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的时候,大明什么时候内忧外患了?哪怕按最严格的说法,大明内忧外患也是从“争国本”白热化导致官僚机器停摆的万历中后期开始算的。而甲午战争时期的满清,此时确实也不能说内忧外患,因为如果没有洋人横插一杠子,那大清在甲午时还存不存在都是个问题。
作为强行续命的后果,依靠团练这种半军事组织度过危机后,满清除了进口武器外,其军事体制不仅没有改革反而更进一步地松弛和堕落了,再加上清廷一以贯之的某些问题,甲午战争时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低下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地步,我觉得甚至还不如三百年前明廷的统筹和组织力度。而反观日本一方,和三百年前相比,早非吴下阿蒙,当年困扰猴子征朝大军的许多问题,通过明治维新20年从上至下的自强运动已经基本解决,气象一新。总之,万历朝鲜战争明朝正常发挥出了一个与大帝国体量相衬的实力,击败了一个完成了内部整合的中等体量国家。而甲午战争时,满清不仅没有发挥出一个与大帝国体量相衬的实力,其动员和组织能力之低下,堪称亘古未有,而作为对手的日本,已经是半只脚进入近代化的新生强国。
许多人津津乐道于明末明军战斗和组织能力的低下,什么吃空饷、家丁制、只有几千关宁军能打等等,一时间气氛欢快了起来。平心而论,明末军队的战斗力和军队体系确实十分低下,但绝非某些人渲染的那么耸人听闻。事实上,直到松锦战败后军事体系总崩溃为止,明廷在总体上依然保持着相当凶悍的动员能力,以及在各个朝代末期来讲勉强够看的组织能力。和清军在关外的几次决战,均能组织起十万以上的大军应战,在关内组织围剿农民军也是胜多败少。最后灭亡,军事失败的因素虽然重要,但财政和行政危机的影响更大。
而甲午战争时,先不谈和日本在战前统筹,具体军队体系等方面的差距,仅仅战时的动员和组织能力,满清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空前绝后了。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大仗的时候哪怕什么都缺,也不会缺人,即使国府这种低能政府,千万壮丁也能给你安排上。而满清达成了一个史诗成就,整个甲午战争,坐拥整个中国的大清,在军事上最缺的——是人!十万大军真切地成为虚指,因为清廷在单个战区,从来没有成功组织起5万以上的军队。乃至甲午战争时期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景,主场作战的中国军队被日本军队人海骑脸了。
许多人吐槽明末一支军队至少七成是冒饷,但明军再怎么冒饷,作为独立作战单位的一镇万把人的在册兵力还是有的。而清末延续了团练体系的清军就绝了,基本作战单位是营,一个营300-500人,而营之上就是总兵率领的军,一个军多少人了?普遍来说,一个军平均5个镇,也就是在册兵力只有2000人。这为大兵团的合成和指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果就是甲午之战时,每次大战清军各部几乎都陷入了各自为战,相互掣肘的境地。
举个例子,平壤战败后,清军倾辽东之力也不过挤出3万兵力布防鸭绿江,就这区区三万人,还由81个营构成,而这81个营分别由9个系统的军队和将领组成,分别是:
1.铭军 刘盛休 10营 合计4000人
2.毅军 马玉昆 5营 2000人 宋得胜 2000人 宋庆标兵 400人 合计4400人
3.盛军 聂士成 19营 合计6300人
4.芦榆防军 聂士成 4营 合计2000人
5.奉军 聂桂林 8营 合计3500人
6.仁字虎勇 江自康 5营 合计2500人
7.盛字及吉字练军 副都统丰升阿5营 合计2000人
8.齐字练军 侍卫倭恒额 5营 合计1500人
9.镇边军 都统依克唐阿 15营 合计4000人
请注意这9支军队理论上都是平级关系,芦榆防军因为历史原因主官由聂士成兼任,主帅宋庆70高龄要统筹这9支军队的进退,也确实难为他老人家了。而这种编组方法的结果不言而喻,平添了指挥上的混乱,几乎不可能组织起有效的大兵团作战,而唯一兵力雄厚的聂士成部成为辽东防御战中表现最好的一部与这种奇葩兵制不无关系。不仅攻击组织不起来,防御更是大问题,各部间由于兵力不一,防区划分困难,结果就是最后只能以营为单位在鸭绿江边布防,防线绵长,从海岸到长旬城数十公里。清军兵力分散的后果就是,日军选择安平河口渡江时,日方能集中7个步兵中队,1个骑兵分队,接近1000人作为先遣队,而守渡清军只有300人,光兵力对比就达到3:1。日军主力过江后倾全力夺取虎山,宋庆等人费劲吃奶的力气,也只能拼凑出9000人防守,而日军此战兵力上依然达到2倍的优势,结果又是一场惨败。
而等到10月24日——11月7日,日军第二师团登陆辽东的时候,更加奇葩的来了,除去宋庆手上的三万人后,堂堂大清居然调不出任何一支生力军增援旅顺。只能坐视旅顺守军孤军奋战,而宋庆部的兵力还算是加强过的,此时旅顺守军的状态才是大清常态,14000人居然由7总兵所属各部组成,分别是:姜桂题 桂字军4营 2000人;程允和 和字军4营 2000人;卫汝成 成字军5营 3000人;徐邦道 拱卫军 1400人;赵鼎臣 怀子军 1800人;黄仕林 亲庆军4营 2000人;张光前 亲庆军4营 2000人。之前宋庆作为主帅,勉强还能协调一下各军,而旅顺七军则各不相属,自行其是,结果不管后世流传下来的清军英勇抵抗的行为是史实还是“渲染”,反正事实是日军第一师团于11月21日早晨6时40分发起进攻后,一个上午就占领了椅子山炮台群、松树山炮台、二龙山炮台在内的全部旅顺后路炮台。随后日军本预计将付出重大伤亡才能拿下拥有三百六十度旋转炮架的黄金山炮台,不料清军士气已经崩溃,不战而逃。旅顺战役日军仅付出死亡66人,伤350人的轻微代价,就拿下了这个所谓的“东亚第一要塞”。(日军攻克旅顺后,兽性大发,在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下令下将旅顺平民全部剪除,2万余旅顺市民,最后仅剩36个日军驱使来掩埋尸体的人幸存。)
相比较而言,无论是三百年前援朝的明军编制,还是此时的日军编制,都比清军合理多了。其中宋庆对面的日本第一军,由第三师团和两个次级单位第五旅团和第十旅团组成,下面才是各联队。哪怕是三百年前的明军,总兵李如松入朝的三万人中,虽然各游击所部也只有千余人,但李如松麾下三名副将,杨元、李如柏、张世爵各统兵1万名。而大清的奇葩在于,他的总兵从兵力上不过相等于明军一个或数个游击所指挥的兵力,却没有副将这种中级指挥单位,主将直接和基层单位对接。(常凯申:草,论微操,大清才是真正的全员微操大师,为什么就盯着我一个喷?)
