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米国在部署未来,starlink 6g计划,不用再依赖单一的5G频段的地对地方式,更好的利用太空传输速度。首批60颗卫星已经上天(由space x负责太空洒豆子),6批即可小范围覆盖!我天朝的大部分国民仍沉浸在5g世界首发领先的骄傲中,其实世界已大不一样。
我觉得这个问题把答案看一遍就基本了解内容了。 这里只是自我总结用。
上图包含的区域和人口为:
洛杉矶大都市区(Combined Statistical Area口径)的大部分建成区,约1800万人。
莫斯科都市区的大部分建成区,约1500万人。
北京(不包含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县城、包含了平谷和廊坊北三县),约2100万人。
注意,上面三张地图的比例尺是一样的。
熟悉北京尺度的人,可以用第一张等比例图来脑补一下洛杉矶的尺度。 因此说, 真要看美国的人口密度是比中国弱了太多的。 美国人口大州如纽约州和佛罗里达人口密度是低于我们整天说年轻人出走的中国东三省的。。。。美国如此的人口密度,加上运营商侧重利润,可以说5G就像高铁一样。 除了少数大城市外,基站建立的边际效应太低。 进一步提高成本; 排除中兴华为后,欧洲基站商对美国形成单一垄断性定价权,又进一步提高成本。 当没有利润时,企业根本没兴趣去搞5G。
事实上, 能负担起5G的发达国家除了日韩英少数居住高密度国家(发达国家里相对居住密度较高,所以三星是最早研发5G的企业)外, 成本实在是高。 (正如最早搞子弹列车的是日本,后来中国全面铺开。 ) 其他发达国家居住密度和美国半斤八两导致了美国通讯公司对5G的利润预估根本达不到大干快上的水平。 川普着急也没用, 美国为啥没高铁, 因为美国有1万5千个有编号的民用机场啊。 (然而有沥青/水泥跑道,能起降大中型飞机或小型喷气机的只有5千多个)
全美国的机场分布:
而全美客运火车分布(可以看看美国有多少州根本没有客运火车经过)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全面系统的做了说明。
可是知乎不知道为什么说政治敏感,不许转发和发布那个公开的报告。
在这篇报告里,美国国防部分析了5G的发展、现状。
最后提出的应对建议:就是美国现在对付华为的方式。
简单总结就是:
一、美国跑偏了,选择了错误的5G实现方向⋯⋯毫米波。
当方向错误时,能力、努力只会让错误更大。
二、美国研发5G的企业财务状况非常不好,没有足够的钱投入5G研发
三、美国国防部认为不是自己可控的5G会有风险。
四、美国国防部做出建议:
报告如下,是在网上公开发布的,可以去百度。
美国不光是5G落后了,而是在除了1G时代的垄断性领先后,美国在通信领域一直都是落后的,虽然它有高通。
虽然美国人现在还拥有高通,虽然在诺基亚那里还残存着一些来自朗讯的美国基因,虽然爱立信和诺基亚都来自它的欧洲盟友,但在把华为、中兴粗暴踢开之后,美国人却选择了扶持三星作为制衡其他通信设备厂商的棋子。这个失落的通信贵族确实有些无助,茫然四顾,它现在只剩下高通这个严重偏科的亲儿子了,韩国作为自己的臣属国,它也只能勉为信之。
追溯起来,美国通信技术的落后并非始于5G,而是从2G开始走向没落。摩托罗拉发明了手机移动通信,它代表美国垄断了基于模拟信号的第一代移动通信(1G)市场,但是到了数字通信时代之后,美国就全方位乱套了。这一切都源于美国人的盲目反垄断,使得美国输在了2G起跑线上,让自己的移动通信市场发育无比迟缓,这也许是美国人为数不多失算的重要领域。
说来话长,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当时,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系统的覆盖小区概念和相关理论后,移动通信立即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快进入了实用阶段。但是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那里,还在权衡哪种通信方式(固话、移动)更符合市场需要,能够合理引导市场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移动通信在初期更多的还是在美国之外的地域拓荒,而在美国本土,移动通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虽然在1975年,FCC开放了移动电话市场,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作好了准备。但是,在监管层面,移动通信的商用一直未能排到议事日程。
