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灯下说书人 邀。
先说结论:
利益相关:Mentor 机制的收益者、参与过我司 Mentor 项目落地和二次迭代的关键节点工作。
先说下第一条,在题干给到的参考问题中,已经有很多知友对过去的「师徒制」有了较为清晰的解答,比如 @笑道人 这条
曲艺梨园行的学徒,并不比工匠和买卖人的学徒更高贵或者更耐琢磨。都是四个字——“口传心授”(实际上,应该叫“口传身授”)。
一、平均入徒年纪较小;二、无法像手工艺行业或商业一样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完全融合。 有的把跟师和学艺放一块儿,边跟师边学艺,跟师就是给师父当使唤人,学艺则是跟着师父入门打基本功。有交学费、挑费、脚费的,把跟师这步省了,等于花钱给师父买个使唤人。但是这种徒弟家里不缺钱的,出师也晚,跟师很多时候伺候使唤,也都能在行里行外多见人多学习,算半个体己人。光交钱上门学艺的,师父则通常本着多收留几年学费的意思,出徒也晚。想出师,就更晚得没边了。 所以常所谓的“徒弟徒弟、三年奴隶”,指的是跟师的徒弟。和学艺不学艺,关系不必然。
不难看出,过去的师徒制/徒弟制更偏向于给师傅找了个跟着的使唤人。跟现在的 Mentor 制度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作为现今的 Mentor 制度,mentor 对于 mentee 个人的意义,更多存在于以下几点:
Mentor 的职责包括但不仅限于:
上面的是我归总的常见的 Mentor 职责。当然,在很多完备的团队里,负责作为 Mentor 的同学还有另一层身份含义,那就是导师定义。
我们在职场中,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会经常面临无头苍蝇的场景:不知道自己的业务方向,搞不清项目的计划,想不好未来的规划,做不好方向的选择......
而 Mentor 一般也多为在专业能力上更为优秀的同事和前辈,Ta 能够在业务的能力和职业化等相关的软技能等方向给予你指点和帮助。
在这几年的工作过程中也发现,国内很多公司其实是没有这个制度的。很多时候,Leader 就是你的 Mentor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团队健康发展的一件事。我们首先来看下 Mentor 的角色定位:
发现没有,这三个角色里,是需要老员工和新员工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相对平等和共处时间的,从而能够保证新老员工有足够的信任基础和良性的氛围,才能加快新人的融入程度。
而如果 Leader 身先士卒下场了,一方面是在团队管理中,Leader 的工作密度和节奏使得可能未必做到这样细致;另一方面重复角色叠加,也让 Leader 在管理该员工时候会比较难做抉择。而新人也很难将自己的信任过早的交出给自己的上级,进而让原本可以充分满足的融入打了折扣。
那么,从招聘与人才配置的角度来说:
举个例子:
这些可能都是 Mentor 的引导和帮助不到位所导致的,新人手足无措,老人感到不适。
而从文化和新员工培训的角度来说,最直接有效的传承方式之一,其实是口口相传。
新员工入职,培训也好、发物料也好、巡楼参观也好、各种讲座也好,对于新同学来说,都是信息量巨大的传输模式。很多新人未必能够做到吸收和理解,更别说相关细节了。
而 Mentor 在这过程中,所起到的引导和灌输作用,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新员工传输公司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底线红线...... 同时作为 Mentor 的老员工个人的行为模式也会一定程度上成为新同学的标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化。
举个例子:
这些可能都是 Mentor 的灌输和传递不到位所导致的,新人不知所然,老人觉得反感。
最后,再说说 Mentor 机制对于人才梯队建设和 OD的意义:提前培养核心骨干人员的驱动意识。
一般来说,能够承担 Mentor 角色和身份的人一定是团队里的中流砥柱型员工,他们大多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团队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这些特点会和我们有志于培养自己的继任者/接班人会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性。那么,这些有过一定 Mentor 经验的员工,在管理者选择团队骨干培养和管理人才培养的人选时会相对更合适一些。不仅仅是目标拆解、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更是自我驱动和驱动他人的提前尝试。
所以如果你有想要培养的未来继任者/管理骨干,却又没有经验。建议可以先让 Ta 从 mentor 做起。
最后,补一些我在做 Mentor 、Mentee(新人、被引导者)以和团队里的 Mentor 们聊天时总结的心得。
tips:当 mentee 遇到问题来询问时,不立刻马上反馈,而是进一步追问引导,使他自己思考
当 mentee 自己想办法解决工作中问题时,予以鼓励
可以观察一下 mentee 是因为担心出错还是因为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如果是前者,mentor 可以多加引导:当 mentee 问是不是的时候,mentor 可以通过反问或追问引导 mentee 进一步探索,这样时间长了 mentee 会问自己为什么,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mentor 学会控制情绪、运用同理心,站在新人的角度体会 mentee 的心理,不立刻反馈对错,多给新人一点时间
mentor 自己保持一定的自我觉察:出问题时,先不要想当然地以为 mentee 知道你所想的内容、是否沟通清晰、是否确认 mentee 接收到你传达的信息、任务是不是需要提得更清晰、具体,有无明确交付的时间节点等
将自己组的基本技能、工作习惯和需注意的事项梳理出来成「知识库」,供新人提前查看:编码风格规范、工具使用规范、邮件技能、 deadline 意识、PR 意识等
归纳总结:新人容易出现的错误汇总,一起分析原因。
原则一:逐步升级
原则二:逐步扩大
在新人进来时,就明确说清楚并且鼓励新人的沟通、提问,彻底打消新人不敢沟通、或者怕打扰 mentor 工作节奏的顾虑
入职第一周每天下班前,mentor 与 mentee 安排 review ;后期逐渐适应转为每周一次,或者定期在固定时间段做沟通,保持工作进度的同步
入职第一周建议 mentee 每天结束工作后发邮件给 mentor, 邮件内容包括当天工作总结、个人感受以及所需资源和支持等,一方面观察 mentee 逻辑和工作习惯,同时也在培养工作习惯
当新人已经基本适应后,让新人自己做 checklist,梳理总结工作情况
目的:one on one 主要是为了促进双方对彼此工作的了解,是一个正式的 1 对 1 面谈
准备:回顾上次 Review 中有待解决的,在比较隐私的环境中,最好确定会议室可用
环节:
事后
总结 Review 结果,并记录下来
当 mentee 有意愿融入团队但害羞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拉 TA 一把。在人多的场合多聊一些轻松开放的问题,比如:哪儿人、家乡趣事,兴趣爱好,知乎上有意思话题……总之,把轻松开放的话题焦点转移到这个同学身上,让 TA 说起来,剩下的就交给 TA 好了;
当 mentee 融入意愿不明显时,需要 mentor 创造条件,使 mentee 在轻松的活动氛围里和大家熟悉起来,如 TB(mentor 有想法但执行困难的话可以找 leader 支持),或一起参与各种公司的兴趣小组活动等
始终记得,人是社会性的,都有马斯洛需求中相对高层次的需求,如被爱、被关怀、渴望交流,找到那个点并创造条件满足。多花点时间,别着急
以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