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人物有哪些令人感慨的遗言? 第1页

     

user avatar   lishizhouqilv 网友的相关建议: 
      

患上肺癌的开国少将龙开富:我跟了毛主席一辈子,还想回到他身边

1927年9月的下旬,龙开富得知毛主席的队伍在附近,毅然离开自己破烂的石屋,跑到参军队伍面前,要求加入工农革命军。

毛主席在远处一眼就看见这位新来的小伙子,虽然衣服很破,裤子也都是洞,脸上、手上和脚上都是黑乎乎的泥土,但他的眼神却分外坚定。

毛主席好奇地问他:“小伙子,你回家不回家呀?”

龙开富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不回家,要是回家就会被地主们杀掉。”

毛主席拍了拍龙开富的肩膀,对他轻声地说:“以后你就留在我这里吧,帮我挑行李。”

01

1908年,龙开富出生在湖南茶陵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因为家里条件很差,很早就跟着泥土匠爷爷到各处奔波,学习怎么做泥瓦工。

因为少年时遭受土豪劣绅的剥削压迫,18岁的龙开富积极策应北伐战争,还参加了农民协会,为农民运动费尽心神。

但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又在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很多共产党员都英勇牺牲。

龙开富也在一次与土豪劣绅的过程中,被地主们视为眼中钉,成为了死对头,他被迫用刀捅伤了一位地主家的少爷,便离家寻找新的队伍。

虽然他手里有一封农民协会的介绍信,但因为怎么也找不到与工农革命军队伍的联系方式,也打听不到任何消息,所以只能独自在外谋生。

在车站和码头,龙开富总是抢着帮助乘客挑行李,以此来谋取食物,有时好几天都吃不到饭,每天睡在大街上。

在一次帮助乘客挑行李时,龙开富得知革命队伍会经过茶陵老家,于是他就偷偷跑到茶陵东边的秩堂山上,靠打猎、挖野菜谋取生机。

而之后也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02

龙开富刚到队伍,便负责给毛主席挑书箱,收集书籍、报纸,主要的任务就是当“挑夫”,每天都要紧紧跟着毛主席。

他开始有点不乐意,觉得别人都是拿着枪,好不威风,只有自己整天挑担子,和《西游记》里的沙和尚一样。

毛主席知道了龙开富的想法,哈哈大笑,就找到一次机会去开解龙开富。

毛主席对龙开富说道:“小龙,你可不要觉得自己挑东西,就觉得抬不起头来,挑东西怎么了?挑东西也是为革命做工作嘛,只要是工作,便没有高下之分。”

看着龙开富还是一脸不乐意,毛主席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继续说:“千万不要小瞧挑担子这样小的工作啊,担子里面都是前委的文件、印章和底稿,还有我的一些文稿和书籍,可以说这副担子就是前委的全部家当了,别看他们一个个都拿着枪,都没有你筐子里的东西重要,到时候就连我可都要保护这堆咱红军的命根子啊!”

龙开富这才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在之后龙开富随着毛主席转战四方,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战斗多么残酷,他都紧紧保护着自己的担子,就连睡觉都不离开自己的视线。

03

有一次,龙开富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跟随一个支队前往自己的老家茶陵搜集报纸,中途还因为部队折返杀敌,龙开富被留下来返回。

一路上龙开富挑着几十斤重的报纸,用了整整3天才回到队伍,向毛主席汇报成果,他没有丢掉一份报纸,除此之外还为毛主席找回一本《三国演义》。

龙开富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因为不识字,所以惹出过很多笑话。毛主席愁眉苦脸地自言自语道:“这可不行啊,没文化怎么能干革命呢,以后我来教你写字认字吧。”

为了教龙开富认字,毛主席拿着废旧的香烟盒,每天耐心地一笔一画教他写字,每次认完字毛主席都要听写、考试,只有批阅完毛主席才回去休息。

为什么毛主席认为识字很重要呢?因为在毛主席看来,只有文化提高了,队伍的思想意识也会慢慢提高,在毛主席亲自教导下,龙开富也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挑担夫,逐渐成为一位能够独处一面的开国少将。

为了更好地鼓励龙开富进行学习,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缴获了敌军总指挥张辉瓒的两支派克金笔。

毛主席把其中一支笔送给了周恩来总理,另一支笔就送给了当时还是挑夫的龙开富。

毛泽东笑呵呵地对龙开富说:“小龙,这是我们的战利品,这支笔送给你希望你刻苦努力,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文化。”

04

1929年6月,毛主席被排挤到地方工作,遭到一次次打击的毛主席问龙开富:“你是留下来还是跟我走呢?”

