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前读博出来的收益并不高,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读博? 第1页

     

user avatar   Lu-xiao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钱是收益,但收益并不都等于钱呀。愚蠢的人只看到钱,聪明的人会看到钱的代价,会看到何处是信息和资源的集散地,会看到自己的职业的前景、走向与天花板,会看到机遇与留给自己的空窗期,会看到自己的人生状态。

我在高校任职。

如果收益单指金钱收入的话,读博尤其是一般的青椒可能是不高。

但如果我们将收益的指标多元化的话,读博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以我个人为例,作息习惯极差,经常熬夜,看文献、写文章、打游戏、追剧,生活无规律,懒散,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时会坐在座位上发呆几小时不动与他人交流障碍(其实是在冥想)。这样的生活/学习/工作风格习惯,题主觉得我能够去高强度的企业、政府部门、律所吗?光早起一项,规律作息我就做不到,遑论996加班,末位淘汰,kpi考评之类了。

所以,其实我的收益中是有计算考量到我的作风因素的。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理想状态下,它应当与你的付出,你带来的价值,你的劳动成正比。但你爱不爱这项工作,你的情绪成本,你的身体成本,你的作息成本,这些则通常很难量化考虑进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标准。

有的人只要给够加班费,当牛做马无所谓。

有的人千金难买爷乐意。

如果你对你的收入满意,你付出的身体、情绪成本恰恰由多余的工资、奖金形式予以补贴了,你觉得值得。这是一个均衡。

如果你对你的收入不满意,你讨厌你的工作,每天都在与自己的情绪做斗争,格外地在支付你的身体和情绪成本,纵然金钱收入的金额很高,能够保证你体面的生活,但仍然不能弥补你的情绪和身体透支,这仍然是一个失衡。

更不说有些工作只是机械的重复劳动,毫无成长性可言。而博士,能够在某些方面有效地避免这一点。

现在有这么一份工作,它的一般标准是博士毕业,我爱这份工作,我爱思考,我爱科研,排课较为分散,上下班时间随意安排,较为可观的工资收入,单位时间的投入和产出性价比高,能够保证我体面的生活,我不必付出额外的身体和情绪成本,吃住学校,成本极低,环境优美,避免了复杂的人事关系。甚至我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尊敬”以及其他的“资源”(学生,人脉,讲座机遇,假期活动等等)。

你说我高不高兴,愿不愿意干?除了金钱外,后面所例举的因素,都是我的收益噢。

高额收入的人可能每天都被工作榨干而变得筋疲力尽,而我的精神状态每天都是充盈的,且始终在进步。

如果有一天我觉得我的情绪和身体可以被牺牲,我愿意为此换取更高的金钱收益时,我会选择兼职,做更多之前我不愿意接受的项目或者课题。此为高校的另外好处,进可攻,退可守。这个前提是,你得先是博士。

选择读博,毕业了,进入高校,我让我的人生可以不断走向一个正向的循环中,始终保持均衡。而不是每天痛苦,怀疑干着高收入的工作,透支身体和情绪,用鸡汤安慰自己坚持下去,在负面的反馈中不断失衡。

孙子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于敌。不要总想去征服高山、大海,先确保自己不要在登山的途中受伤,不要在航海的过程中翻船。

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要学会找到自己的均衡点。

博士实际上为我提供了这样一种己不可胜,同时又可待敌可胜的美妙中。它不是你登天的阶梯,而只是你托底的保险。意识不到这一点的博士和人,痛苦自然在所难免。


user avatar   teeny-ti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普通人有两次死亡:

1. Ta的肉体死亡

2. 所有了解Ta认识Ta的人全部死亡

博士/科研人员有第三次死亡:

3. Ta的论文不再有人引用的时候


user avatar   Care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读博本身就是目的。

在任何一个行当,能近距离观察体验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是怎么工作的,都是很难得的经历,如果还有机会加入他们,就更难得了。

而读博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

至于读完出来的收益,那是副产品。


家里是工薪阶层。在这个时代,没有大富大贵背景的我,因为运气不错生了一副好头脑,一路升学都很顺利,有这么一个奢侈的机会,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博收益挺高的,即便是我这种生物天坑专业。

我算是博士同学里面混的很普通或者较差的,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博后一段时间,今年刚正式工作,北京55-60万年薪(税前),朝九晚五,周末双休。

