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扫荡,已经怀有8个月身孕的陈若克,因行动不便,不幸被日军抓捕,当晚毫无人性的日军,就对陈克若进行严刑拷打,一只眼睛几乎失明,在敌人的疯狂折磨下,她第二天就生下了女儿。
日军为了得到情报,继续折磨陈若克,因营养严重不良,没有奶水,孩子饿得一直哭。
陈若克看着瘦小的孩子,心如刀绞,最后咬破了自己的手指,送到孩子的嘴里,说:“孩子,你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吃妈妈一口奶,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
敌人看硬的不行,就用软的办法,他们开始劝降,承诺只要陈若克交待情报,就给孩子吃牛奶和罐头。
但陈若克不为所动,她的意识如钢铁一般的坚定,敌人无可奈何,决定送她和刚出生的孩子送刑场。
1941年11月6日,敌人将昏死过去的陈若克用门板抬往刑场,突然陈克若苏醒过来大喊一声:站住,我是中国人,你们可以杀我,但绝不能在你们面前躺着死。
她挣扎着站起来,用流血的双手整理了一下破碎的衣服,随后抱着孩子走向刑场。
沿途中,有几个老百姓看着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他们哭着哀求敌人想要抚养孩子,陈若克却没有答应,
陈若克坚定地说:孩子要是落在敌人手里,会成为人质,会让孩子的爸爸分心,更何况整个民族都在苦难中,孩子的生命算什么,拼上这块血肉,让敌人知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
最后,陈若克和刚出生的女儿被敌人连砍27刀,壮烈牺牲。
今天的太平,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有人说我们民族的包袱太中,总是想着过去。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而且忘记过去,悲剧就可能会重演。
所以,对先烈最好的铭记方式就是,继承他们的精神,永远不要忘记过去。
隗顺,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
那个寒冷的冬夜是中华民族史上黑暗屈辱的一夜,民族的骨头被奸佞打断,忠心耿耿的伟大将领被狼心狗肺的统治者抹杀,忠义之言最终成为宋朝朝廷的欺人之语
隗顺只是一个见证了此番恶事的小小狱卒
他无法挽回岳飞的生命,不能改变历史的结局
但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把那个千古英雄的尸骨绑在身后,在那个寒意逼人的夜晚,一个人翻过城墙躲过守卫,将岳飞妥善安葬,种了树以便标记,直至将死才将岳飞藏骨之地告知儿子
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心机权谋,生杀予夺,全然不懂,也无力插手,但是我心中有忠义,亦可以以我之力为英雄保全最后的尊严,哪怕被发现了就是一样的结局,我也不后悔
晋惠帝,就是“何不食肉糜”中那个不接地气的傻皇帝。
晋惠帝的时候,爆发了八王之乱,侍中嵇绍奉命赶去护驾。 当时保卫惠帝的军队在荡阴被乱兵击溃。百官、侍卫自顾不暇,无不仓皇逃窜,只有嵇绍身着朝服,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惠帝。乱兵迫近,箭飞如雨,嵇绍最终被杀死在惠帝身旁,血都溅到了惠帝的衣服上,惠帝感到十分痛惜。 等到乱事平定,下人想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迹,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人虽傻了点,倒也不失为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好主子。
大约是那种全家为国满门忠烈,但因为没有后人著书立说而掩埋于史海的人。
1972年5月上旬的一天,周恩来在散步时,问身旁的医护人员:“你们说实话,我还能坚持多久?”
1972年5月11日,周恩来的尿样被交到保健医生张佐良手上。张医生化验后发现了三四个红细胞。男性老年人的尿液里有一两个红细胞还算正常,但是三四个,显然就多了。
两天后,张医生郑重其事地对周恩来说:“总理,前两天化验尿样结果有些不正常,也许是泌尿系统血管硬化,也学是尿道促销了畸形活结石,也许是其他原因,所以有必要再查一次。因为前两天做的是常规检查,没做细胞学检查,万一是长了什么东西......”
周恩来笑了笑道:“ 你呀,说了半天,不就是怕长瘤吗?明天留。”
第二次化验,检查结果请了其他医院的专家们一起判断,一致认为是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大家惊呆了,都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于是又把样本拿到天津、上海......
