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说,院系调整后,哪来的百年名校。
说两点事实,供人品鉴:
1、1982年,院系调整30周年,南京工学院举办了30周年校庆;
1987年,南京工学院举办83周年校庆,他们认了新祖宗——成立于1904年的江南高等实业学堂;
1988年,举办86周年校庆,又长了几岁,并宣布改名为东南大学。然后把1年前认的祖宗”江南高等实业学堂抛弃了,换成了“三江师范学堂”。这样就跟南京大学一样可以自称是国立中央大学的传人了。
2、1962年,南京大学60周年校庆时,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竺可桢校友特意题词:“东南学府,为国之光。男女同校,惟此首创。”
2002年,百年校庆;2022年,120周年校庆。
请问,究竟是谁截胡了谁的校史???
ps.
1、北京大学位于原燕京大学旧址,没人说北京大学是燕京大学;中山大学旧址被华南工学院占用,没见华南理工大学说自己是国立中山大学,到了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这儿就变了,驰名双标?
2、南京大学的院系调整始于1951年,医学院首先剥离;1952年,工学院剥离;
3、国立东南大学历史上曾经停办过工科,工科被并入河海;
4、1952年的合并与调整,在院系重组中,南京大学并没有注销,注销的是金陵大学,南京工学院是新生的法人实体,按照部分人的逻辑,南京大学是1952年成立的,那么东南大学就是2000年成立的!
所以说,东南大学是老南京大学部分院系的继承者,是2000年新东南大学的前身!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