身边的朋友,在工业界的有管创业公司整个计算部门的,有和老师一起创业到C轮融资的,最近有个同学公司敲钟上市了。

在学术界的同学,很多都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在北京广东上海的高校立足,完成了阶层飞跃。

也有进体制内的。两个去清华附中教书的。两个去做江浙做科技园招商引资的,头衔非常高。

结婚的同学,另一半大部分是高知,高收入。

读博给了很多人一张高级玩家入场券。性价比高,谁试谁知道。

退而言之,即使世俗上混的不好,读博养成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孤独痛苦共存的能力,抗压能力;创造知识深度思考带来的幸福感;何尝不是一次体验最高精神享受的机会。


user avatar   shi-yi-75-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有半年左右毕业,聊一聊自己的看法。由于还处在毕业焦灼期,观点必然存在局限性,欢迎大家探讨交流。
先简单说下自己的情况,工程背景,之前专业是通信工程,PhD做工程和医学的交叉,具体为微波医学成像和医学信号处理。

1. 从我目前有限的经验讲,PhD过程到底给了我什么呢。我觉得给我最多的,就是足够的思考时间和选择的权利:一个空窗期,以成人的视角去重新看看这个世界,有足够的阅历去慎重的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也是我本人比较看重的。所谓选择的权利,其实就是有了这张纸,可以更有资本的从事想从事的工作。当然,也不是完全没约束的,选择的权利相对大了一些。

我个人不太喜欢太具不确定性的人生(果然,每一个做通信相关的同志都想尽量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比如可能是某个公司,甚至某个小小小小领导的一句话,我们就被安排去做了一个不了解的工作,进而改变了一生。我在公司有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当时被分配到做流媒体传输,之前从来没接触过,如果我一直在工业界,可能因为这一下蝴蝶翅膀,这辈子就要从事流媒体传输和相关网络协议了。 不是说不好,而是这种足以改变一生的蝴蝶效应我不太喜欢。科研虽然辛苦了些,但是戴着镣铐跳舞,总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自己做选择,找到自己相对更喜欢,做着更舒服的内容。之后如果再选择去工业界,方向也会清晰很多。

2. 要看透科研的本质,科研界也有很多规则,其实和外面的世界也没什么不同。在21世纪的今天,科研早就不在神坛上了,真的只是一份普通工作而已。在任何地方工作,为人处世都是很重要的(除非科研强到一定地步,不用看别人脸色,这太难了),虽然科研界相对的更单纯一些。

3. 博士学历,只能给我们一个保底,确保我们能处在一个相对不错的起点。事在人为,没有任何东西是一劳永逸的。想要“混得好”,从博士毕业的那一刻起,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学历会确保我们的下限,却无法保证自己的上限。如果认为毕业了就万事大吉,毕业前夕也没有足够的规划,的确会因为只达到下限而痛苦。

何况,所谓“混得好”,绝不只是用金钱、物质衡量的。人生的收益如果只看钱,那我无脑推荐学CS,大家都去做码农最好。可有很多东西,是不值得牺牲的,有些东西,最起码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是超过金钱的,比如亲情,这个大家自己心里肯定都有自己的衡量。

4. 关于理想和面包的问题。读博的过程的确辛苦,国内外科研界内卷都厉害,我有很多同学朋友不留在科研界,在考虑转码、去公司、考公务员等,面包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说回科研界,有的时候大家要求太高了:只有985、211的教职叫教职,一本、二本的就不是了。在科研界,其实眼界相对低一些,不考虑挤进985,博士在普通一本、二本还是很有市场的,只是大家都看不上,眼高于顶,觉得自己都博士了,就应该去985当教授而已。我有个姐姐,今年国内某211博士毕业,提前主动联系了很多学校,最后去了某一本,直接给的带编讲师。只要自己主动,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5. 我认为,我们能达到的高度,和我们本身的能力直接挂钩,和从事什么职业关系的确不大(机会特别好,遇到风口除外),读博只是个选项,而不是登天之梯。期待着读博可以逆天改命,那是不可能的,对读博的直接收益期望越高,必然失望越大。以公司为例,工作二、三十年,大部分人也就是一个小部门的领导而已,期间也会有波折,和在一个普通大学混到一个副教授差不很多嘛。非得想在全球TOP的学校混到正教授,在这个人才济济、信息不再匮乏闭塞的社会,必然要有远超常人之处,这个目标得用全球一流公司的部门主管去对接呀。我自我认知,自己就是普通人,去腾讯阿里,干一辈子我也是个小兵,带几个新员工打工而已,做不到大领导的嘛。去公司工作,也是天经地义996,进而熬到中年面临裁员危机,考公务员,很可能一辈子就是做一个科员嘛,接受自己的平凡和充满风险的人生,放下自己所谓天之骄子的心态再去选择,路会宽很多。

