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要引用。
需要引用主要是因为我们弱,你要是够强,就不用引用论文。
你要是特别强,连数据都不用给,自己脑补一个就行,然后直接发核心。
不信?
是时候让你感受一下真正的力量了:
“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首次在本文中提出”
“本人从未见过宁波甬江大桥的设计”
“目测估计的”
你服不服?
不服的话可以仔细看看这篇文章:
所以说嘛,需要引用论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弱嘛……
正如 @赫连镜繇 的答案所说,最大的缘由是为了提高论文可读性。一篇论文里,你要着重强调的是自己原创的部分,而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或者那些帮助你提出论点的背景性内容,则直接通过引用前人研究来注明。这样:
(1) 作者不用从宇宙大爆炸、盘古开天地写起,直接强调自己后来做了哪几件事就行了;
(2) 读者也不用费劲巴拉看一堆非原创性的内容、更不用从字里行间里寻找哪些是作者那一点微小的贡献;
(3) 编辑和审稿人也省很多事,降低“抓瞎”的程度。
这里想要强调一点的是,引用并不是因为作者不够强。许多领域里都有一些奇怪的“风气”,而在人文研究之中,“引得越多说明你越弱”(甚至还有两种进化版:“引文作者职称越低说明你越弱”、“引用文章的作者的‘辈份’越低,说明文章作者越弱”)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想法——事实上,在文章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前提下,当你在写作中正确引用别人论文的时候,你文章小段落的逻辑结构也会因此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段的意义。一般来讲,自己凭借直觉独立表述出来的论述起点,与通过前人论文概括出来的论述起点,二者的深度总是不一样的;而经过引用他人研究以后,后面的论述往往可以与前人研究产生对话,不仅论述更容易展开,读起来也会更舒服。或者说,有些论述看起来似是干巴巴的蜻蜓点水,但如果能正确引用前人论文,往往就能展开出层次了。
况且,论文不是荒原之中让作者秀存在感的“纪功碑”,它应该是给人读、供人们提高知识水平的。大多数专业研究者自己做的那个小课题,在读者一方而言很难全面周知;而较为全面的引用前人研究,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索引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脉络。毕竟这世上需要用到“这一小块”知识的,并不只有“那几个”研究者,还可能有其他对“这一小块”并没有多少先期了解、也不打算投入很多年甚至读个学位、当个教授来厕身“那几个”研究者之中,只想通过正常的阅读就能找到信息的普通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准确、详略得当而又信息量大的引用,反而是对作者学术能力更大的考验。
我知道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些不用引文的“吊炸天论文”之类。但事实上,在学界真正能不用引文写论文的人,绝大多数是因为当官、当领导,身居要职,用自己的权力来为自己说的话背书。说实话我觉得这没什么可崇拜的。
如果没有,也不是不可以
根据我司规定,五十人以上猿工群以及五万粉以上微博账号、一万粉以上抖音账号、不论粉丝多少的公众号,不管是因公注册还是私人持有,都必须填表上报。我司不知道知乎。
知乎上骂我司的负面消息比微博上骂的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