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查找话题
首页
如何评价 22 岁 MIT 博士生曹原获评 Nature 2018 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并居榜单首位?
如何评价 22 岁 MIT 博士生曹原获评 Nature 2018 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并居榜单首位? 第1页
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其他入选人,对我国的未来信心大增
尤其是5、6、8、9
怎么看怎么像感动中国人物系列
这样还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半壁江山中华家要占了
chen-yi-lun-30-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图给你,赞给我!
forestz-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口径差异?当场没死就不算?
naturezi-ran-ke-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消息说孙卓决定回深圳读书啦。
想对小孙卓说,回到父母身边也要记得,父母不是完美的,姐姐弟弟也不是,有不适应有摩擦不符合生活愿景,甚至有矛盾都是正常的,是每家每户过日子都存在的。希望你平常心,对生活也好,对人也好,不要抱太大希望,当然也不过于担忧,都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一地鸡毛。只愿你健康快乐,好好学习,强大自己,创造美好。
鸽鸽鸽鸽鸽鸽鸽鸽
看了这家人故事好几天,孙卓爸爸真真不是一般人。聪明能干,坚强勇敢,有担当责任感强,对儿子有着刻骨铭心深沉的爱,是个伟大的父亲,丈夫,儿子。
15岁时外出闯荡,勤劳能干有商业头脑,很快就赚得第一桶金。转做其他生意赔了也没什么,内心自信强大。去了深圳带着儿子是为了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头脑重视教育。儿子丢了,曾全家在派出所下跪,曾上访被截被骗回去,曾四处寻访,被骗子拿刀威胁,曾绝望到想一了百了,最终他都勇敢面对,抗下所有。父母年事已高四处奔波找孩子,妻子抑郁想了结生命,女儿经历着痛苦撕裂的家庭,孙爸爸勇敢承担起这一切,自己一人外出寻子,又靠自己的聪明勇敢赚钱养家,硬生生扛起这个家,扛起丢儿子的痛。稍微有点社会阅历的人就知道这爸爸是多么坚强伟大。
孙卓才不到18岁就能看出完美继承了爸爸的精神内核。不是所有人在这么小的时候就能有智慧想清楚接受现实,走出舒适区有勇气千里认亲,见到爸爸妈妈叫出“爸爸妈妈”,说出“爸爸找了我这么多年太苦了,我得有个交代”后决定跟爸爸回乡认亲,还自责是自己太容易相信别人了,第一次面对媒体自信表达有逻辑有观点没太大漏洞,这孩子已经初见自信勇敢,聪明善良,有担当有责任感,跟他爸爸如出一辙。比他爸爸年轻时更强的是性格沉稳,阳光健谈,脾气好太多。假以时日,这个孩子了不得。
再看“”养父母”,猜测应该是勤劳朴实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溺爱又有着深深的精神寄托。可是思想愚昧,重男轻女,无知愚蠢,对另一个家庭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视而不见,毫无反思,事到如今看不清形势。从人格品性来看,跟孩子亲生父母高下立判。
一方是坚强伟大的人格,一方是无知愚昧作恶,外人一眼看就能做出选择。可是孩子还有情感这个坐标,“养父母”再愚昧也是朝夕相处的有情感连接的,亲生父母再伟大也没有发自内心深处的依恋和爱。所以两难,所以痛苦,想到这痛苦也是自己所爱的“养父母”所造成的,就更痛苦了。
孙卓可能会看着所爱的“养父母”入狱,姐姐们的怨恨,可能会面对周围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的异样眼光,可能会愧疚无法报答爸爸这么沉重的爱,可能会世界观崩塌,内心撕裂。如果选择亲生父母,可能会生疏格格不入,可能面对新环境又得经历磨合痛苦,可能愧对“养父母”觉得自己背叛了。向左走向右走都是痛。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孙卓有个活生生的精神榜样,孙爸爸。再为难有爸爸四面楚歌难吗?再痛苦有爸爸这么多年痛苦吗?再绝望有爸爸当年绝望吗?所以最终他还得跟爸爸一样,勇敢扛起这一切,痛苦却又坚强。
更加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世,14年来都是健康快乐成长,乐观开朗,阳光温暖,虽然此次事件冲击较大,但不足以改变性格本质,这给他今后的人生抹上一层明媚底色。比起另一家孩子从小知道身世这么多年在敏感疑惑中度过,可强太多了。
所以啊,小孙卓,勇敢一点,扛起这一切,像你爸爸当年所做的一样。总有一天,你会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内心自信又强大,反过来变成你爸爸的精神支柱。
如何评价 22 岁 MIT 博士生曹原获评 Nature 2018 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并居榜单首位? 的其他答案 点击这里
1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导师评价网」mysupervisor.org ?
今天本科刚毕业,做研究所的科研助理怎么样?
第一次写学术论文无从下手怎么办?
如何看待「不少海归学者在国外可以发表高水平论文,而回国后却只能平凡地灌灌水」这种现象?
项目/学生/经费/Paper,青年科研人员倒在哪关?
意识会是宇宙中一种无法解释的能量形式吗?
有哪些被大众误解很深的论文或研究?
如果将天河二号送到1960年的中国(单纯考虑算力,不考虑程序和硬件接口),会使我国的科研带来多少帮助?
科研到底比拼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觉得最近20年科学上并没有太大的发展?
前一个讨论
热带雨林土壤贫瘠,那我们的部分富养的生活污水(比如大量含磷或其他无机盐)为什么不拿来浇热带雨林?
下一个讨论
《延禧攻略》中有哪些值得深究的细节?
相关的话题
理论物理学家 Philip W. Anderson 逝世,如何评价他一生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布 2019 年增选院士名单,有你所了解的么?
李家洋院士称「只认第一作者,还怎么鼓励合作」,也有人担心水论文,你认为哪种对科研发展更有利?
你们怎么看待“我们总是把最差的心情和最糟的态度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都给了陌生人”?
媒体称中国科研经费超过五千亿但成果寥寥,原因何在?
家庭普通可以去名校从而当科学家吗?
是什么触动了您想读博士的那根神经? 已经读了博士的是否已实现了您当初的愿望?过程中你有什么烦恼?
请帮忙定义“中国式科研”?
2021 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布,共 191 人,你对哪位科学家有所了解?
为什么现在中科院的老牌强所,其所长不是院士,或没有发过CNS?
有把毕生贡献给科研事业的觉悟,理论和实验学科哪个更加适合我?
为什么部分有成就的华人科学家未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优青的成果都是什么水平?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如何看待《自然》调查显示,在中国读博远比在国外痛苦?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难点是什么?
2018 年最让你感到振奋人心的法院判决是什么?
如何看待石正丽、高福等 7 位学者发文呼吁将 SARS-CoV-2 重新命名,以免产生误导和不利影响?
你发表第一篇英文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假如我有把物质的基本组成一眼看穿的能力,我在材料学的大坑里面会得到怎样的发展?
如何看待「武汉两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奖」?
国外如何评价科研人员水平,和他们的科研成果?
如何看待从北京大学生物系退学转学到北京一家技校的周浩,成功拿到北京户口与教职?是否说明条条大路通罗马?
国内理科在读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科研经费吗?
中国高能物理研究会在今后几十年内迎来一个高潮么?
如何看待中国的高考制度?
院士长文「如何走出科技评价体制的盲区」反映了我国科研领域哪些问题?
我们每年培养这么多的博士,为何科研实力还是不如美国呢?
西北农林科大许晓东组历经艰辛首次发现「病毒中的朊病毒」,具有怎样的意义?
2015 年你在科研上有哪些值得分享的进展和感悟?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隐私政策
© 2025-03-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