5月18日,病情最终确定下来:膀胱癌。
“ 总理医疗小组”正式成立,遵循中国的俗例,所有人都统一口径。医生劝周恩来借此休息一下,做个全面的体检。可周恩来不愿意。他目光镇定地望着医生,带着沉思和淡淡的哀凉,低声恳求:“ 你们先不要忙,先让我忙过这一段。再说,查出癌症又有什么办法?我岁数这么大了,能多忙几天,多处理几件事就可以了。”
一天,周恩来在散步时问身边的医务人员:“ 你们说实话,我还能坚持多久?”
医护人员一怔,马上竭力绽出笑容,想用几句轻松的安慰话搪塞过去。周恩来慢慢敛去笑容,长长吁了一口气,表情严肃地对医务人员明确要求:“你们一定要把我的病情随时如实地告诉我,因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个交代。 ”
那时,周恩来查出癌细胞的情况还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连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清楚。所以对周总理每天的活动安排,还像过去几十年一样严密紧凑。
1973年6月的一天,周恩来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了。他究竟处理了多少文件,接待了多少人,恐怕连身边的秘书都算不清楚。此时周恩来似乎可以歇一歇了,可秘书却看着手表提醒:“ 总理,还有14分钟。”
“ 嗯,你们做准备,我刮个胡子。”周恩来还有个外事活动要参加。
他用双臂撑着站了起来,他的手在抖,身体晃了晃才站稳,然后朝卫生间走去。
秘书见所剩时间不多,总理又顾不上吃饭了,便安排人给总理准备一碗素汤面,然后又安排了车辆,之后就去办公室请总理出发,可忽然却发现总理“ 失踪”了。慌乱中,忽然想起总理要刮胡子,便朝卫生间找去。
进门的一霎那,所有人都怔住了:周总理垂落的左手下,有一条毛巾;微屈的右臂,手里仍虚握着沾有肥皂沫和胡子茬的刮脸刀。
他竟然歪着在镜子前睡着了!
工作人员面面相觑,有人用手捂住了脸,有人不停地向上眨眼睛,不让泪水流下来。一屋子的人静悄悄地用眼神互相提醒:别出声,也不要动,让总理多睡一会,哪怕是多睡几秒也好。
突然,周恩来的双肩一颤,腿失去支撑地猛然一弯,眼看就要摔倒在地,秘书抢上一步赶紧扶住了他。
“ 哎呀,”周恩来轻唤一声,一边用毛巾擦去脸上的肥皂沫,用力揉着双眼,一边喃喃:“ 糟糕,我怎么睡着了呢......”他看了一眼表,匆匆往外走:“ 迟到了,迟到了,这次怪我。”
秘书赶紧追了上去,却不敢追到他前面去,因为他在流泪。
工作人员轻轻对周总理说:“ 总理,吃碗面条吧?已经给您准备好了。”
“ 不吃了。”周总理声音沉重地说,带着非同一般的疲倦。“ 你帮我想想法子,看能不能买两块咖啡糖?”
周总理剥糖纸时手指抖的厉害,还差点把糖掉在地上。周总理从来不吃糖,这次连着吃两块,是因为咖啡可以提神。
旁边的工作人员嘴角一阵抽搐,眼圈刷地红了,把头扭向了一边。秘书也低下头,怕总理看见他夺眶而出的泪水。
今天是伟大的周总理诞辰纪念日,1898年3月5日。
纪念伟大的总理,这盛世已如您所愿!
陈不占,一个历史中的小人物。
齐国崔杼要杀齐庄公时,齐国有个叫陈不占的人听闻国君有难,便要奔赴救援。
出发的时候,吃饭拿不住碗筷,上车抓不住车轼。他的车夫问到:“像你这么害怕你还要去吗?”陈不占说:“为了国君牺牲,是道义准则;胆小懦弱,是我自己的事,不能因私废公。”
然后他就去国都救国君,结果在路上上听到兵器的碰撞和士兵们厮杀呐喊的声音,就活活吓死了。
你们看到这里会觉得好笑吗?
