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是闯王啊!郑成功掌握的军队说难听些是改编原有海盗团组成的私人武装,说好听些是介于投降和斗争之间的地主反官府武装。
经过了大概十年左右才建起大概的构架,而这种构架偏于水军,而失于陆军。(铁人军消耗的铁量对于军阀来说花销巨大,这么一支压箱底的武装不能代表郑军整体陆战水平,加之郑成功重建郑家军的主体是海盗,他们的海上战斗能力强,但陆上军事战斗不靠人海战术基本不行。)
闯王的班底大多是跟随十年以上的老将和老兵,之后吸取了陕甘两地的明官军组成的,采取五旗制度,形成的类似于八旗的大规模农民军武装。在陆战上,闯军的战术因剿灭战不断改造进步,加上原官军的加入,基本是不惧于任何当时东亚地面上的军队的,问题在于这些有战斗力的部队打散到各个地方去监视地主和前明官僚,在数量上失去优势,被各个击破的概率提升,才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败。缺乏有能力而作替补的后备兵源是闯军的缺点,但是随着统治不断稳固,是可以克服的,闯军恰恰就缺乏的是时间,从1643——1644年的历次战役中闯军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逐渐攻克的据点顺风而倒,才是真正致命的。
闯王掌握的武装虽比不上清军大规模装甲,但至少是装备齐全的,在火器上或许不太比的过,但也不差的很远,有一块稳健根据地、老营、组织制度的军队爆发的战斗力是不可小觑的。
郑成功的组织架构要到1652年左右才逐渐琢磨透彻,加上金厦两地确实承担不起明郑庞大的军事开支,所以郑成功的军事力量其实是到南京战役才达到峰值,之前和之后其实战斗力有限,靠水军buff加成才勉强和清军对抗。
这根本就无法比较啊。
郑成功起家以后,李自成早就已经死掉了。李自成死以后,他的部下就变成了一种松散的联盟形式。而且在这种形势下,越是老将因为掌握的兵力比较少,相反实力比较弱。根本无法聚集起来,拧成一股绳作战。到后来这些部队辗转反复,也没有最终掌握一块比较富庶的根据地。清军一旦腾出手来进行大规模围剿以后失败在所难免。
郑成功的问题是他确实有钱,但是一直缺乏陆上的作战基地,或者说是陆上根据地,即使在以后拿下了台湾。台湾当时还属于蛮荒之地,整个台湾的耕作的平民也不过才几万人,郑成功在进攻台湾的荷兰人的时候,军队就曾经几次发生饥荒。所以郑成功一直有足够的团队和水手,但是缺乏陆军
一、有王瑞恩向曹哲道歉内味儿了。
二、很喜欢沈逸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除非你享受被美国情报机构监控的快感,否则你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使用华为的产品。❤️”——来自iPhone12 Pro 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