和贝尔实验室几乎同时,摩托罗拉也开始了对蜂窝电话手机的研制,而面对有东西没法用的局面,当时的摩托罗拉总裁罗伯特·高尔文找到了老布什(当时的老布什是里根总统的幕僚),并拿出手机让老布什试用,老布什当场和夫人芭芭拉通话,效果不错。摩托罗拉趁热打铁,游说尽快上移动通信,后面就是老布什找里根,里根找FCC。最后决定,启动移动通信的商用。美国基于蜂窝技术的移动通信商用始于1983年,算起来,这个结果的到来大概被拖延了8年。
但即便如此,美国人也结结实实地享受到了1G红利。如果以欧洲GSM商用的1991年做截止时间,在此之前,美国的1G通信技术可谓独步全球,如果按照这个剧本走下去,以美国市场的体量,足够内生出遍地开花的通信企业群,也足以让美国人在2G技术演进方面从容布局。但好巧不巧,美国人1983年启动移动市场,1984年就迎来了电信业的反垄断大拆分。
当时美国最大的运营商就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它自成立起就一直垄断美国的电信市场。美国人花了很长时间争论如何才能分拆这个垄断的庞然大物。就在移动通信正式商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美国国会决定,把AT&T分割成7份,每一份都是一家独立的电信公司。
电信运营的大块头被拆的七零八落,这可要了移动通信这个新生事物的老命!
AT&T一分为七,七子争食(想来中国三大运营商就已经人脑子打出狗脑子了,七个运营商打成啥样不难想象)。本来在当时的技术下,移动设备就无比的复杂昂贵,一部手机就要4000美金。更为要命的是,7大区间的互联互通难以保障。买了一部手机,只能在本区使用,对于美国这个人员流动性很强的国家来说,手机除了表面拉轰之外,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多大的便利性。
有趣的是,当年发放移动牌照的时候,由于竞争激烈,老美更是使用了摇奖的办法,所以它早期的移动牌照是摇出来的。这样一来,移动通信阵营也是良莠不齐,搞的实力派怨声载道。拆分后的老AT&T就收购了一家通过“摇奖”获得牌照的移动通信公司,但由于这家公司设备落后,使得老AT&T失去了发展后劲,最终还是退出了移动通信运营,业务线停滞在了最赚钱的长话业务上。移动市场的初期运营简直一团糟,直到1985年,美国移动用户也仅仅约10万移动用户。
市场的碎片化,让互联互通出了问题,它连带的问题就是设备商也很难做,要一家企业的设备面向十几家运营商开发网络解决方案,成本过于高昂。但如果你只面对一家客户,你的企业发展肯定受限。在通信企业群体的早期发育和原始积累上,美国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那个时代还没有(也不可能有)网络的多模解决方案,解决多网并存难题的最好办法只能是运营商之间进行并购——通过吃掉别人的地盘来统一自己的网络。由此,美国电信业开始了逆分拆运动,也就引出了AT&T拆了分,分了小合,小合又大合,最终又回到起点——老AT&T被七子之一的西南贝尔吃掉,又变回新AT&T的颠沛流离的故事,要知道,这场收购尘埃落定之时已经是21世纪的2005年了!而此前从AT&T分出的几家独立公司均被竞争对手或业界同行收购。作为移动通信的领跑者,美国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看着美国折腾,欧洲人一点时间没浪费,这最终让它在2G技术时代实现了超越。1982年联合设立GSM小组,1990年完成标准规范,1991年正式在自家地盘(芬兰)首次实现GSM商用。虽然美国人也做了2G标准,而且他们一口气做了三个(CDMA便是其中之一;由此看来,饱受互联互通之苦的美国人并没有醒悟过来),问题是,从标准到商用,欧洲都要比美国领先3年,并且美国的CDMA商用首秀是在本土之外的香港完成的。在通信技术面临重大的更新换代之际,留恋1G红利的美国人明显因动力不足、错判数字通信演进速度而落后了。