其实陈不占诠释了什么是勇敢。
那就是:“你很怕,可是你还要去”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而相比之下他就很是凄惨。
大哥复辟故国称王他跟着大哥混,
大哥死后二哥称王,他又跟着二哥混,当上了大将军。
二哥死后他扶持二哥的儿子为王,他专断国政当个权臣,但确是无冕之王。
三年后他平定国势,这时刘邦派使者劝降,他可能本来就没争雄的心思,觉得可行也答应了。所以放松了对汉军的戒备。
不料,韩信认为不战而灭齐不是他的本事(功劳)所以发兵进攻,他大怒认为被骗了,直接烹杀刘邦使臣郦食其,然后仓皇出逃,途中得到消息身为齐王的侄子已经身死了!于是自立为王迎击韩信下属追兵。
事后,韩信持功逼刘邦封王,而他,败逃。流落到某座小岛居住
一年后刘邦灭掉项羽称帝,听到他的消息。认为这货干过大事的,如果放任不管凭他的名声可能会有祸端,所以派使者赦免他并召他入朝觐见。
他一边感谢一边摇头,说不行我杀过陛下的使臣郦食其,而且他的弟弟郦商还在朝为将,我很怕。请你转告陛下允许我在这里做个平民百姓。
使臣回来禀报刘邦,刘邦当场警告郦商动一下田横就满门抄斩!
并再遣使臣再出使田横把这事告诉田横让他不用担忧,并说你来了最大封王,最小也是个侯爷,衣食无忧荣华富贵。不来就发军诛杀!
田横于是带着两个门客前往洛阳见刘邦,在离洛阳三十里一个叫尸乡的地方停下说,人臣面见天子是应该沐浴更衣的。
看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以为这是个懦夫人物。烹杀了郦商哥哥害怕报复不敢入京,得到保障方敢,快到了又洗尽风尘换上锦服讨好汉帝刘邦。
但田横到了这里对他的门客说,《史记》原文是这样记载的:
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
简单地翻译过来:我刚开始是和汉帝刘邦并称为王的,如今他得天下称帝我成亡国奴称臣侍奉汉帝,这本来就很耻辱。而且我烹杀了郦商的哥哥,就算他惧怕陛下的诏令,而我和他一同侍奉陛下我难道不会感觉到羞愧吗?陛下想见我不过是想见我面貌,陛下在洛阳,这里离洛阳不过三十里,现在斩下我的脑袋带回洛阳面容不会有所改变。于是横刀自杀,命讲个门客捧着头颅跟随使者奉给陛下。
刘邦吃惊为他流泪,
“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哉!”
当下封了他两个门客为都尉,安葬完田横后两个门客就在墓前横自刎。刘邦大为吃惊,认为田横余下的门客都是贤人,又派使者召岛上五百人进京。
但五百士听闻田横自刎身亡,遂自杀。
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人,会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
历史上为守义不辱身死的不少,但像田横这样,让五百人做到誓死追随共赴黄泉的鲜少!
人是会变的,小时候很向往山盟海誓那样美好誓言,但长大后见过太多的背信弃义,认为那只是华而不实的虚伪。
所以田横和他的五百士给我带来的不只是感触,是震撼。
古来帝王史无数,田横事足以下酒。
————————
补充看到一个评价:汉高帝功绩威名名留青史,而田横与五百士则告诉后世,自古有义长存!
彭德怀一生没享过什么福,从小便开始吃苦,一直吃到黯然离世的那一天。
没人能选择自己的出身,生于农家长于农家的彭德怀,父母是旧社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既不是达官显贵,也没坐拥金山银山,只留给他几间茅屋,一家子要养的人以及一屁股的债。
乌石峰,黄泥坪,彭家围子,一个美丽的地方。
站在莽坡上一眼望过去,茫茫平野,每到春天,撒下的稻苗绿意盎然,尽显生机。
那里隐约坐落着几户人家,其中一户姓彭。
彭家祖先彭忠遂以贩茶为生,落户于此,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打拼下了些许家业。
怎奈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层层剥削的恶果,最终还得底层人民来尝。
大背景下,彭家祖业一代一代消耗殆尽,到彭德怀这一辈时,早已所剩无几,真正是一空如洗,四壁凄凄然。
彭德怀是家中长子,有三个弟弟,四弟在母亲去世后没有奶水喝,饿死在了襁褓中。
作为大哥,彭德怀几乎是被命运推着成长的。
母亲周氏病逝,父亲彭民言患哮喘卧病在床,八岁的孩子,自己都还没享受够父爱母爱,就硬生生扛起了养家糊口的担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两个弟弟正在长身体,家里不能没米下锅,彭德怀干着一天五文钱的活,一干就是两年。
两年里,起早贪黑,彭德怀的手不像一个孩子的手,割草、插秧、推米,老茧叠了厚厚的一层。
寒来暑往,穷人越来越穷,富人富得流油,村里的穷人家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每逢收成不好的年份,地主、乡绅屯粮居奇,佃农们只能勒紧裤腰带,熬过无米下锅的日子。
1910年前后,湖南省蝗灾、水患肆虐,饿殍遍野。
有钱人家依旧声色犬马,阶级矛盾一触即发,许多人忍无可忍,带头吃大户,抢土豪家的米。
混乱,混乱不堪,世道怎么了,忍受了这么多年的彭德怀不禁在心中发问?
