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哥们对宋朝和日本都不是很了解。
日本是封建制,日本的社会格局在神武天皇完成统一后,是以氏族共治,飞鸟时代后引入律令制,但是日本的社会基础仍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律令制不适应日本社会,随后日本进入以庄园为基础的令制国时期,经过长期的幕府统治后,形成了以军事集团为核心的封建制度。中国自秦朝时,秦始皇就意识到封建势必造成分裂,转而引入郡县制,随后汉朝经历七国之乱,晋朝经历八王之乱,封建制就在国内没有市场了。所以宋朝结束五代十国实现统一,和日本战国时代的统一是两个概念。
五代十国,上承自唐朝末年节度使割据,各国也是以武装集团为核心组建的,但是并非是封建制的中国,十国均是称帝的,均在各自国土内设置郡县,而这十国中,除了中原五代,几乎都没有一统天下的观念与实力。那中原五代的目标若是统一十国,要知道天无二主,身死国灭,若不彻底消灭这十国的皇族,怎么能算是灭其国呢,所以宋朝灭十国的过程肯定是彻底而毫无保留的灭其国。至于说宋朝打不过契丹,没什么好说的,即使强如汉唐,匈奴、突厥踞有河套地区就够中原王朝难受的,更何况宋朝无河套不说,还没有幽云十六州,河北守不住,又没有大同,太原也守不住,宋朝对契丹,恰是进不可攻,退不可守,恰恰宋朝经济发展的好,能用钱买和平,金朝崛起前,不也是和契丹相安无事。
日本的情况是,各地大名,有些甚至是氏族时代遗留下来的,如尾张国的忌部氏后代,世代居于织田庄,后来兴起的尾张国织田氏,有些则是庄园时代遗留下来的,如平安末期就是甲斐国武田庄居住的源氏一族,后来发展成甲斐国武田氏,镰仓时期被封到毛利庄的大江氏后代,发展成了长门国和周防国的毛利氏。这些氏族动不动就是几百年的历史,又长期占据封国,这种封建割据,有些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话说,战国七雄纷争几百年,为什么直到嬴政出现才有灭国?就是这种封建观念是深入人心的,日本战国时期,也很少发生灭族的兼并战争。中国是因为有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可以解决灭六国之后的政治治理方式,才开启了秦灭六国。日本则是织田信长在推行天下布武之后,才开始了几次灭国战争,例如1567年灭美浓国斋藤氏,1569年灭伊势国北畠氏,1573年灭越前国朝仓氏和最著名的1582年灭甲斐国武田氏。
织田信长死后,织田四天王是什么结果呢,叛乱的明智光秀被羽柴秀吉所杀,柴田胜家败给羽柴秀吉而自杀,泷川一益蛰居,丹羽长秀归附羽柴秀吉。你说羽柴秀吉不厉害,四天王不厉害吗?确实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羽柴秀吉吃了亏,但是羽柴秀吉的目标是杀死德川家吗?不是的,四天王再厉害,只是大名织田信长的家臣,羽柴秀吉要做天下人,杀家臣容易,杀大名难,因为羽柴秀吉没有执行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政策,而是在中央实行内阁文官统治,在地方实行封建制,封建则离不开这些在封土上繁衍了几百年的氏族的支持,所以羽柴秀吉要做的,就是令德川家臣服。羽柴秀吉后面的攻略之路,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个思路。丰臣秀吉唯一一次灭国就是小田原城包围中逼死相模国后北条氏。丰臣秀吉的统一思路不是天下布武,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1591年伊达政宗请降后,丰臣秀吉也在形式上统一了日本。
丰臣氏二世而亡与他所执行的中央文官制度和地方封建制度并存的政治治理方式有关,颁布惣无事令,禁止大名间战争,把地方上最强的五个大名归到中央来,任命官职,组成五大老,内大臣德川家康,大纳言前田利家,中纳言宇喜多秀家,中纳言毛利辉元,中纳言上杉谦信,本质上是军事割据集团的合议制度。设置有少量领地,勉强算得上小大名的浅野长政作为首席政务官兼主持司法,石田三成主持行政,前田玄以主持宗教和宫内事务,长束正家主持财政,增田长盛主持建设等五奉行。地方上则大部分由原有的大名封建,由于丰臣秀吉就一个哥哥,还没有孩子,自己也只有一个儿子还得继承家业,能封出去的亲属实在太少,只有几个外甥而已,导致丰臣家在地方封建势力中不占优势。而由于德川家康挑起五奉行的矛盾,导致丰臣秀吉死后,矛盾不是德川家替代丰臣家的矛盾,而是以石田三成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与德川家康为代表的武士集团的矛盾,这导致自认为是武家的丰臣秀吉的几个仅有的封为大名的亲属们反而在关原之战中站在了德川家康一边,导致了关原之战西军败亡。西军败亡后,被处死的算得上大名的也就是家世不高的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而已。西军大名基本上都是减封,世家大族宇喜多秀家则被流放。德川家康执行的政策与丰臣秀吉类似,也是中央军事封建势力合议制度,只是没了专职文官集团,至于德川家为什么坐的久,就一个原因,家康儿子多,家臣多,江户时期一共有21个德川氏的亲藩大名,30个谱代大名家族,所剩无几的外样大名则主要分布在了九州,中国,四国,奧羽等地,无法对德川政权构成威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