此后就有了GSM时代欧洲崛起、3G时代中欧并驾齐驱、4G时代中国全面在技术、市场上领先的局面。在3G时期,表面上美国厂商摩托和朗讯还算活跃,但从企业运营角度看已属强弩之末。实际上,摩托、朗讯、北电这三家美国之子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后就已经力不从心了。
或许有人会说,老美不是还有高通嘛。对,它还有高通,而且现在的高通还是特朗普的心头好。为什么?因为美国只剩下高通还算拿得出手了。不过,虽然高通一定程度上把持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制高点,但要知道,通信技术并不仅仅是实验室发明创造,它更多的是纯技术发明和工程技术研发、验证的综合体,就像高通掌握着CDMA众多核心技术专利,但CDMA的网络优化却要花费7年时间才搞定。以售卖上游芯片和专利授权为主的高通,他本质上只是一家全球设备商的供应商,他无法在本土去拉动通信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技术研发,工程研发、验证,产业和工艺升级,甚至带动大规模就业等等,它无力让美国在通信领域伟大,它只是一个偏科严重的通信优等生。
看了一圈,有几个误区:
现在已经以及可能在3GPP里讨论的几个重要技术,mmWave,massive MIMO,全双工,Polar码,V2X,filtered-OFDM,都不是中国或者华人原创提出。Polar码上华为的领先是在从学术到落地中,探索速度领先全球,所以才会有将近一半的Polar码标准占比。这是为什么目前华为的设备和解决方案最好,而大众普遍认为美国5G「落后」。
这段过程的速度快慢,与大学等科研机构无关;与通信公司的技术研究有关,更偏向研发而不是科研;美国这边,自从贝尔实验室时代的AT&T被华尔街一遍一遍分拆以后,通信设备商就一点一点走向深渊,唯二两个有名的设备商摩托摩拉和阿尔卡特-朗讯,坐拥世界前三的市场,然后就被收购了(思科专注固网业务,与5G关系不大)。
美国能不能追上来?
很难。
此外,华为也并不是整个5G全产业链领先,只是在目前这个设备商的红利期(需要运营商开始大规模采购,铺设网络)的时候,华为作为目前最好的设备商和第二大终端厂商,在设备、标准和终端基带芯片领域是暂时领先的。不过射频,天线等等其他方面也难言领先。
那么现在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会落后?
很多回答都提到了,主要是因为美国和欧洲的设备商、运营商都没钱,如果不考虑政治的话,5G的投入产出比也不高,导致驱动力不足。终端和标准厂商高通和博通等是相对有钱的,但是他不涉及基站设备制造。
没钱有很多客观原因:
产业没钱就会导致没有经费支持学界开展产学研相关研究,科研机构会去申请更多基础研究基金,转向研究基础的理论,导致科研和工业的鸿沟越来越大。这样下去会导致强者恒强,大概如此。
希望回答了这个问题。
美国不只是5G落后了。还有很多领域都开始落后了。比如量子通信,比如军事上地一些高精尖领域。譬如说歼20实力非常强劲,采用了鸭翼+矢量+隐身设计,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领衔研发地潜艇无轴泵推技术,电视上采访的时候直接说的很有底气:领先就领先美国。
老的领域中国在快速追赶,新的领域中国一大批都在先发制人。为什么呢? 我不是通信行业的,所以从整体上分析一下原因。
有人说美国人才多,顶尖科学家确实多。但是工程师呢? 比如说航空航天,看看中国航空航天那些工程师,再看看美国的:
最靠近画面的一排,左边两个白发苍苍的,中间一个秃顶的年龄也不小了。
这是2012年人民网报道的中国航天人才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
中国的人才问题有,教育问题也有。美国的人才问题更严重。中国的人才问题是最顶尖的数量不够,但是一大批有生机有实力的年轻工程师正在不断培养出来。另一方面,中国的一些教育领域的危机就是有的教育学家没有实事求是地看到美国教育很失败地现实,而是盲目去以为美国教育是先进的。
美国人才的问题是靠着金融霸权吸收了一批顶尖科学家,但是呈现出外强中干的空心化。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
