大其词,说藩主发誓要除掉董夫人和郑经,如果金、厦诸官拒不遵命就全部处斩,而且已有密谕给往南澳征陈豹的周全斌命他相机行事。金、厦文官武将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洪旭说:“世子,子也,不可以拒父;请将,臣也,不可以拒君。惟泰是兄,兄可以拒弟。凡取粮饷诸物,自当应付,若欲加兵,势必御之。”便把此意报于郑泰,还把关押中的黄毓处死。当时周全斌征伐陈豹正要回归厦门。永安伯黄廷考虑到周全斌有郑成功密谕放着不管,会有变数,便提议郑经“先下手为强,全斌不可纵!”郑经于是派洪旭将其拘捕,黄廷劝说立刻杀了周全斌。周全斌听闻黄毓已被处死的消息大惊,求看守兵士送求救信于郑成功正妻董酉,才留得一命。

同时郑泰给郑成功送去诸将公启,启本中有“报恩有日,候阙无期”的话,明确地表达了金厦诸将联合拒命的意思。郑成功阅信后,心中愤闷已极。五月初一日,他已感不适,仍每天登将台手持望远镜眺望澎湖方向有没有船来。直到初八日,完全绝望,气噎而死。

总体来看,郑经私通幼弟乳母诞下王孙这件事,并没有唐显悦说的那么危言耸听,这种豪门里的破事古往今来十分常见。唐显悦只顾发泄私愤的言论,殊不知却点燃了明郑内战的导火索,亦是让金厦百万军民惨遭清兵屠杀,亦是让人倍感唏嘘。郑经的岳父唐仁普为郑成功好友,早年追随郑成功抗清,后于永历九年死于仙游之役。郑成功或是为了弥补对友人的愧疚,给郑经定下了这份娃娃亲,虽然青梅竹马的感情看上去很美好,但是斗不过天降系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郑经和唐氏都是这段父辈强加的婚姻的受害者,然而却让他们承受郑成功之死的所有过错,实属牵强。

郑袭是郑成功的五弟,年岁与郑经相仿,在郑成功死后,被推举为护理,在为郑成功治丧期间,郑袭与心腹蔡云李应清曹从龙张骥商议自立事宜,以郑经忤逆父亲为由,伪造遗嘱,否认郑经继位合法性,阴谋自立。之后,郑袭发动心腹对在台诸将进行拉拢,后冲镇黄昭、中冲镇萧拱宸明确加入郑袭的自立大业,但其余诸将立场不明,持观望态度。当时负责监守安平镇的黄安表面上满口答应,背地里派遣亲信坐小船密报郑经,郑袭篡位当速平叛。

五月十三日,建威伯马信病故,郑袭正式篡位自立,自称东都主,部署黄昭、萧拱宸防御郑经来袭。十四日,郑经接到消息,在厦门正式嗣位,布告举丧。六月初二,郑经释放周全斌,任命周全斌为五军都督、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冯锡范为亲军侍卫镇署总兵官都督同知,打算东征平叛。

七月,清福建总督李率泰,在得到郑成功已死的明确消息后,星夜赶赴泉州,与靖南王耿继茂一同主持郑军招抚事宜。李率泰为大汉奸李永芳的次子,曾跟随豫亲王多铎潼关大败李自成。参与了攻克扬州、江宁、苏州松江、江阴等战役,后跟从端重亲王博洛平定浙江福建,军事经验极其丰富,在郑成功海上崛起之后,一直担任闵浙总督,算的上是郑军的老对手了。此次招抚表面上是去招抚郑经,实际上是离间郑军将领,刺探情报。郑经则乘清廷招抚之余,派洪旭、黄廷、王秀奇应付清廷,自己则亲帅大军于十月初六入台平叛。

