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安敦尼长城只用了不到十年,而不是几十年。它在安敦尼-庇尤统治初期开始兴建,用了大概十二年建成,到了奥勒留时代初期就放弃了。
因为没有什么特别强有力的历史记载,所以只能通过现有的资料去分析安敦尼长城弃守的原因,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回答。
我个人觉得,不列颠的防御体系是不能够跟莱茵河和多瑙河的防御一起讨论的,因此单纯对比哈德良长城跟安敦尼长城的长短并没有多大意义。莱茵河多瑙河的防线,罗马的军团堡垒和主要的辅助部队据点顶在沿河一线,我们现在知道的莱茵河沿岸的德国城市波恩,美因茨,克桑腾在古典时代都是罗马的军团堡垒(Bonna, Mogontiacum, Castra Vetera)。但是不列颠不一样,在哈德良时代,罗马在不列颠一共三个军团,没有一个是顶在长城一线的,即便是最近的第六军团驻守的Eboracum(今天英国约克),也在直线距离一百公里开外。而另外两个军团,第二十军团和第二军团还在更西南的方向,他们的任务与其说是守卫国境,还不如说是守好不列颠的矿区。从下图就能看到,驻守在Deva和Isca的第二十和第二军团,他们的任务根本不是守卫长城。
同样,在辅助部队的配置上,不列颠的辅助部队据点,跟日耳曼防线也不一样。不列颠辅助部队除了部署在长城一线,也大量的部署在行省内部,或者交通线上。而日耳曼防线上,仅有很少量的辅助部队留在了后方。
其实这些部署已经足够说明,罗马不列颠所面对的高烈度战争,更有可能来自行省内部,而非长城以北。题主认为从哈德良长城到安敦尼长城,看起来后者的防御长度更短,更合理,但是事实上,哈德良长城到安敦尼长城中间这一段的区域,就不是一个安定的后方。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大概158年左右发生的不列颠暴乱,就主要发生在两段长城中间的区域。这场暴乱的记载很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列颠本土的三个军团应付不来,当时的总督Gnaeus Julius Verus需要从下日耳曼军团(有可能是Legio XXX)中抽调援军平叛。无论是之前的布迪卡起义,还是哈德良时代的不列颠暴乱,都没有需要外省军团渡海支援。
安敦尼-庇尤161年去世,奥勒留和维鲁斯继位,当年帕提亚战争就开打了,次年奥勒留把维鲁斯派去东方参战。维鲁斯的顾问就包括了平息不列颠叛乱的Gnaeus Julius Verus(俩维鲁斯,呵呵),他带去的欧洲军团包括了原本驻守下日耳曼Bonna的第一密涅瓦军团,以及第三十军团的一个分遣队。而安敦尼长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弃守了。
所以,奥勒留弃守安敦尼长城的思路是不难猜测的。他显然认为两道长城之间的区域过于不安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而罗马眼下根本没有余力去应对这个区域的潜在危机。甚至都可以猜测是Gnaeus Julius Verus本人做出了这样的建议。或许最初的方案只是暂时放弃安敦尼长城,等到东方战事结束再做打算,但是后来的瘟疫和马尔科曼尼战争,让奥勒留没有精力再管不列颠这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