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以及骈文等),是最吃“高级词汇”的文体。
一篇赋里能学到太多生僻记字词与用典,可谓文辞之饕餮。然而一般而言,写一篇赋很花时间,除了一些天纵之才的选手(最典型的就是王勃),一篇赋写个把个月甚至写数年之久都可能。
赋,主要是炫技为主。不光炫技,上天入地无不能指,也是博物能力的大炫耀。虽然古人很多博物知识多有神话伪科学的成份,不过放在赋里倒显得很浪漫。
文章最本职的工作,乃是传情达意而已。但对于诗人而言,对于陈词滥调有一种天然的反感,要不断地创新,追求生涩,让人们回归语言的神秘,仿佛佛经中不明所谓的祕咒,方能回归诗的神性。对于这种追求,我觉得已经脱离文章文字的初衷了,所以高考作文常常说诗歌除外。诗是一种孤傲的文体,更多是写给诗人自己的,不过好在艺术品从来不属于艺术家自身,包括作品的解释权。
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华美,所谓锦绣文章,好的辞句好像金丝银线,好的词语好像珠宝钻石,辉煌璀璨织就而成。可是语言这东西实在廉价得很,你能用我也能用,更不用付费,天下文章一大抄!很快,再美的辞藻用多了也日渐乏味。所以直至韩愈韩退之大佬出山,文史专家评价其「文起八代之衰」——太过追求文辞华美会让文章死亡。我有时候觉得「江郎才尽」就是对这一现象最深刻的譬喻与象征。(江郎,即江淹,年轻时很擅长写赋)
因为什么呢?
因为忽略了真情。人类真正为之动容的并不是文辞之美,而是文辞中寄运的深情,被无比精准地表达出来,并引起读者普遍的共鸣与共情。
还有一些“高级词汇”,是一种学术型、思想型的词汇,是用一个简单的词汇去代表一套相对复杂的思考论证的过程(莱布尼兹表示赞同)。就像是(数理哲学等)专业论文,基本上就真的不说人话了,也不是不能说,但如果每句话展开,一篇论文那就会变成几本大部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类思想高度浓缩的词汇很难说不高级。比如,阿赖耶识,三藐三菩提心,一两句话真的说不清楚……
不过有些词汇不是真正的高级,因为完全可以被人们熟知的词汇同义替换,只是换个说法。那种半中半洋、中英混杂的装屄人士,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伪高级。
我日常跑题,跑蹄了~
教语文的说一句:
语文中不存在所谓的高级词汇,“不说人话,专用冷僻字词”并不高级,相反,极为低级。
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