龙开富毫不犹豫地说:“不管你去哪里,我都跟着。”

在之后,龙开富还护送毛主席去参加闽西一大的会议,结果大会还没有开完,毛主席就患上了恶心疟疾。

因为病情反复,毛主席一直卧床不起,高烧一度发烧到40摄氏度。

龙开富看着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抬着担架送毛主席去看病,没想到消息被泄露,敌人纠结了700民团前来搜捕,在龙开富顽强阻敌下,毛主席成功摆脱敌人,脱离了险境。

因为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龙开富都一直对毛主席抱有敬意,而毛主席也对龙开富报以关心,时刻关怀着龙开富。

延安的时候,龙开富负责查禁烟毒,因为工作过于劳累,龙开富患上了肺结核,因为这种病死亡率很高,毛主席很是担心。

毛主席对医生千叮万嘱:“请医生用最好的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治好龙开富。”

在毛主席的时刻关怀下,龙开富也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经过这一次,他对毛主席的感情更是加深了。

1950年,毛主席得知龙开富参加抗美援朝,在做后勤工作,于是亲笔给龙开富写信,字里行间全是教导之词:“你已经是一个领导干部了,更要学会严格要求自己……”

05

1955年9月,龙开富被授予少将军衔,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之后他一直为祖国做出卓越的贡献。

但从1976年开始,龙开富的身体就不太好,之后被诊断为肺癌晚期,而病灶就是龙开富当年患肺结核的部位。

龙开富因为病情的原因时常昏迷,但当他得知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后,病情也更加剧了。

1977年1月28日,龙开富突然神志清醒了一小会儿,他对同样是老红军的夫人高玉清说:

“我跟了毛主席一辈子,还想回到他身边。”

高玉清对他说:“乌鲁木齐军区老杨给你空运来了哈密瓜。”

“哪个老杨?”

“是乌鲁木齐的杨勇司令员。”

龙开富听到这里,突然大喊一声:

“杨勇这老小子送的哈密瓜,你们谁都不许碰,毛主席一辈子没吃过好东西,我要给毛主席带过去……”

1977年2月3日,龙开富在沈阳病逝,他的遗愿是回到毛主席的身边,于是被安葬在北京,离毛主席纪念堂最近的地方。


user avatar   liu-sheng-guang-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亲爱的聂(荣臻)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

请你给加拿大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也要写信给美国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

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

马靴、马裤,请转交吕(正操)司令。

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可以)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

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

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

照相机给沙飞。

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1939年11月11日







user avatar   ju-zi-zhou-tou-11-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瞿秋白临刑前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毛泽东:

“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讲:同志们,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如果不死人,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

”鉴于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

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才叫物质不灭定律。”

鲁迅:

1。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2.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4.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文学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彭德怀:

“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但愿长出几个苹果来”

西班牙大画家巴勃罗·毕加索:

为我干杯,为我的健康干杯,你知道我再也不能喝啦。

康拉德希尔顿

告诉服务员,一定把浴帘放到浴缸里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虽然最后解围了,但这三首诗可以看做陈毅的遗言。一般来说,人都是怕死的,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算自知死不可逃,通常也会心存幻想,万一有个天堂,甚至就算有个地狱,能让我不彻底消失,该有多好啊。这三首诗好就好在,体现了一个无神论者的坚定。按说人快死的时候最怕阎罗,但这位不但不怕,还要斩阎罗,如果真的有阎罗王的话,岂不是把他得罪完了?但陈毅坚定的知道没有阎罗,所以不怕拿他来打趣。

人一般也迷信,越是死期将近越迷信,但是陈毅在自知快死的情况下还能写出“后死诸君”这样的话来,那是真不怕死呀。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烧土豆叶或许并不算是什么伟大的历史人物,但看他的最后一条微博,再回看他的贴吧历史,真的感觉很感慨,或者更准确一些说,是伤感……



同好一路走好,祝愿你下辈子可以做一只快乐无忧的小猫,星之所在里梦想都会实现的……


user avatar   walker-4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不是遗言,但教员晚年的一件经历令我感慨万分。