6. 我个人是比较理想主义的。随着这些年的学习,我越发觉得,能不那么功利化、唯金钱化的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一件事上,把一件没人看好的事情做好,是很值得敬佩的。科研,相对更单纯一些,更具传承性一些。我们往往患得患失,顾此失彼,总觉得这个行那个不行,这个热门那个不热门,这个钱多那个钱少,这个有前途那个没前途,趋利避害,机关算尽,观察了一辈子的风向,却还是一事无成。之前袁隆平爷爷离世,我有写过一个类似的回答。

即使我以后选择去公司,不再从事科研了,这一段经历于我而言也是弥足珍贵的。

7. 从熬鸡汤的角度:趁着最好的、却又接近尾声的年华,去探知一项这个世界上最接近寻求真理的工作(或者,最起码了解它,哪怕得知它不像想象的那么高尚),我个人觉得是很浪漫的一件事。


当然,写归写,喝完鸡汤,我对于大部分想读博的朋友,也都是劝退的主旋律哈哈哈。毕业在即,我个人也很纠结,不确定要留在科研界还是回工业界。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永远都在迷惘,永远不会知道有什么在前面等待着我们。

继续读书,的确需要商榷,且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需要考虑兴趣、年龄、专业发展前景等等。目前大多数人唱挽歌劝退,我觉得挺好的,给不甚了解这个行业的大家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去斟酌。大家绝不能盲目的读,也希望一定了解清楚后,再选择退出。


user avatar   shuangd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文科艺术类博士,目前接近30岁了,坐标上海。对于我来说,硕士毕业后先后工作过几年时间,但是无非都是些编辑类工作,但是这种类型的工作都是有职业天花板以及要面对中年危机的。

我明白每天的007无非就是在透支自己,让自己原地不动地卖命,等过了30岁,上司在我后脑勺开一枪,被优化。因为我的前上司就是这样走掉的。ok,我可以继续找,但是我的职业竞争力过了30就会骤降。对啊,我老了,不能动不动就加班了,我能干的事情95后、00后员工也可以干,而且他们要的薪水可能更少。如果我是老板,我都不会考虑自己。然后呢?开滴滴?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呢?

所以,我去年辞掉工作毅然决然打算考博,当然我也有些学术背景,所以还算顺利就拿了一些offer。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起码我毕业后能够去一个二本大学做老师,我明白这个工资可能还没有我家楼下的全家便利店店员高,但是起码,我会有一些title、然后我还能继续在学校发展、也许也能越老越吃香,也会相对稳定。然后如果有了时间,再弄点副业赚赚钱。我不用太担心35岁了、40岁了该怎么办。最起码我有个托底了。

我不是什么学术精英,在面对内卷化与中年危机的双重暴击面前,我读博也是一种无力的反抗吧。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理解这个世界,比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人要容易很多。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博的收益不高,那只是你看到的表象。

就拿美国来说,学历跟收入之间的关系是完全正相关的。这一点你随便去哪个统计机构查数据都能查的到。更何况,博士学历还隐含着很多其他的可能性——比如同一个单位,两个人的水平差不多,大家也都没有背景,如果要晋升的话,有博士学历的人晋升的概率肯定是要比本科或者研究生大一些的——至少说出去也好听。

至于国内,最近十年博士的数量的确是增长的很厉害,你也能看到找教职越来越难的信息。但这事要分几方面来说:

首先,你去看大家吐槽教职难找,大都吐槽的是985、211以及部分一本高校留人越来越难,但你见过有谁吐槽三本很难进的?现在全国高校数量近3000所,985、211再加上百十所不错的一本院校,总共也不过占了全国高校数量的十分之一而已。前段时间我找个资料的时候,偶然点进广西一所地方学院看了看,他们今年新录用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硕士,其中还混着几个本科。这就跟公务员一样,公务员国考够难了吧?可今年国考报完名一看,还有400多个职位是空着的……