中日韩印度的学生如果去美国留学,竞争力都不低。美国工科博士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国流入的了,甚至一半左右都是海外学生。海外流入博士对美国是好的,但是这也意味着美国自己造血的能力不足了。一个工程项目不仅仅是顶尖科学家发表一篇论文,而是要落实到工程产品上,不知需要一些顶尖科学家发表论文,更需要千千万万中间档次的人才,这些人是顶尖科研论文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的中坚力量。这些人才本身不是顶尖科学家但却必须是基础扎实的工程师,踏实肯干。美国工科博士大幅度依靠海外流入的背后是美国拔尖工科本科生的培养能力严重退化。
比如说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美国中间档次考试卷的难度,能够拿到优秀,甚至考研数学及格的水平都不一定能达到。中国二本三本确实非常水(目前正在加紧提本科增负,这是很关键,很有远见的),但是一本的数学课程是具备一定难度与要求的。
而物理思维对工科很重要,国内基本大学物理是必修课,美国很多学校却不是必修课。又比如计算机,据我了解国内对C语言、汇编语言等基本功还是非常重视的。而美国大学一般直接从简单的高级语言入手,从MIT网站来看,MIT也未能幸免地采用Python语言作为计算机第一门课了。离散数学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MIT授课为一个学期(6.042J),这门课从授课范围来看甚至比国内大学的离散数学课程授课范围还要更广,包括了诸如数论、离散概率等国内很多离散数学课程没有包括的内容。但就可是来看,从MIT公开课网站上看到的课时数是25次课,假设一次课2课时的话就是50课时,如果一次课3课时的话也只有75课时。国内一些优秀大学是多少课时呢?从资源共享课网站可以看到北京大学是144课时,吉林大学是120课时。而且北京大学的144课时还不包括数论、离散概率。MIT除掉数论和离散概率,属于集合论、组合、图论、离散结构和逻辑的只有15次课,大概就是30-45课时,而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的课时是144。
当然,这都是表面现象。从更深层次说,原因就很多了:
1)美国是金融业主导的国家,金融业抽吸了实体经济大部分利润。同时美国律师治国。所以美国最优秀的生源都流入了金融法律商学院之类的地方。中国这个现象也存在,主要是金融专业吸收地多一些,但远不如美国严重。
2)美国阶级固化严重,造成社会活力不足。美国的人才选拔机制太偏向有钱人,很多有钱人给子女搞新奇古怪的兴趣爱好、义工活动、推荐信来获得录取资格。而中国人才选拔是以考试为指挥棒的。哪怕现在有钱人给子女报补习班来谋取将金钱转化为下一代地优势,那也是搞功课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总体来看,考试的人才上升通道仍然是目前最好的方式。中国历史上从世袭,到察举推荐,再到科举,也说明了这一点。
3)美国作为金融大资本家掌控的国家,一方面倡导快乐教育,另一方面却在贵族学校搞高负担教育。本质上就是对中下层民众进行愚民。比如美国资本家通过掌握美剧等文化资源,把发奋读书的人塑造成了不受欢迎的nerd形象,布热津斯基提出“奶头乐”理论,在黄赌毒等领域放宽界限,迷惑中下层民众。等等不一而足。
这从根本上就是矛盾的,现在社会需要海量的科技人才,需要真正让智力资源涌流起来、发掘出来,真的能学习,能学好的,无论什么出身都应该有机会。需要反对黄赌毒,鼓励全社会勤学好学。但这由于西方资本利益集团固化阶层、让自己万世万代通过金融霸权剥削世界人民的妄想是根本矛盾的。
说到底,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人民必胜。为什么?这就是利益格局所决定的。西方搞这套霸权,必然产生这些问题,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是背道而驰的。
就好比为什么苏联解体了,美欧却闹翻了,给了中国几十年机遇呢? 这不是战略失误,而是必然。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真正掌权者就是一群祸国殃民,为了私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邪恶人员,这是他们的本性所决定的。
更新补充阅读
美国为什么在5G技术上落后了?回答这个问题起码要了解三方面的信息。
一 美国的5G走到哪一步了?
二 美国有哪些企业在做5G,都做了那些工作?
