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蒙古人在明帝国的国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wo-jue-de-shi-w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蒙古人入主中原近百年,但在中华帝国的分布并不广泛,除却一些贵族在全国主要重要城市因作战、住守防御或任官、分封等南迁外,大部分人仍然主要生活在北方。

明朝乍兴,蒙古贵族是威胁明帝国最大的力量,所以朱元璋及其子朱棣均加强对蒙古族的打击力度,不惜一切代价削弱其统治力量,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迁徙蒙古人入内地,安置于诸卫所,“凡归附鞑靼官军皆令入居内地,仍隶各卫所编伍,每丁男月给米一石”)。这样既便于加强对其监控,又可以实行“以夷制夷”和实行“民族同化”政策。

并非全部归附的北方少数民族尽入卫所军伍,早期通行做法是“以少壮者隶各卫为军,俾之屯守;老弱隶北平为民,从之。属民者也基本上是卫所代管民籍,而迁居中原及南方内地卫所者则基本上都是卫所军籍。

明政府针对蒙古贵族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有的就地安置,有的移居京师,还有一些则在随军征讨过程中迁徙分布于全国各地。就近安置是朱元璋首先考虑的,西北陕西都司及行都司,山西都司及行都司、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和辽东都司都是达官的聚居区。

在辽东,洪武二十年六月,纳哈出率其部下二十余万人归附明朝后,朱元璋决定“其本管将士,省令各照原地方居住,顺水草以便牧放,择膏腴之地以便屯种。如北平、潮河川、大宁、全宁口、南口北旧居之人立成卫分,与汉军杂处,若沈阳崖头闾山,愿居者亦许与辽东军参住,以便耕牧,务令人心安乐,不致失所。”

这批归附的少数民族将领后来迁播分布非常广泛,南方诸省皆有分布,但大部分仍在北方。洪武二十二年,“置泰、朶颜、福馀三卫指挥使司于兀良哈之地,以居降胡”。稍后的永乐元年,“三卫来朝益求内附,因改封宁王于南昌,移行都司于保定,而以大宁全地与之。授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 。

由于明代整个东北地区是没有行政机构的,那时居民(主要是蒙古人、女真人和汉族人)自然就成为卫所系统所辖的一部分了。在西北陕甘宁地区,废原来的地方编制,建立土卫所的情况比较多。原来的官员被任命为卫所官员,称“土达官”,原来的士兵则被称为“土达”,如元万户把丹据平凉,洪武初归附,授平凉卫正 千户。部落散处开城等县,仍号土达。

据《皇明九边考》,“达官达舍多安置真保河间等府”,这里成为达官军居住聚居区,定州卫的达旗军余达1897名。隆庆二年,保定卫将各处达官军合为忠顺营,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

南北直隶是蒙古族官军迁入的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地区。南北二京达官遍及京师诸卫所中,实录中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兹不赘述。据张鸿翔先生提供的资料,南北二京安置近一半的外族(以蒙古族为最多),锦衣卫、南京锦衣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诸卫,武骧卫、龙骧卫、骁骑卫、长陵卫、献陵卫等都是他们集中的地区。在北京,由于这批达官军人生息繁衍得相当快,一批达官也迁至畿辅地区戍守,嘉靖时“大宁都司并定州卫所管达官达余数多”,在保定等卫“原日安插及近时放回达官旗军舍余人等”也为数不少,并敕命杨国卿“以都指挥体统行事,在定州专一管领达官、达军舍余,如法操练,俾各熟闲武艺,听候有警调用。解放前老北京还有达子馆,达子营(后改成达智营)、达子桥、骚达胡同、骚达子大院等。据日本学者多田贞一研究,达子也书作“鞑子”,即蒙古人。这些地名一直延至民国末年,现在还一时难以考明它们是否都与明初蒙古族徙居北京有关。

南京也是“达官军”的重要聚居区。特别是洪武朝定鼎南京,早期“鞑官”不少被安置于南直隶诸卫所。洪武六年,侍御史商暠招集王保保在河南的故元参与副枢等580余人,军士1660余人,“至京师简其壮勇者为驾前先锋”,同日,河南卫都指挥郭英招集故元将士700余人,“皆命分补侍卫”。