1975年7月28日,即教员刚刚做了白内障手术的第五天。亲自为他做手术的眼科大夫唐由之是这么叙述的:当时“房间里只有毛主席和我两个人,戴上眼镜的毛主席起先静静地读书,后来小声低吟着什么,继而突然嚎啕大哭,我看见他手捧着书本,哭得白发乱颤,哭声悲痛又感慨。事发突然,我既紧张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赶快走过去劝慰他,让他节制,别哭坏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渐渐平静一些,同时把书递给我看,原来是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写的《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多少英雄豪杰都想解救苍生于苦海,匡扶社稷于乱世,但成事之后往往陷于家天下的利益最大化中,与人民渐行渐远。

“历史周期律”,自然无法脱离。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直到生命尽头还记得初心的人,实则不多。也正因如此,直到今日我们仍感念他的伟大。


user avatar   ou-yang-yu-ho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天,你送六钱银子到兵部。

海瑞的遗书,这句话的来由是这样的:由于当年没有暖气,每逢冬天,兵部就会给各部的高级官员送柴火钱,数量也不多。而在他死之前的那天,兵部送来了柴火钱,而经其本人测量,多给了六钱银子。

多出来的六钱银子也要退还,海瑞是个清官。

海瑞的清廉是举世闻名的,也是绝对真实的。他晚年职任右都御史,官居二品,留下的积蓄竟不够殓葬之资,还得靠同僚们来捐助费用。一个人,做官做到连死都死不起,也算得上“一清见底”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海瑞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他的清廉。他当知县的时候,饭桌上的蔬菜都是他亲自带人在衙后种的。酒肉之类,大约也很少食用。据说他唯一的一次“奢侈”,是为了给母亲做寿,买了两斤肉。

这样的清官,老百姓当然由衷拥护的!

在听说海瑞的死讯后,南京城(海瑞是死在任上的,衙门在南京)出现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场景:

男女老幼无论见过海瑞与否,都在家自发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殡的时候,据说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无人离去。

人民,只有人民,能公正地评价一个人。




看到评论说海瑞女儿,想说几句,海瑞的清廉举世闻名,他不止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这几乎得罪了整个官场,据说当年弹劾的奏章雪片一样飞,阻人财路,有这结果和各种人身攻击也不奇怪。

还记得几年前关于管理员儿子蛋炒饭的谣言吗?我不知道那样的谣言怎么泡制出来的,但是对一个自己想去前线的首脑的儿子这样地位的人,我觉得那个蛋炒饭肯定是谣言。

我们的国家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成就不能抹杀。然而我想,我们还都知道红旗飘扬不久天津杀了两个贪腐一百多快的功臣,我们如今的基尼系数也是个神秘数字,曾经管理员的魄力大概也是如海瑞一样得罪了整个官场吧?

皎皎者易污,泡制关于海瑞的黑点没什么好奇怪的,可是百姓是最好的试金石,知道什么是好。

又,没想到这个答案那么多赞,知乎小透明谢谢大家,另特别感谢 @张振海 以及他的评论,放在这儿,

海瑞曾任淳安知县,任职期间勤于政事,做了不少实事,重新丈量土地,平均徭役,减少百姓正税之外的负担,他还擅长断案,邻县不能解决的疑案,也送到淳安请海瑞解决。后调任兴国知县,期间向南赣巡抚吴百朋上陈《兴国八议》,针对地方利弊提出各项改革,因升职而未及实施。后升为户部云南司主事,上《治安疏》,后又改任为兵部武库司主事又改任为兵部武库司主事。

1569年海瑞出任应天巡抚,正好赶上长江发大水,江南被淹。此前明廷曾多次疏浚吴淞江,治理了几十年都没有成功。海瑞一上任,实际考察,发现黄浦夺淞势不可免,决定另辟蹊径,将黄浦江改为主河道,经过几个月的治理,解决了数十年的水患。黄浦江畔的上海县也由此发展起来,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

江南巡抚任上要求首辅徐阶家族退多占的田地。


海瑞最大的特点并不是清廉,而是正直,到哪里都不是空谈清廉,而是一个实干家,能提出办事方法,并监督实施,最终取得成果。海瑞的出发点是为国为民谋利,这恰恰是权臣和贪官最不愿看到的,因为利都归了民,都归了国,还有他们的好处吗?