三 中国的5G技术怎么样了?
一 美国的5G走到哪一步了?-“强行启动”
对不起,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慢,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开通5G网络的国家,而第一是韩国。
2019年4月3日晚11点,韩国的最大手机网络运营商sk电信启动了5G网络,具体实验就是:《日经新闻》的一位记者,亲自测试了三次。
三星Galaxy S 10 5G实际室内测试速度193Mbps。而2018年发布的Galaxy S9的4G网络网速是47Mbps。在室外,5G速度则快得多,平均达到430Mbps。不过抱歉了,从目前中国各测试者展示出来的情况看,5G速度基本是在800Mbps以上。
在韩国启动5G网络后的一个小时,美国最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在芝加哥和明尼阿波利斯发布了5G网络。根据一家媒体测试,在芝加哥,5G信号很不稳定,只有部分地点能被覆盖到。
在能覆盖到的区域,下载的平均速度在400Mbps以上(不到600Mbps),但是上传速度只有20-30Mbps的水平。
毫无疑问,美国的5G已经开始了小范围“公测”的阶段,但是就从数据来看,比起中国的情况要稍微慢点。
这里还插两个特别搞笑的事情
1 美国的电信运营商AT&T还想通过用5G技术,把光纤-家里的Wi-Fi改成光纤-家里的局部5G,实现5G的推广。真的笑死人,弯道超车直接把5G基站砍掉么?光纤拉到每间屋子里算了。
2 川总说要直接搞6G?怎么不上天呢?
二 美国在5G上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1 美国运营商网络还没有真正得大面积覆盖
在美国,光纤还没有和中国一样,拉到农村里,手机信号也不可能在无人的荒漠里出现。美国运营商不是国企,没有社会义务与责任,决定拉不拉光纤的,是钱,而不是地区。即便5G技术很牛,但也只是从光纤、基站到终端的一步,如果连光纤和基站都没建立,何来的5G信号。
2 美国运营商没有得到足够的扶持
2017年,美国600MHZ频谱直接拍到200亿美元,预计2019年11月,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还要继续拍卖24GHz和28Ghz频谱,给美国运营商加大了资金成本,减少了其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量。运营商只能选择放缓5G建设的速度或者提高5G的收费费用。
在频谱分配上,美国只搞定了高频频谱,中频(3-24GHz)等许可方面美国政府还没有和运营商谈好。在2018年底,美国在10个国家的中频频谱可用性上仅仅排在第6位。要命的是,高频短使用会使得手机信号传播距离较近,对5G基站的数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Sanford C.Bernstein投资管理公司的克里斯·雷恩(Chris Lane)分析员的评论:
“中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都要遵照政府的政策行事,而大多数西方运营商却需要在众多事项中取得平衡,它们在新一代通信技术上的投资速度相对来说要慢一些”。
3美国电信运营商自身商用效率低
政府拒绝华为中兴的进入,使得美国运营商在建设5G基础网络时选择面更窄。由于减少了竞争对手,导致诺基亚、爱立信这些欧洲通信设备制造商在议价上占取优势,美国电信运营商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再一次提高。
4 高通的竞争力相比4g时代缩减
华为和中兴的技术和标准已经成为了美国运营商绕不开的地方了,仅仅靠一个高通不能满足美国电信运营商的需求。甚至可以这么说,5g时代的建起,少不了中国人的一份功劳,美国想要排斥中国的技术进行5g建设,实际上就是在给自己下绊子。
三 中国做了什么
1 华为和中兴等中国通信企业的5G专利已经做到了在授权量上站在全球前列,特别是华为。在3g时代,高通依靠CDMA2000技术标准极其对WCDMA和TD-SCDMA的影响力收取大量专利费。
4G时代中欧主推的LTE,高通在其中的话语权就很少了,而且是通过早先收购的Flyrion公司在LTE标准中获得了移动的话语权。
在5G标准上,中美欧合作制定了统一的5G标准,也就是这个时候,爆发了华为与高通的编码之争,最终华为推的Polar码拿到了eMBB场景中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而高通主推的LDPC码则拿下了其他全部的编码方案。
虽然高通仍旧在核心技术上有极强的影响力,但是中国在技术标准上的权势相比3、4G时代也更大了。而且Polar码也不是华为原创的产物,但是华为在开发应用上走在了前面。所以说这个地方我们说的是,5G科研技术上,中国还没有全面领先美国。
但在技术落地,商用上,中国确实做了许多工作:
2 政府对5G的支持。政府相信5G能给其他企业创新带来更好的基础条件,除了对4G进行提速降费,还针对5G频段使用“前三年免减”的政策,直接减轻了运营商数十亿负担。
3 中国企业已经习惯利用互联网提升生产效率,中国有强大的5G用户基础。5G一开始,除了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以外,各手机制造商和其他生态企业都在积极的去响应,进行5G应用场景的测试、开发等实践探索。
新的中国速度:
可以说,目前在中国,包括政府,华为为代表的设备供应商、三大电信运营商、小米OPPO等手机制造商乃至海思(5G手机基带制造)在内的企业,都在共同建立中国5G的全局。
而美国,政府收取通信商高额频段使用费,限制通信设备供应商入局和竞争,拉高5G成本,限制了5G技术发展和场景应用及创新…… 哎…
加油!
