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盗版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吗? 第1页

  

user avatar   f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来普法的……其实很多你们以为的盗版,法律上不属于盗版行为,而属于“合理使用”

各国的著作权法规定不同,先来看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主席令第二十六号)

第二十二条摘抄如下,注意看加黑部分: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你下载一部电影窝在家里看,属于“个人欣赏”,是合法的,而提供下载是违法的。

复印国外那些贵到爆炸的教材,同样也是合法的。

总体来说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还是充分照顾到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BTW,美国的著作权相关法律同样也有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当然,比我们要严苛一些:

zh.wikipedia.org/wiki/%

(需翻墙)

摘抄如下,注意看加黑部分:

第一部美国版权法于1790年制定。现行美国版权法(17 USC)中有关合理使用的部分摘录如下(§ 107):

在第106条和106A之规定外,对一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的合理使用,无论是通过复制、录音或其他任何上述规定中所提到的手段,以用作批评、评论、新闻报道、教学(包括在课堂上分发多份拷贝)、学术交流或研究之目的,不属于侵权。在确定任何一特定案例是否属于合理使用时,必须考虑到下列因素:
(1)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包括这种使用是具有商业性质或者是为了非营利的教育目的;
(2)有版权作品的性质;
(3)同整个有版权作品相比所使用的部分的数量和内容的实质性,以及
(4)这种使用对有版权作品的潜在市场或价值所产生的影响。

瞧,美国人在立法时同样也考虑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user avatar   mickeyl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5-05-21更新:增加了对 @汗青 的回答的评论)

盗版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吗?这个问题在商业领域和学术领域有着截然相反的两个答案:

  • 对商业领域,盗版是毒瘤;
  • 对学术领域,正版才是毒瘤。
@唐缺

的高票答案事实上只适合于商业领域(包括商业软件、小说、游戏、电影等)。因为在这里,正版销售收入是相关从业人员继续产出高质量成果的动力。所以,我一直支持正版软件(我的电脑上没有一个盗版软件——买得起的用正版,买不起的用免费或开源的替代品)、正版小说、正版游戏(我的Steam账号里有上百个游戏),并去电影院看电影。

然而,在学术领域(以数学、理论物理、理论计算机等理论学科为代表),“为知识掏钱”则反过来成了阻碍学术发展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魔鬼。原因是:

  1. 学术研究人员不靠版权收入生活,其薪水来自供职的高校或研究所。
  2. 在知识传播这一点上,学术研究人员确实是“活雷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免费看到自己的论文和专著,从而提高自己的学术影响力(以所谓的“被引用率”为代表),并由此获得更高的学术地位和更高的薪水。
  3. 虽然论文和学术专著的购买费用都高得吓人,但事实上受益的是Elsevier、Springer等出版商,论文和专著的作者几乎无法从中获益。反过来,如果论文作者希望读者能免费看到自己的论文(即所谓的“open access”),反而要向出版商交钱(一篇论文大约需要交数千美元,以换取读者的免费阅读)。
  4. 即使是本科教材这样的“准学术著作”,作者也很难从中受益(可能只有同济《高等数学》这样销量极大的教材有赚钱的可能)。相反地,和论文类似,作者往往需要向出版社付费来换取教材的出版(可能是通过申请相关经费来支付)。那么高校老师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是为了什么呢?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教授的课程找不到合适的教材而不得不自己写,也有可能是为了获得量化的教学成果。无论怎样,相当一部分作者(至少我所知的数学圈里的专业课教材作者)依然愿意免费传播自己的教材(例如为选自己课、用自编教材的学生提供电子版)来降低学生的负担,同时换取自己的影响力。
  5.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学术出版商存在的价值——和小说出版商一样,学术出版商也对论文、专著、教材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问题在于,他们对论文、专著、教材的收费太高了!出版商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对论文、专著、教材的定价远远超过了合理的界限以及作者的意愿

