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未来 5 年,法学领域可能出现哪些新变化和新趋势?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ya-feng-40-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一定要明白一个前提,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必然需要服务于政治和经济,且受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学必须随时跟进变革的进程。

政治层面的话,其实你仔细分析十九大以及相关文件(阅读政治性文件也是申论必备能力之一),你还是能够分析出来政治的发展方向,再结合本专业领域内部的学术论坛主题、国家课题招投标题目、《中国法学》《法学杂志》等权威期刊刊登的文章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了,未来三年到五年的重点还是可以推测出来的。

经济层面的话,你也得分析政治文件(主要看看大的经济方向,哪些经济趋势,尤其注意“加强、鼓励XXX市场化”之类的字眼,一般政府报告里面带“市场”两个字的都值得研究),比如《2019宏观经济报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什么的,同时你还可以看看股票市场上又有哪些爆点(比如今年经济下行,新三板是真“爆”得一塌糊涂,破产和证券纠纷案源特别多)。

以我们环境法做例子。

第一步:找论文(书)

知网这个磨人的小妖精虽然非常草蛋(查重查得我心头泣血),但是有事情还是第一个想到它,以“环境法学研究热点”及其相关主题,肯定能搜到有用的文章(或者图书馆肯定有前沿问题的书籍),因为肯定有大佬喜欢用总结归纳式的题目或研究方法。

比如环境法就有一篇,而且柯坚教授是行业大牛人物,可以一看。(毕业论文选题就有了)

除此,你可以先弄清楚你们专业的领军人物是谁,然后看看他最近写的论文是啥,也能大概猜出来他的研究重点,预测一下以后的发展方向。

第二步 看年会(大佬发言、大会主题、领导讲话总结与工作部署展望)

而且,其实每年各个法学会都会有年会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和明年的工作预期(铁定有新闻稿,年会发言一般都是很重要的)。今年的环境法学年会不在北京,可惜还是去不了,我们只能看新闻稿以及听我导给我们传达会议精神了。

其实年会上能发言的都是能说得上话的,比如说环境法领头人物吕忠梅教授,还有一些领导。

划重点,自然保护地!

大佬们的选题肯定是代表着一定风向的。

第三步 读报告(党与国家的大事记)

这个就得看个人领悟了,比较能把政府文件读懂的,境界都不一定低。其中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些文件很有用,以前我也觉得那些文件没有实际效用,都是套话,但是你真的读了就知道,一句话就是一个指示,整个学界和实务界都要为之影响改变。

第九部分都在谈环境,并且依法治国基调下,整个部分都可以进行法制化建设。

关于环境法的新问题:

我最近做的两个大活儿就在上面划线部分的两个字上面(一个半月整得我欲仙欲死)。

不得不说,文件一出,学界和实务界就得具化实施,简单一张图,上面起码蕴含了十多个国家重大课题,不过还是感谢对环境问题的看重,哈哈哈,最近几年,环境法学界十分热闹,发展也非常迅速。

第四步:看新闻(社会重大事件)

法律是要解决问题的,有时候对于突发事件,政府机关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紧接着就是填坑修法,民众往往只看到表面上的政府处理,然后说没有后续了,其实即使群众忘了,政府、学界和实务界还是不会忘的,后续工作其实一直都是在做,所以我是觉得其实gj在慢慢变好就是因为我切实地看到了出了问题就一定会改正到底的态度。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直接导致《疫苗法》制定和过大会(任务之重,速度之快,我都有点佩服参与的专家学者们了,肯定累吐血。笑cry)

比如龙薇股票做空事件,直接导致证监会快速处罚,现在证券交易市场的资本纠纷解决业务进展得如火如荼,飞快发展,我今年年初在律所里,带我的合伙人也想尽快入场。

再比如辱母案、昆山龙哥案直接就引起正当防卫的讨论。

社会事件引起的热点讨论虽然会使得法学研究热点产生变化,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人很难抓住,等你写好论文做好研究,要去发表的时候,往往热点就过了,而期刊为了赶热点,一般都是迅速找大牛约稿,还会催稿,尽快插队发表,所以如果要把社会热点当成长期事业来研究的话还请慎重,毕竟知乎热点推荐你我都抓不住,只能认清大流了。

第五步 结合专业知识总结归纳

打铁还需自身硬,你啥都不会,就算别人把前四步的资料全部放到你面前了,你也看不出来个什么所以然,你要对自己专业的研究现状有所理解,并有所预测。

我是环境法,对刑法、民法等其他专业领悟不深,只能通过新闻和学术会议大概知道,民法典的撕13、民诉法修改工作是近两年的热点,不敢妄言(欢迎反驳和补充)。

就环境法而言:

1.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这是一个从文件里读出来的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以后的提法都得变,而如何把绿色发展变为环境法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很长期的问题。

2.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循环经济发展:前些年是讲环境权,活了五六年,现在冷下去了,这一块文件都讲了,而且之前参加过几个会也都提到了这一方面的内容,应该是一个热点。

3.环境保护市场化: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财政吃紧,如果依法调动、规制市场化力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服务、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生态补偿市场化、资源回收再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等法律法规都会进一步发展。

4.环境污染治理进一步转变为生态保护:环境法刚开始侧重于污染治理,所以各种诉讼兴起,前些年对怎么诉讼、怎么司法执法讨论十分猛烈,现在解决得差不多了(但是仍然还有巨大的讨论空间),学界走得比实务界要前一点,现在普遍强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立法也该出了吧!)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海岛保护、环境健康等等生态保护议题,怎么用环境法进行保护。

5.环境公益诉讼、生态损害赔偿诉讼等等是老重点:但我个人觉得诉讼问题慢慢已经成熟了,持续五年可能不太现实,近两年吧,生态损害赔偿诉讼还是刚出,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而且现在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碳九、腾格里沙漠等等事件),冷是不可能冷的。

第六步 问导师(任课老师)

直接问导师吧,哈哈哈,最直接有效,不过最好自己做好功课,带着问题去问,不然小心挨骂。

第七步 实务

如果你问的是市场中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的话,也是多看政策多看市场变化,任何去律所看看吧,多问问问问老师傅,去找找诉讼热点问题。

但是题主你要明白,市场里风口可遇不可得,别人就算真的知道(一般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抓住风口),也不会告诉你。

我大概也只知道法学中民商、刑法、知识产权、非诉业务是常青树(人权法、行政法、宪法、证据法就别想着在市场上找对口了),环境法业务是蓝海,但还没有发展得多好,业务被红圈紧紧攥在手里,也不好讲。

最后说几句: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或许你耕耘可能也收获甚少,但你如果不耕耘,肯定不会有收获。

2.选择确实比努力更重要,风口上的猪飞得比平地上的人还高,但是你不努力,你大概率也是没有选择权的,知道风口也抓不住。

3.我国法治建设越加完善,我还是觉得法学挺好的,环境法也挺好的,但是这都是我个人观点,还希望诸位都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欢迎反驳与讨论,但不要人身攻击。

4.新年了,我终于有空好好写一篇回答,就当作是2019年的句号吧,祝大家2019一切欢乐,2020一切顺利,心想事成,哈哈,评论区可以用来许愿,我可以分你一点运气。

以上,爱你们

ps:有几位朋友劝我建群,我寒假可以考虑考虑怎么操作,不过事情我答应了,我肯定会去尽力做到的,非常感谢很多朋友对我的支持,哈哈哈,我会努力尽力给你们一些小福利的。

再次,爱你们!千千万万

补充推送:


user avatar   maybezor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本人的研究领域是宪法学,所以本答案内容倾向于公法领域。此后本答案如有更新,会标明修改日期和内容。本答案开放评论区,但将只适当回复切题的讨论以及法学专业同学们的提问。

未来5年内中文宪法学的研究领域,首先会出现更多社会主义宪法传统的研究,包括特定的概念与宪法历史。作为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被忽略的社会主义宪法传统需要重新建立宪法叙事,并且进一步完成宪法理论上的本土化——或者说中国化。这也是为什么此前一些好的研究主题,如宪法上劳动权和性别平等,无法在借鉴域外资源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的根本智识原因。去年苏俄宪法一百年周年纪念,宪法学会年会特别开过苏俄宪法专场的研讨会(屠振宇、覃雪梅二位作者写的会议综述kns.cnki.net/kcms/detai),论文集里很多可圈可点的作品:如果就此仅仅成为学术新闻而没有实现进一步学术沉淀与再生产,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

其次,“治理”(governance)这个极为通胀的概念(或曰conceptual inflation),可能会进入当代中文宪法学的研究,实现对部分政治学主题的包容与再检讨。这一概念往往以“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样面貌在政治学与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出现。当考虑到当代中国宪法学本身在根本制度与宪法秩序的关怀上不啻为世界宪法之林中的翘楚,“治理”可能以妥当的方式对宪法制度及其实效的研究进行包容。与此同时,治理的实践如若落入现有规范体系中,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来自规范的评价与反省。