郑袭方面,见郑经亲帅大军而来,与黄昭、萧拱宸商量对策。黄昭认为郑经诸将可惧者唯周全斌一人,部署曹从龙守安平炮台,自己和萧拱宸驻守潦港和洲仔湾。萧拱宸更是毅然夸下海口说道,“莫说是一个周全斌,就是百十个周全斌,亦不能丧其技也。他军若不覆没,想所存亦无几矣。”就是这份自信最后导致了郑袭的惨败,萧拱宸本人也被周全斌俘虏。不过,他二人还是十分轻易地击败了郑经,为郑袭立下了大功。

郑袭的覆灭,郑经的困境

十月初七,郑经经过澎湖拿下娘妈宫。初八,郑经祭祀山只,巡视诸岛,想要继续东进。此时陈永华提议:“凡事必先以礼,然后加兵,则师出有名。当藩主新丧时,国家无人,诸将请袭护理,弹压军民,亦未为非。今须先通知退避、迎接,看各官如何举动,方可进兵。若不通知,骤然进兵,举动慌张,亦非为人上所宜尔。”周全斌亦表示赞同,郑经便令礼官郑斌,往台布告“不日世藩亲统六师,抵台奔丧。如各镇分屯守土者,就在本处设位”等语。郑斌到台之后,诸将观望,无敢言。黄昭、萧拱宸二人出言争辩:“世子嗣继大统,理之正也。谁敢背主易言?但世子奉命守国而乱伦,致先王大怒,赐死者再。又不能悔过自新,而反统兵据国,此自古以来亦未有是子,使先王日夜搥胸饮恨而死。既明知其子之恶,难居人上,故遗言传位与弟,非诸将敢窃萌异念。况袭爷仁慈勇敢,先王爱惜,不离左右。今承兄遗命,承兄大统,亦是守先王之土地。煌煌遗言,谁敢逆之?”就把将伪造的遗书交付郑斌,回复郑经。郑斌到了澎湖后,出其遗言,并说明了黄昭、萧拱宸二将的情况。周全斌道:“形已成矣,师出有名。”诸镇整旅下船,出泊西屿头候风。于十六日东进台湾。
郑经舟师到了鹿耳门,问计于周全斌,该从何处登陆。周全斌说:“黄昭、萧拱宸二贼,久经历练,又从先王征战台湾,地方周悉,必能设险守固。但斌料护理软懦,诸将咸系逼从,所恃萧、黄二贼而已。二贼必不托人,定然自把守潦港、洲仔尾二处。今可差快哨赍命谕从安平而入,过赤嵌布告云:“叔侄至亲,并无间言。因黄、萧二贼阴谋不轨,乘先王宾天,遂从中构衅,假造遗言,离间骨肉,煽惑军心。尔诸将士悉受先王数十年豢养,岂有相从作此背逆?明系胁逼之故,余自当相谅。亟宜悔过倒戈,生擒二贼!共扶王室,名垂竹帛。”一可以慰众心,二可以乱此贼之心曲。”郑经便派兵都事张宸,坐小船四处布告。郑袭大惊之下,招黄昭问计。黄昭认为:“此不过摇动军心,何足介意?当严整部伍,以决胜负。”

十七日早晨大雾蔽天,可见度极差。郑经听从周全斌建议,乘着大雾登陆作战,打算背水一战。但在登陆中被黄昭察觉,黄昭于是督众奋勇而前,连砍数十人,郑经前军溃散。周全斌见此危难之际大呼:“后面是水,大丈夫宁可死于战,不可死于水。吾已将船弃掷,可速从吾前往!”周全斌作为先驱压制住了黄昭部,溃散的士兵听到了,又折回助战,喊声震天。黄昭身中数箭而死,黄昭部见主将已死顿时大乱。一直到中午,大雾消散,周全斌大呼:“世藩已到,黄昭已死,诸将速倒戈!”黄安纵马跃至军前大呼:“此子,吾主之子,当往迎之!”郑经在这一刻拿皇附体,脱去盔甲走向守军,守军将领、士兵于是解甲投戈,郑经抚慰将士。周全斌提议:“且漫慰问,急据大营,俟斌亲收萧贼。”郑经同意之后,周全斌便率诸将士打入萧拱宸大营。萧拱宸仓皇迎击,周全斌高叫:“罪在萧贼一人,与尔诸将士无干。悉解散,无得助虐!”萧拱宸部顿时果各星散,萧拱宸也被周全斌所擒。郑袭知道大势已去,便影帝附体哭着吼着自己是被奸人蒙蔽,把过错全推到手下心腹头上,自己是个白莲花,与郑经上演了叔侄慈孝的名场面。蔡云、张骥、李应清、曹从龙等人,随后同萧拱宸一起斩首示众,其余将士概不问责,众大悦服。
郑经随后在黄昭营中,搜出了郑泰与郑袭的秘密书信,信上说郑泰与郑袭结为联盟共取郑经,分治金厦、台湾。郑经收好书信打算秘密处理此事。到了十二月,洪旭派人入台,表示“招抚不成”。