答主推荐阅读:
我手头倒是有一个说法,不过这个解释不是我写的,具体来源不清楚。道理却是说得很明白。
到目前为止中国和美国在5G研究方向有什么不同?
中国采用的是厘米波段,频率相对较低;美国采用的是毫米波段,频率相对较高。
2.采用厘米波的优势是覆盖范围大,只要在原有的4G基站的地方更换设备就可以;而美国的毫米波覆盖范围小,需要新建很多密集的基站。这个在美国目前情况是不大现实的。就好比修高铁,中国采用的是原来铁路的标准轨距,只要把原来的路基处理一下重新铺轨就好。而美国则采用的是宽轨距,需要重新开山架桥去修路基。
3.为什么美国不和我们一样也采用”标准轨距“呢?这是因为以前美国太发达了,在厘米波段的频率都已经被用完了,而且主要用于军事方面。有时候太先进了也会成为一个包袱。
4.对美国而言,毫米波是不现实的,但厘米波段的频率又已经用完了,怎么办?一个办法就是把现有占据厘米波段的频率腾出来,把这些频率交给5G来使用。好比要把那个地段的房子里的住户迁走好让新人住进来。但是这个工作至少需要5年才能完成。这也就是他们要不择手段地拖住华为,起码要拖上五年。
5.不清空那个频段而让5G的新频率插进去"混着住”行不行?不行。因为现在那个频段主要是政府和国防部在用,混在一起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6.硬着头皮用毫米波行不行?不行。第一是没有钱,那要建无数的基站。二来过几年全世界都是厘米波段的5G,只有美国采用毫米波段。那到时候美国就成孤家寡人了。而且5G在军事指挥上作用很大,美国又老想到国外打仗。到了当地少不了要利用当地的网络。
所以美国其实就是想拖住全世界的5G步伐,至少拖住5年。好让他自己的频段腾出来自己的设备系统发展起来。
结论:美国不是仅仅和中国、华为作对,他其实是在和全世界作对。美国不是5G技术落后,而是没有时间了。5年后,按照正常情况,美国已无立足之地。这才是最要命的。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如果你自认算不上社科学者、作家,或者陈道明那样的艺术家,不用多想,看书没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同这句话。但说到底,真正能让人类得到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个体。
我大学毕业后才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年看的实体书,没仔细数,摞起来大概是身高两倍吧。
网文也看,比实体书少一些。
一开始喜欢读《1984》、《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和《菊与刀》这些,很幼稚地认为,看这些书会让自己卓尔不群,“独立思考”。
包括王小波的书,黑格尔的大部头,史铁生的散文。
后来,小说占比越来越高,人文社科只占大约一成。最后发现自己钟爱的还是侦探小说,阿加莎的书只剩下《帷幕》,一直不忍心读。
统统没用。
借用阿婆书里一句话,这人就没什么品味,你看看他读的都是什么书,西部拓荒故事和侦探小说!
