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梁龙、老舅在《吐槽大会》上提到的「东北文艺复兴」究竟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zheng-zhi-de-bei-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


先说结论:东北不存在文艺复兴,只存在高雅文艺的衰落和庸俗文艺的兴起,同时,近几年描写阶层跌落的庸俗文艺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东北的高雅文艺曾经非常兴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北是共和国之子,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有剩余的财力物力投身文艺。例如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二、庸俗文艺在转型时期的竞争中胜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东北地区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大量工厂破产,工人下岗,阶层跌落。而高雅文艺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远远高于庸俗文艺,在文化产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

于是部分文艺工作者转型,在面向底层的文化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向全国辐射。例如刘老根系列电视剧,牡丹江网文基地。


三、转型成功的原因。1.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人才培养没有断崖。90年代大下岗后,东北经济一片萧条,但教育资源得益于编制的稳定性,并没有发生断崖式的下跌,东北依然有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的丰富资源,培养人才的道路依旧宽阔,培养出的人才相对比例较高。2.部分东北文艺创作者在经济上处于底层,在文化素养上处在中层或高层,既能理解底层人的困扰和精神需求,又能在创作上用较高的水平进行表达,引起底层的反响。


四、未来发展趋总体上呈现较好的趋势。原因如下:当下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部分所谓的中产阶级容易发生阶层跌落。阶层跌落后,容易对庸俗文艺共鸣感更强;未跌落的人,普遍产生对阶层跌落的恐惧,而东北曾经是阶层跌落重灾区,近几年以铁西三剑客为代表的写实创作,尤其是反映大下岗后的普通工人生活文学创作,让中产阶级有了更强的共鸣感。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田余庆教授的《东晋门阀政治》这本书? 
  如何评价“努尔哈赤是明朝将领,所以他攻明不算侵略”? 
  如何看待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开展细菌战?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没有翻盘的可能? 
  为何苻坚淝水之战后就一蹶不振? 
  如何评价口述历史?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和蒋中正怎么分锅? 
  为什么李成梁一个人镇守辽东几十年都不换人,但李成梁之后,主管辽东的将领总是换来换去? 
  如何评价《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适不适合高中生读? 
  奥斯曼帝国为何不参与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扩张活动?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我们行善无人知晓,我们作恶没人忘掉?
下一个讨论
女子怒剪婚纱事件达成 5 万元赔偿协议,如何看待这一结果?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学会控制情绪呢?





© 2025-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