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模拟运算,在未来真的可以解决磁约束核聚变技术中所有关键问题吗? 第1页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仅仅靠计算当然不能解决核聚变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可以说,任何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都不能仅靠理论计算。研究自然科学,肯定要通过实验手段跟自然打交道,这一点是由自然科学研究的本质决定的。

科学Science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的scientia,是“知识”的意思,但实际上,科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那套方法。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知识的获取过程大致需要两步:

  • 实验观察到新的现象,并且这些现象用现有理论无法解释
  •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修改现有理论或提出新理论,并对类似的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和理论就好比科学的两条腿,交替前行才能驱动科学的整体发展。

举例来说,在爱因斯坦当提出狭义相对论之前,学术界普遍接受“以太”理论,认为存在一个绝对的参考系,基于这个参考系可以确定物体绝对的运动状态。特别是当光的波动性被发现之后,基于机械波的经验,人们先入为主的认为光的传播需要某种介质,纷纷猜测这个介质就是以太。

好了,有了以太这么个理论,就可以做一些预测了。既然以太是光的传波介质,那么光相对于以太的速度就是确定的。但是,地球一直在运动,相对于以太具有一个速度v,因此如果在地球上测量光速,在不同的方向上测得的数值应该是不同的,最大为 c+v,最小为 c-v。

有了预测就可以做实验验证了,于是大家就想办法去测量光朝不同方向传播的速度。最早把这个实验做出来的是迈克尔逊和莫雷。不幸的是,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两伙计测了半天,发现光速在误差范围内始终是不变的,跟参考系的选取没有关系。

再往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爱因斯坦出场了,为了解释光速不变的实验现象,一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横空出世,狭义相对论就此诞生。

如果没有前人的实验数据,爱因斯坦很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光速是不变的,自然不会去研究光速为什么不变,更不会有后面的相对论了。

回到本题,不管是核聚变还是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只要是理论计算,就必然包含一些假设和近似。而验证这些假设是否合理的唯一手段,就是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如果没有实验,仅仅通过计算模拟来研究核聚变,短时间内或许能够取得一些进展,但这这就好比把一个人的一条腿锚定在地上,另一条腿再怎么努力,带来的进步也是有限的。




  

相关话题

  NLP文本匹配问题的本质是不是 对于要预测的句子,遍历候选句子 从训练数据集里寻找最相似的pair? 
  如何评价周志华教授新提出的 Deep Forest 模型,它会取代当前火热的深度学习 DNN 吗? 
  计算模拟在核聚变研究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目前有怎样的进展和难题? 
  可控核聚变方向有哪些期刊杂志比较好? 
  怎么在家学习一些关于机器学习的知识? 
  如果有人研究出了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机,他算人才吗? 
  如何看待亚马逊的无人超市产品 Amazon Go?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何能连续孵化出 Mesos,Spark,Alluxio,Ray 等重量级开源项目? 
  算法研究属于数学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 
  ICLR 2022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稿? 

前一个讨论
力的传递是否超越了光速?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文章「寒窗苦读 23 年,一年收入 15 万」?





© 2025-02-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