其次,博士扩招是一个全面扩招的过程,这既包括985、211院校的扩招,同时也包括了大量普通一本甚至二本院校的招生。在过去没有博士点的许多双非院校,也都拿到了博士点。这些院校毕业的博士,相对与985、211院校的博士,选择面肯定更窄。但不管怎么说,现在能有博士点的学校总归还是好一些的一本院校,这个优势还是在的。

第三,大多数时候,博士是可以向下兼容的。换句话说,博士如果找高校教职不顺,还可以进企业,当公务员、去国企或者去中小学当老师等等,选择的余地要比本科生和硕士生大得多。就那中学来说,前两年我的同学邀请我去北京某中学(名字就不提了,学校比较好,地点在南城)讲座的时候,中间跟他们校长聊天,校长就说他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招生和招人,尤其是想要几个我们学校的博士,如果我有兴趣可以让我到时候联系一下他们。至于硕士,他们是真不缺了。另一方面,现在就算是江浙地区的很多县城的中小学,新录用的教师里还有一多半是二本、三本的本科生、硕士生呢,博士如果过去竞争力肯定是有的。

当然了,如果你家里有矿有背景,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那我什么也不说。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人来说,如果要进体制内或者留在一线城市,一个博士学位带来的价值是非常大的。还有一点,招聘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很多地方都被叫做招聘,而招聘博士在很多地方叫做“人才引进”,两者走的程序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人不相信,不妨试着做两份假的简历,一份是本科学历,一份是博士学历,投给一些三四线城市或者县一级的国企或者中学试试,看看他们对这两份简历的态度是不是一样。

之前我一个博士同学毕业的时候,我跟她说过一句开玩笑的话,“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用学历来卡你了”。她听了之后笑了半天,之后说“好像还真是这样”。总之,不管怎么说,尽管现在博士的数量仍然不少,但我想绝大多数人也应该承认一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高学历相比于低学历都会在求职中占有更大的优势。只不过,博士之所以给人读博不值的印象,主要是很多人对读博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博士自己,也包括外界。

我们对于博士应该报什么样的心态?我想应该是以一种动态的态度,比如把本科生比喻为步枪,研究生比喻为迫击炮,博士比喻为自行榴弹炮。在以前步枪、迫击炮数量多而榴弹炮数量少的时候,榴弹炮这样的重武器的确是有优势的。假如你是一门榴弹炮,以前可能是归师属部门直接指挥的,但现在榴弹炮多了,营连一级都可以分配到榴弹炮。你可以说榴弹炮的重要性没那么高了,但你不能因此说他的威力不如步枪和迫击炮吧?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学术研究成果。粤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所以,粤语在学术界的级别是:Language 语言。

谁告诉你粤语是方言的?那些想立“普通话”为正统汉语的人。

那么普通话是何出生呢?是满八旗消灭明朝,定都北京后,学习北方汉语不成,形成的半吊子汉语。学术上叫“中介语”。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通古斯语族 >> 满语。

那么满族人入关以后学到的北方汉语是何出生呢?是蒙古灭宋后,学习中原汉语不成,形成的“中介语”,当时称作《中原音韵》,已经丧失了汉语四声中的入声。

因此,“普通话”是汉语家族里,庶出子的庶出子。立为太子,实在难以服众啊。而且这个庶出子,还在拜它心目中的祖宗 ------ 公开在满族村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实在是,亡我汉语之心不死。


user avatar   Grouponsnousetdema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领事馆这个周末必须加班。




     

相关话题

  发表对一个博士生意味着什么?博士生们怎么看待发表这一问题? 
  为什么中国研究者拿着纳税人的钱要用英文去写文章? 
  如何评价复旦女博士李敏? 
  中学生如何阅读顶级期刊文献? 
  套磁 PhD 教授得到这个回复,大概是什么态度呢? 
  如何评价美国总统特朗普提交的首份预算计划? 
  《Science》发文“It’s okay to quit your PhD.”,反映了哪些现状? 
  还有一个月要去美国读博了,很慌张, 怎么办?这样的情况还能换offer 吗? 
  为什么数学 PhD 们喜欢围棋? 
  如何看待港大管轶教授关于新型肺炎先称「疫情已控」,又对媒体改称「这次感到极其无力」的言论? 

前一个讨论
说一个你最讨厌的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16年房价暴涨?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