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天赋不够的人可以做数学科研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uhang-li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想指出一点:数学界强调天赋,其实是一种“强者崇拜”的体现——仅仅靠努力就能获得的成绩是不足为奇的,真正的强者,必须是顶尖的,从而必须要有先天性的、别人不具备的要素。而且数学界的天赋必须要靠成果来证明——比如解决某某大问题,创立某某理论,发表多少篇顶刊论文,等等。而强者崇拜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对弱者价值的否认,比如很多人都有类似这样的想法:数学界留下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顶尖人才就可以了,其余的人基本可有可无,他们的学术成果价值不大。所谓“99%的数学论文都是垃圾论文”。

而孕育“强者崇拜”的文化环境,就是竞争性文化。中国人其实非常能理解这种文化,因为整个中国社会就是一种竞争性的社会。你不变得更强,不出人头地,你的人生价值就会被贬低,你就会成为周围人眼中的“失败者”。而竞争性文化的根源——无论在数学界还是在中国社会,都是如此——就是稀缺的资源。学术界教职稀少;而中国人的物质资源因其庞大的人口,相比欧美国家也更为稀缺,所以导致社会上普遍性的竞争心态、攀比心态,以及对成功人士——也就是世俗观念下的强者的崇拜。用大白话来说,数学界和中国社会都很“穷”;数学界穷到只有天赋异禀的顶尖人才才能被认可,只有实力过硬者才有生存机会;中国社会穷到只有成功才配活着。

所以总结一下,从现实层面来说,数学界要想生存,必须要靠学术成果,而天赋确实对学术成果的产出有很大影响。但是从理想层面,从对未来的展望来说,我确实希望数学界富起来,教职资源能变得更多。从短期来看,高度竞争性的淘汰机制确实能激励一部分数学工作者提高论文产出;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竞争机制是有伤害的,他扭曲了整个学术界的心态和文化环境,使得年轻人对数学研究望而却步,损害了年轻人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术自由——大家都去做热门的容易出成果的方向,没人敢轻易碰难出成果的硬核方向。我觉得学术界真正有理智的人不应该盲目鼓吹这种淘汰机制筛选出了多么厉害的人才,而应该认识到这确实是潜在的问题,并推动整个社会合力重视这种问题,从而使得未来有希望解决资源稀缺的问题——现在我是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毕竟学术界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关话题

  为什么像勃勃这么 聪明的人最后没有做科研方面的工作? 
  研究生可以和导师聊天吗?个人规划人生理想这种与科研无关的可以吗? 
  什么是「奥利给」不等式? 
  中山大学B系列专职科研人员在中大校内的境遇如何? 
  两个独立事件都发生的概率为什么等于两个事件发生概率的乘积? 
  一些人为什么会去选数学专业? 
  为什么研究人员总喜欢说在外国期刊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而不说自己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进步? 
  在化学研究中,你都见过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神操作? 
  网上流传的 2019 年深圳孔雀计划新标准是什么?反映了哪些信息? 
  如何只通过计算证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女生,对男生也没有多大要求,却很难找到男朋友?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双十一」的活动规则一年比一年「复杂」?





© 2025-05-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