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什么样子的人适合做数学? 第1页

  

user avatar   liu-yang-zhou-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拥有好奇心

试想一个没有丝毫好奇心的人搞科研:牛顿对天体运行没有求知的渴望,祖冲之对圆周率3.14之后的几位小数一点也不稀奇,可能吗?

我觉得一个科学工作者,好奇心是最基本的、最纯粹、最持久的探索动力。为了解释一个现象背后的精密构造,愿意付出更多时间的傻瓜,得到答案仿佛赢得世界,直接从浴缸跑出去裸奔的人……这样的人,在他的效益函数中,“满足好奇心”所获得的快感是其它因素所不能比拟的。有的人的好奇的心很容易被满足,因为他们好奇心只需要低层次、低付出的劳动,但是许多科学工作者愿意付出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完成写在纸上不到一行的(送)命题,这当中的纯朴与深沉,可想而知。


热爱真理

凡是求个明白,算是本性难改~

数学、物理……本是一家,都源于对自然的探索与研究,所谓自然哲学。基于自然现象提出假说,然后逐步论证,最后检验,是基本的科学思维。


追求精确与严谨

数学是被誉为最精密的学科。追求精确与严谨,时间成本会很高,极为考验耐心。失去一毫一厘的真理都会深感不安的人,在睡梦中反反复复都在一遍一遍演算证明的人,这样的人,嗯,有点强迫症了。


偏爱抽象思维

拥有以上特质,还有可能是其他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甚至是像滚筒洗衣机一样的、深信真相只有一个的名侦探,但是一但进入抽象领域,铁定就和数学扯不清关系了。

在终极的分析中,一切知识都是历史;
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
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
——C.R.劳


有一点大胆、不切实际

数学的发展,尤其在现代,往往是抽离于现实的,数学有其独立于自然的体系。如果无法接受这样的“虚拟世界”的话,可能就不太适合学数学了。


有钱

不解释。




注:

以上所述,我尽量强调的是个人先天的特质,而不是后天的。一但一个人已经接触数学了,那么他或多或少地已经靠近数学工作者的特质了,而这个时候我做出判断,说这个人适合学数学,就属于“马后炮”了。

当然了,先天与后天,本就很难界定,但是相信在一定语境下是可以区分的。


先占坑,后面慢慢补充。




  

相关话题

  导师该不该关心学生科研以外的生活? 
  麻将中手牌 13 张都是索子,最多再摸进几张才能和牌? 
  海外人文社科读博的压力和工作强度有多大? 
  遇到数理化难题容易头晕是智商低吗??? 
  这个积分问题怎么做? 
  如何评价饶毅教授文章《五十年来中国高校的考评方式:0次学术考评是否最佳?》?你更赞同哪种考评方式? 
  如何看待中科院回应《冰川冻土》发文不当: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反映了哪些问题? 
  如何看待茅台总工王莉落选 2021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路上大家有没有那么一刻开心得像个猴子? 
  人们专门弄了一个自然对数函数的底数 e,是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什么时候开始,你真的觉得“知乎药丸”?
下一个讨论
物体的颜色是由光决定的,那物质本来是什么样子?





© 2025-03-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