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Science 3 月 1 日发文:室温下循环塑变对铝合金的析出强化? 第1页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研究如果产业化得好,每年怕是能为铝合金行业省下上亿的工艺成本。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合金强化机制,有望将使用了一百多年的高温时效工艺(即俗称的“烤一烤”)淘汰,从而省下大笔的电费和时间成本。


在出厂之前,为了提高铝合金的强度,通常都把它要放到炉子里“烤一烤”,进行时效强化。

“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使均匀溶解在铝中的合金元素聚集,形成许多细小的的纳米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就像一颗颗小钉子,能将材料钉住而不发生相互滑动,从而提高抗变形能力

合金元素想要聚集,必然要移动扩散。但在致密的金属中,并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原子自由移动,需要借助一种叫做“空位”的缺陷,像玩华容道一样进行移动

这样的空位只能在高温下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将铝加热(120~200℃)并长时间保温(几小时以上),才能使得合金元素聚集形成颗粒,从而强化金属。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不需要加热保温,也能产生足够的空位,完成上面的强化过程。

他们提出的方法是:撸一撸(啊呸,划掉)循环往复的对铝进行拉伸和压缩。

在拉压的过程中,金属会受力产生变形,产生一种叫做“位错”的缺陷:

而这样的位错在滑移变形的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很多空位。合金元素也就能够通过这些空位移动聚集成纳米颗粒,完成强化效果。

由于该过程在室温下花几分钟就能完成,相比需要加热并长时间保温的传统工艺,能省下大量的电费和时间成本。

欢迎关注:




  

相关话题

  碳中和是什么?它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吗? 
  金属材料研究生如何做科研? 
  现在各高校那些特 X 副研究员三年或六年之后没能被续聘的话,之后的职业生涯会如何? 
  你在物理学科普书中学到过最令人震惊的知识是怎样的? 
  舱外航天服设计当事人罗建平回应,在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均从事研发工作,那么应该如何认定成果的归属? 
  如何评价文章《反对背后:高校学阀与李彦宏的生死战争》?李彦宏入选院士的争议是因学阀而起吗? 
  自然界有哪些长相可怕的动物? 
  超级灾害能毁灭人类文明吗? 
  为何「地动仪」会从教科书中删除?该做法是否合适? 
  专家称唐山 4.8 级地震属 1976 年地震余震,这有可能吗? 

前一个讨论
科普创作与科研工作本身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为何立方晶系中没有底心立方?





© 2025-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