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运气的堆叠,罗马能翻希腊世界的盘这个运势堪比曹操翻盘袁氏了,所以连犹太人也禁不住认为天命在罗(《启示录》:七位王,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
皮洛士一个小国伊庇鲁斯国王,带着一群雇佣兵对罗马、迦太基两线开战,还压着打,所以汉尼拔对皮洛士评价极高。因为皮洛士有几千色萨利骑兵和20头战象,而罗马当时高质量骑兵很少,而迦太基在哈米尔卡-巴卡之前不擅长陆战,这大体就是当时希腊世界对西地中海军事优势的级别。后来普鲁塔克不知道是为了配合罗马还是恶心罗马,竟然把大败迦太基的叙拉古名将泰摩利昂与征服马其顿的罗马将军保卢斯并为一传。
而皮洛士当时是因为被盘踞色雷斯的利西马库斯打败、争夺马其顿王位失败才挥师西向的,而正是这个利西马库斯,之后就被塞琉古一世击败杀死。再往前还有被认为是最强继业者的安提柯,是在塞琉古、利西马库斯联手之下才在伊普苏斯战役中被击败的。
塞琉古正准备乘胜进军希腊之时,被托勒密-克劳诺斯暗杀身亡,此后又开启了塞琉古帝国与埃及托勒密王朝旷日持久的争霸战,双方打了很多世界级的大会战,比如光拉菲亚(Raphia)战役双方就出动步兵十余万、骑兵1万余人、战象175头。西方很多人因埃及艳后对埃及形成了羸弱的印象,其实托勒密王朝前四任国王都堪称雄主,当时是按着塞琉古打,直到托勒密四世去世后,安条克三世方才赢得了东地中海争夺战的最终胜利。
然后就是著名的马格尼西亚(Magnesia)战役了,当时安条克三世除了拉菲亚之外屡战屡胜,镇服安息远征印度,故天下畏其强,但自从汉尼拔当了罗马人的战略之父之后,罗马人的水平飞速提升。这一战更是完全体现了罗马军团对马其顿方阵的机动力优势,以及汉尼拔开创西庇阿仿效的骑兵两翼合围流对传统的马其顿骑兵直接突击流的优势,结果罗马一举歼灭塞琉古6万精兵,粉碎了塞琉古一举入主希腊的计划。
接下来塞琉古的命运堪称喝凉水塞牙,首先安条克四世几乎征服埃及,却在罗马外交干涉下被迫撤退,白白把托勒密打残了。随后连绵不断的争夺王位的内战,外有安息人崛起、内有犹太人起义,国势日减,即便如此,马格尼西亚战役之后整整花了120多年,罗马方才占领叙利亚。
再接下来出现的是天下枭雄米特拉达梯,将本都一个小国发展成黑海强权,他乘马略苏拉内战之机取下雅典兵通希腊,然而被苏拉击败前功尽弃,米六及其子法尔纳克苦战硬抗已完成马略改革的罗马40多年,最终无力回天。详情见:小虾汉斯:从智慧、忠诚、理想主义的角度说,外国历史上有接近诸葛亮的人物吗?
直到最后时刻,托勒密王朝仍能通过克利奥帕特拉的美人计成功而操纵了罗马一半势力,几乎使局势幽而复明,因此部分历史学家也将罗马共和国最后一次内战称为Greeks' last stand,然而安东尼却在亚克兴输了个一塌糊涂,大概埃及艳后只能长叹一声:“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一般都将这个过程归结为罗马的体制优势,我一开始也很以为然,首先罗马较为松散的联盟和独特的共和制度确实为初期扩张提供了很大优势,但是后来地盘大了之后,同盟者战争、马略苏拉、恺撒庞培、恺撒派共和派、屋大维安东尼等各种内战也是打得稀里哗啦。同时马其顿人的统治能力其实又有点被低估了,从亚历山大远征到庞培攻克叙利亚,东地中海被希腊化国家统治的时间同样长达270年左右,如果体制上真一无是处的话,很难想象托勒密和塞琉古能坐稳这么长时间的江山,同时商业(小亚细亚、安条克)文化(亚历山大里亚)又十分繁荣。
倒是有个说法我觉得套用过来也有道理,如果六国齐心一致,吴蜀齐心一致,统一的未必是秦国、魏晋,就如有个答案所说,东地中海当时经济远强于西部,如希腊人齐心,未必为罗马所乘,然而历史无法假设,放当时人的角度,并不容易想到最危险的敌人往往来自那个看似离你最远又最不熟悉的那个。
罗马称霸地中海是一个必然事件。
与与其齐名的大汉不同。罗马根本不是一个民族国家,快速的扩张使其根本没有一个主体民族。或者说开放性民族政策使得罗马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
中国在通过汉匈战争打出一个汉族前,早就通过三千年的反复扩张再殖民打磨出一个诸夏的概念,其中周人通过篡改神话使得诸夏有了一个共同祖先。
而罗马人,在建城时代就有拉丁,萨宾,伊特鲁尼亚三大民族。而大扩张后更有大量的被征服者,释奴,加盟国民成为罗马公民。
按理说罗马应该是个混乱的杂种国度,为何开放性民族政策使其称霸地中海成为必然?
因为周边一堆限制其他自由民入籍小国。罗马的开放性民族政策使得罗马的公民非常多,而公民越多兵源也越多。(个体或集体从军是除了投胎外入籍罗马的最主要方式。而投胎入籍同样要服兵役。)
相对于花大钱还不一定有战斗力的雇佣兵,公民兵完全是亏本从军的自干骡(大量征召公民致使大量自耕农荒废田事而破产,最终罗马公民兵体系崩溃,但罗马的地中海霸权已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