而三百年后的日军,则克服了当年猴子征朝时的全部困难。首先,日本倾全国自强之力终于有一只相对强大的海军了,而大清倾全国之力修园子,为百年后北京的旅游事业做出了贡献。其次,初步建立了国民教育体系,有了国民意识的日本解决了士气问题,万历征朝之战,日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攻城等有机会烧杀抢掠之时无不踊跃奋战,而一旦参战无利可图,就士气低落,因此纯野战时两万人居然打不下明军3000精锐,而到甲午时,日军的意志极为顽强,如果说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多场战斗是靠刺刀定胜负现在被证明是误谈。那么甲午战争时,日军就确实多次在僵持时靠冲锋决定胜负,由于毕竟是客场作战,因此日军不能每一场战斗都能发挥出自己在火炮上的优势,平心而论清军精锐至少在对射阶段是十分顽强的,甚至有面对日军绝对优势炮火轰击下依然巍然不动的记录,可一旦日军发起冲锋,往往就士气崩溃了。海城之战,甚至有日军在毫无遮挡的雪原上,从400公尺的距离发起冲锋击溃清军;盖平之战,日军为了夺取胜利,甚至不顾冰面破裂的危险,在结冰的河面上急行军。两相比较,双方的战斗意志差的太远了。而日本为了此战之前在外交、财政、情报上做了多少努力就不多说了,这里只提一点,日本很早就破译了清方谈判使团和北京的电报往来,马关谈判时清方底线清清楚楚,李中堂的所谓外交折冲(如果真的有的话)其实早已没有任何作用。
再稍微引申一个话题,不少晚清粉,在那里津津乐道于所谓大清保全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汉人朝廷能做到吗?可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让我觉得可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换个汉人朝廷来,也许一样烂,然而就甲午、庚子等诸多外战的表现来看,哪怕换一群猪来统治,也不会比清廷做的更差了,而所谓保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功劳”,则令人发笑,这所谓“功劳”不过是清末两个大趋势的必然结果:第一、已经落入马尔萨斯陷阱的中国由于管理成本太高,因此英、法、德等投送能力不足的海外列强没有把全中国变成殖民地的动力;第二、具备足够投送能力的日、俄两国由于帝国主义间的勾心斗角,相互掣肘,真正具备大规模进攻中国的时机至少在二十世纪以后,而大清所谓保全国土的“努力”在这两个历史大势的影响下几乎不值一提。
这里还是以甲午战争为例,最后日本决心坐到谈判桌上,绝不是怕了你清国了,事实上日本国内在辽东和山东的一连串胜利后,已经做好了进攻北京,逼迫清廷签署彻底的城下之盟的准备,但伊藤博文害怕之前旅顺大屠杀以来累积的负面消息给外国列强干涉口实,因此枪击事件后听到当时已经在酝酿的三国干涉还辽消息后,最终同意和清廷议和。但是,李鸿章本人或者说清国的努力没有任何作用,从三亿白银减为两亿白银本就是日方之前的预案,李鸿章自己力图用枪伤争取的进一步减缓赔偿的努力没有任何效果,而关键性问题:辽南割地、台湾割让、租界及通商条款,最后达成的协议与日方原本要求间没有任何区别。当然,大清幸运的一点是洋爹多,沙俄不愿意自己已经视为禁脔的东北被日本横插一杠,最终达成了三国干涉还辽,然而洋爹的爱不是无价的,参与干涉还辽的三国都凭借此事从中国攫取了巨大的利益,法国得到了中国承认两广为法国利益专享的承诺,德国的报酬是山东和天津租界,而俄国索性接受了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成果,赖在旅顺不走,庚子年更是侵略整个东北,然而清廷居然还采取天才般的联俄助日策略。如果不是帝国主义彼此间的矛盾重重,尤其是日俄两国间的巨大矛盾,我实在看不出面对日本或沙俄的单独进攻,中国有什么可能不亡国?
最后再吐槽一句,光甲午战争一次,清廷的赔款加借款以及利息,就差不多8亿白银,后面庚子的赔款及借款总和加起来更是差不多接近15亿白银,如此巨额外债下,满清居然能做到识字率接近45%(语出 @LY11冬季 ),众所周知,办教育是纯粹的花钱项。而满清在巨额外债的压力下,居然再穷不能穷教育,看来清廷官员各个都是满克斯主义战士。所以还建立个啥新中国,直接请溥仪重归大位,建立社会主义新大清,岂不美哉。
万历怎么就内忧外患了?是签条约了还是各地赔款了?是民族矛盾了还是太平天国了?
后金还连影子都没有,努尔哈赤还跟人当着孙子,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还没出生呢。哪来的内忧外患?