因此,商业领域和学术领域的区别是:

  • 在商业领域,作者通过销售作品获益,所以盗版是毒瘤,因为它减少了作者的收益;
  • 在学术领域,作者通过传播作品获益,所以正版是毒瘤,因为高昂的正版价格阻碍传播反而伤害了作者的利益
    (由于评论中有一些误解,此处加个备注:这里“正版”是狭义的,指的是国外垄断出版商以动辄好几十刀、上百刀、甚至数百刀的高价出售的论文、专著、教材,“正版是毒瘤”应理解为“‘为知识付不合理的高价’是毒瘤”。同时,个人认为国内几十块RMB的中文教材或英文影印版在合理的界限内,算不上“毒瘤”。)

事实上,在出版商允许的前提下,学术研究人员往往会把论文预印本(preprint)放在个人主页、arXiv或ResearchGate上供读者免费下载。不少作者出版专著或教材时,也会和出版商谈判,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免费下载(比如把某个旧版本放在个人主页上,或者在出版一段时间后公开)。如果出版商太强硬不允许,作者说不定还会感谢(非法) 提供其作品电子版下载的人(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态度)——既增加了潜在的引用率和影响力,又避免了自己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如果题主的目的是学习知识,为什么要违背作者的意愿,去帮助出版商这个魔鬼呢? 如果题主为自学CAD而下载电子版书籍,只要你确认其作者是大学教授而不是靠写书维生的独立作者,那么我就理解并支持你的做法。同时,我也鼓励大家用以下方式免费获取知识:

  1. 在arXiv、ResearchGate或作者的个人主页(如果有的话)获取论文或专著、教材的电子版(一般而言,这不是盗版行为,作者主动分享是得到出版商许可的);
  2. 在Bookfi(Electronic library. Download books free. Finding boooks)这样的电子书网站下载专著或教材(这是盗版行为,但你不需要像下载盗版软件、小说、游戏、电影一样承受道德负担)。

———————————(以上为原回答)————————————

@汗青

的回答(

盗版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吗? - 汗青的回答

)中所举的出版《亚洲地区古兵器图说》的例子,实际上跟我的回答并不矛盾:

  1. 我的回答中已经说过,垄断暴利说的是Elsevier、Springer等国际学术出版巨头,而不是国内出版社。事实上,国内出版社几十块RMB的定价在我看来是合理的,并未成为阻碍知识传播的毒瘤(我认为这样的价格跟国内出版社在学术界没有形成垄断地位有关);
  2. 汗青的例子是文史类出版物,跟以数学、理论物理、理论计算机为代表的理科基础专业有很大区别。我相信汗青所说的出版社帮助他“录入,排版,编辑校对,历时大半年完成”是实情。然而这样的体贴服务并不会发生在Elsevier、Springer旗下的理科出版物上——在这里,录入、排版、编辑、校对都是作者自己的事情,至多会得到同样义务劳动的编辑和审稿人的协助(见下面一条)。
  3.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理科论文的高质量是由严格的同行评审保证,而执行同行评审的期刊编辑(editor)、审稿人(reviewer)和作者一样,都是义务劳动,得不到一分钱报酬!国内某些XX学报还会象征性地给审稿人50RMB报酬,Elsevier、Springer这类垄断巨头则是一个子儿也不会吐出来的。我所知的担任Elsevier旗下期刊编辑(知名期刊的编辑都是该领域的顶尖权威专家)的唯一福利就是——允许免费下载该期刊(而不是整个Elsevier)的论文(要哭了是不~)。
  4. 所以,期刊的质量只跟编辑、审稿人的素质有关,而跟是否商业化没有关系(反正不管商业还是非商业,都是义务劳动)。以我所在的范畴论方向为例,我们方向有两个SCI专业期刊,一个是免费公开(作者免费发表+读者免费下载)的非商业期刊TAC(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Categories),一个是Springer旗下的ACS(Applied Categorical Structures)。但事实上,非商业的TAC是我们方向公认最好的期刊。
  5. Elsevier、Springer等垄断巨头的不合理暴利是上百年的历史积淀而成。然而,时代已经发生变化,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深入和新一代熟悉网络的研究者的成长,arXiv、ResearchGate等免费学术分享平台,以及TAC这样的高质量免费期刊的发展一定会破除出版商的垄断,倒逼学术出版界的改革。在这些垄断巨头日薄西山之际,难道作为用户的你还要抱残守缺,不是正版专著就不学习、不查阅、不引用?