他自诩算是一个本分的人,穷就去赚钱,但钱在哪里?
13岁时,他外出打工,想要谋求一份薪酬稍微高一点的活计。
没有学历,他只能到土煤窑做车水工,一天劳作十三个小时,以老板跑路未结工钱,仅拿到四升米的结果,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家中。
白白辛苦了四季轮回,换来了骨瘦如柴,皮肤黝黑的,不像个人样。
如今,彻底吃不起饭了,彭德怀把心一横,决定当“出头鸟”,要闹,索性就闹得大一些,把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的皮扒下来,让他们不再敢明目张胆地欺负穷苦人。
打富济贫的瘾是过了,但彭德怀的麻烦也来了。
有钱能够为所欲为,谁有钱谁有理,地主派人来抓他。
得知消息的彭德怀,在堂三伯和五叔的催促下,出逃洞庭湖挑堤一带,开始了在外漂泊的漫长岁月。
讨生活不容易,没有了家人做后盾,彭德怀独自一人扛下辛酸,当过挑土工,做过伙夫,致使本该挺直的背驼了。
儿时,周氏还在世时,彭德怀的性格很开朗。
他会在周氏忙个不停时,故意模仿她两只小脚一扭一歪走路的样子,逗周氏来追打他,然后再扑到母亲的怀里,贪恋一会儿温暖。
儿时,彭德怀圆圆的脸上扑闪着一双大眼睛,眼里有稚气,也有对生活的期待。
后来,他的目光不再如往常般带着希冀,平添了一丝沉稳。
他的性格,也在外出闯荡的若干年里,打磨地倔强寡言。
生死线上,挣扎了十余年,彭德怀尝尽了世态炎凉,少年老成,没有谁比他更懂底层有多苦,因为他就是底层的化身。
湘军成立第二师,在长沙招兵,彭德怀报了名,他已到了走投无路,退无可退的地步。
再者,他想试一试,当兵能否改变不公的世道。
湘军十二载,彭德怀把水滴石穿当成座右铭,给自己取号石穿,摸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但湘军的腐败,每个人只管加官进爵的现状,让前方蒙上了大雾,他迷失了方向。
迷途中,有人伸出手拉了彭德怀一把,助彭德怀找到了值得舍身的队伍——红军。
红军是共产党创建的一支专门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军队。
由奢入俭难,彭德怀在段德昌的引领下,脱下皮鞋换草鞋,撂了湘军的挑子,肩上扛起了与无立锥之地的人民共进退的责任。
彭德怀打仗少有失败,一部分源于天赋,一部分源于后期的努力。
不懂彭德怀的人,只知他是赳赳武夫,不知他为读书狂,常抽战斗间隙的零碎时间捧起书本,再把所学知识教给普通战士的历史真相。
夜半三更,他踱步于指挥部,手翻着书页,嘴上连连叫好,一如他儿时两年私塾期间,坐在桐油灯下孜孜不倦的样子。
他的运筹帷幄中,既有万夫不当的勇,也有三十六计的谋,统帅三军,担得起帅这个字。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在红军队伍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每一年的大型战役,他都未曾缺席。
在苏区、长征路上,彭德怀给老百姓、下属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记忆。
老区人民回忆彭德怀,说他穿的衣服全是补丁,从来不摆谱,第一次见他的人根本不会知道他在红军队伍里是个大官。
他不会因为自己是军长,就优先理发,往往等所有人剪完,他再麻烦剃头师傅帮他也理一理。
瑞金到陕北,两万五千里转战,彭德怀忙战事,也忙着和沿途人民唠嗑。
遵义会议期间,彭德怀赋闲与大伙儿聊天,直接坐在地上,有战士借了老百姓家的门板睡觉忘了归还,他扛着门板就上了街,一嗓门一嗓门地问到底是谁家的门板。
在那个年代的群众心目中,彭德怀不止是高高在上的将军,还是能为他们出一口恶气的自家人。
抗战至抗美援朝,彭德怀的贡献不必多说,功劳簿上写的是满满当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了解了彭德怀,等于了解了半部近代史。
他代表农民,代表反抗恶势力的力量,代表翻身做主人的希望。
他的身上,流淌着不服输的劲,以及朴实、真诚的优良品格。
在《彭德怀传》、《彭德怀自述》以及《在彭德怀身边》等描写彭德怀的相关书籍中,彭德怀自己,彭德怀的警卫员,已经把一个活灵活现的彭德怀呈现在了大众的眼前。
他成为红军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他也不知道,何时会在战火硝烟中丧生。
他目送一位又一位战友的离开,邓萍牺牲后,彭德怀在1966年路过邓萍的家乡富顺县时,痛哭流涕:“真是人杰地灵啊!难怪英才辈出。三十多年前,我有一位亲密战友,就是这里的人。可惜,他早已在长征中牺牲了!”