发现很多评论都有偏差,把清廉和懒政、无能等同起来了,也把办实事、政绩和贪腐等同起来,可惜海瑞这个特例,是个不缺政绩的清廉官员。


其实,蠢人做不了清官的,只能做昏官!清廉不等于无能,贪腐不等于做事。海瑞清廉,但是他做事,断案都没问题的。


应该说海瑞的世界有点非黑即白,我记得徐阶救过海瑞,提拔过海瑞的,可是在清理退田的时候,海瑞依然不肯为了这个天大的人情牺牲原则,最后被政敌利用,徐阶的儿子被充军,他本人也逃往他乡避难,这是海瑞不想的。


另刘青山案子只是随手写的,没有查资料,原来只模糊记得这么个事,抱歉抱歉。查俩人贪污171亿6272万元旧币,1955年3月起按规定,旧币和新币的比率是1万比1。这笔钱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170多万元。

还有傅雷遗书,一份火葬费都留下的遗书,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委托数事如下:
一,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
二,武康大楼(淮海路底)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
五,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十一,现钞53.30元,作为我们火葬费。


这是人类历史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杰出心灵才能作出的超常反应。它清晰、周密,将智慧赋予人的坚忍和冷静发挥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程度。

傅雷自绝前几天,为了搜寻反革命证据,戴红箍的红卫兵挖地三尺、煞费苦心,甚至把傅家花园里的月季也连根拨掉;震耳欲聋的口号,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傅雷夫妇先是被罚跪在地,继而被人拉到长凳上戴高帽……

值得一提的一个细节是,在投缳自尽前,他们竟然先将一块棉胎铺在地上,然后才将方凳放上去——她的目的是,不让方凳踢倒时发出声响,影响了别人的休息。

这对连死都不想打扰别人美梦的夫妇啊,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介书生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就这样,“士可杀而不可辱”的傅雷夫妇辞别了人间。


另,看看傅雷家书吧,除了对音乐的见解,好多对人生恋爱的见解至今都很有参考价值,至少比网络的男生恋爱注意女生恋爱宝典要好许多。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一下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华夏民族英雄,同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的大明忠烈张煌言的临终遗言(包括被捕至被杀期间的部分诗词)。

永历十八年(1664年)六月,大明兵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见复明无望,于绝望中解散义军,隐居南田花岙岛不出。

七月十七日,因叛徒出卖,张煌言隐居地为清军知晓,遂同部将参军罗纶(字子木)、侍童杨冠玉舟子(船夫)三人被清军逮捕,随即被清军押赴杭州。

七月十九日,至其家乡宁波。

张煌言被清军用轿子抬着入城,其僮仆杨冠玉、部将参军罗子木则步行跟在后面,清军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张煌言则神色自若,毫无畏惧。

张煌言身着交领右衽代表华夏文明的葛布直裰,头戴儒巾,早已剃发易服的宁波父老见到其发式衣装,无不伤心落泪。

面对满清官员的招降,张煌言坚决拒绝,只求速死:“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今日之举,速死而已。

出宁波城门时,张煌言遥拜宁波城,悲叹道:“某不肖,有孤故乡父老二十来年之望!

清军押解张煌言走水路至杭州,张煌言夜晚于舟中写了一首《忆西湖》: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坟一座无?

武穆指的是岳飞,忠肃指的是于谦,皆葬于西湖之畔。这首诗表达了张煌言欲追随两位先烈的愿望。在张煌言被杀后,万斯大按其遗愿将其葬在西湖南屏山之阴,成就了著名的“西湖三杰”。

八月,张煌言从宁波被押至杭州期间写下的两首《甲辰八月辞故里/入武林》都非常令人感慨:

其一:

义帜纵横二十年,岂知闰位在于阗!
桐江空系严光钓,震泽难回范蠡船。
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
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信史传。

其二: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九月初七日,张煌言被押赴杭州市曹处斩。临刑前,张煌言遥望凤凰山,最后一次深情远眺南屏郁郁苍苍的河山美景,由衷地感叹道:“可惜了大好山色!”惋惜大好河山沦丧于虏寇之手。

又口赋《绝命词》一首:

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

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并令在场书吏录下,书吏慌张录错一字,煌言笑道:“他日自有知之者!

因张煌言拒绝下跪受刑,遂挺立被戮,终年四十五岁。

罗纶、杨冠玉一同被杀,其中杨冠玉年幼,满清官员有心饶其性命,被其拒绝,只求随张煌言同死。

另,张煌言妻子董氏、儿子张万祺已于三日前被清军押解至镇江杀害。时杭州举人朱璧以全家百口保张万祺母子不死而不得。


个人公众号:【明天明史明实录】

翻译、解读《明实录》,长期连载更新!

