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否该采用模式化方式?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lai-xiang-man-xiu-opt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模块化的培养方式是否有助于课题组科研的进行?

我理解题主的模块化的意思是比如论文写作规范、实验操作规范等一些入门必备的技能。如果是这些,确实有帮助,且也在我课题组这样运行着。

组里会开设一些必要基础训练有:

1、生物光子学基础原理、硬件、软件培训

2、论文撰写、期刊数据库检索培训

3、激光安全培训

4、生物安全、样品制备培训

但如果你的模块化指得是每个学生只做一小块自己的东西,然后拼在一起形成论文作坊。我确实知道某些组就是如此,有专门负责画图的学生,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做,由专门撰写论文、专门只做实验的学生、专门刷试管、养老鼠的学生等等。

从老师看收益应该是很大的,因为这完全就是公司化社会化的运营啊。但对于学生而言,那没有意义,我会反复和学生强调,我们培养的不是只掌握某一项技能的熟练工,而是人格健全、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家国天下的工程师或科学家。我想这大概就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不同吧。

(2)模块化的培养方式是否有助于刚刚入门的科研人员的成长?是科研人员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进步更好,还是采用模块化的方式为新手规定好,然后让他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更好?如果二者兼顾,那比例是怎样的?

我想你想说的是上述两种模块化的比例。模块化的培养方式确实有助于刚入门的科研人员的成长。但是我更倾向于第一种,只培训基本技能,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独立的科研工作者。

(3)让课题组的人互相分享经验是否现实?我承认有些东西是独门绝技,但从理想的情况下设想一下,把这些技术分享出来,让课题组的发展掌握绝对是有好处的。可能大家并不会对自己的东西藏着掖着,别人来询问也会给予解答,但未必愿意对别人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别人的技术达到或接近自己的高度?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做实验、如何写代码、如何调试、如何写文档、如何查找和管理文献、如何写论文。

课题组的人互相分享经验是最现实,因为他们天天见面,关系熟,有共同导师共同利益。反而你让他们去给别的课题组或者他人讲,反倒不乐意了。另外,独门绝技仅存在工程实验领域这些没法在论文上体现的东西,其他内容在论文上是公开的。而像如何做实验、如何写代码、如何调试、如何写文档、如何查找和管理文献、如何写论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方法,普适化的东西谈不上独门绝技,所以对于一些普适化的内容你在知乎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最后不得不说一个现实问题,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使我们善良,能够支撑得起学生的梦想,成就一个学生的梦想需要的资源是巨大的。我越发能够理解自己的导师,没有钱时候的窘境。没有钱,发生什么都不会觉得奇怪,历史上人吃人的时代也是存在的。目前国内的招生资质是一旦获取就是长期的,无论有没有钱都能招生,这会带来一些隐患。我想我如果没有钱了就会去主动削减甚至停掉招生名额,这样对大家都好。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鸡蛋返生」现象?《写真地理》上发表的「熟鸡蛋变生鸡蛋」论文实验是可复制的吗? 
  国内很多博导,不做科研,要命的是没有指导科研的能力,大家怎么看? 
  家庭普通可以去名校从而当科学家吗? 
  如何评价「中科大一博士点立新规:发篇中文文章才能毕业」? 
  《自然》重磅发现癌基因存在于环形染色体外脱氧核糖核酸(ecDNA)能否带来癌症治疗领域的第四次革命? 
  面对科研毫无招架之力怎么办? 
  多名学者质疑邢立达等人 Nature 文章发现的「最小恐龙」实为蜥蜴,证据充分吗?此事会如何收场? 
  如何看待「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的钱伟长先生? 
  如何看待 7 月 29 日多国科学家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建议《自然-生物技术》介入? 
  网传 NASA 称因地球重力角度,2 月 11 日是唯一能让「立扫把」的日子,是真的吗?有科学依据吗? 

前一个讨论
今天本科刚毕业,做研究所的科研助理怎么样?
下一个讨论
黑客能黑超算吗?





© 2025-02-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