永历十七年(1663年,清康熙二年)正月,永历帝遇害的消息已经确认,但郑经仍奉永历年号,在处理好台湾军政事宜后,领舟师回到厦门,在当时诸将都去祝贺郑经平叛归来,只有郑泰称病不来。郑经想对郑泰下手,却苦于郑泰的金门水师庞大,不可易取,便采用陈永华之计,铸“居守户官”大印交于郑泰,表示台湾虽已平定,但苦于无人调度,便想让郑泰总制金厦,自己则带人入台。而且还让黄安、刘国轩部载家眷、百姓再度入台。郑泰见此再无顾虑,前去厦门赴宴。在宴会上,郑经一举将郑泰拿下,并拿出了郑泰与郑袭的交往书信,郑泰无言可辩,束手就擒。周全斌则出兵收编了郑泰带来的船队,只是郑泰的亲信蔡璋逃回了金门,把消息报告给了郑泰的弟弟郑鸣骏。郑鸣骏在蔡鸣雷的蛊惑下,决定向福建总督李率泰投诚,在走前郑鸣骏带走了文武官员400余名,船只200艘,兵士八千,给郑军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在此之后,郑军内部,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出现了降清狂潮,参军蔡鸣雷、水师后军周家政、庆都伯王秀奇、忠靖伯陈辉、武卫左镇何义、右镇杨富先后帅部降清,让李率泰认识到了郑军内部不稳的情况,便开始着手于对郑经的进剿。

值得一提的是,郑经在平乱之后,原本打算延续郑成功生前的计划,将金厦诸将的家眷、百姓逐步迁入台湾,但在陈永华的建议下放弃了,只让船只接受大陆因为禁海、迁界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入台。陈永华是如何劝说郑经放弃的,我们不得而知,相关史料也十分匮乏,但可以想见,作为原攻台派的陈永华,在杨朝栋、马信死后,势单力孤,反对攻台派的势力站到了上风。周全斌在复台之役前,地位是低于水师提督、永安伯黄廷的,但在郑经平叛期间,周全斌已提拔至五军戎务左都督,郑经率有的四十镇总兵,全部由周全斌统辖,考虑到周全斌在郑成功时代早就献计,取台湾为后路,虽然在复台会议上周全斌态度不明,但很可能是个攻台派。因此郑经对周全斌的提拔未尝不是想压制住反对攻台的派系势力,尽力贯彻郑成功生前战略转移台湾,将金厦二岛转型为抗清的军事前线的战略构想。但就算郑经如此努力了,很可能依然无法让绝大多数将领同意入台,郑泰死后的第一波降清狂潮未尝不是反抗入台派系的偏激反应。郑经刚刚年过20,缺乏郑成功的威望和政治手腕,性格上优柔寡断的他为此只得屈服。就这样郑经失去了在第四次金厦保卫战前的唯一一个可以保全郑军实力的机会。

