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米的海拔高度上,人的有效意识时间大概是一分钟,这个数据是航空医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之后的统计结果。万米高空失压,飞行员第一件要做的事情绝对应该是戴上氧气面罩而不是操纵飞机,这是每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飞行员都明白的道理。川航机长在风挡脱落之后第一反应肯定也是伸手去拿氧气面罩,但是因为风太大,他自己无法戴上氧气面罩。
万米高空没有第一时间戴上氧气面罩理论上只有一分钟的有效意识时间,为什么川航机长却没有很快失去意识?刚才我恶补了一下大气数据系统的计算知识,我估计也许跟大气动压有关:正前方的风挡脱落之后强大的冲压空气会产生一个动压。在9800米的高度0.75马赫的速度大约能产生125百帕的动压,加上9800米高空275百帕的静压,当时机舱内的气压大约是400百帕左右。400百帕的气压大致相当于7200米的高度,而在7200米的高度上人的有效意识时间是五到十分钟。再加上当时机长第一时间操纵飞机快速下降高度,按A319的下降性能,大约在两三分钟之内就下降到了7200米,7200米的高度加上动压,机舱内的气压大约相当于5000米的海拔,在这个高度就算不吸氧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了。
一些密封性不是太好的军用飞机,规定是昼间飞行高度4000米以上,夜间飞行高度1000米以上应该使用氧气面罩吸氧。实际情况其实是在中空数千米的高度上,几十分钟的短时间内不吸氧没有太大差别,大脑的反应速度不会有太大变化。就好比内地人到西藏去旅游的时候,一时半会儿不吸氧,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所谓高空一分钟不吸氧就会晕厥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那除非是一万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了。在当时那种处置特情的紧急情况下,显然保持飞机状态更重要,吸不吸氧对于保证安全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空军飞行员出身的川航机长显然很清楚这个道理,如果那个时候不去保持飞机状态而是先去戴氧气面罩,那真是捡芝麻丢西瓜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讲,民航飞机上那些遇到危险时掉下来的氧气面罩的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