关于学术出版界的这些事情,

@陳浩

盗版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吗? - 陳浩的回答

)、

@笨蛋小明

盗版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吗? - 笨蛋小明的回答

)的回答中也有介绍。这里我再补充一下,同时兼顾回答

@果程C

盗版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吗? - 果程C 的回答

)的一些问题:

  1. 对于论文和专著(暂时不谈教材),国外垄断巨头的高价是用来宰高校图书馆的,不是针对个人用户的!
  2. 所以,作为高校的学生和研究人员,需要查阅论文、专著,通常的做法是利用校内IP访问该高校购买了版权的电子版资源,或者去图书馆借阅纸质版资源。Elsevier、Springer并不指望个人用户自掏腰包高价购买其论文和专著!
  3. 然而,高校购买了版权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当你作为一个没有科研经费的学生或年轻教师(经费充足的研究人员可以自行购买),如果需要查阅学校没有购买版权的论文或专著、作者又没有公开preprint,怎么办?这就回到了题主最初的问题——难道自掏腰包购买几十刀一篇的论文、几百刀一本的专著吗?你傻啊!Elsevier、Springer本来就没打算赚你这点小钱!这时,合情合理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 要求学校图书馆购买该资源(不一定成功,而且需要长时间的等待);
  • 请求你熟悉的某个经费充足的老师或同事购买该资源(看脸的时候到了~);
  • 向其他拥有版权的高校的同学、同事求助,帮忙下载该资源(这是盗版行为——高校购买版权的资源在法律上是仅限本校师生使用的);
  • 通过Email请求作者发给你一份PDF(作者发给你论文的preprint可能是合法的,但对于专著,即使作者发给你草稿版的PDF往往也是被出版商禁止的);
  • 到Bookfi等第三方盗版网站下载该资源(这也是“盗版”在学术领域对于知识传播的促进作用)。

最后再次强调,本人的以上观点是针对漫天要价的国外垄断出版巨头。对于

@汗青

的回答里所提到的服务贴心、定价合理的国内(没有垄断地位的)良心出版社,我绝无反对的理由——国内出版社价格合理的中文书、英文影印版,例如科学出版社影印的GTM系列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的系列英文教材,价格一般只有国外原版的1/20,这样的正版自然要支持。但对于我们学校没购买版权的国外英文原版书,我仍然会求助于Bookfi的盗版资源并不会因此产生道德负担。


user avatar   wang-xiao-ming-56-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似乎问题的讨论开始有些跑偏,变成了研究人员

@陳浩

等人和编辑

@汗青

等就"学术出版时否价格过高"进行的讨论.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偏离了问题的核心既"盗版",但却依然不失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只是在看完汗青先生的答案之后,实在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学术杂志投稿的现状,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可以概括为用自己的经费写论文,用自己的经费发表,再用自己的经费下载回来阅读(简直就是在妹妹的房间,用妹妹的电脑,玩对妹妹耍流氓的游戏的翻版阿). 汗青先生说这是作者为了让自己的文章可以传播需要付出的代价,在评论里还有着本质上类似于"工人如果不想被剥削可以不去工厂工作"的回复,这实在是让人无语.

那传播的成本到底有多高?我觉得不妨从学术杂志的历史开始探讨.