再次,我国合宪性审查(constitutionality review,注意在英译上与西方传统中的constitutional review相区别)的推进将全方位催生声势浩大的研究,其中优劣待时间检验。个人认为比较理性的进路一是经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此处可同时关注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经验面貌,以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公民个人就权利保护主动提起的审查(《宪法日,备案审查网络直通车正式开通:公民可一键提交审查建议》npc.gov.cn/npc/c30834/2);二是宪法政治意义上人大制度的研究。尤其就第二者而言,自蔡定剑老师去世后几乎低迷至今,甚为可惜。

复次,出于国内外现实的变化,以往一些处于宪法与政治模糊边界上的冷门主题会进一步提高在研究中的曝光度,如紧急状态、边疆、反恐、国家安全,甚至战争与和平。

最后,出于当下中文法学期刊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无法避免的利益固化,这一现实也许会带来更多对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讨论。实际上今年郑州大学法学院已经率先就类似主题举行过一次学术会议(www5.zzu.edu.cn/newlaw/)。

此外,就我个人的研究喜好和特长而言,当然是希望中文比较宪法研究的再次复兴。同时也希望,如果能有这样的契机或者过程,是研究者们不约而同的作为形成的学术趋势,而非出于现实目的在学术市场进行过度竞争的结果。与此同时,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一复兴,还涉及到一个前提是当代宪法学研究必须进行科学而专业的方法论检讨。


user avatar   fa-xing-zhe-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网络虚拟物。早在2000年李宏晨诉北极冰一案,已让游戏装备等网络虚拟物的性质认定以及保护进入了公众视野。就其是否为物权法意义上的“物”、是否具备财产性权利、是否纳入物权法体系的保护,学界已然展开了持久的研究和论争。可以想象,从游戏角色、游戏装备到比特币,再发展至区块链下的数据,5G时代下,虚拟物的类型及外延必然将丰富扩展,给物权体系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将随之升级。

第二、公民数据信息保护。目前民法总则第111条个人信息的保护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刑法第253条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5G时代下,个人信息将不仅局限于房产、车辆、工资,更为隐秘的信息如身高体重、健康数据、生理心理问题等数据等会面临更高的泄露风险。个人信息数据的收集、加工、传输和利用也会更为隐秘频繁。在愈加剧烈的个人信息侵权或犯罪背景下,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在《民法典》、《刑法》、诉讼举证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细化。

第三、《民法典》出台。一部完整《民法典》寄托着几代民法研究学者的希冀和心血,这个愿望在2020年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但关于《民法典》各编的体系融合、法条的注解,注定是漫长且充满论战的过程。比如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已然引发了学界大佬们的论争。只希望在这未来的论战中,是理论争鸣,而非口水骂战。


user avatar   xubinlv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要关注谈判

法学院应该开设谈判课,把谈判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去研究。

2、要关注执行

执行领域有很多死结,不解开上面诉讼和下面的破产都转不起来。

3、要关注破产

不破不立,这一块人才缺口未来一定非常大。

4、要关注房屋租赁

有效降低劳动力的生活成本。

5、要关注业委会

在房价下行阶段,社会矛盾增加,居委会和街道在小区内面对群体性问题的作用会很有限。

房价上涨可以卖房击鼓传花。

房价下跌的同时社区老化,很多小区内部都是死结。

这一条不仅仅是住宅,商铺和写字楼也会出问题,会出现 “ 大业主资金链断裂 ” 引起的经营困难问题。




  

相关话题

  请问女生想学法学以后当律师选择哪所大学比较好呢?是应该选综合类大学还是中国政法大学? 
  你觉得律师的形象应该是怎样的? 
  法律硕士 非法学网课机构哪个好一点? 
  什么是「公序良俗」? 
  不尊重法学专业的现象有哪些? 
  法硕(非法学)有没有专业课的书单推荐? 
  甲对乙说:“给我磕一个头给1千。”那如果乙磕受伤了,甲犯法吗? 
  考 法律(非法学)零基础应该从哪些资料看起?求推荐几本书? 
  如何看待 2021 人大法硕考研复试中,20 多人因提前分享试题被取消成绩记零分? 
  有没有很少人知道但是很有意思的法律知识? 

前一个讨论
法学本科生实习去律所更好还是去法院更好?
下一个讨论
电视剧《精英律师》中总说告到XXX倾家荡产,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资产亿万的老板,真的会被告的倾家荡产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