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明朝反贪最严,却越反越贪?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shang-yi-feng-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夏的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就是鼓励贪腐的,那是根植在基因里的。换句话说,贪腐才是华夏文明真正的精华所在,没有贪腐,就没有华夏的大一统。所以怎么可能真正反贪呢?

这么说有根据吗?当然。王朝两大制度在支撑这种贪腐文化:

  • 一、低薪制度与道德治国

历朝历代官员薪俸都不高,但权力都很大。吃不饱的老猫枕咸鱼,指望老猫“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不偷嘴?

做不到的嘛。

  • 二、缺少有效的监督

封建王朝的监督主要有两种,一是御史台,监察官员;二是上级官员。

御史和上级都是人,指望硕鼠监督硕鼠?我想冲你翻个白眼。谁还不留条后路?

问题在于,为什么保持低薪?真的指望官员操守和道德说教去海晏河清?低薪的目的当然有降低百姓负担的意思,但低薪的另一重作用在于,有利于帝王将相驭人。

低薪不够花,那么我上级给你些肥缺,默许你捞些好处,你就会对我感恩戴德,“皇上万万岁”,有利于收揽人心。鹰喂的太饱,“饱则易觞”,它就飞了,懒得为你去啄豕搏兔,保持下属的饥渴感,你就能获得下属的忠诚和动力。

这是一。

至于二,聪明的人应该都看出来了。上级给下级的这些好处,不是免费的。代价就是你的忠心和良心。

如果你要反叛,有二心,随时就能以贪官的名义办了你。所以,所谓的反贪,心里知道就好。

多么高明的驭下之道。

另外,封建皇帝都知道,税负是有极限的。给老百姓加税虽然可行,但税负太重,老百姓是会掀翻你的龙椅的,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元璋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皇帝搜刮有极限,但贪官搜刮可以无极限。比如乾隆爷放纵和珅贪腐,搜刮的民脂民膏相当于大清朝十多年的国库收入。乾隆爷要自己去搜刮,给百姓加税加出十多年的赋税来,非把老百姓逼反了不可。

但放纵和珅搜刮,再收割和珅,国库鼓了大块,皇帝还得了个圣君的名声,这买卖,做的过。

在各个封建朝代,官员贪腐罚没都是除了罚款、税收之外的补充国库的第三种手段。

瞧瞧,这么多好处,朱元璋能不懂么?他杀人,绝对不是为了反腐,只是为了孙子铺路而已。

既然如此,他又怎么可能彻底反贪?


user avatar   fu-ci-zi-xiao-kang-xi-d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明朝的贪腐都是特别严重的话,那徐州八孩你怎么看?

其他王朝遇到贪腐案件基本上都不处理你又怎么看呢?

这个问题我仍然持明史看法,明朝的大规模贪腐自明神宗开始


user avatar   fang-yao-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表明观点:

一,明朝官员工资并不低;

二,明朝吏治崩溃源自国家机器在底层的崩溃。


明朝官员的俸禄,至少在明初,并不能直接折色为银计算。正所谓“国初定制,百官俸给皆支本色米石,如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四石,足勾养廉用度。”(王琼《双溪杂记》)。

明初中国还没有成为白银黑洞,白银购买力相比清朝要高出许多,而宋元的银铜币值波动极大。实际上,明朝的官俸,是以粮为本,衡量明初官员收入水平完全可以将粮食作为一个基本参考系。

那么明朝官员收入是多少呢?

“正从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阶递减百石,皆给俸钞三百贯;正五品二百二十石,从减五十石,钞皆一百五十贯。正六品一百二十石,从减十石,钞皆九十贯。正从七品视从六品递减十石,钞皆六十贯。正八品七十五石,从减五石,钞四十五贯。正从九品七十石,钞三十贯。”(《明史·食货志卷五十八》)

折钞且不计算,只计本色。已知明朝一石约合57千克,汉朝一石等于30千克,唐朝一石为53千克。

明朝正二品六部尚书官俸合汉制1530石,略高于汉朝两千石(年俸1440石)也即州牧的收入,低于汉朝同级中两千石(年俸2160石);明朝正七品知县年俸100石,对应汉朝二百石(年俸360石)官员收入,不算高但也绝不算不上低


如果以唐朝为例,那就更有趣了……

“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六十石,四品三百石,从四品二百六十石,五品二百石,从五品百六十石,六品百石,从六品九十石,七品八十石,从七品七十石,八品六十石,从八品五十石,九品四十石,从九品三十石,皆以岁给之。”《新唐书·食货志五》


如果说朱元璋给明朝官员定的工资叫泯灭人性,那么唐朝岂不就是鱼肉百官了?