1,背景

史上最早的学术杂志一般被认为是1665年发行的「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伦敦王立协会纪要),作为对应学会(伦敦王立协会)的会报所发行.

诸如查读制度等一系列学术论文志的基础在此时就已经有了雏形,而这本杂志则是通过一部分免费发送一部分贩卖的形式发布,而整个17世纪,18世纪与19世纪,这部期刊都是靠着协会与其他支持在亏本运行.不过好在相对于学会的其他收入,这期刊虽然越刊越多,却也不至于支持不下去.

引用参见[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


这个时候的学术期刊,被称为"赠与的循环"(Circle of Gifts),即"研究者投稿,研究者查读,印刷之后再发布给研究者".这是学术期刊的黄金时代.

图片参见[

電子ジャーナル入門

]

然而good old days总会终结,改变出现在20世纪中期,严格来说是2战之后.还以伦敦协会纪要为例,1948年开始这部杂志出现了持续性的盈余,请记住这一点:

二战之后,学术志就已经开始出现常规性盈余了.

2,起因

二战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学术杂志开始盈余?明明学术杂志的运行模式从17世纪起直道今天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二战之后这黄金时代的破灭,导致了今天学术杂志的虚高?

答案有些奇怪,是冷战.

二战结束后不久,建立在战败国尸体上的美苏联盟便宣告破裂.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便开始了全面性的对抗,既然是全面性,那自然少不了科学教育方面.到处是文盲没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超级大国可算不上真正的超级大国,更何况原子弹的威力摆在那里,大家都明白科学技术落后有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于是所谓的"大科学"(big science)时代开始了.

大科学代表之一的" 超导超大型加速器"遗址.这一项目在花费了20亿美元之后因为预算太高(110亿)被国会终止.不过考虑到其在苏联解体后没多久便被终止的事实,很难否认对苏联的恐惧是持续这种大型项目的深层驱动之一.

在美国苏联为首的超级大国带领下,两个阵营纷纷加大对于高等教育和研究活动的投入,研究者数量激增,竞争加剧,学科也开始进一步细分,论文数量上升的同时每篇论文的字数也在不断变多,随着每一册杂志越来越厚,单价也开始上升,同时营运学术杂志的大学与学会也获得了一定利益.

然而这个时候,这种上升还是正常的.

但激增的杂志印刷负担产生了一个问题:纵使研究经费的增长使得学会与大学刊发期刊再也不需要赔本赚吆喝,但刊发学术杂志本身成了一件过于耗费精力的事情.研究机构不是出版社,不可能把大多数时间扔到这上面,越来越精细的领域划分也使得学会难以覆盖所有的领域的成果.同时,"Publish or perish"(发布论文或者死,好吧我瞎翻的)的研究成果评论体系也开始成形,再次减少论文发行数量已经不可能.

于是作为一个必然的结果,商业出版社开始进入学术出版领域.时至今日,商业出版社已经占据了科学,技术,医学出版市场的2/3.[学術情報流通システムの変革期における大学図書館の取り組み

itscom.net 的页面

]

但是,这时候一切依然还是正常的.我们姑且称其为学术期刊的白银时代,毕竟经费大量流入嘛.

3,发展

问题出现在70年代.随着商业出版社的大量进入带来的越来越多的论文数量,大学与其他研究机构终于开始买不起期刊了.期刊没人买商业社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会倒闭,不想倒闭怎么办?涨价!

于是赠与的循环之后这个新的循环出现了:

杂志没人买->赚不到钱->涨价->更加买不起->更加赚不到钱->...

这个可怕的循环被称为Serials crisis.事实上,从1970年起学术杂志的价格在以大概每年10%的价格不断增长.这已经高于了图书馆预算的增长,结果便是长达几十年的不断循环.索性大学图书馆还是有些家底,勉勉强强还能这么撑着等死,这便是学术杂志的青铜时代,毕竟半死不活最适合青铜了.