洪武年间,归附的蒙古官军安置于浙江卫所的也不乏其例。最早的当属洪武五年正月,巴藩王子来归贡马,赐袭衣,命于浙江安插。洪武六年正月,故元来降官惠王伯都不花及宗王子蛮蛮赤斤帖木儿等为千百户所镇抚,各领兵千人往温、台、明三郡戍守。洪武九年,故元保宁王雅纳失里、宗王汪古图、别里帖木儿、把的、忙哥者、乃马歹等六人及辽阳行省左丞速哥秃等自大同来降,明政府授他们于浙江等卫所镇抚。虽然这批达官的人数不得而知,但他们长期生活于此是毫无疑问的。洪武二十二年二月,朱元璋命礼部遣官员到崇明县及浙江卫所去问慰那里的达达太子失秃儿、王子营王失里把秃儿等91名达官军,并赐给他们各钞一百锭。

明初两广地区的达官多是故元归附将士。洪武二十一年,鞑靼官军姚曲里歹等反于广西,“命颍国公傅有德率辰、沅、贵州、普定等卫兵讨捕,寻平之”,平定这次反叛居然出动了名将、多个卫所的官军,反叛的达官军数量可能不会太少。据查,达官大规模地调入广西时间稍晚,“天顺年间,始拨广东官军防守(广西)”,这批拨到广西苍梧守御总督军门的一万名班军中有达官数百名。广东的这批达官则是由于景泰年间广东黄萧养叛乱,海宁伯董兴申请将南北二京调来的达官长期安置于广东居住,“遇警调用”,但直到成化初年,经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韩雍奏请,才将南北二京的达官安置于广州卫,并于桂江以西建“达官营”。 后来广东都司对他人分布略作调整,嘉靖时一部分达官迁居肇庆,但迁徙原因却不甚清楚,可能是由于繁衍过快,散居以分其势力。

云南也是蒙古官兵分布的重要地区,故元梁王在云南。洪武十四年九月傅有德、蓝玉、沐英率军征云南,并于次年设布政使司,设卫所屯守于此。洪武二十年,派鞑靼官军往戍云南。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 “复赐鞑军幼子钞锭。初鞑军之戍云南者,诏遣其妻子与俱,其有幼子不能往者,至今令其亲属送之,各赐钞十锭”,可能就是最早的一批。如毛胜,本名福寿,元右丞相伯卜花孙,曾于景泰三年镇守金齿卫等处。嘉万时期,云南都司所属汉土达官军计81400余员名。(大明一统舆图奏稿》《云南图纪》)虽然不明达军多少,但肯定是其重要组成。

明代内地卫所达官军的分布地方,是由其本人提出申请,由明政府批准最终居住地。朱元璋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习惯,能就地安置者尽量就地安置,许多归附者千里迢迢而来,又被封官后再派回原地。在不影响明统治情况下,也考虑到他们的意愿,这批蒙古族官军集中分布于北部中国。洪武、永乐时,原元廷皇亲大族归附者,多安置于京畿。对于元朝故将在重新编制后,尽量委派于各战略要地,先是征战四方,后则送去家属以安居,在云南、四川、两广、湖广、浙江和福建,大抵属于此类情况。英宗以后,达官军的调动多随所在卫所进行,史料并无专门记载,不便细考。

达官任职的基本情况

归附明朝的“达官军”既有故元皇室后裔,也是贵族勋戚,大量的则是中下级官吏及军士。由于他们身世不同、经历各异、职业有别,明政府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他们加以安置,使其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务其业。