清荷联军的促成

台湾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除巴达维亚外最赚钱的据点,因此荷兰方面绝对不会因为被郑成功击败就轻易放弃台湾的。所以,在永历十六年(1662年)六月,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海军提督巴尔沙特.波特率领12艘夹板船,共计1284人的远征军,由巴达维亚出发,至广东五虎门,与清方交涉。由于离北京路途遥远,一直到1663年年初,清廷才批示:“彼红毛人来船出力剿贼,殊甚可嘉。可否助战,著该王、总督等核议具题。所带货物,著委员监督贸易。”在得到了清廷答复以后,李率泰、耿继茂开始正式谈判。在此期间,波特曾回过巴达维亚,到了永历十七年9月再次回到大陆时,军力扩增至夹板船16艘,海员2600人。到了10月21日,清荷双方就合作达成一致,签订了以下条约。

1、 清荷两国民间应有不得破坏之同盟关系存在。

2至6是一些军事合作的具体事项

7、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与一切华人得享有贸易之自由,不受干涉。但联军未克复金厦两地以前,对荷兰人所带之货物,暂不讨论。

8、克复金厦两岛后,荷方必要时,得在两者之一或其他地点,驻扎军队,防止海贼袭击。

9、克复金厦两岛后,联军应驶向台湾,攻取此岛后,清方应将该岛及一切城堡物件交于荷兰人,以供荷人居住。

10、此约应得清廷之批准,并将其批准交送荷人。

签订条约之后,李率泰立刻安排清军准备征伐金厦二岛,第一路,以陆路提督马得功督郑鸣骏等降将以船数百号出泉州港,自围头进;第二路,以水师提督施琅同黄梧出海澄港,自海门进;第三路。以靖南王耿继茂和荷方代表波特扎营于同安,至期下船渡海,统陆军到浔尾;第四路,以李率泰统陆军驻扎于嵩屿;第五路,有靖南藩下,都统王大用、章京夏有功自泉州出发,驻防漳州左翼总兵徐成功、右副都统江元勋等自漳州出发,两军和耿继茂会师于浔尾。

马得功,原为为弘光朝江北四镇之一黄得功部部将,在降清之后,曾擒杀南明瑞昌王朱谊泐,之后一直参与了对战郑成功的大小战役,军事经验非常丰富。

施琅,早年为郑芝龙麾下将领,曾与隆武年间与叔叔施福一起劝郑芝龙降清,在降清之后跟随李成栋参与了岭南三忠的镇压,后在李成栋反清之后,投入郑成功账下,又因为曾德事件再度降清,被郑成功杀了弟弟、叔叔和父亲全家。后因战功任同安总兵,于康熙元年升为水师提督,曾参与过顺治十七年的第二次金厦保卫战,被郑成功击败。

黄梧,早年为郑成功麾下将领,后因曾德事件降清,并烧毁了郑成功注资百万建造的海澄堡使郑军失去数百万计军械粮饷,而且失去一个拱卫厦门的重要据点,导致了郑成功第一次北伐的中断,被清廷授予海澄公,同施琅一起参与过第二次金厦保卫战,在战后,提出禁海令、迁界令造成沿海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他和施琅二人通过旧日在郑成功军中的关系,招降了不少郑军将领。

徐成功,为靖南藩下将领,曾在永历九年,领兵两万两度击败郑军名将黄廷,使郑成功放弃揭阳,粉碎了郑成功部与李定国部合兵广东的计划。

可以说,李率泰,为这次进剿派出了明星阵容,对这次军事行动是志在必得。

第四次金厦保卫战

郑经接到即将对金厦用兵的密报,召集洪旭、周全斌、黄廷商议退敌之策。周全斌说:“红夷在台湾,为先藩所败。今投继茂借兵报仇,亦是伤弓之鸟;海澄之师,必犹豫未敢前。泉州之师会夹板船合䑸而来,其势雄锐;若破之,海澄各港自退。斌愿领熕船二十击之。”洪旭说:“昔先王破达素,悉空思明,背城一战。今亦当仿先王遗法。”郑经听从意见,以周全斌领大熕船二十只袭击泉州港;正兵镇陈昇守高崎陆路;以黄廷领船二十只泊南山,御海澄施琅部;林顺领船十只,在高崎一带巡逻,伺机而动;杨祥领船十只,在辽罗一带接应;陈永华、冯锡范保护宗室、家眷、乡绅,领军民上船于浯屿湾避险;郑经与洪旭领舟师在大担、烈屿接应作战。

