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印度主流舆论对莫卧尔帝国的态度和中国的明粉对满清的态度高度类似。但和英国人不一样,毕竟莫卧尔帝国和大英帝国在政权形式、宗教文化、科技水平上完全没有可比性。
他们和中国“明粉”区别有两点:
1.印度教民族主义分子不止在所有他们能接触到的网络空间诋毁莫卧尔帝国和其他一切穆斯林统治的印度政权,还敢在现实中组织起来对穆斯林动刀子。
2.印度教民族主义分子与印度的现政权和执政党人民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而他们的观点很有可能随着官方的默许获得超越时间的影响力(参加台湾省90年代的当局一系列举动对接下来30年台湾省主流舆论的影响)。
印度曾经对莫卧尔帝国有过相对客观的评价,2008年《阿克巴大帝》拍摄时印度的舆论环境还不像今天这么有毒。如今却虽然很难再产生广受印度人欢迎的正面描述莫卧尔帝国的大片,但相对冷静、客观的评价依然有较强的生命力(比如让很多“印小将”咬牙切齿地教科书依然把近代大量篇幅留给了莫卧尔帝国)。不知道再过10年这一部分评价还能不能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