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川航机长刘传建在处置高空失压事故过程中一直没有带氧气面罩却没有晕过去? 第1页

  

user avatar   jia-fei-mao-83-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万米的海拔高度上,人的有效意识时间大概是一分钟,这个数据是航空医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之后的统计结果。万米高空失压,飞行员第一件要做的事情绝对应该是戴上氧气面罩而不是操纵飞机,这是每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飞行员都明白的道理。川航机长在风挡脱落之后第一反应肯定也是伸手去拿氧气面罩,但是因为风太大,他自己无法戴上氧气面罩。

万米高空没有第一时间戴上氧气面罩理论上只有一分钟的有效意识时间,为什么川航机长却没有很快失去意识?刚才我恶补了一下大气数据系统的计算知识,我估计也许跟大气动压有关:正前方的风挡脱落之后强大的冲压空气会产生一个动压。在9800米的高度0.75马赫的速度大约能产生125百帕的动压,加上9800米高空275百帕的静压,当时机舱内的气压大约是400百帕左右。400百帕的气压大致相当于7200米的高度,而在7200米的高度上人的有效意识时间是五到十分钟。再加上当时机长第一时间操纵飞机快速下降高度,按A319的下降性能,大约在两三分钟之内就下降到了7200米,7200米的高度加上动压,机舱内的气压大约相当于5000米的海拔,在这个高度就算不吸氧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li-shao-quan-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些密封性不是太好的军用飞机,规定是昼间飞行高度4000米以上,夜间飞行高度1000米以上应该使用氧气面罩吸氧。实际情况其实是在中空数千米的高度上,几十分钟的短时间内不吸氧没有太大差别,大脑的反应速度不会有太大变化。就好比内地人到西藏去旅游的时候,一时半会儿不吸氧,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所谓高空一分钟不吸氧就会晕厥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那除非是一万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了。在当时那种处置特情的紧急情况下,显然保持飞机状态更重要,吸不吸氧对于保证安全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空军飞行员出身的川航机长显然很清楚这个道理,如果那个时候不去保持飞机状态而是先去戴氧气面罩,那真是捡芝麻丢西瓜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讲,民航飞机上那些遇到危险时掉下来的氧气面罩的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甘肃白银越野赛致 21 死事故调查报告发布,事发经过时间线披露了哪些信息? 
  核电站出事故后,为何不能用海水冷却?大海之大仍不够稀释一个小小的核电站? 
  云南腾冲热气球故障致一名工作人员坠亡,如何防范此类安全事故发生? 
  飞机上和加油站都不允许打电话,大部分人在乘坐飞机时会严格遵守,但是在加油时许多人却不以为意,为什么? 
  假定铁路平坦延伸至地平线远方,在铁路上行走的人,看到全速驶来的动车时,有时间安全避开吗? 
  发生刮擦后未撤离,12 岁女儿亲眼目睹妈妈隧道内被撞身亡,行车中应怎样避免意外发生? 
  国产大飞机运营之后安全性会不会比波音差很多,新舟事故率就很高? 
  如果飞机的黑盒子设计的是可以不被损坏的经受得起坠机的,为啥整架飞机不能这么做呢? 
  带着 iPod classic 上飞机,空姐在起飞的时候请我关机,如何应对? 
  一只黑蝴蝶落在MU5735事故现场 ,为什么这么吸引关注? 

前一个讨论
川航机长和萨利机长当时分别所面对的情况哪个更严峻?
下一个讨论
会不会地球上有一些外星人的痕迹,只是我们完全不知道?





© 2025-04-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