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很多导师都没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读研的学生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觉得一个优秀导师的学术水平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一定是懂得如何和学生沟通,权衡各方面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基本的会带学生。
如果你能够把实验室的环境弄好,该给的计算资源实验条件给足,学生的待遇足够覆盖他的大部分生存所需,那么你来提这个问题就没毛病,甚至他不给力就是他的问题。如果以上都做不到,而这个学生在你看来,至少在面试和本科他都表现的很好的话,导师是不是也该反思下自己做没做到位。
尤其是在国内的硕士,大多数是一篇ei完事,还有那么多专硕只需要做项目,说的难听一点,对于硕士的研究生,没有论文,工程做的好照样能找到工作。而导师是需要论文需要项目去评优的,当然我说的这些条件都比较差的情况下都是磨洋工摸鱼了。如果一个导师能够处理好实验室环境问题,计算资源实验环境问题,学生待遇问题,这些研究生大多数是不会不好好科研的。
另外一个就是导师的水平问题了,如果是一个在工程和理论研究都把控到位的话,最好的指导方式是学生的第一篇文章,大多数细节是需要导师去把控的,而不是什么都是学生做,让学生去乱撞,你连这个领域的最新动态都不怎么知道,更有甚者连核心工具都没用过,就知道指挥学生去做,整天听听组合报告,和学生讨论一下什么干货都没有,学生只会觉得你没水准。说句难听的话,国内不少研究生导师,一旦混到副教授了,就不自己亲自做科研了,掌握不到最新的研究动态,整天只知道读读论文,大多数论文还是听学生报告的,工程水准还不咋地,最基本的工具都不会,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要不是他们生的早几年,现在的很多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从本科就开始做研究,对自己研究的领域的动态跟踪,方向把控都不亚于他们。而且学术圈近亲繁殖严重,除了一些top院校,同等层次,最优秀的工程和论文并重的优秀博士都去了工业界,因为在大学不如这些工程做的垃圾只会水论文的博士们会搞关系啊。我说个例子,我们这边有个小导师就是这样子不自己做工程了,指导也一般,整天就知道讨论,给不出切实的方案指导。有一个学生也没怎么管,去某米实习,实习的leader正好认识那个小导师,然后因为之前和那小导师合作过,直接对学生说:噢,那个谁谁谁啊,没什么东西,还想骗我钱去搞。你猜学生能看得上导师不...很不巧,这些东西就是中国大多数导师和学生矛盾的根源。
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其中的一些导师们别以为自己就知道学生有几斤几两,还有很多学生为了少干活故意示弱想早点毕业的,而你有几斤几两学生们可是清楚的很勒,根据论文和平时的接触早就确定了自己下一步的相处模式。如果一个导师带的一个学生对他有意见,那是学生的问题,如果一个导师带的一届,甚至每一届都对他评价不佳,那么你说是谁的问题呢?
我写这么多不是为了加剧导师和学生的矛盾,而是想让要做和想做导师的博士们,都9102年了,别以为自己受压迫的就想着去压迫学生,现在的95 00后哪不是家里的宝?中国都要全面小康了,还跟人家提艰苦奋斗那一套,自己却赚的盆满钵流,拿着压迫学生的血汗钱,您心里还心安理得么?当然那些优秀的懂得这些相处之道的导师们,随便哪个学校打听一下风评就知道了,不仅学术做的好学生评价也高,这就是正收益。
最后我觉得一个好的状态就是,导师和学生都是相互成全,而不是让学生觉得你是他人生路上的拦路石,能做到学生路上的垫脚石那也是非常优秀的导师了。还是那句话,姑且不论水平如何,能够解决好实验室学习环境,能够解决好实验条件,能够解决好学生待遇,在中国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导师了。
另外至于某些人说十个人里面只有两个人是优秀的,这就是扯犊子,冷门专业可以这么说,作为方向排名前十以内,尤其的热门专业,吸引着全领域最优秀的一批人,却让他们只为了一个学历隐藏实力,那才是最大的悲哀。作为热门的专业排名前10,就拿计算机来说,真有特别差的?只是一两个科研坚定的艰苦奋斗,剩下的看特么天天艰苦奋斗发个论文说的好像作用多大一样的,我自己实习,搞点想做的项目,摸摸鱼不是一样的,里面优秀的不照样年薪三四十万以上的offer,这样的大概占了七八个,还有剩下两个,水平可能稍微一般,但是也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领域,还能做的不差的,照样拿个二十多w的白菜offer。就拿我们实验室那位研究看起来最差的,照样靠着做前端混进了阿里。这些学校是没有资格说学生水平差的,因为最优秀的都叫你们挑完了。
话题敏感,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