首先是发挥部分少数民族语言的优势,让他们充当国家民族和外事工作者的角色。翰林院、司天监等其中技能性官员留原任。洪武九年癸未,以火你赤为翰林院蒙古编修,更其姓名为霍庄。(顾炎武《日知录》 卷23,《二字改姓一字》)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命翰林编修马沙亦黑、哈麻说“大将入胡都,得秘藏之书数十百册,乃乾方先圣之书,我中国无解其文者。闻尔道学本宗,深通其理“,命译之。李贤,鞑靼人,初名丑驴。元工部尚书。洪武二十一年来归,通译书。太祖赐姓名,授燕府纪善。侍燕世子最恭谨。“凡塞外表奏及朝廷所降诏敕,皆命贤译。贤亦屡陈所见,成祖皆采纳之”。仁宗时进右都督,赐赉甚渥,仁宗时封忠勤伯。( 《明史》卷156,《李贤传》)语言沟通也是对蒙古族管理的重要工具。如在南京,因“安插夷人数多,都督佥事高通负管束不力”,南京守备徐承宗于天顺四年请求于卫所官中增设“谙晓夷语”的官员协同管理。有的达官则被从内地卫所重新召回,在北边充当乡导。(《明英宗实录》 卷281,天顺元年八月壬子条; 卷68,正统五年放月辛未条)历明一代,明政权与蒙古族政权关系时而血雨腥风,时而友好和睦,一代代达官军因长于言语得到重用。r> 其次,征战戍守是大部分内地卫所官军最基本的职业。与生俱来的马背生活和辽阔草原养成了北方游牧民放善于征战骑射、粗犷奔放的性格。特别是归附于明朝的这批少数民族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同时,编制于卫所中的官军后裔,耳濡目染的战守氛围培养了他们勇于征战与不屈的性格。正如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所说,“故元旧官阿速哈剌儿、伯颜忽里二人令授以指挥之职,令其带领达达军士数量不多,然皆可用,况北平风土,素所谙练……果能骑射则以此符给之,令充先锋”。(《明太祖实录》 卷181,洪武二十年四月癸未条)

明政府针对归附的元朝将士原来的任职情况,分别授予不同的职务,在五军都督府、各都司及下属卫所中各级职务均有担任,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加功授爵,有的甚至做过五军都督,加封公侯伯者也不在少数。他们是明帝国统治力量的重要组成,在明朝安邦定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自 明代“达官”在内地卫所的分布及其社会生活

彭勇)

原文链接blog.sina.cn/dpool/blog

部分明代蒙古(和部分色目人)武官

铁铉(1366年—1402年),字鼎石,邓(今河南邓州)人,元代色目人后裔。

纳哈出(?-1388年),蒙古札剌亦儿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元时为太平路万户(正三品),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克太平将其俘获,劝降不从,后放归元朝。元亡后,纳哈出为北元太尉,辽阳行省丞相(正一品),屡扰明边。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以重兵压境,力屈穷窘,遂降明。封海西侯。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道卒于武昌。子察罕,改封沈阳侯,坐蓝玉党死。

火真(1349年-1409年),蒙古人,初名火里火真。洪武时归附,为燕山中护卫千户(正五品)。靖难之役随成祖起兵,后累迁都督佥事(正二品),封同安侯。永乐七年(1409年)征虏大将军邱福总兵十万,北征鞑靼,随同出塞,于胪朐河全军战殁。爵除。子孙世袭浙江宁波观海卫千户(正五品)。

夏贵(?-1420年),初名曲伦台,应昌人,为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永乐年间升中军右都督同知(从一品),永乐十八年(1420年)卒,赐祭赙恤。

王哈剌把都儿(?-1420年),宛平人,初为百户(正六品),累功至中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夏贵同月卒,赐祭赙恤。

吴允诚(?-1417年),蒙古人。名把都帖木儿,居甘肃塞外塔沟地,官至平章(从一品)。永乐三年(1405年)降明,成祖赐姓。后进左都督(正一品),封恭顺伯,卒,赠国公,谥忠壮。子吴克忠(初名答兰,成祖赐名)、吴管者,吴克勤(初名也儿克台,英宗赐名),孙吴瑾(吴克勤子),皆有名。吴克忠与弟吴克勤在土木之变(1449年)中战死,克忠赠邠国公,谥忠勇。克勤赠遵化伯,谥僖敏。吴管者因功封广义伯。吴瑾曹钦之乱(1461年)中战死,赠凉国公,谥忠壮,子孙世袭恭顺侯至明亡。

柴秉诚(?-1407年),鞑靼人,旧名伦都儿灰,永乐三年(1405年)随吴允诚来归,成祖赐姓名,授右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居凉州,永乐五年(1407年)卒。子柴别力哥官至都督同知(从一品),孙柴合里哥卫指挥使(正三品)。