以及研究以明朝历史为主的各类文史问题,分享个人所收藏的各种电子资源。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user avatar   zhuyancc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王献之曾经被逼离婚。

他在弥留之际,向神明坦言一生罪过,思来想去,最后说:“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他说这句话时,一定是黯然神伤的。


他的发妻郗道茂是其母郗夫人的娘家侄女。史书没有记载这对少年夫妻多么恩爱,但王献之残存的碑帖,永远铭记着他的彻骨相思。


《思恋帖》这样写道:“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这封信写得炽烈而又悲切,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真是纯粹的性情之作。用现代话说就是:“我对你的思恋无处不在,每时每刻。我反省自己时悲哀充满天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与你相见。怎么样才能让你明白我的心呢。只希望你能多多保重。无论早晚一定给我回信,让我知道你的情况。”

《姊性缠绵帖》又说“姊性缠绵,触事殊当不可。献之方当长愁耳”,似乎是在为妻子被休后的生活担忧。

《奉对帖》诉说的依然是别离后的相思和悲愁。


既然旧情难忘,又为何分开?


两晋时很看重门第出身,士族常通过联姻巩固势力,结交朋党。

王、谢、郗、桓都是当时的望族,常以婚姻为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丞相王导的族侄王羲之与太尉郗鉴的女儿的婚姻就是建立在家族利益的基础上的。

琅琊王氏是拥立元帝建立东晋的一等功臣,高平郗氏则以军功获得皇家的赏识,晋明帝死后,王导与郗鉴等人同受遗命,成为辅政重臣。晋成帝时其他士族想要联合废掉王导,削弱琅琊王氏在朝中的影响力,多亏亲家郗鉴力挽狂澜,王氏方能高枕无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的更迭,王、郗两家势力都有所衰退。郗鉴去世后,郗家更是大不如前,郗夫人曾对她的弟弟说:“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同样是姻亲,王家厚此薄彼,足见其势力的强弱高低。好在这位郗夫人除了美貌与智慧外,还为王家连生七子,所以枝繁叶茂,地位稳固,深受爱戴。

而郗道茂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嫁给王献之十余年,只育有一个女儿,还没几岁就夭折了。这也成为后来两人离婚的一大缘由。当然最重要的是,王献之被公主惦记上了。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新安公主的第一位丈夫是桓温的儿子桓济。桓济为谋篡兵权刺杀自己的叔父,被判流放,公主立即与之划清界线,离婚再嫁。


这当然也是皇室与权臣为平衡各方势力做出的决定,因为郗道茂的父亲郗昙早已亡故,她的娘家本就属于郗氏没落的一支,而郗氏最具权威的人物是她的堂兄郗超,他是桓温谋朝篡位的主要谋士,但桓温半路上病死了,郗家也就失去了靠山。


新皇年幼,皇室需要门阀的辅弼,王羲之一脉也需要更多的庇护,于是两家一拍即合,从此郗氏被排挤出权力中心,郗道茂成了这场政治变动的牺牲品。


这一边被扫地出门,那一边则顺着公主的裙带一路攀升,从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这样清闲的六品小官,渐渐升为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中书令这样的三品大员,成了皇室政要人物。

据说王献之也有过反抗,他用艾草烧伤了自己的脚,并以此拒婚。然而这种自残没有奏效,倒是给他自己后半生留下了身心的伤痛。也许对于男人来说,事业永远高于爱情,自我的婚姻家庭必然要服从于其家族和事业。


清高和气节在权力和暴力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王献之一直对郗氏耿耿于怀,但他后来还是有了一个非常宠爱的小妾桃叶,现今秦淮河的渡口边,仍然流传着他欢快真挚的名为《桃叶歌》的情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明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有人说,这是移情。


但他对新安公主也还不错,被东晋皇室评为模范驸马,只是一直没有子嗣。


到了41岁,新安公主終于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王神爱。


她像祖父和父亲一样工于书法,后来成了“白痴皇帝”晋安帝的皇后。


王献之没能守护他的独生女儿长大成人,他43岁时因病而亡。


他一生中最温情的时刻恐怕就是秦望山下与郗道茂在一起的日子了,无案牍公务,无世俗烦扰,他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曾举案齐眉,也曾花前月下,或许还曾有过读书泼茶的情趣,只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那段日子让他咀嚼了一生一世,也许是苦涩的,也许是甜蜜的。《淳化阁帖》中他清雅缠绵的墨迹保存至今,不知道那一笔一画的提顿与勾连有多少是他诉说不尽的怅惘和哀伤。


user avatar   zou-yuan-hong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86年10月3日,北京的某病房里,一位饱经病痛折磨的老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弥留之际,老人高喊“台湾!台湾!”