黄廷,为隆武朝总兵,后与郑芝龙降清,在反正归来后,于永历六年和甘辉一同击败福建总督陈锦,永历七年在守卫海澄的战役中击退清平南将军金砺,于永历九年封为永安伯。

周全斌,为郑成功麾下勇将,而且是护卫郑成功亲军右武卫的统领,其勇锐在郑氏部将中最著。郑成功北征攻占瓜州时,便有“右武卫统领周全斌直破其阵,身中五矢,气弥锐,斩云龙”的记载,后追随郑成功入台,并且是郑经平叛的第一功臣。

林顺,为隆武、邵武二朝总兵,之后一直在郑成功四叔郑鸿逵账下作战,在郑鸿逵兵权被收后,被郑成功调任礼武镇,在其驻守厦门期间两次击退过清军韩尚亮部、王进功部进攻。

杨祥,为郑成功麾下将领,任亲军神机镇总兵,参与过郑成功的大小战役,曾在复台之役中,以五百藤牌手与黄昭部一同击溃荷兰前军部队。

总体来看,郑军将领中可称名将者,只有黄、周二人,洪旭虽为郑军兵官,元老大臣,但并不经常出征,林、杨二将战功平平,可见内战之后郑军高层优秀将领的匮乏。

十月初六日午间,郑军大䑸往来转战,炮击清军大营。当晚,又以精锐千人偷偷登陆,袭扰敌营,担被清军击退,足见此次清军兵士素质相当的高。之后,耿继茂督发泉州、闵安水师至浔尾。李率泰屯兵漳州,遣水路两军于十二日同总兵王之鼎一起合兵嵩屿,约定于二十一日,四路大军齐攻厦门,并驰令围头水师务必于二十一日子时到厦门会师。至此清军各路人马已对金厦二岛形成合围之势。

十八日,波特帅荷兰夹板船八艘驶至金门外港。十九日周全斌与清荷联军正式交锋。期间发生了一件巧事,周全斌击败了叛将杨富,陆路提督马得功见状不妙,赶来援助杨富。但在开战以前,马得功贪恋郑鸣骏的旗舰高大、气派便于郑鸣骏交换座驾。周全斌部以为来的是郑鸣骏,军心激愤,对马得功展开猛攻,荷方因清军大乱救援不急,导致马得功投水自尽,等到周全斌问询降兵情况时才得知死的是马得功。

清军方面,得益于黄梧的优秀统战,原驻守高崎的守将陈昇决定降清,施琅、黄梧便率领另一路荷兰联军,于落潮时,出击与黄廷部交战。黄廷部激烈抵抗,但由于风向、水情皆不利于郑军,败下阵来。施琅迅速登陆厦门并飞报李率泰接应。当时,林顺正在阻截同安来犯的清军水师,听说厦门已失,陈昇投敌的消息,不敢恋战,遂与周全斌合兵。当时郑经得知厦门已失的消息,大惊之下,决定放弃金厦二岛,前往铜山。周全斌部则退守浯屿,林顺部退守镇海。乘着郑经无暇他顾的时候,一直惶惶不可终日的郑袭抓住机会率众降清。

清荷联军占领金厦二岛后,上演了传统艺能,大开杀戒。据记载,清兵入岛,遗民尚数十万,多遭兵刃,男女系累,童稚成群,若驱犬羊,连日不绝。而投诚兵搜掠财物,开掘冢墓,堕城焚屋,斩割树木,遂空其地,而“嘉禾断人种”之语应焉。(嘉禾为厦门古称)

退守台湾

黄梧见郑经已无战意,便劝李率泰,乘战胜之余威,围剿郑经,李率泰说;“虽金厦已破,奈我提督新丧而彼师无伤。况穷寇莫追,追之则逸台湾。不如乘彼人心未定之时,差人到铜山宣朝廷德意,并四处招降,以散其党羽。”于是,让施、黄二人四处招抚郑军将领。不过话说的冠冕堂皇,李率泰很可能是不愿意让施、黄二人独占灭郑大功,才借马得功的死有意拖延。