不可否认,看书增长了我的知识量,有效提高了我的写作文笔,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聚会时更有谈资,思考了一些问题,得到一丢丢答案。
但我要告诉你,所谓的提高就这些,你接受吗?
我估计不会接受。
大部分人追求的提高,是那种看得见的生活质量提升,是社会地位带来的自信,是升职加薪,是生活美满。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有压力,每个人都要生活。
这个题目下的大部分回答,开头阐述究竟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只要读了这些“好书”,就能实现自我升华。
这其实是个很难征明的论题。
就比如说,我确实认识一些家庭事业都很成功的大叔,客厅里、书房里一整面墙都是书,他们的成功得益于阅读吗?其实未必。
他们喜欢读书,是因为双亲都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成功,是因为高智商、勤奋、精力旺盛,加之父母督促,考上了名牌大学。
既然能较为轻松地在事业方面做出成绩,早早实现财务自由,从小被爸妈培养出阅读习惯的他们,选择在闲暇时间读许多许多的杂书。
所以,你看,爱读书说是成功的因,不如说是成功的果。
或者换种思路,我们反证这个问题。
假设读书真的能有效提高一个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如果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方法真的被开发出来了,而且被证明切实有效,那么,它就一定可以转化为一种商机,一项可盈利的教育产业。
换句话说,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成人读书班”。
多么大量呢?今天你能看到多少考研班、考证班、职业技能培训班,就该有多少“成人读书班”。
有吗?并没有。
倒是”5分钟带你读XXX“这种短视频火了。瞧瞧吧,就算是想读书的人,仰慕书中思想的人,最终的追求也是”不读书“。
30分钟带你读完《战争与和平》!
乖乖,配上苏联版电影的剪辑,质量真的高,好看。
其实30分钟视频对现代人来说也太长了,所以视频分上中下三部,一部10分钟。
哪怕是给美少女和精神小伙网上刷礼物这种社交需求,都被开发成了一年不知多少亿的直播产业。
再打个比方,有创业的打算,就该脚踏实地地考察项目,结识合伙人,筹集启动资金。闲下来了,看看名人传记,打打鸡血,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放松项目。
还有那种,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谈吐和综合素质,进而遇到伯乐的观点。
我只能说,我们活在现实世界里,要适当减少一些幻想,放低一点要求。
也许你真的会在一场晚宴中,跟同样喜欢读书的老板、上级所聊甚欢,伯牙子期。但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这顿饭过去,领导就把你忘了,该干啥干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寻思这小伙子既然有时间看这么多闲书,怎么工作上就不能多加把劲?可见他事业上没太大野心。
而同事们的看法则刚好相反,觉得你这是削尖脑袋往上爬,是在花样拍马屁。
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现实世界里,我不秀阅读量,也不提自己喜欢看书。
作为一种爱好,绘画和摄影可以拿来给人看,唱歌和乐器可以请人听,舞蹈更是赏心悦目。
阅读呢?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身边的人认为,你自命不凡,且喜好炫耀这点。
包括很多答案里的用词和腔调,恕我直言,从大众的视角看,不是特别让人舒服。
摄影需要购买昂贵的器材,绘画需要天赋,至于读书,大部分人看来,谁都可以读,谁读都一样。
他们也许没有阅读习惯,也许不能坚持阅读,但不妨碍就这么认为。
在这些人看来,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必须忙活事业和学业,得照顾老人和小孩,要张罗无穷无尽的琐事。
而你,有时间看闲书,必然是牺牲了其中不止一项的时间,逃避了家庭和社会的部分责任。
这样的人,也好意思跑我跟前炫耀吗?
这不是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也不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更不是价值观扭曲、礼崩乐坏的前兆。
人性使然,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最正确,手头上的事最紧要。
我父母那辈,平时还是有时间和精力看书的。他们对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也是发自心底地佩服、敬重。
但世界已经变了。
出于这个原因,现实中,我也极少看到有人抱团交流读书体验。
唯一一次意外,是个漂亮姑娘,她喜欢小说,身边自然而然地围拢了一群男生,争相对情节、人物和文笔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