据说在场的人闻之,无不落泪。

这位老人叫韩先楚。

他曾经是福州军区司令员,是台湾的梦魇。因为他曾指挥建国后的最大规模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请大家记住他,因为当年没有他的力排众议、孤注一掷,海南岛可能就像现在的台湾岛一样了。

1950年1月10日,这辈子只出过一次国的教员同志从遥远的苏联发回电报,通知海南岛作战前线的将领,作战计划推迟,“争取于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

因为那时候,新中国没有海军!

原定春节前后登陆海南岛,但由于1949年10月三野攻击金门失利、11月攻击登步岛失利,两次渡海作战失利,损失不小。有鉴于此,教员同志特别指示四野打海南岛要特别注意,渡海登岛作战跟过去国内战争完全不一样,要特别谨慎,等登陆艇到,不要着急,所以作战计划推迟。

金门之战,让解放军对渡海产生了阴影。

1950年2月1日,叶剑英领导的广东军政委员会开会,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宣布战役发起时间推迟至6月份。

其实这时候,中央已经定了调子,解放海南,要推迟。直接领导叶帅也宣布要推迟计划。

按道理说,作为下级的韩先楚应该服从领导的指示。

当时虽然没有办法大兵团大规模渡海作战,40军和43军还是派遣精锐小部队渗透偷渡,作为策应力量,别忘了海南岛还有我党的琼州纵队呢!

也许是20多年养成的军事素养与战略眼光,韩先楚意识到,这一战非打不可,必须要抓紧时间打,韩先楚不是先知,不知道朝鲜战争要爆发,但他明白一个道理,4月份的季风是顺风顺水,一旦错过,就只有等9月份的季风了,这中间隔了五个月的时间呀!天知道这五个月会出什么幺蛾子,夜长梦多,就得抓紧干!

思来想去,3月20日,韩先楚致电15兵团及四野司令部,电报称“主力渡海登陆作战估计无大问题。”主动请战。

当时,毛主席要求推迟,四野司令部的林彪同意推迟,广东军政委员会的叶帅要求推迟,15兵团司令邓华要求推迟,四级领导在上面,韩先楚一个小小的军长,却唱起来了反调。自然上面对他这样的请战,并没有理睬。

看见没有回应,韩先楚心如乱麻,四月就要到了,错过了机会就要再等了,四月可不是你的谎言呀!

3月31日,见40军和43 军各有2批共8000 余人偷渡上岛,韩先楚觉得时机成熟!便以40军党委名义致电15兵团,电报称“大规模渡海作战条件已经成熟”,但是让老韩遗憾的是,照样上头没人理睬他的想法!

上头依然坚持等六月之后再说~

4月7日,眼看着梅雨季节就要来了,韩先楚心急如焚,第三次再发电报的时候,40军的政委,多年的老伙计都看不下去了,不愿与他一起署名发电。韩先楚自己独自署名,并且把电报的规格提升,分别致电15兵团、四野、军委,要求立即发起海南岛战役,其电报称“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这句话放在现在,不就是说,老子立下军令状,我自己带领部队上去!我老韩什么都不要了,就是要打海南岛!

如此强硬的三次发电报,口气一次比一次强硬,越级上报,顶撞领导。韩先楚不知道犯了大忌,但是他不怕,他有他的道理,因为他没有私心。

韩先楚一而再、再而三的强烈要求、犯颜苦谏,甚至越级报告,终于引起了上级的注意!

在第三封电报里,韩先楚重点做通了101的的思想工作,电报称”继续偷渡,风险增大;船只有去无回,难以为继。如错过谷雨,海南解放将长期拖延,后果难料。”101终于被打动了,当即批示“按先楚同志意见办!”

并电报教员同志。

教员同志看到后,也表示同意。你办事我放心。

最终,中央在反复权衡之后,批准了韩先楚的计划,渡海作战!

韩先楚当时,可能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一个人吧?政委不愿意和他署名,手下的爱将没有一个愿意陪他渡海,所有的将士都有畏难情绪。

当时40军里的很多干部说:“韩副司令,你就干15兵团副司令多好,兼什么40军军长呀,你这一兼,我们都要跟你革命到底——革命到海底去了。”毕竟,金门战役的阴影太大了!