他甚至,见证了两位亲弟弟殉国于抗日狼烟中。
他选择了最难走,最难坚持的路,也不能算做坚持,也许只是习惯使然。
习惯了清贫,习惯了艰苦,不愿意自己,成为曾经最讨厌的那一类人。
有大房子挑,他却挤在永福堂的方寸地方,有新车换,他固执地坐着破旧的吉姆车,反倒乐得自在。
他没尝过什么山珍海味,十几年来如一日般贯彻,他一碗面,一根黄瓜都舍不得独自吃,却在长征途中杀了陪伴自己许久的黑骡马,只为让更多战士恢复体力走出草地,看到三军顺利会师。
他拒绝奢靡的宴请,抵制浪费的风气,以至于陈赓想请他吃顿好的,都要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
他活了76年,大半辈子被疾病所累,红军时期因作息不规律患上的肠胃病,到抗美援朝时期都尚未根治。
二十多年来,在缺医少药的环境里,每当彭德怀肚子闹起了革命,拉稀脱水,他都会找来石灰,兑水喝下去,好让酸碱中和,缓解自己的疼痛。
他吃的苦,有阶级带来的,也有战争带来的,但他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拖累别人同他一起苦。
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屡屡错待,昔日与他交好的将领,免不了受到池鱼之灾,或多或少遭遇了冷眼。
与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朝夕相处,默契非常的邓华,就因为说了实话,而被贬官。
自那以后,两人再没见过面,直至彭德怀逝世,沉冤得雪,邓华才得以参加这位老首长的追悼会,望着被放大数倍的悼亡照片,默默流泪。
邓华不会想到,早在1965年,彭德怀前往成都任职时,就曾在某个雨夜,去了他家的楼下,望着窗户投射出的背影剪影,发了好几个小时的呆。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邓华家灯火通明,门里是家人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话声,门外,是彭德怀想敲门却又抑制的双手,以及一步都挪不动的双腿。
那扇门,那扇窗,隔住的是互相惦念的两个人,隔不住的,是无穷无尽的思念。
夜色渐浓,雨水打在彭德怀的脸上,混着不被人发现的泪水。
不知过了多久,警卫员询问是否要进去,彭德怀沉默,没有作答,在邓华家熄灯后,哽咽道:“看看这个地方就好了,看看就行了,我们就不进去了,走吧。”
谁也没想到,两人错过了平生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
但想必彭德怀是不后悔的,见了面,会给邓华埋下怎样的隐患,他不愿意。
生命进入倒计时,彭德怀终于有时间讲一讲自己的故事,说一说七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
暗无天日的牢狱,困不住一颗为党为人民的赤子之心,斗转星移后,彭德怀的直言纳谏发人深省,他的不随波逐流,一遍又一遍地回响在亿万万人民的心中。
那些脏水,经过了烈焰灼烧,涛声洗涤,反而衬托出彭德怀的伟大。
那些强安在他头上的莫须有罪名,最后,都成了厚重灵魂中的一抹印记。
那些蒙住了眼睛的人说,彭德怀贪图享乐,可是,他没有留下什么财富。
就好像儿时从土煤窑辞工回家,弟弟们问他怎么没穿鞋袜。
他笑中带泪地说:“我除从娘胎里带来的两只肉靴外,哪里还有鞋袜呢?”
彭德怀一生没有子嗣,但爱他敬他的人,都是他的儿子女儿。
给项羽指路的老农夫!
小时候,我以为这个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的老人,一定是个智者吧?
他肯定知道天下战乱,如果放项羽一条生路,百姓们还要继续受苦,所以才给项羽指了条死路……
后来,长大经常到外地出差,才发现可能当年可能是我戏多了。
有些人,就爱瞎给外地人指路!
历史证明,自古以来,糟老头子,都坏的很……
霍去病,年仅23岁。
有些人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完成某个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