严宣(?-1429年),本辽阳胡人,初名火里歹,及贵,始改今姓名。洪武中袭父职为新安卫千户(正五品),以功升指挥同知(从三品),永乐中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升右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宣德年间卒。

吴守义(?-1429年),初名把敦,杭海山人,永乐年间自凉州归附,赐今姓名,升凉州卫指挥同知。仁宗时升左军都督佥事,宣宗四年(1429年)卒,追封西和伯,谥僖顺。

娄鬼里(?-1434年),其先永平人,洪武中归附,除燕山中护卫镇抚(从五品),永乐中以军功累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仁宗即位升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宣德时进都督同知(从一品),数年后卒,命赙赠如例。

薛斌(?-1421年),蒙古人,本名脱欢。父薛台,洪武中归附,赐姓薛。薛斌永乐间封永顺伯。子薛绶(1416年-1449年),本名寿童,五岁谒见仁宗,赐名。土木之变(1449年)领军殿后,与瓦剌军战,“弦断矢尽,犹持空弓击敌。敌怒,支解之。既而知其本蒙古人也,曰:“此吾同类,宜勇健若此。”相与哭之。谥武毅。”子孙世袭永顺伯爵。

薛贵(?-1430年),薛斌弟,本名脱火赤,永乐间进都督佥事(正二品),封安顺伯,宣德元年(1426年)进侯,予世券世袭安顺伯爵。卒,赠滨国公,谥忠勇。子孙承袭,弘治年间,改袭指挥使。

李贤(1345年-1425年),初名丑驴,鞑靼人。元工部尚书(正三品)。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来归,通译书。太祖赐姓名,授燕府纪善(正七品,后改正八品),仁宗为世子时,旦暮侍左右。靖难之役,随成祖征战,累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官至右都督(正一品),封忠勤伯,旋卒。

吴成(?-1433年),辽阳人,初名买驴。父通伯,元辽阳行省右丞(从二品)。洪武年间归明。永乐年间进都督佥事(从一品)。仁宗时官左都督(正一品)。宣宗初,封清平伯,予世券。后因功进侯,卒赠渠国公,谥壮勇。子孙袭伯爵至明亡。

滕定(?-1441年),父瓒住,元枢密知院(从一品)。洪武中来降。授会州卫指挥佥事(从三品),赐姓滕。永乐间,滕定进至都督佥事(从一品)。宣德四年(1429年)封奉化伯。

金顺(?-1433年),瓦剌人,本名阿鲁哥失里。永乐中来降,授大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积功累进都督佥事(正二品)。宣德时封顺义伯。

金忠(?-1431年),蒙古名也先土干。元世祖时太子真金的师傅,太保恒阳王也先不花后裔,家世为前元望族,元亡后,也先土干在鞑靼、瓦剌之间,自成势力。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成祖亲征漠北,率妻子部属来降。时六师深入蒙古,鞑靼军远避不战,明军了无战果,成祖方耻无功,见其来归,大喜。赐姓名,封忠勇王,赐冠带织金袭衣,命坐列侯下。仁宗嗣位,加太子太保,食双倍王俸。宣德时加太保,不久卒。

苏火耳灰(1352年-1442年),洪武中率众二千余人归明,成祖时为右军都督佥事(正二品),仁宗即位,升为左都督(正一品),卒年九十,孙苏五十,改名英,袭为金吾左卫指挥佥事(正四品)。

刘得新(?-1453年),山后人,由指挥使(正三品)从征麓川,累功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至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守备云南十二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还京,升都督同知(从一品),景泰四年卒。

蒋信(?-1454年),初名把台,宣宗赐名。金忠之甥,从忠来降,授都督佥事(正二品)。正统中,封忠勇伯。土木之变被俘后,也先使隶其弟赛罕王帐下,在瓦剌军中对英宗多有照顾。后从英宗返明。景泰五年(1454年)卒。赠侯,谥僖顺。子也儿索忽袭伯爵。天顺初,更名善。弘治十三年(1500年)卒。无子,爵绝。