40军参谋长宁贤文,在登岛作战前打怵了,拿石头自己把自己砸伤,想躲避战斗,不上前线,并谎称是特务打伤的!

那段时间,韩先楚可谓看见人性。

在挑选第一拨儿登岛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时候,韩先楚,多年之后回忆起来说:”自己真是伤透了心!都是过去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那一刻好像有很多干部他都不认识了。”他把眼睛扫到哪里,那里的人就把脑袋低下来,回避他的目光。很明显,他们都不想第一拨儿上去。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的,金门作战第一拨儿上去的一个都没回来,这种阴影不可能不影响海南岛作战。

没人报名,那怎么办?韩先楚自己第一个报。你们不去是吧,我这个司令第一个登岛!你们登不登?!


1950年4月16日晚七点半,乘300多条双桅篷木船,从雷州半岛南端准时启渡,韩先楚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亲自带领四十军第一批六个团的兵力,利用季风期坐船来攻打海南岛,1950年4月17日,四十军的将士用木船拦截了国民党的炮舰,抢到了海南临高角的地带,当船队已逼近海岸时,遭敌强大火力更猛烈的攻击,军指挥船桅杆被敌炮打断,韩先楚奋不顾身地指挥部队加速前进,船离岸还有五六十米,他跳入水中和战士们一起冲击,40军率先成功登陆,国民党名将薛岳苦心经营了几个月的“立体防线”被突破。

17日凌晨六点,军委参谋长聂荣臻问一名作战处长,韩先楚的所在位置,处长告诉他已经上岛了。聂荣臻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因为对韩先楚的了解,上岛就等于胜利!

很难想象,第一拨儿上船、第一拨儿登岛的军事主官,就是15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登船的时候,有的团干部说忘带了东西,有的说下去上个厕所,船发了,也不见他们回来。堂堂兵团副司令,就带着六个团,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打下海南后,人们发现韩先楚独自一人面对大海坐了一夜。大海波涛翻滚,他一直坐到海上旭日冉冉升起才慢慢离去。

海南岛战役胜利后,要合照,原来没登岛的全上去了,密密麻麻站了很多人,很多人还厚着脸皮要站显要位置。40军117师师长邓岳气得要死,说,一照相,这些人就都来了,还好意思站在前面。邓岳不照,不愿跟这些人一起照。韩先楚说:“老邓啊,照吧,胜利了,大家都好,照照照。”

什么叫大气,什么叫大度,什么叫名将风度。

这让我想起来,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人战前写给袁绍的信,很多人暗通款曲,曹操只是笑笑,把那些信全烧了。

海南解放两个月不到!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如果我们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不能拿下海南岛,美军同样还会封锁琼州海峡。那么我们今天面对的不仅仅是台湾问题,还要加上海南岛问题了。

1950年4月的海南岛之战,是多么凶险的一仗呀!

如果没有韩先楚,我们的损失大了!


1955年军队授衔的时候

韩先楚的资历被定级为中将

当上将、中将、少将的名单送给教员同志审阅的时候,教员同志在中将名单中看到了韩的名字。

教员同志停了下来,略微思索了一下,提笔在文件上写下了批示:“韩有功,中晋上”

韩先楚,因为突出的贡献和战功,是破格提拔为上将的!




     

相关话题

  明末史可法坚守扬州拒绝投降,清军破城后屠城;洪承畴投降皇太极,帮助满洲征服中国,该怎样看待这两人? 
  有哪个名人讲话创造了大量名言,被后人大量引用,让年轻人十分崇拜? 
  秦始皇如果不死,项羽刘邦能够起义成功吗?如果慈禧不死,辛亥革命能够发生吗? 
  民国裙带关系、阶层固化和拼爹拼背景是不是比现在更厉害? 
  古代军事中【正】与【奇】的区别? 
  如何评价明朝的方孝孺? 
  根据拉弗曲线,古代为了打仗苛捐杂税是不是起了反作用呢? 
  建国后那么多蒙古王爷都干什么去了? 
  为什么网络上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叫海参崴的人比把冲绳叫琉球的人多? 
  国际法有什么用?大国真的在乎国际法么? 

前一个讨论
蒋介石这么昏庸固执为什么底下人还听他的?
下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郑渊洁这个作家?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