另一方面,郑经尚不甘心就这么退回台湾,便派使者于各地赏赐有功将领,相约反攻金厦。但收效贫乏,铜山本来就被蔡禄、郭义劫掠一空了,再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军队,全军上下都陷入了缺粮危机,再加上耿继茂、李率泰的使者在铜山名为议和实为招降诸将,铜山岛上的军心早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诸将开始陆续降清,先是南澳守军杜辉降清,郑军重镇南澳为清军所占。接着郑经的曾祖母黄氏帅子侄眷属降清,林顺统全镇降清,水师左镇林国梁降清,并引清兵进攻长腰、东蚶二岛,致使张煌言部失去所有据点,只能逃窜海上。在浯屿的周全斌部也同样处于缺粮危机之中,为此甚至袭击洪旭的船队,吞并他的部属。再被洪旭戒备之后,周全斌觉得反攻无望,率众投降李率泰,后被封为承恩伯。驻守铜山的张杰、吴盛部渡海投靠清廷,被郑军察觉,追杀,但在清军接应下,扬长而去。

郑经别无他法只能选择突围,转进台湾,便令黄廷断后,自己与洪旭、杨祥率船突围。黄廷见郑经已突围成功,便带上儿子黄而辉、女婿吴朝宰于漳州降清,后被封慕义伯。

耿继茂与李率泰见时机成熟,正式进攻铜山,黄廷部将翁求多帅军民六万多投降,永历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三月十四日,清军接管铜山,因为不愿降清誓死抵抗而被清军所杀着,总计三千二百多人。

至此郑军已失去了在大陆的所有根据地,人才、人口、船队、辎重受到毁灭性打击,能够回到台湾者十不足一二。

总结,表面上看是郑成功之死引发了两郑内战,郑经能力、威望在远不及父亲的情况下,无法处理好郑军内部的派系矛盾,导致了一大批将士的叛逃,郑军实力空前虚弱,被清廷抓住机会,一举击败,导致了第四次金厦保卫战的惨败。究其本质,是郑军内部从来不是铁板一块的,郑成功部下来源复杂,只是因为郑成功强大的人格魅力,高明的御下手段,才让郑军这个利益复杂的政治集团,力往一处使,将抗清作为主要目的。在抗清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原来目的不纯的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因此郑经的历史任务除了,平定内乱,还有将这个已经事实分裂的政治集团的意识形态再次统一起来,为此就算要对一批元老、宿将下手也是在所不辞的,郑经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没能把握住这唯一的机会,如果郑经拿出郑成功当年清除以施琅为首的亲清派时的勇气,那么不说反清复明必能成功,至少第四次金厦保卫战还是有赢的可能的。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yue-ye-zhi-lang-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译:

这叫侮辱。


user avatar   wei-bo-29-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tian-xia-long-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明末如果放权,开放团练能否解决问题? 
  为何很多知乎“大顺粉”“农民军粉”在网络明清之争中选择站在大清一边批判大明? 
  为什么明朝就比清朝高贵呢?封建王朝不都是奴役百姓吗? 
  按农历,今天清朝灭亡一百一十年整了,大家有什么话想对这个朝代说吗? 
  崇祯年间,如果迁都南京,以江南为中心,设立长江防线,能守多久? 
  为什么北魏汉化改革失败,而清朝汉化后却能入主中原二百年之久? 
  对于明朝末年非灾区的民众来说,农民军是怎么样的存在? 
  如何能活出清朝贵族的感觉? 
  若清朝入关前整个凭空消失,明朝可能遭俄罗斯灭国吗? 
  对于辛亥革命时对满族进行的清算行为该怎么评价?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创世神让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难道和平共处一切公平一点不行吗?
下一个讨论
对于医生来说,什么样的病人属于“优质病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