毛胜(?-1458年),字用钦,初名福寿,元右丞相(正一品)伯卜花之孙。伯父那海,洪武中归附,以“靖难”功至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无子。毛胜父安太嗣为羽林指挥使,后传至毛胜,为都指挥使(正二品)。他曾经逃往塞北投奔北元政权,不久又自行返回,明廷并未加罪。明景帝时,升毛胜为左都督(正一品),督三千营操练。北京保卫战(1449年)于瓦剌军作战,后南下讨平民变,封南宁伯,予世券。天顺二年(1458年)卒。赠侯,谥庄毅。传爵至明亡。

施聚(?-1462年),其先沙漠人。父忠为金吾右卫指挥使(正三品),从北征,阵殁,聚嗣职,官至左都督(正一品)。值英宗推恩,得封伯,世袭。卒赠侯,谥威靖。传爵至明亡。

焦礼(1377年?-1463年),字尚节,山后广宁人。父把思台,洪武中归附,为通州卫指挥佥事。礼袭职备御辽东。后官至左都督(正一品)。英宗天顺时年近八十,封东宁伯,世袭。天顺七年(1463年)卒于镇。赠侯,谥襄毅。传爵至明亡乃绝。

詹忠(?-1465年),山后人,袭父任忠义前卫指挥佥事(正四品),征进麓川累功升都督佥事(正二品),寻调南京掌右府事。成化元年(1465年)卒,赐葬如例,子升袭为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正四品)。

王顺(?-1467年),山后人,初仕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初以紫荆关功,升都指挥使,曹钦之乱(1461年)后以功升后府都督佥事,成化三年(1467年)卒,子钦袭顺原职指挥使(正三品)。

孙镗(1391年-1471年),字镇远,其先东胜州人。永乐中袭父孙林职,官济阳卫指挥同知(从三品)。正统中为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充左参将镇压浙江处州叶宗留矿工起义,升都督佥事(正二品),分统京营兵马带刀侍卫。北京保卫战(1449年)升右都督(正一品),将兵于瓦剌军激战于北京黑山、西直门外,既而追战于涿州。英宗复辟,以“夺门”功封怀宁伯,寻予世券。曹钦之乱(1461年)中,孙镗领兵力战,其子张軏被敌斫死,事后论功第一,进爵世侯,仍典三千营。赠軏百户,世袭。卒年八十。

戚斌(?-1472年),初名北斗,其先金山人,伯父察罕台,洪武时归附,永乐初为金吾卫正千户(正五品),卒无嗣,以弟完者秃子戚斌袭。景泰初以紫荆关等处功,升中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八年(1472年)卒。

白玉,宁夏塔塔里人,祖忠,洪武中内附,以靖难功由护卫卒累官至指挥使(正三品)。白玉嗣父职,累功升都督同知(从一品),成化年间升右都督(正一品)守陕西。《明宪宗实录》赞誉白玉:“生长边地,深达虏情,其镇陕西适多事之秋,区画有方,而又廉谨不肆,共事者多誉之。”卒,子鉴袭原职腾骧左卫指挥使(正三品)。

李荣(?-1474年),山后人,洪熙元年(1425年)内附,授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景泰年间充副总兵镇守甘肃,天顺二年(1458年)进右都督(正一品),以老疾致仕,成化年间卒,子俊嗣原职义勇卫指挥使(正三品)。

和勇(?-1474年),初名脱脱孛罗,和宁王阿鲁台孙。阿鲁台既为瓦剌脱欢所杀,子阿卜只俺归明。宣宗授以左都督(正一品),赐第京师。卒,勇袭指挥使(正三品),带俸锦衣卫,积功至都督佥事(正二品)。天顺元年(1457年)诏加同知(从一品),赐姓名。宪宗时从征两广,以战功特封靖安伯。卒谥武敏,世袭指挥使。勇性廉谨。《明宪宗实录》载:“从征两广充游击将军,一时总兵督战文武大臣多纵情肆欲,勇独循理尚俭,众视之有愧焉。”

芮成(?-1476年),其先大同金山人,父孛罗初事成祖,为燕山护卫正千户(正五品),成以遗腹子嗣官。成化初出镇四川,升右都督(正一品),后因事左迁都督同知(从一品),卒赐祭葬如例,子昂袭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三品)。

