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分析了很多华美的建筑,但是自己盖房子时,砖瓦的堆砌、材料的平衡却难以有一个盖房子理论来指导,我理解的题主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自己的一点点看法,供题主参考:
音乐理论知识的产生,多来源于理论家对某一个时期,某一些作曲家的一些作曲共识及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一些成文的经验性的东西。这是一种间接经验,这些经验在学校可能大多用于分析前人作品,从而从宏观、微观结构上去理解一个作品,得到一些范式,经过消化吸收能够运用在写作当中,你可以叫它模仿、借鉴。这是一种用分析工具去解码、再现的过程。
作曲实践是编码的过程,可以计划性地从框架出发,从体裁、曲式、乐器配置、调性分布、乐句写作、乐句关系、终止、声部安排、主调化复调化和声配制等方面一步一步填满,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动机逐渐发展出来。不同人有不同的写作习惯,内容涉及太多太广,详细的这里暂不赘述。可以先写出带有主旋律的二声部骨架,再添加其他声部。
如果硬要“想”出一个动机,题主可以尝试自己列一条音阶,改变音的顺序,接着加上节奏以及时值,基本就可以用了。
动机可以由灵感油然而生,可以是抒发出旋律性的音的走向,也可以是由动感、动态而生的节奏型。
着手配器的安排之前,先要对于这些乐器及不同演奏技巧所发出的音色特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心中要有声音。先用简单的编制、熟悉的乐器来写(弦乐四重奏想写好其实不容易),觉得听感上有欠缺不足处,混杂还是单薄,是否喧宾夺主,从而考虑做加法、减法。也有一些常用的乐器间配合的组合可以尝试。
不一定要刻意思考要用哪些理论(当然你可以让自己这个练习中尝试使用某个理论的某个配置),理论知识扎实的话,实践中会应该会回想起某些知识,并尝试指导某些部分的调整,关键是一定要尝试去写,写着写着发现自己控制能力不足,就在能力范围内先做好,慢慢改,多做尝试,你就会明白:
还是要多听、多分析学习、归纳范式,多写,多练,多尝试,多思考。
此外,了解音乐发展的历程对于认识音乐写作很有帮助。
但愿能给题主提供一点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