至于明朝中后期普遍减俸折色为钞,最大的问题在于从上到下都普遍默认了一系列的潜规则与系统性贪污,官俸已经成为了一种品轶待遇的标志形式。

系统性贪污可以养三班六房,也就能自己给自己涨工资,也就能给各级官长炭两敬。既然地方与中央官员都不再依赖官俸生存,那么皇帝默契地少发一些也就是必然了


明朝国家机器的系统性崩溃与自下而上的自发重建,以及伴随而来的系统性腐败问题,则是另一个因素导致的。

明朝的国家机器设置,具有典型的田园浪漫主义色彩,最典型的就当属“内外府州县及乡三里社皆立”的申明亭,“凡境内民人有犯者,书其过,明榜于亭上,使人心知惧而不敢为恶。”

明朝的基层政府机构,就像申明亭一样,是依托于基层自治的基础之上的。

如负责民事案件与日常治安的里甲制度,“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教民榜》)

当然,更致命的还有粮长制度。粮长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区的田粮催征、经收、解运,配合里长丈量土地、编造鱼鳞图册和黄册、劝耕、检举逃税人。著名的空印案后,粮长制度便已名存实亡,此后税收的发送便只能大兴摊派。


基层自治制度的缺陷,使得明朝的黄册与户籍几乎沦为了笑谈。但更重要的是,随着基层自治体制的迅速崩溃,明朝极为紧凑的基层编制,很快便无法应付日常政务工作了。

明朝的基层编制有多么紧凑呢?

《明史·职官志四》记载,“知县,掌一县之政……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巡捕之事。典史典文移出纳。如无县丞,或无主簿,则分领丞簿职。县丞、主簿,添革不一。”

连官带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四到六人……


那么问题来了,基层自治制度崩溃、编制内人员又无法满足政府职能的要求,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招募临时工。

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所谓的三班六房,都是不受吏部管辖、由地方主官募集的临时工。所以武松一个打虎英雄,县令便可任命为都头;你以为武松是县公安局长,实际上只是一个县联防队长……

而明朝官员的收入,是万万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幕僚系统的。这些临时工的收入来源,除了形形色色的摊派,便是臭名昭著的火耗羡余。这种官员私下创收、私自使用的资金,便为腐败创造了极佳的环境。

于是,明朝吏治大坏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Ps:海瑞的清廉与政绩,与裁撤胥吏、恢复充实了明初地方自治体系,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user avatar   er-ya-43-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有王瑞恩向曹哲道歉内味儿了。

二、很喜欢沈逸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除非你享受被美国情报机构监控的快感,否则你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使用华为的产品。❤️”——来自iPhone12 Pro Max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朱由校? 
  郑和下西洋是面子工程吗? 
  萨尔浒之战,明军损失很大,但后金也损失很大,如果明军再坚持拼一下,是否可全歼后金? 
  明末的人到底如何看待后金? 
  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明朝是否可以吃到殖民时代及工业革命红利并成为资本主义大国? 
  想请教一下诸位大佬,明代宗为郕王时,他与自己的哥哥明英宗关系如何? 
  假如奥斯曼土耳其跟万历时期的明朝杠上会发生什么? 
  从秦到清,但凡杀功臣必使国乱,朱元璋为何能杀的如此“惬意”,动作如此大天下还能安稳? 
  怎样评价徐阶? 
  明朝末年朱姓皇族宗室人口到底有多少? 

前一个讨论
俄罗斯将靠哪些措施应对西方制裁?
下一个讨论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集成电路使用什么仪器制作的?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