例如从日本的状况来看,是这么个德行:

图中黄色,红色与蓝色代表的分别是私立公里与国立大学图书馆的外国论文购入花销,红色曲线为购入的论文总数量.日本因为泡沫经济的影响前期受 Serials crisis的影响较小,但到了80年代末,也终于无法承受越来越多的花销开始削减购入的论文数量——然而即使如此总花销还是越来越大.

论文购入量的减少带来的便是大量中小发行商的破产与转行,但大型发行商们却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们用出了最后的手段:

你们可以不买影响因子低的期刊是吧,但你们总不能不买核心期刊吧?我反正要的就是有人买我的东西,那我把核心期刊的发行商买下来不久好了.

新的一轮兼并与收购潮开始了,而学术期刊的黑铁时代,也正式拉开帷幕.

4,爆发

收购潮从80年代末起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曾经群雄并立的学术出版界(图中特指科学,技术,医学出版界)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出自[英国下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报告书"Scientific Publications: Free for all?",2004]

可见近7成都已被大型出版社占领,这些大型出版社得到了核心期刊的发行权后作的第一件事自然不是降低价格,而是继续大幅提升售价,因为这是刚需,核心期刊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怎么可能不买.于是90年代后,期刊售价以平均每年8.5%的幅度继续提高:

出自[Library Journal Periodical Price Survey, 1995-2009.]

而与此同时,美国CPI增长情况则是:

出自[2012 Study of Subscription Prices for Scholarly Society Journals]

注意从这时候起,学术期刊的定价就以经不再是黄金时代的赠与的循环,不是白银时代的受惠于政府投资,也不是青铜时代的小出版社迫于生存,而是黑铁时代的,黑暗的大出版商们单纯对于利益的不断追逐了.

5,挑战?机遇?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断发展的互联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发现通过发布电子版杂志,可以有效地减低成本,提高效率.根据ALPSP(Association for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的调查,至2008年STM(科学,技术,医学)杂志的96.1%;人文,社会科学杂志的86.5%都已经可以在线访问.

那么,发现什么了么?对,在这个学术出版界已然被寡头控制的时代,要想使得绝大多数杂志电子化,不得到寡头的支持是不可能的.而大型出版商们对于利益的敏锐嗅觉也同样强大,他们没有因为电子杂志影响了纸质杂志的阅读量而抵制,而是欢愉的跃进了这新的海洋,大肆吞噬着新鲜的猎物——也是,他们是出版商,不是印刷行,只要能够出版,是不是纸质都没有关系.

以Elsevier的ScienceDirect为首,各大出版商各显神通.通过与各国研究机构订立契约,大型出版商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使得大学与其他研究机构对于其的依附进一步加强.

这些新建立的电子刊物的成本,以长期来看成本根本接近于零;出版商们对于电子版的定价却依然每年不断上升.于是从结果上看,研究机构依然不得不在购买期刊上花越来越多的钱,而大出版商,则赚得盆满钵满.

对,这些出版商断然不是像汗青先生说的那样赔本赚吆喝,他们是商人,他们要的是赚钱不是帮助你学术界发展.不信?看看2013年的利润情况:

STM 2013 revenue: £2,126 million STM 2013 adjusted operating profit: £826 million That's a profit margin of 39%!

出自[The Imaginary Journal of Poetic Economics: Elsevier STM publishing profits rise to 39%]

而同年,苹果公司的的利润是37%!他们比苹果赚的都多!

互联网的发展不会让传统大型出版商崩盘,这对他们来说不是挑战,而是机遇.

6,出路

找资料加上打字,说实话有点累了.对于汗青先生答案的吐槽欲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所以这一节我就随便写写,大家也随便看看就够了.

对于如何脱离大型出版社的控制,毫无疑问各个研究机关都有着相关的考量.比如快速发展的open access等等.对此我不再多说,因为了解的人大概比我要了解的多得多——毕竟计算机相关因为有着更多依赖会议的传统,受大型出版社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因此反而不是那么清楚这方面.相信去问基础研究的比如

@陳浩

大大等人能得到好的多得讲解.

