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和写小说一样,制造冲突,引起悬念,激发好奇心,感动中国。
我是做测量范式的研究的,不做实验,所以数据都是大样本,一般靠统计控制。以下供参考
我的经验是:
1,讲以往研究的矛盾之处。引入调节变量解决这个矛盾。(制造冲突:研究之间的冲突)
尊敬的审稿人啊,我发现啊,以前A研究者讲喝水有助于减肥,B研究者讲喝水会导致肥胖。
卧槽,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我有必要研究一下,喝水和减肥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经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啊,喝水会不会导致减肥,是由情绪调节的,情绪低落的时候喝水会导致肥胖,情绪积极的时候喝水减肥。
这也符合以往研究,A研究的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活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啊,情绪积极的比较多。B研究的群体是博士生,博士写不出论文很蛋疼啊,所以情绪低落的比较多。
所以,我有了一个新发现哟。喝水减不减肥,受到情绪调节。
2,讲以往研究懵逼之处。引入中介变量解决这个懵逼。(制造冲突:现状和直觉的冲突)
尊敬的审稿人啊,我发现以往有很多研究都发现,这个家里是不是很有钱(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小学生的欺凌行为。
你看啊,A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学生的言语辱骂越多,B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学生攻击他人行为越多,C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学生孤立他人的行为越多。
这不符合我们的一般直觉,让我很懵逼啊!有钱人养出来的孩子,不应该更有素质吗?
我得想想,是什么因素让有钱人的孩子反而不友善了。
我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我发现啦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大家看的电视节目不一样。
有钱人家的孩子常看资本主义进口的片子,宣扬丛林法则,社会达尔文;穷人的孩子没钱看进口的,常看社会主义片子,宣扬和谐社会。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这个年龄这段的孩子,最容易通过模仿来学习了。所以有钱人的孩子学会了攻击和掠夺,穷人孩子学会了奉献和无私。
所以尊敬的审稿人啊,我发现:电视节目选择是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校园欺凌行为的一个中介变量。
3,讲以往研究的研究设计问题,引入新的统计方法。(引起悬念:研究得确实很多了,可是依然看不清真相)
尊敬的审稿人啊,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哟,关于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到底大不大这个问题。
你看A研究者比较了10点睡6点起,12点睡8点起和2点睡10点起的三波人,发现控制了前测之后,六个月后他们健康水平没有太大区别。
你看B研究者比较了,10点睡6点起和2点睡10点起的人,却发现6个月后他们的健康水平有显著区别。
你看C研究者比较了,11点睡和7点起和3点睡11点起,也发现有区别。
你看D研究又比较了,10点睡6点起,2点睡10点起和2点睡8点起的。发现睡够8小时的没区别,睡不够的健康才变差。
还有FGHIJK各种时间的睡眠比较。
但是,这些研究大都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有一些虽然显著,但是效应量不高;有些不显著的,样本量比较小。
所以尊敬的审稿人,我打算做一个元分析,把这些研究整合起来,看看睡眠时间点对健康的影响到底如何。
哈哈,我的结论发现,睡眠的时间点确实会影响健康哟。
4,新鲜事物,引发新话题。(激发好奇心)
尊敬的审稿人,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是拉近了,还是疏远了呢?
以往的社会心理学讲曝光效应,我在不反感你的情况下,你越在我面前晃,我越喜欢你。
这个效应在移动端的社交媒体上是不是存在呢?我打算做一个研究。
你看哈,我建构三个人设,一个每天发一条朋友圈,一个一星期发一条朋友,一个每天发10条朋友圈。除此之外,这三个人的其他人设条件一样。
让500个人加这三个人设的微信好友。半年之后,问这500人对这三个人的喜爱程度。
结果我发现啊,每天发一条的人最受欢迎啊!
哈哈,尊敬的审稿人,我发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的新理论啊,这个理论我打算叫「适度曝光效应」。以后我还打算去研究,曝光频率多少的时候,是最受人喜欢的。
(下一个研究也有了哟,是不是离毕业不远啦?!)
5,特殊群体,引发特殊话题(感动中国)
这个就不多讲了,我硕士期间实验室基本上都在走这个路子。
比如汶川地震后的创伤群体,留守儿童,残障儿童。
你还可以考虑的有,校园欺凌受害者,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非婚生子,失独老人。
一切可以攻击人们泪点的群体都是值得研究的。我印象中,有一个实验室研究失独老人这个群体,每次例会报告,大家都要哭得稀里哗啦。这种研究送审,审稿人也会为之动容,从而高抬贵手的。
建议谨慎考虑的主题有:性少数群体。小心~被银河护卫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