昌英(?-1476年),山后人,初名谨六十,景泰中赐今姓名。父谨只,以靖难功升小旗,历升至副千户(从五品),英代之,历升至都督佥事(正二品)。卒赐葬祭如例,子荣腾骧右卫指挥使(正三品)。

鲍政(?-1476年),山后人,祖父完者不花,洪武时内附,以靖难功任燕山右卫正千户(正五品)。鲍政成化年间升都督同知(从一品),充总兵官镇守甘肃,卒,子镛袭腾骧右卫指挥使(正三品)。

叶春(?-1479年),山后人,伯父叶不陶闾儿,洪武年间归明,为隆庆右卫千户(正五品),成祖赐姓叶。叶春天顺年间升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十五年(1479年)卒,赐祭葬如例,子盛袭大同前卫指挥使(正三品)。

罗秉忠(?-1480年),初名克罗俄领占,成吉思汗第三子察合台后裔,沙州卫都督佥事(正二品)困即来子。困即来卒,其兄喃哥袭父职,英宗复命秉忠为指挥使(正三品),协理卫事。既而喃哥率部一千二百人内徙,诏居之东昌、平山二卫,给田庐什器,所以抚恤甚厚。喃哥卒,秉忠继为都指挥使(正二品),代领其众。曾领兵南下镇压辰沅等处苗民起义,积功至左都督(正一品),天顺初赐今姓名。成化年间充游击将军,镇压贵州苗民起义,论功,封顺义伯。卒谥荣壮,子孙世指挥使(正三品)。

白玉(?-1482年),山后人,袭父职指挥同知(从三品),正统十四年(1449年)北京保卫战,守西直门有功,升指挥使(正三品)。成化年间获功进中军府都督佥事(正二品),后镇守广西,卒于任上。子玺嗣原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正三品)。

王义(?-1485年),本名阿的纳,其先应里州贺兰山人,祖脱脱不花,永乐时随忠勇王金忠至北京,授指挥佥事(正四品),食禄锦衣卫,赐姓王。父俺克帖木儿,正统间讨兀良哈有功,进指挥使(正三品)。王义曹钦之乱(1461年)中平乱有功,升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卒,子琮嗣其原职指挥使(正三品)。

此外,英宗、宪宗两朝官至二品以上的还有:后军左都督马克顺(本名皮儿马黑麻),左军左都督柴永正(本名苫木帖木儿),都督同知王斌,都督同知季铎,都督同知于忠(本名伯颜达里),都督同知高礼(本名额里孛罗),都督同知陈守忠(本名恰恰,曹钦之乱附曹起事被诛),都督同知丁顺(本名顶住驴,曹钦之乱附曹被诛),都督同知白忠(本名北斗奴,曹钦之乱附曹被诛),都督同知穆义(本名阿剌帖木儿),都督佥事吴顺(本名胡朵儿哈),都督佥事脱顺(本名脱脱孛罗),都督佥事宋桑哥失里,都督佥事高通,都督佥事杨麟,都督佥事莫清(本名那罕赤),都督佥事滕鬼力赤,都督佥事米朵朵来等多人。




  

相关话题

  万历朝鲜之战后,明朝可不可以灭掉日本? 
  如果明粉在清朝,会学陈近南、陈家洛和康熙、乾隆死磕,不顾生死地反清复明吗? 
  张居正的改革对明朝是好还是坏? 
  历朝历代灭亡后宗室下场最惨的是哪个? 
  朱由检、朱由校两兄弟之间谁的能力更强? 
  为什么我国最后四个封建朝代里面,宋明的面积远不如元清? 
  为什么汉唐能把强大的国力转化成强大的武力,而北宋空有远超汉唐的国力经济却不能转化强大的武力? 
  为什么卫温诸葛直被宰了? 
  古代帝王的庙号或谥号各自代表了什么意思? 
  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祭拜过明孝陵吗? 

前一个讨论
国外有类似太极的图案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香港可以顺利回归,而马岛和直布罗陀的声索国却一直收不回来?





© 2024-1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