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骑枪也就是在17世纪的西欧骑兵中短暂消失过,在东欧却一直作为传统武器保留下来。到18世纪末,当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波兰后,这些国家分别建立起了由当地人组建的枪骑兵单位(乌兰枪骑兵)。在拿破仑战争中,枪骑兵的使用十分广泛,几乎出现在所有国家的军队中,甚至有部分骑兵团集体换装骑枪。
以德国为例,骑枪甚至一度保留到一战结束后近十年:
骑兵是当时军队中最保守的兵种。骑兵的大多数高级军官在军事方面都很反动——这种说法并非夸大其词。骑兵的基本手册是最初发布于1912年的第12号军队条令。魏玛国防军在1926年发布新版本,但(相较旧版本)只做了几处小幅度改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骑兵的初级军官都赞成取消长矛,然而魏玛国防军所有骑兵团长都坚持保留这种花哨却无用的武器。直到1927年10月,国防军总司令威廉・海耶将军才不顾骑兵上校们的反对,下令取消了长矛。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军》【英】詹姆斯·S·克鲁姆著 P79
而在有些国家(如波兰),枪骑兵更是到了二战还在发挥余热:
在德波两国骑兵部队的交锋中,发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德军第1骑兵旅就和波兰第11枪骑兵团重演了一次传统的骑兵战——当时德国人的武器是马刀,而波兰人用的是长矛。在9月23日,类似的场景又一次在一个叫做克拉斯诺布罗德 (Krasnobrod)的波兰小城近郊上演,波兰第25枪骑兵团冲进了一支德国步兵的行军纵队,闻风而至的德国骑兵立刻拍马杀向波兰枪骑兵团的第1连,但被后者的长矛戳得人仰马翻。另一队德国骑兵呼啸着突人第2连的阵地,却在机枪火力下被打得抬不起头来。德国人的霉运只持续了几个小时,得势后的波兰人突然鼓起勇气径直冲向德军阵地,结果遭到了MG34机枪的屠杀。
——《二战德国骑兵部队的发展与作战》文:刑天宁 《闪电战》54期 P15
枪骑兵虽然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就开始流行,关于其利弊的争论却一直贯穿了整个19世纪。
枪骑兵的特点很明显,在正面对抗的墙式(en muraille)冲击中拥有无可争辩的优势,可以严重影响敌方士气。第2近卫轻枪骑兵团的布拉克在讲骑枪使用的注意事项时,就曾提到敌军不敢正面迎击法军枪骑兵,只能转向两侧以便冲击那些并未装备骑枪、手中只有刀剑的其他团。
但是另一方面,骑枪的使用对士兵而言有着更高的门槛。实际上即便是长期训练也未必总能培训出优秀骑兵。特别是在战时大量补充新兵,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骑枪与其说是兵器,倒不如说是累赘,因此这些毫无经验的低劣骑手有时不得不扔掉骑枪拿起马刀。
《二战德国骑兵部队的发展与作战》文:刑天宁 《闪电战》54期
《制胜的科学:拿破仑战争中的俄军战术》【俄】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日莫季科夫等著 吴畋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军》【英】詹姆斯·S·克鲁姆著 张贤佳 周思诚 张大卫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顶级水平
中途岛战役……
美国领事馆这个周末必须加班。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