顶多就是出现了一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不是大明最强的时候了,离内忧外患还差远了。
万历只是懒和坏,不傻;清末统治者呢?勾心斗角的心眼有,看世界、搞改革的脑子一点没有。
而且明朝皇帝不干活,影响还真不太大,内阁六部管管事,日子总能先凑活过;清朝面对的怎样的世界变局?何况慈禧大权独揽还没那本事,还不如不作为。
明末再烂,也烂不过清末。何况万历其实还算不上明朝末期。
PS:另外,清末面对的日本怎么着也是经历了明治维新的,军队实力还真不比北洋水师弱。万历面对的是什么日本?打一个刚刚结束“战国”,从各位村长县长中菜鸡互啄出来的丰臣秀吉要是打不过,那才叫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这只是打个前站,标志着满清正统化已经正式进驻历史教育。
对满清皇帝的美化和对汉人王朝的诋毁将不断出现在历史课本中。
事实证明多打逆风局能够提升一个武将的评价的。
你看那个张辽之所以有名不就是因为人家威震逍遥津了吗?
徐晃这么有名不就是因为他带着一批毛头兵深入敌后击败如日中天的关羽吗?(存疑)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我们评价孙中山,要看其主流,不是说孙中山不能批评,他犯过不少错误,有过很天真幼稚的举动,孙中山自己承认,由于北洋军阀的存在。去一清朝,特生出无数之强盗,而民越发不聊生。孙中山团队队伍建设一直都很捉急,孙中山在招收追随者的时候,考虑理念的因素不多,更多的是江湖义气。是是否给他金援。孙中山在他的追随者里,真正跟上他理念节奏的并不多。孙中山是革命的,但是方法不对,历史证明也不会成功。所以,孙中山的革命从头到尾是一种孤狼式的,缺乏严密根基的革命。最终自然不能成功。
但是他率先倡导革命,最终促发了辛亥革命的发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制度,他坚持维护民主共和之法,同北洋军阀的反动政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宣传救国理念,也曾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腐朽,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虽然在手段上是极为幼稚的,但在理念上相对是最先进的。这才是正面的主流,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观宣传成什么忘恩负义的小人,嫉贤妒能的政客,终究不登大雅之堂,某些孙中山黑子一提大月薰我就知道,以为自己发现了什么新大陆,其实不过是人家断章取义,故意拼凑的所谓史实,根本无法放到当时的近代历史的大背景去看,反而纠结一些具体细节。甚至从婚姻、男女关系角度去解构大历史。这都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经常使用的可笑手段。
以孙中山这样的家庭背景,根本用不着去冒着极大风险去闹革命,他哥哥在旧金山是有土地的资产阶级,他又是学西医的高级人才,在那个社会的普遍贫困的海外华侨里他仅凭这一点足够成为中产以上,仅凭他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毁家纾难,首创革命,推翻腐败的清王朝,足够称为一代伟人。
先说原因,如果拍了,绝对砸锅。
再说分析,终极笔记能够成功的第一条基本原因,是因为内容够,为什么够,因为一口气买了四本书,而四本拍三十六集,也只是勉强够内容,只能加了黑花线,吴邪破幻境,走霍老太太密室之类的剧情,
最后一本拍一部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拼命注水 ,目前为止所有盗墓剧,毁都毁灭在注水上。
李易峰那一部其实剧情只要六集就完事,为了注水把新月饭店给提前了,弄了一大堆古代故事,西沙那部海上风景何其美妙,接下来的秦岭就乱了套,重启玩命注水给吴邪白昊天暧昧,
因为盗墓这个IP,剧情就这么点,一个大电影还差不多,拍多集电视力有未逮。
然后,说一下最后一部的问题,吴邪大部分时间是在扮演吴三省,所以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老头子,这是对主角演员毁灭性的问题,盗笔最后是烂尾,什么问题都没解决,什么逻辑都没理顺,什么谜团都没填,原著还和政治因素有关没办法拍,张起灵一直等着人救,连风景都不行,至少终极笔记还有西南风光,有巴乃湖景,最后一部指望长白送别拖五集吗?
可以说全无亮点,全是烂摊子,你指望着瓶邪卖腐来挽回吗?
不要听信那些吹嘘,那些闹腾逼徐磊放版权,真正的书粉就是骂一骂,闹一闹,发泄胸中郁气,真正的书粉知道盗笔最后一部是什么玩意,当时完全仗着瓶邪长白送别,拉拢CP粉,不然会被书粉骂死,真要拍摄,神仙也拍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