但是我想在这里谈一下自己对于现代期刊的看法.这么说或许有些傲慢,不过我就是扔一板砖,希望砸出些玉石罢了.

现代期刊到底提供了些什么?在我看来无非是

1,查读制度,保证论文的质量

2,影响力,增加你的引用数量

3,分类,将不同的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分配方便搜索

4,格式与校对,这是唯一用得到出版社的地方

可以看出1,2条其实都是研究人员内部的事情,不牵扯到出版社也没问题,事实上现在这些大型出版商们也根本就是在白用研究人员组做这些事(参见

@申力立

的答案).而3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等等轻易完成,唯一用得到出版社的也就是4了.但是在无数出版社(至少是计算机方面)要求latex出的pdf档的今天,这真的不再是那么繁重的劳动,虽然校对依然烦人这是确实的.

然而另一面,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出版成本变得越来越低的今天,单本期刊,在网上则是单篇论文的价格却在不断上升,依照汗青先生的"这是传播花费"理论,岂不是说随着网络的发展,物流的进步传播变得越来困难了?

总之,出路到底在哪里我不清楚,但是我很明白的一点是,绝对不在这些商业出版社手里.


一些讨论:

-----------------------

看到有些人认为近几年来的论文价格上升应该和论文数量作比较而非CPI作比较,我针对这一点做一下解释.

选用CPI作比较是为了证明论文价格的飙升并非是因为通货膨胀,出版商们实打实的赚多了.

而没有用论文数量作比较时因为觉得根本不用.从上面日本购入外国论文数量一图就可以看出,论文的单价在90年代后(准确说是并购潮之后)以惊人的数量飙升——这和70年代时的杂志价格上升是不一样的,那时的的价格上升实际上是因为随着发行论文的数量与页数上升,单本杂志的页数上升,成本增加所导致的.

不过为了增加说服力,我还是加一下数据好了,数据来自[从文献计量看世界各国科技发展态势

istic.ac.cn 的页面

]:

这是97年到01年5年间各国论文数量增长情况.文章里还有更详细的其他资料,想了解的不妨去看看.来说结论吧

五年中世界论文的年均增长率为 2.21%。

同时期论文价格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差不多每年8.5%.

除非你能证明出版商出版多出版一部论文与付出的成本之间大概是个四次方的关系,你才能说明他们没有利用垄断剥削研究人员.而且你即使证明了,你又怎么解释70年代论文数量和论文价格之间并不呈现这种病态的四次方关系?

总不会说这一切都归因到数字媒体给出版商带来了太大的成本负担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听装及不同容量的塑料瓶包装的可乐是否味道会有差别?是否与溶二氧化碳的量有关?


  

相关话题

  为什么罗翔教授说法律不支持两性关系中被出轨一方向出轨一方讨要经济补偿?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面部识别技术,因为怕被侵犯隐私? 
  针对道德,有没有可能建立一套类似的“法律”,就像每个人的行为受制于法律的约束一样? 
  如果父母提供的资源在你身上没有转化成他们想要的形式,你有道德上的罪吗? 
  如果机器猫真的被制造出来,他应被赋予人权吗? 
  如何评价「男子被烧死,有人稳稳的拍了42秒?」? 
  我的妈妈总是把自己当做受害者,以爱的名义不断道德绑架我,威胁恐吓我,诽谤搞臭我而不自知,怎么办? 
  道德是否应该纳入高考加分项?为什么? 
  如何看待小i机器人起诉苹果侵权,要求其停止侵权并索赔人民币100亿元? 
  你们是怎样看待技术性处女的? 

前一个讨论
有人尝试过为自己的孩子每天拍一张照片么?
下一个讨论
花费许多钱在一顿早餐上是否值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