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没什么代表性。
既然想了解中科院,我从教学,实验室组成,仪器,和软实力方面讲下中科院的科研生活。
教学:
研一,全国除几个所,中科院都要去北京统一教学。
我是上海,没试过大课。据同学说有非常多选修课,甚为吸引人,也能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
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选了和专业最相关的课程,有些遗憾。
研二开始,没了课,回到各自所里,开始科研。
生物专业一般是朝九晚十二,有实验时没周末。
宿舍只是张床,生活比较单调乏味。
学生社团形同虚设,活动本来就少。即使办了活动,年纪一高,有毕业压力,也不太会参加。
实验室:
实验室组成大体是导师,管家,学生和工作人员。
具体数量由实验室经费决定。 国内课题的人员费明确规定,占课题经费15%,这包括从导师到学生到工作人员所有开销。 导师年薪24-30万,管家和工作人员5-12万,博后12-18万,学生3-5万。 一个实验室,导师一个,管家一个,学生每年招人平均都是1-2个,五年下来是7个。按最低标准算下来,人员费要50万,课题一年要申到350万左右,才够发工资,感受下压力。
所以国内,实验室即便有博后,但博后工资高,一个实验室往往最多招2-3个。 因此,科研主力不是博后,是学生。
本科生活往往以寝室为主,但中科院以实验室为主。
实验室氛围非常影响研究生生活质量。 考虑到毕业压力大,压力排遣途径少,课外生活时间少,大多数实验室高年级越多,氛围越诡异。
如何营造实验室氛围,要看老板管理才能。 但国内老板不学管理,你懂的,管理全靠天赋。
科研仪器:
上海这边科研仪器质量和数量都不错。 但平台仪器用起来依然很紧张。全天排满,有些需要晚上约仪器用到凌晨。
上海这边有个同步光源挺牛的,全国做蛋白结构的都来做衍射。据我所知,刚开始一年仪器用得还比较闲,中科院的约起来很方便,现在很难排上队了。
软实力:
总体来说,中科院科研水平大致等于美国中下游。 文章的平均影响因子5-10,所不同,水平不同。
即便上海生科院一年CNS能发十几二十篇,每年国内十大科研进展都能占两三条,我依然不觉得最高水平能代表这里的平均水平。
科研水平如何,在和别的课题组合作时感受最深。
和别人合作,往往希望对方靠谱,毕竟挑别人刺容易,这时候有任何合作者专业科研素养偏低,一下子就体会出来了。
至少我觉得,导师管理松散,学生实验设计逻辑性有漏洞,数据分析有漏洞是合作中的常见问题。
将心比心,不知道对方是否觉得我们这边也挺烂。
同时,每个地方都有混吃等死的老板。
每个地方都有做科研只为生计的老板。
每个地方也有热爱科研的老板。
一个学生如果到了高年级,了解全所信息后,再重新选择一次老板,仍能挑出一些老板,觉得值得一去,说明这里软实力不错。
我们这里值得一去的老板大约占10%,各实验组水平参差不齐。
从经费支持,生源和导师科研水平来说,中科院已经算是一览众山小了,但依旧有不足。
所以很多人博士毕业,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没有更好的,能好到什么程度。
生活永远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